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


背景技术:

2.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
3.传统的墙体一般由砖堆砌而成,但由砖堆砌而成的墙体较为费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墙体的堆砌较为费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开设有供发泡水泥灌注的灌注腔,所述框体开设有用于灌注发泡水泥的灌注口;所述框体固定有第一安装凸起,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嵌入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框体固定有第二安装凸起,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凸起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嵌入的第二安装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墙体时,操作人员可先将框体放置到相应的位置,再往框体内灌注发泡水泥,之后再通过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一安装槽的配合将另一个框体连接于已灌注好发泡水泥的框体上,再往第二个框体内灌注发泡水泥,依次类推,从而形成一层墙体,然后再通过第二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槽的配合在第一层墙体上方设置第二层墙体,依次类推,从而形成完整的墙体,相较于操作人员手动砌墙,本水泥墙建造所需的时间较少,从而改善了墙体的堆砌较为费时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框体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框体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凸起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其吊环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起吊机将框体吊至相应的位置,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操作。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均设有弹性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块增大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凸起所受的弹力,使各个框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从而使墙体更牢固。
12.可选的,所述框体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个侧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加强框体的强度,从而使墙体的强度更好,加强墙体的承重能力。
14.可选的,所述框体内固定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设有两个,灌注腔由所述框体的侧壁和两个所述阻隔网围绕形成;所述灌注口开设于所述框体的侧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隔网形成灌注腔,减少外界的干扰,在发泡水泥灌注后使其能较快的干燥成型。
16.可选的,所述阻隔网相互背离的两侧均设有防水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层防止水分渗入墙体,减少发泡水泥受到影响的可能,从而保护发泡水泥。
18.可选的,所述防水层相互背离的两侧设有隔热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层对防水层进行保护,减少夏天气温较高时防水层受热脱落的可能。
20.可选的,所述隔热层设有空心玻璃微珠。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空心玻璃微珠加强隔热层的隔热效果。
22.可选的,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防水层的一端设有黏连凸起,所述防水层靠近所述隔热层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黏连凸起嵌入的黏连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黏连凸起和黏连槽增大防水层和隔热层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水层和隔热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24.可选的,所述防水层相互背离的两侧设有罩面漆层。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罩面漆层对隔热层进行保护,减少隔热层受到损伤的可能。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设置墙体时,操作人员可先将框体放置到相应的位置,再往框体内灌注发泡水泥,之后再通过第一安装凸起和第一安装槽的配合将另一个框体连接于已灌注好发泡水泥的框体上,再往第二个框体内灌注发泡水泥,依次类推,从而形成一层墙体,然后再通过第二安装凸起和第二安装槽的配合在第一层墙体上方设置第二层墙体,从而形成完整的墙体,相较于操作人员手动砌墙,本水泥墙建造所需的时间较少,从而改善了墙体的堆砌较为费时的问题;
28.2.通过设置防水层防止水分渗入墙体,减少发泡水泥受到影响的可能,从而保护发泡水泥,通过设置隔热层对防水层进行保护,减少夏天气温较高时防水层受热脱落的可能;
29.3.通过设置黏连凸起和黏连槽增大防水层和隔热层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水层和隔热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框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框体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框体;2、灌注腔;3、灌注口;4、第一安装凸起;5、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凸起;7、第二安装槽;8、吊环;9、弹性块;10、加强筋;11、阻隔网;12、防水层;13、隔热层;14、黏连凸起;15、黏连槽;16、罩面漆层;17、黏结槽;18、侧板;19、避让槽;20、发泡水泥。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参照图1,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包括框体1,框体1为不锈钢材料,框体1由四个侧板18围绕而成。
36.参照图1和图2,框体1固定有阻隔网11,阻隔网11设有两个,两个阻隔网11和四个侧板18形成灌注腔2,灌注腔2供发泡水泥20容纳。侧板18开设有灌注口3,灌注口3供发泡水泥20灌入,灌注口3设有多个,且灌注口3沿侧板18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灌注口3所在的侧板18开设有避让槽19,避让槽19开设有两个,每个避让槽19内均固定有吊环8。
37.参照图1和图2,框体1的侧板18固定有第一安装凸起4,第一安装凸起4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与第一安装凸起4相对的侧板18开设有供第一安装凸起4嵌入的第一安装槽5,第一安装槽5贯穿侧板18的上方。吊环8所在的侧板18固定有第二安装凸起6,与第二安装凸起6相对的侧板18开设有供第二安装凸起6嵌入的第二安装槽7。第一安装凸起4和第二安装凸起6均固定有弹性块9。
38.设置墙体时,使用吊机将第一个框体1吊到相应的位置,再灌注发泡水泥20,之后通过沿竖直方向将第一安装凸起4嵌入第一安装槽5,使第二个的框体1连接在第一个框体1上,之后灌注发泡水泥20,依次类推,形成第一层墙体;之后再通过第二安装凸起6和第二安装槽7的配合将第二层墙体设置于第一层墙体上方,依次类推,直至形成完整的墙体。
39.参照图2和图3,框体1固定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连接相对的两个侧板18,即第二安装凸起6和第二安装槽7所在的侧板18。阻隔网11相互背离的两侧铺设有防水层12,防水层12为高分子聚合物高耐候防水复合材料铺设而成。防水层12相互背离的两侧铺设有隔热层13,隔热层13为热反射隔热材料涂布而成。隔热层13靠近防水层12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黏连凸起14,防水层12靠近隔热层13的一侧开设有供黏连凸起14嵌入的黏连槽15,黏连凸起14和黏连槽15的配合增大了防水层12和隔热层13的连接面积,增大两者的连接强度。
40.参照图2和图3,隔热层13相互背离的两侧铺设有罩面漆层16,罩面漆层16为真石漆罩光面漆涂布而成。隔热层13开设有黏结槽17,黏结槽17为隔热层13拉毛处理而成,黏结槽17增大隔热层13和罩面漆层16的接触面积,减少罩面漆层16脱落的可能。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渗透隔热泡沫混凝水泥墙的实施原理为:设置墙体时,先用吊机将第一个框体1吊至相应的位置,再往框体1内灌注发泡水泥20,之后再将设置第二个框体1,再往第二个框体1内灌注发泡水泥20,以此类推,直至形成第一层墙体,之后再在第一层墙体上方设置第二层墙体,依次类推,一层层网上拼接,直至形成完整的墙体,墙体建好后,再统一设置防水层12、隔热层13和罩面漆层16。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