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率的钣金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2.金属制品在现代上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金属板材亦是如此,在建筑板材时是在建筑装潢过程中使用的板材,建筑板材通常被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状,作为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建筑板材按照其本身厚度被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建筑板材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折弯加工。
3.但是现有对于薄板金属工件的折弯装置单次只能进行单片的板材折弯加工,并且加工完成的板件需要人工手动取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率的钣金折弯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钣金折弯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率的钣金折弯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弯头,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垫块,两个所述垫块的顶部开均设有滑槽,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与两个滑槽相配合,两个所述垫块的正面均设置有导料机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料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背面的一端均与垫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正面的一端均延伸工作台的正面,所述第一弧形杆位于垫块正面靠近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杆位于垫块正面远离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杆距离工作台的垂直高度略低于第二弧形杆距离工作台的垂直高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杆、竖杆、弹簧和压紧盘,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支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杆的底部,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至压紧盘的顶部,所述弹簧套设于竖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和压紧盘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支撑块、电动推杆、推动杆和两个推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至工作台的顶部,所述支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至电动推杆的底部,所述电动推杆正面的一端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正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块的底部分别滑动连接至两个滑槽的内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垫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卡块和第
二卡块,两个所述第一卡块分别位于滑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卡块的一端与相靠近的第一卡块固定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工作台的正面设置有两个收料框,所述收料框位于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之间的底部。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方案通过工作台对支架进行支撑固,并且液压缸与连接块底部的折弯头组成折弯部,先将两个板件相对折弯的一侧相对放置,然后将两个板件分别放置在两个垫块的顶部,然后启动液压缸带动连接块底部的折弯头以及两个压紧机构同步下降,两个压紧机构首先接触两个板件并对其进行压紧,然后折弯头继续下降对两个板件相对的侧边进行同步折弯,然后折弯头复位,并且两个压紧机构离开板件,然后启动推动机构推动两个板件向前运动经过两个导料机构分别落至收料处,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同时对双板件进行加工,并且对于加工完成的板件可以自动出料,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与垫块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说明:
18.1、工作台;2、支架;3、液压缸;4、连接块;5、压紧机构;51、固定杆;52、竖杆;53、弹簧;54、压紧盘;6、折弯头;7、垫块;71、第一卡块;72、第二卡块;8、滑槽;9、推动机构;91、支撑块;92、电动推杆; 93、推动杆;94、推块;10、导料机构;101、第一弧形杆;102、第二弧形杆;11、收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效率的钣金折弯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内部固定连接液压缸3,液压缸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压紧机构 5,连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弯头6,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垫块7,两个垫块7的顶部开均设有滑槽8,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推动机构9,推动机构9与两个滑槽8相配合,两个垫块7的正面均设置有导料机构10。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工作台1对支架2进行支撑固,并且液压缸3与连接块4底部的折弯头6组成折弯部,先将两个板件相对折弯的一侧相对放置,然后将两个板件分别放置在两个垫块7的顶部,然后启动液压缸3带动连接块4底部的折弯头6以及两个压紧机构5同步下降,两个压紧机构5首先接触两个板件并对其进行压紧,然后折弯头6继续下降对两个板件相对的侧边进行同步折弯,然后折弯头6复位,并且两个压紧机构5离开板件,然后启动推动机构9推动两个板件向前运动经过两个导料机构10分别落至收料处,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同时对双板件进行加工,并且对于加工完成的板件可以自动出料,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次只能进行单片的板材折弯加工,并且加工完成的板件需要
人工手动取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22.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其中:导料机构10包括第一弧形杆101和第二弧形杆102,第一弧形杆101与第二弧形杆102背面的一端均与垫块7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101与第二弧形杆102正面的一端均延伸工作台1的正面,第一弧形杆101位于垫块7正面靠近支架2的一侧,第二弧形杆102位于垫块7正面远离支架2的一侧,第一弧形杆101距离工作台1的垂直高度略低于第二弧形杆102距离工作台1的垂直高度。
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弧形杆101和第二弧形杆102的配合,使得折弯后的板件可以稳定快速的滑向出料部,出料过程更加顺畅并且第一弧形杆 101和第二弧形杆102的高低差配合板件的折弯部可以使得板件在第一弧形杆 101和第二弧形杆102上滑动更加稳定不会偏移掉落。
24.请参阅图1,其中:压紧机构5包括固定杆51、竖杆52、弹簧53和压紧盘54,固定杆51的一端与连接块4固定连接,固定杆51的另一端与支架2 的内侧滑动连接,竖杆52的底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杆51的底部,竖杆 52的底端固定连接至压紧盘54的顶部,弹簧53套设于竖杆52的外侧,弹簧 5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51和压紧盘5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
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杆51、竖杆52、弹簧53和压紧盘54的配合,连接块4下降时带动固定杆51同步下降,固定杆51带动竖杆52和压紧盘54 下降并使得压紧盘54接触并压紧板件,并且固定杆51继续跟随连接块4下降,逐渐压紧弹簧53使其对压紧盘54的压力增大,对板件的紧固效果更好,防止折弯时板件弹起,更加安全。
26.请参阅图2,其中:推动机构9包括支撑块91、电动推杆92、推动杆93 和两个推块94,支撑块91的底部固定连接至工作台1的顶部,支撑块91的顶端固定连接至电动推杆92的底部,电动推杆92正面的一端与推动杆93固定连接,推动杆93正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块94固定连接,两个推块94的底部分别滑动连接至两个滑槽8的内部。
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块91、电动推杆92、推动杆93和两个推块94 的配合启动电动推杆92带动推动杆93推动两个推块94沿着两个滑槽8直线运行,两个推块94则推动两个折弯完成的板件离开垫块7并通过第一弧形杆 101和第二弧形杆102进入收料处,实现装置自动化卸料增加效率,节省人力的优点。
28.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中:垫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卡块71和第二卡块72,两个第一卡块71分别位于滑槽8的两侧,第二卡块72的一端与相靠近的第一卡块71固定连接。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卡块71和第二卡块72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板件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使得折弯更加精确。
30.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中:工作台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收料框11,收料框11位于第一弧形杆101与第二弧形杆102之间的底部。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收料框11配合导料机构10使用,使得加工完成的板件可以落入到收料框11内部方便收集转运,使用更加方便。
32.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两个板件相对折弯的一侧相对放置,然后将两个板件分别放置在两个垫块7的顶部,然后启动液压缸3带动连接块4底部的折弯头6以及两个压紧机构5同步下降,两个固定杆51带动竖杆52和压紧盘54下降并使得压紧盘54接触并压紧板件,并且固定杆51继续跟随连接块4下降,逐渐压紧弹簧53使其对压紧盘54的压力增大,对板件的
紧固效果更好,然后折弯头6继续下降对两个板件相对的侧边进行同步折弯,然后折弯头6复位,并且两个压紧机构5离开板件,然后启动电动推杆92带动推动杆93推动两个推块94沿着两个滑槽8直线运行,两个推块94则推动两个折弯完成的板件离开垫块7并通过第一弧形杆101和第二弧形杆102进入收料处,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可同时对双板件进行加工,并且对于加工完成的板件可以自动出料,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次只能进行单片的板材折弯加工,并且加工完成的板件需要人工手动取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