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3.现有的钢结构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空间跨度较大,用于支撑的钢柱之间不能进行稳定的支撑,导致对整体钢结构的支撑出现松动,容易出现晃动,并且容易发生危险事故,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钢结构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空间跨度较大,用于支撑的钢柱之间不能进行稳定的支撑,导致对整体钢结构的支撑出现松动,容易出现晃动,并且容易发生危险事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包括第一钢柱;
6.所述第一钢柱的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钢梁,所述钢梁的另一端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钢柱,所述第一钢柱的表面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撑安装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安装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钢柱的表面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安装机构,所述第二支撑安装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钢梁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块。
7.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柱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套块,所述连接套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套块的表面外侧与连接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块,所述连接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插杆。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安装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支撑安装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杆。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贯穿于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贯穿于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
11.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一端分别贯穿于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顶部的通孔。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块、连接底板和固定连接插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套块、连接底板和固定连接插杆分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套块、连接底板和固定连接插杆分别位于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底端。
13.优选的,所述加强块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加强块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强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套块与连接底板之间,并且呈对称排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有的第一支撑安装机构、第二支撑安装机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块和连接螺栓,便于将第一支撑安装机构和第二支撑安装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表面外侧,将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卡在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凹槽中,使得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能够与固定连接块的一侧相互贴合,通过连接螺栓将固定连接块与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能够对第一钢柱、第二钢柱和钢梁之间进行支撑,并且安装简单快捷;
16.2、通过设有的连接套块、加强块、连接底板和固定连接插杆,便于将连接套块连接在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底端,将固定连接插杆插入地面对连接底板和连接套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加强块提高连接套块与连接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进行支撑,将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发生歪斜的几率,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钢柱;2、连接角钢;3、钢梁;4、第二钢柱;5、第一支撑安装机构;6、第一固定连接板;7、第一定位板;8、第一定位杆;9、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安装机构;11、第二固定连接板;12、第二定位板;13、第二定位杆;14、第二支撑杆;15、固定连接块;16、连接螺栓;17、连接套块;18、加强块;19、连接底板;20、固定连接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3,图示中的:本实施例为本技术方案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建筑支撑的空间高强度钢结构,包括第一钢柱1;
24.第一钢柱1的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角钢2,连接角钢2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钢梁3,钢梁3的另一端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钢柱4,第一钢柱1的表面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撑安装机构5,第一支撑安装机构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第二钢柱4的表面外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安装机构10,第二支撑安装机构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
支撑杆14,钢梁3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块15;
25.如图1所示,第二钢柱4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套块17,连接套块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19,连接套块17的表面外侧与连接底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块18,连接底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插杆20,便于固定连接插杆20能够插入地面,对连接套块17和连接底板19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对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进行限制,并且通过加强块18对连接套块17与连接底板19之间的连接加强,降低了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发生歪斜的几率,使用方便;
26.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安装机构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连接板6,第一固定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板7,第一定位板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杆8,第二支撑安装机构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连接板11,第二固定连接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12,第二定位板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杆13,便于将第一支撑杆9的底端套接在第一定位杆8的表面外侧,同时将第二支撑杆14的底端套接在第二定位杆13的表面外侧,通过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与固定连接块15之间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支撑,使用方便;
27.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杆8的一端贯穿于第一支撑杆9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第二定位杆13的一端贯穿于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并延伸至外部,便于第一支撑杆9的底端能够在第一定位杆8的表面外侧进行转动,同时第二支撑杆14的底端能够在第二定位杆13的表面外侧进行转动,使用方便;
28.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杆14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9相适配的凹槽,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便于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能够卡在第二支撑杆14的顶部凹槽的内部,使用方便;
29.如图2所示,固定连接块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螺栓16,连接螺栓16的一端分别贯穿于第二支撑杆14与第一支撑杆9顶部的通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16将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与固定连接块15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对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用方便;
30.如图1所示,连接套块17、连接底板19和固定连接插杆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连接套块17、连接底板19和固定连接插杆20分为两组,两组连接套块17、连接底板19和固定连接插杆20分别位于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的底端,便于通过连接套块17、连接底板19和固定连接插杆20能够分别对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的底端进行固定支撑,使用方便;
31.如图1所示,加强块18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加强块18分为两组,两组加强块18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套块17与连接底板19之间,并且呈对称排列,便于通过加强块18对连接套块17与连接底板19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强,分别从连接套块17的四周对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进行支撑,降低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发生歪斜的几率,使用方便;
3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支撑安装机构5和第二支撑安装机构10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的表面外侧,将第二支撑杆14的顶部进行偏转,带动第二支撑杆14的底端在第二定位杆13的表面外侧进行转动,并且将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进行偏转,将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卡在第二支撑杆14的顶部凹槽的内部,使得将第二支撑杆14的顶部与固定连接块15的一侧相互贴合,通过连接螺栓16将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9与固定连接块15之间进行连接,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9、第一钢柱1、第二钢柱4和钢梁3
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提高了第一钢柱1、钢梁3和第二钢柱4之间的稳定性,并且通过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9与固定连接块15之间的连接,对钢梁3的底部进行支撑,提高了钢梁3的支撑强度;在对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进行安装时,将连接套块17分别与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的底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使得固定连接插杆20能够插入地面,并且通过加强块18能够对连接套块17与连接底板19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强,同时能够从连接套块17外侧的四个方向进行支撑,极大的降低了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4发生歪斜的几率,使用方便。
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