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成形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末成形机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2.粉末成形机是一种用于冶金工程技术领域的工艺试验仪器,其主要作用是将粉末压制成形,粉末成形机是制约粉末冶金行业发展的重压因素,在粉末成形机的使用中,需要利用到脱模装置。
3.现有的脱模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其通常在脱模的过程中利用弹性结构将压制品顶出,导致其弹性力过大,容易在顶出时对压制品造成损坏,并且在顶出压制品的过程中,其与压铸机构之间摩擦力较大,不易顶出且容易对压制品造成磨损,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粉末成形机用脱模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末成形机用脱模装置,避免了现有的脱模装置顶出结构弹性力不易控制,容易在顶出压制品时对其造成损坏,并且其与压铸机构之间摩擦力较大,不易被顶出,容易对压制品造成磨损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末成形机用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铸腔体,所述压铸腔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腔体,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贯穿支撑板且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压铸腔体内,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所述压铸腔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右端与侧腔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侧板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两个拉绳的底端贯穿支撑板分别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阻尼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内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侧板的右侧面和侧腔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两个侧腔体内均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轮的外壁和第二滑轮的外壁搭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内壁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背面的一端卡接在滑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铸腔体的背面设置有抽风机,两个侧腔体的背面均卡接有空腔体,且空腔体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两个空腔体的一端均通过导管与抽风机的抽风端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散热片之间为等距离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装置通过顶板和第二弹簧的配合在对压制品顶出时,利用阻尼器的配合,可以在顶板上移时对其速度进行减缓,防止顶板上移速度过快而对压制品造成损坏,其次,顶板在受力上移时,可以通过拉绳同步拉动两个侧板,使得侧板通过第一弹簧收纳到侧腔体中,便于减少压制品与压铸腔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对对压制品造成磨损,通过其设计,使得该脱模装置便于将压制品稳定顶出脱模,同时又能为压制品提供良好的保障。
13.2、该装置通过抽风机与空腔体的配合作用,使得抽风机通过空腔体能够对两个侧腔体进行抽风,加快侧腔体和侧板的空气流动,能够对压铸腔体进行快速散热,有效提高压制品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腔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支撑板;2、压铸腔体;3、侧腔体;4、侧板;5、底座;6、第一弹簧;7、伸缩杆;8、第一滑轮;9、拉绳;10、第二滑轮;11、阻尼器;12、顶板;13、滑块;14、滑槽;15、第二弹簧;16、支撑架;17、空腔体;18、抽风机;19、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实施例
21.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粉末成形机用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铸腔体2,压铸腔体2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腔体3,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内设置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的顶端贯穿支撑板1且固定连接有顶板12,顶板12位于压铸腔体2内,支撑架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5,压铸腔体2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4,两个侧板4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6,且第一弹簧6的右端与侧腔体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侧板4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9,两个拉绳9的底端贯穿支撑板1分别与支撑架16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阻尼器11。
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6内套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两端分别与侧板4的右侧面和侧腔体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使得侧板4利用弹簧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的同时,又利用伸缩杆7的作用,可以在侧板4移动时,使其结构稳定。
23.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5内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轮10,两个侧腔体3内均设置有第一
滑轮8,拉绳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轮8的外壁和第二滑轮10的外壁搭接,可以利用第一滑轮8和第二滑轮10减少拉绳9的摩擦力,防止拉绳9直接与底座5内壁相接触,进而可以保障拉绳9的长期使用。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5内壁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4,支撑架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背面的一端卡接在滑槽14内,能够利用滑块13和滑槽14的配合,让支撑架16进行稳定升降。
25.在其他实施例中,压铸腔体2的背面设置有抽风机18,两个侧腔体3的背面均卡接有空腔体17,且空腔体17的正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两个空腔体17的一端均通过导管与抽风机18的抽风端相连通,可以加快侧腔体3和侧板4的空气流动,能够对压铸腔体2进行快速散热。
26.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4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19,若干个散热片19之间为等距离分布,使得侧腔体3内部空气流动时,通过散热片19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27.使用时,在压制成品后,顶板12通过第二弹簧15的弹力进行自动上移将压制品顶出,当顶板12上移到一定高度时,其与阻尼器11相接触对顶板12的速度进行减缓,同时,顶板12在受力上移时,通过拉绳9同步拉动两个侧板4,使得侧板4通过第一弹簧6收纳到侧腔体3中,减少压制品与压铸腔体2之间的摩擦力,来将压制品稳定顶出。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