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2.可拆装移动的建筑指不固定在确定的基础结构上的建筑,可以在其基础结构上安装、拆卸,并运输至其他场地,相关产品技术在我国国内主要以工地宿舍、移动公厕、度假别墅等形式展现。
3.模块化建筑是以整个房间作为单个模块单元在工厂进行预制,运输到施工场地吊装使其连接成为整体。
4.现有技术中,可拆装移动的建筑体系主要应用于低层建筑、临时性建筑,适用范围窄,尚未走入高层住宅、酒店领域,而模块化建筑体系一旦安装完毕后无法拆卸或更改位置,无法满足住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建筑模块单元、导轨、丝杠结构以及螺栓连接组件,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包括墙体和楼板,所述导轨和所述丝杠结构均安装在所述楼板上,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丝杆以及套装在丝杆上的滑动件,所述丝杆与所述导轨平行安装,所述建筑模块单元通过底部与所述滑动件固定安装,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底部的两侧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螺栓连接组件包括螺栓、螺母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四周侧壁上的第一预留螺栓孔,所述墙体上相对设置有第二预留螺栓孔,所述螺栓穿过第一预留螺栓孔以及第二预留螺栓孔,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螺栓上,所述建筑模块单元的顶部设置有吊点结构。
7.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吊机对吊点结构实现建筑模块单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通过丝杆实现建筑模块单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螺栓实现建筑模块单元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固定,从而实现建筑模块单元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自由拆装移动,满足住户根据需要和经济情况改变户型、住址的需求,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节省用地、节约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与装配式建筑理念相结合,实现住宅工业化、产业化。
8.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模块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螺栓连接组件还包括u形钢板,两个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分别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两侧,所述u形钢板包裹住两个所述建筑模块单元的相邻侧壁以及墙体,所述u形钢板上设置有第三预留螺栓孔,所述螺栓贯穿第一预留螺栓孔、第二预留螺栓孔以及第三预留螺栓孔,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螺栓上。
9.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建筑模块单元的底部沿凹槽
方向设置有一排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嵌入至所述凹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吊点结构与所述万向球的排列方向一致。
11.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模块单元配置有两套丝杠结构,两套丝杠结构分别间隔设置在两个导轨之间,所述滑动件为横向连接在两个丝杆之间牵引钢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钢板通过第一预留螺栓孔与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4.图1为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建筑模块单元已固定安装;
15.图2为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建筑模块单元待安装;
16.图3为通过u形钢板固定安装两个建筑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丝杠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建筑结构,该模块化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建筑主体结构4、建筑模块单元1、导轨2、丝杠结构3以及螺栓连接组件5,建筑主体结构4包括墙体401和楼板402,导轨2和丝杠结构3均安装在楼板402上。具体地,每个建筑模块单元1的安装位上包括两个导轨2和两个丝杠结构3。导轨2和丝杠结构3均设置在安装位的两侧部,以便支撑建筑模块单元1。
23.丝杠结构3包括丝杆301以及套装在丝杆301上的滑动件302,丝杆301与导轨2平行安装,确保丝杆301转化为直线方向上的运动与导轨2平行。建筑模块单元1通过底部与滑动件302固定安装,建筑模块单元1底部的两侧与导轨2滑动连接。丝杆301转动时,滑动件302沿丝杆301轴向滑动,建筑模块单元1在导轨2的导向下跟随滑动,进而实现了建筑模块单元
1的水平移动。
24.螺栓连接组件5包括螺栓、螺母以及设置在建筑模块单元1四周侧壁上的第一预留螺栓孔,墙体401上相对设置有第二预留螺栓孔403。第一预留螺栓孔与第二预留螺栓孔403一一对应设置,方便对准安装。螺栓穿过第一预留螺栓孔以及第二预留螺栓孔403,螺母螺接在螺栓上,进而实现了建筑模块单元1与墙体401的可拆卸安装。
25.建筑模块单元1的安装与拆卸依靠螺栓连接组件5进行连接固定与分离,螺栓连接组件5布置在建筑模块单元1与两侧墙体401以及建筑模块单元1与建筑模块单元1之间。要拆卸建筑模块单元1时首先拧出墙体401外侧的螺母。
26.同时,建筑模块单元1的顶部设置有吊点结构101,方便吊机起吊建筑模块单元1,进而实现了建筑模块单元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27.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吊机对吊点结构101实现建筑模块单元1在竖直方向的位移,通过丝杆301实现建筑模块单元1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螺栓实现建筑模块单元1与建筑主体结构4的固定,从而实现建筑模块单元1在建筑主体结构4上的自由拆装移动,满足住户根据需要和经济情况改变户型、住址的需求,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节省用地、节约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与装配式建筑理念相结合,实现住宅工业化、产业化。
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轨2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凹槽201,建筑模块单元1的底部沿凹槽201方向设置有一排万向球103,万向球103嵌入至凹槽201内。建筑模块单元1通过万向球103整体铺设在设有凹槽201的导轨2上,导轨2的凹槽201与万向球103相匹配,导轨2用来引导建筑模块单元1移动的同时,也可承受建筑模块单元1的重量。万向球103起到在移动时减少摩擦阻力的作用。丝杠结构3为移动过程中的动力装置。
29.优选地,吊点结构101与万向球103的排列方向一致。方便起吊建筑模块单元1实现水平移动与竖向移动之间的衔接。
30.作为优选,建筑模块单元1配置有两套丝杠结构3,两套丝杠结构3分别间隔设置在两个导轨2之间,滑动件302为横向连接在两个丝杆301之间牵引钢板。牵引钢板通过第一预留螺栓孔与建筑模块单元1固定连接。丝杠结构3驱动牵引钢板在两个丝杆301之间滑动,进而带动建筑模块单元1水平移动。
31.进一步地优选,建筑模块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时,螺栓连接组件5还包括u形钢板501,两个建筑模块单元1分别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4的两侧,u形钢板501包裹住两个建筑模块单元1的相邻侧壁以及墙体401,u形钢板501上设置有第三预留螺栓孔,螺栓贯穿第一预留螺栓孔、第二预留螺栓孔403以及第三预留螺栓孔,螺母螺接在螺栓上。如此一来,通过u形钢板501即可限制两侧建筑模块单元1相对中间建筑主体结构4的墙体401发生相对位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32.需要说明的是,丝杠结构3由电机提供动力,丝杠结构3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件,其具体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33.本实施例中,丝杠结构3包括电机、丝杆301、支撑座、丝杠螺母座以及牵引钢板组成。其中,电机提供动力,支撑座用于固定丝杆301两端并防止丝杆301挠曲变形,丝杠螺母座用于将丝杆301的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牵引钢板设有螺栓孔,用以连接丝杠螺母座与建筑模块单元1,为一种牵引装置。
34.具体运行机理为:电机启动,带动丝杆301转动;丝杆301的转动转换为丝杠螺母座
的水平直线移动,牵引钢板跟随丝杠螺母座移动,进而实现建筑模块单元1沿丝杆301轴向的水平移动。要将建筑模块单元1运出建筑主体结构4时需先启动电机,建筑模块单元1即将脱离建筑主体结构4时拧出螺母,解除建筑模块单元1和牵引钢板的连接。
35.在建筑模块单元1向外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全地面起重机与移出建筑外立面的吊点结构101依次连接。在建筑模块单元1整体移出楼板402之前,建筑模块单元1已经依靠全地面起重机提供支承。随后,建筑模块单元1随起重机做竖向移动。若需长途运输亦可使用货车等运输工具。
36.需要理解的是,建筑模块单元1的安装与拆除过程相反。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