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挑梁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2.高层房屋建筑专项施工中常采用悬挑式脚手架进行外墙砌筑、外立面装修以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施工作业,通过在楼板预埋压环钢筋并穿入工字钢梁,配合数道钢丝绳或钢拉杆卸荷,进而安装脚手架杆件部分,最终完成常规的悬挑外脚手架工程。
3.悬挑梁的脚手架一般由多段呈竖直的钢管连接而成,因此钢管连接处受力较大,从而降低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导致脚手架的支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脚手架的支撑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梁支撑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挑梁支撑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悬挑梁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拼接在一起的钢管,相邻两根所述钢管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环,两个所述支撑环分别滑移套设在相邻两根钢管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一端均转动设置在支撑环上,且两个所述支撑环上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远离支撑环的一端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环和转动块上均设置有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绕圆管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支撑环上且用于对支撑环位置进行定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支撑环套设到相邻两根钢管上,定位装置对支撑环的位置定位,然后将相邻两根钢管拼接在一起,以此来将多根钢管和支撑环进行安装,因此其中一个钢管发生移动或振动对支撑环施加作用力,而支撑环作用力通过同时转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力到下一个支撑环和钢管上,以此来对通过多个支撑装置分散钢管的作用力,以此来提高了钢管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脚手架的支撑效果。
7.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设置在支撑环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而第二支撑杆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且相互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支撑杆转动,以此来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时转动。
9.可选的,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所述钢管分别用于对上悬挑梁和下悬挑梁进行支撑并设置有固定盘,其中两个所述支撑环分别抵触在两个固定盘上进行定位,同时与所述固定盘抵触的支撑环上只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或者第二支撑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定位装置,将支撑环套设在钢管上,推动转动块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时转动,以此来实现多个支撑环一起移动,使得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支撑环抵触在两个固定盘上,固定定位装置,以此来实现对多根钢管进行支撑,同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时转动,而多个支撑环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每个支撑环在每根钢管上的位置一定,因此使得每根钢管对每个支撑装置的作用力进行分力时的均衡性,以此来提高了支撑装置对钢管的支撑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支撑环包括呈弧形且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穿过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上且抵紧在第二安装环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定位螺母使得第二安装环远离定位螺杆,因此支撑环即能在钢管上滑移,滑移完成后,拧动定位螺母使得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抵紧在钢管上,以此来实现对支撑环进行定位,同时将定位螺母从定位螺杆拆卸下来后即能拆卸支撑环,从而提高了拆卸和安装支撑环时的便利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支撑环和通孔,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支撑环上的螺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螺母与螺杆脱离,然后取下螺杆后即能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支撑环和转动块分拆开,然后分开放置在一起后进行运输,而需要使用时再进行组装,从而提高了运输时的便利性;同时能根据需要对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支撑环上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进行拆卸,因此提高了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15.可选的,两根所述钢管均通过连接装置与上悬挑梁和下悬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抵压在上悬挑梁上;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用于夹紧上悬挑梁;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支撑板上且钢管的一端插接安装在连接管上,所述钢管两端上均开设有贯穿钢管的连接孔;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连接管和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连接管上的连接螺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夹持机构,然后将支撑板抵触到上悬挑梁上,锁定夹持机构用于固定支撑板,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块支撑板固定安装到下悬挑梁上,接着将钢管一端插接安装到连接管上,接着将连接螺杆穿过连接管和连接孔,最后拧动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到连接螺杆上,使得连接螺母抵紧在连接管上,以此来将两根钢管分别与两个连接管固定连接,然后安装位于与两个连接管连接的两根钢管之间的钢管,以此来实现对上悬挑梁和下悬挑梁进行支撑,同时也提高了脚手架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
17.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滑移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用于夹紧上悬挑梁;夹持螺杆,所述夹持螺杆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开设有两段螺旋线相反并分别与两个夹持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段;
