1.本技术涉及电梯井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加装装置。
背景技术:2.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井道的尺寸是按照电梯选型来确定的,井壁上安装电梯轨道和配重轨道,预留的门洞安装电梯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
3.现有的加装电梯井一般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现浇井道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会占用大量场地,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改善现有的加装电梯井一般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现浇井道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会占用大量场地,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加装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加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加装装置,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卡接有预制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螺纹杆滑动连接,所述滑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远离所述滑环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抵接预制板,所述螺栓与所述连接环相螺接,所述滑环的外侧设有螺环,所述螺环与所述滑环转动连接;
7.所述连接架与建筑外墙相邻的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垫片的外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并与所述连接杆螺接。
8.可选的,所述连接架呈c状结构,所述连接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架沿建筑外墙的高度方向等距排列。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连接架内部,所述支撑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架的高度。
10.可选的,预制板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架之间,所述预制板的两端与所述连接架内部设置的所述支撑板的侧壁相抵接。
11.可选的,所述螺纹杆呈圆杆状结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杆的直径等于所述螺环的内径。
12.可选的,所述夹持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夹持板环绕所述滑环的外表面对称分布。
13.可选的,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栓与多个所述连接环一一对应,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贯穿所述预制板,并与所述预制板相螺接。
14.可选的,所述螺环套设于所述螺纹杆的顶部,所述螺环的底部与所述滑环转动连接,所述螺环与所述螺纹杆相螺接。
15.综上所述,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6.本技术通过连接架、支撑板、夹持板、连接杆和螺栓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首先将连接架通过连接杆和螺栓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然后在连接架内部安装多个预制板,并通过预制板组成电梯井道结构,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尽量避免了现有的加装电梯井一般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现浇井道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会占用大量场地,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环、夹持板、连接环和螺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和垫片与连接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架;2、支撑板;3、预制板;4、螺纹杆;5、滑环;6、夹持板;7、连接环;8、螺栓;9、螺环;10、连接杆;11、垫片;1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请参阅图1-3,一种集成式钢混结构井道加装装置,包括连接架1,连接架1呈c状结构,连接架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架1沿建筑外墙的高度方向等距排列,连接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位于连接架1的内侧,支撑板2上卡接有预制板3,支撑板2的内侧两端均设有一个螺纹杆4,螺纹杆4的其中一端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滑环5,滑环5的内径等于螺纹杆4的直径,滑环5与螺纹杆4滑动连接,滑环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作用的夹持板6,夹持板6呈矩形板状结构,夹持板6远离滑环5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7,夹持板6与连接环7的外侧壁固定固定连接,连接环7内部设有螺栓8,螺栓8的大小与连接环7的内腔大小相适配,且螺栓8与连接环7相螺接,滑环5的外侧设有螺环9,螺环9内部开设有内螺纹,螺环9与滑环5转动连接,螺环9套设在螺纹杆4的顶部,并与螺纹杆4相螺接,使向螺纹杆4底部螺动螺环9时,能够通过螺环9在螺纹杆4上移动,带动滑环5外表面固定连接夹持板6移动,进行夹持作用。
23.连接架1与建筑外墙相邻的一端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呈圆杆状,连接杆10的其中一端与连接架1固定连接,连接杆10的另一端贯穿建筑外墙,连接杆10贯穿建筑外墙的一端的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垫片11,垫片11的直径远远大于连接杆10的直径,垫片11与连接杆10滑动连接,垫片11的外侧设有螺母12,螺母12的内腔大小与连接杆10的大小相适配,螺母12套设于连接杆10的外表面,并与连接杆10螺接,通过转动螺母12可带动垫片11向建筑外墙移动,直至垫片11与建筑外墙接触,通过垫片11增加螺母12与建筑外墙的接触面,降低了螺母12对建筑墙面的压强,避免建筑墙面开裂,导致连接架1与建筑墙面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24.参照图1,连接架1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板2位于每个连接架1内部,支撑板2的宽度小于连接架1的高度,预制板3位于两个相邻的连接架1之间,预制板3的两端与连接架1内部
设置的支撑板2的侧壁相抵接,预制板3的厚度等于支撑板2的宽度,通过支撑板2对预制板3进行支撑,将多个预制板3拼接成电梯井道外墙,从而形成电梯井道结构,采用拼接的连接方式建造电梯井道,尽量避免了传统方式采用现浇方式浇筑电梯井道费时长,占地广的问题。
25.参照图1和图2,螺纹杆4呈圆杆状结构,螺纹杆4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螺纹杆4的直径等于螺环9的内径,使螺环9套设于螺纹杆4的顶部,并通过螺纹与螺纹杆4相螺接,采用螺接的方式,当螺环9向螺纹杆4底部螺动时,能够带动滑环5外表面固定连接夹持板6同步移动,对支撑板2上的预制板3进行夹持,将预制板3紧紧固定在支撑板2的两侧。
26.参照图2,夹持板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夹持板6环绕滑环5的外表面对称分布,设置多个夹持板6用于对预制板3的多个受力点进行夹持,增加预制板3的稳固性,夹持板6上固定连接的连接环7内部设置有螺栓8,多个螺栓8与多个连接环7一一对应,螺栓8远离连接环7的一端贯穿预制板3,并与预制板3相螺接,通过螺栓8对预制板3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使预制板3与连接架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了预制板3由于夹持不牢固,从连接架1内部脱落的问题。
27.参照图3,连接架1与建筑外墙相连接的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杆10,连接杆10远离连接架1的一端贯穿建筑外墙后,通过螺母12和垫片11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从而将连接架1与建筑外墙连接在一起,便于用户使用。
28.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首先按照预制板3的高度在建筑外墙上打孔,并将多个连接架1沿建筑外墙高度方向,通过连接杆10、垫片11和螺母12与建筑外墙固定连接,连接完毕后,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架1内部安装预制板3,使预制板3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连接架1内部的支撑板2两侧贴合,然后向螺纹杆4底部螺动螺动螺环9,带动滑环5外表面固定连接夹持板6同步移动,对支撑板2上的预制板3进行夹持,将预制板3紧紧固定在支撑板2的两侧,最后将螺栓8穿过支撑板6上固定连接的连接环7,将螺栓8螺接在预制板3内部,即可完成对电梯井道的建造,尽量避免了现有的加装电梯井一般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现浇井道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会占用大量场地,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2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