锁定螺杆,所述锁定螺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板上且抵紧在夹持螺杆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锁定螺杆远离夹持螺杆,然后转动夹持螺杆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因此以便于使得两个夹持板移至上悬挑梁或下悬挑梁两侧时的便利性,然后夹持板相互靠近夹紧上悬挑梁或下悬挑梁,以此来提高了对支撑板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脚手架对上悬挑梁和下悬挑梁的支撑效果;而且两个夹持板还能适应对不同尺寸的上悬挑梁或下悬挑梁进行夹紧,提高了两个夹持板的适应范围。
19.可选的,相邻两根所述钢管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并配合夹紧相邻两个钢管;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两个连接板且螺纹连接有抵紧在连接板上的第一螺母;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一连接环和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第二连接环上的第二螺母,同时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均设置有两个且与两根钢管上的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第二螺母远离钢管,使得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杆脱离,然后即能取下第二螺杆,接着用同样方法取下第一螺杆,然后即能取下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从而实现拆卸相邻两根钢管。
21.安装钢管时,将钢管两端抵触在一起,然后将两根第二螺杆分别穿过第一连接环、连接孔和第二连接环,然后拧动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到第二螺杆上,然后将第一螺杆穿过两个连接板,拧动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到第一螺杆上,最后拧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抵紧在连接板和第二连接环上,以此来实现将相邻两根钢管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安装相邻两根钢管时的便利性。
22.可选的,所述固定盘滑移套设在钢管上且螺纹连接抵紧在钢管上的固定螺钉,所述固定盘抵压在连接管上进行定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盘滑移套设到钢管上,推动固定盘抵压到连接管上,最后拧动固定螺钉抵紧在钢管上用于对固定盘进行定位,以此来便于对固定盘进行安装或拆卸,而支撑环抵压在固定盘背离连接管的一端上,提高了支撑环进行支撑时的稳定性,以此来实现在固定盘方便安装和拆卸的情况下同时也提高了脚手架的支撑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两个支撑环套设到相邻两根钢管上,定位装置对支撑环的位置定位,因此通过多个支撑装置分散钢管的作用力,以此来提高了钢管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脚手架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连接机构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的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钢管;11、上悬挑梁;12、下悬挑梁;14、固定盘;15、固定螺钉;16、固定块;17、固定槽;18、转动块;19、转动槽;2、连接机构;21、第一连接环;22、第二连接环;23、第一螺杆;24、第二螺杆;25、连接板;26、第一螺母;27、第二螺母;3、连接装置;31、支撑板;311、滑移槽;312、支撑块;32、夹持机构;321、夹持板;322、夹持螺杆;323、锁定螺杆;33、连接管;34、连接螺杆;35、连接螺母;4、支撑装置;41、支撑环;411、第一安装环;412、第二安装环;413、支撑轴;414、安装板;42、第一支撑杆;43、第二支撑杆;44、通孔;45、固定管;5、定位装置;51、定位螺杆;52、定位螺母;6、联动组件;61、第一转轴;62、第二转轴;63、第一齿轮;64、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悬挑梁支撑系统。
29.参照图1,悬挑梁支撑系统包括通过用于支撑上悬挑梁11和下悬挑梁12的多根钢管1,相邻两根钢管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2可拆卸连接,且相邻两根钢管1上设置有支撑装置4,同时脚手架沿上悬挑梁11和下悬挑梁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
30.参照图2和图3,多根钢管1数量可以为三根,三根钢管1均呈竖直状态且两端抵触在一起,同时钢管1的两端均开设有呈水平且贯穿钢管1的连接孔。
31.参照图2和图4,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4,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一起,且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配合夹紧相邻两根钢管1的两端,同时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上且位于与相邻两根钢管1上的连接孔相对应处均开设有插接孔,因此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上均竖向间隔开设有两个插接孔,而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2远离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5。
32.参照图4,第一螺杆23水平穿过两个连接板25,且第一螺杆23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连接板25上的第一螺母26;而第二螺杆24水平穿过插接孔和连接孔,第二螺杆24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第二连接环22上的第二螺母27,同时第二螺杆24和第二螺母27均设置有两个且与第一连接环21上的两个插接孔一一对应设置。
33.参照图2和图4,安装相邻两根钢管1时,将相邻两根钢管1两端抵触在一起,然后将两根第二螺杆24分别穿过两个插接孔和两个连接孔,分别拧动两个第二螺母27螺纹连接到两个第二螺杆24上,拧动第二螺母27螺纹连接到第二螺杆24上;接着将第一螺杆23穿过两个连接板25,拧动第一螺母26螺纹连接到第一螺杆23上,最后拧动第二螺母27和第一螺母26分别抵紧在第二连接环22上和连接板25上,以此来实现固定连接相邻两根钢管1。
34.参照图1,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两根钢管1均通过连接装置3与上悬挑梁11和下悬挑梁12可拆卸连接,下面以与上悬挑梁11连接的连接装置3为例进行讲解。
35.参照图1和图4,连接装置3包括支撑板31、夹持机构32、连接管33和连接螺杆34,支撑板31抵压在上悬挑梁11底端上;夹持机构32设置在支撑板31上且用于对上悬挑梁11进行夹持。
36.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31上表面上开设有滑移槽311,且滑移槽311上水平滑移安
装有两个支撑块312。夹持机构32包括两个夹持板321、夹持螺杆322和锁定螺杆323,两个夹持板321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块312顶端上,且两个夹持板321底端抵触在支撑板31上表面上。
37.参照图1和图3,两个夹持板321配合夹紧上悬挑梁11,夹持螺杆322水平转动安装在滑移槽311上,且夹持螺杆322上开设有两段螺旋线相反并与两个夹持板321螺纹连接的螺纹段,同时夹持螺杆322的一端水平穿至支撑板31外且同轴固定安装有转盘;锁定螺杆323螺纹连接在支撑板31上表面上,且锁定螺杆323抵紧在夹持螺杆322上进行定位。
38.参照图1和图4,连接管3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31下表面上,钢管1的一端插接安装在连接管33上,且连接孔位于连接管33内;连接螺杆34水平穿过连接管33和连接孔,连接螺杆34穿出连接管33外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35,同时连接螺母35抵紧在连接管33上。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钢管1上均滑移套设有固定盘14,固定盘14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钢管1上的固定螺钉15,两个固定盘14抵压在两个连接管33相对的一端上进行定位。
39.参照图4和图5,支撑装置4包括两个支撑环41、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定位装置5,两个支撑环41分别滑移套设在相邻两根钢管1上,而位于设置有固定盘14的钢管1上的两个支撑环41抵压在两个固定盘14的相对一端上。
40.参照图4和图6,支撑环41包括一端通过支撑轴413转动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安装环411和第二安装环412,第一安装环411和第二安装环412均呈弧形且远离支撑轴41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414,定位装置5设置在安装板414上且用于对支撑环41位置进行定位。
41.参照图4和图5,定位装置5包括定位螺杆51和定位螺母52,定位螺杆51穿过两个安装板414,而定位螺母52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51上且抵紧在安装板414上。
42.参照图4和图5,第一安装环411和第二安装环412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6,且固定块16绕钢管1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同时固定块16背离第一安装环411的一端开设有贯通固定块16上下两表面的固定槽17,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固定槽17上,且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设置有多个并与多个固定块16一一对应设置。
43.参照图4和图5,第一支撑杆42位于第二支撑杆43上方,第一支撑杆42远离固定块16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而第二支撑杆43远离固定块16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位于相邻两个支撑环41的固定块16上的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远离固定块16的一端通过转动块18转动连接,转动块18靠近钢管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转动块18上下两表面的转动槽19,而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均转动安装在转动槽19上。
44.参照图4和图5,固定槽17和转动槽19上均设置有使得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6;下面以位于固定块16上的联动组件6为例进行讲解。
45.参照图4和图6,联动组件6包括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第一支撑杆42好第二支撑杆43的两端均开设有贯通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的通孔44。
46.参照图4和图6,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均为螺杆,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均水平穿过固定块16和固定槽17且穿出固定块16外,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上均螺纹连接有抵紧在固定块16上的螺母;同时第一转轴61穿过第一支撑杆42的通孔44,而第二转轴62穿过第二支撑杆43上的通孔44,因此第一支撑杆42转动套设在第一转轴61上,而第二支撑
杆43转动套设在第二转轴62上。
47.参照图4,与位于最高处的固定盘14接触的支撑环41上的固定块16只设置有第二支撑杆43,而与位于最低处的固定盘14接触的支撑环41上的固定块16只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2,因此拧动螺杆上的螺母即能根据需要拆卸和安装固定块16上的第一支撑杆42或第二支撑杆43。
48.参照图4和图6,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管45,且固定管45的轴线与通孔44轴线重合,同时固定管45内径与通孔44内径相同;第一齿轮63键连接在位于第一支撑杆42上的固定管45上,而第二齿轮64键连接在位于第二支撑杆43上的固定管45上,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均位于固定槽17内且相互啮合。
49.参照图4和图6,支撑环41移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杆42和第一齿轮63转动,第一齿轮63转动第二齿轮64和第二支撑杆43转动,第二支撑杆43带动另外一个支撑环41移动,以此来实现多根钢管1上的支撑环41同时移动,同时支撑环41固定位置后,其中一根钢管1受力后对支撑环41施加作用力,而支撑环41通过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对另外的支撑环41和钢管1施加作用力,以此来实现对力进行分散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钢管1的稳定性。
50.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拧动锁定螺杆323远离夹持螺杆322,将支撑板31抵触到上悬挑梁11上,拧动转盘带动两个夹持板321靠近夹紧上悬挑梁11,最后拧动锁定螺杆323抵紧在夹持螺杆322上进行定位,然后将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块支撑板31固定安装到下悬挑梁12上,将钢管1一端插接安装到连接管33上,将连接螺杆34穿过连接管33和连接孔,然后将连接螺母35螺纹连接到连接螺杆34上且抵紧到连接管33上,以此来固定安装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钢管1。
51.将固定盘14滑移套设在钢管1上,推动固定盘14抵压到连接管33上,拧动固定螺钉15抵紧到钢管1上进行定位,以此来将两个固定盘14固定安装到最高处和最低处的两根钢管1上,然后将钢管1两端抵触到安装好的两根钢管1相对的一端上,将两根第二螺杆24分别穿过两个插接孔和连接孔,接着将第二螺母27螺纹连接到第二螺杆24上且抵紧到第二连接环22上进行定位,然后将第一螺杆23穿过连接板25,最后将第一螺母26螺纹连接到第一螺杆23上且抵紧在连接板25上,以此来固定安装相邻两根钢管1。
52.接着将第一安装环411和第二安装环412夹持到钢管1上,然后将定位螺杆51穿过安装板414,接着将定位螺母52螺纹连接到定位螺杆51上且抵紧在安装板414上,以此来将支撑环41固定安装到钢管1上,然后用同样方法将其他支撑环41固定安装到钢管1上,且使得位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支撑环41抵压在两个固定盘14相对的一端上,以此来实现脚手架的安装,因此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同时转动,从而多个支撑环41、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同时对上悬挑梁11和下悬挑梁12进行支撑分力,以此来提高了脚手架的支撑效果。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