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常规的火力发电厂中,燃料运输通道由于日常通行燃料运送车辆较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撒、滴、漏的现象,对运输路面造成污染,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路面冲洗;有些企业为了节约用水,干脆不冲洗,待降雨时利用雨水再进行路面冲洗。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冲洗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冲洗后的废水(含煤或者污泥)也会随着市政雨水管网一同排入就近的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3.在针对日常路面冲洗的工作,一方面要有工作人员拿着冲洗水管沿道路进行冲洗,另一方面,冲洗废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出厂外,这样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运料通道车辆通行频繁,日常冲洗工作繁重,冲洗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二是人工冲洗和降雨冲刷地面的废水会通过雨水管道排入市政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三是每天冲洗运料通道的用水量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将路面冲洗产生的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储存起来,待需要进行路面冲洗时,再进行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对市政雨水管网的污染并减少路面日常冲洗用水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澄清池、蓄水池,澄清池内设有澄清水池、进水通道、沉淀池,进水通道入口设有雨水篦子,进水通道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槽一,沉淀池与澄清水池之间设有隔墙和过流通道,蓄水池内设有集水池、冲洗水泵、溢流管、清水入口,澄清水池通过集液管与清水入口连通,清水入口与集水池连通,集水池上部设有溢流管,集水池下方设有沉淀槽二,集水池内设有冲洗水泵,冲洗水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冲洗管路连通,冲洗管路与冲洗喷头连接。
7.进水通道入口设于道路路面边缘。
8.冲洗喷头设于道路路面边缘上方。
9.澄清池上方设有活动盖板。
10.沉淀槽一一侧的沉淀池底部为斜坡,斜坡向沉淀槽一倾斜。
11.沉淀槽二一侧的集水池底部为斜坡,斜坡向沉淀槽二倾斜。
12.蓄水池上侧设有活动盖板。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针对冲洗人员工作繁重、冲洗废水污染水体、冲洗水消耗较大的问题,沿路缘石间断布置集水口,通过收集路面冲洗水和降雨,经初步沉淀后统一汇集至一个集水池内,在集水池内再设置一台冲洗水泵,通过管道将澄清水泵送至路面两侧的冲洗管内,冲洗管侧
壁设有很多的小孔,带压澄清水可通过小孔射出对路面进行冲洗,冲洗的废水又通过集水口汇流至集水池内,循环利用。这样既减少了冲洗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冲洗水对市政水体的污染,又可以反复利用冲洗水,减少冲洗耗水量。
15.2)该系统结构简单,材料易得。
16.3)雨水篦子可以截留一些大的垃圾杂物。
17.4)冲洗水中的大颗粒经过沉淀后得到澄清水方可回收利用。
18.5)缓解了日常冲洗路面需要消耗大量新水的问题。
19.6)减少了工作人员冲洗路面的工作量。
20.7)减少了冲洗路面的废水对市政水体的污染。
21.8)大暴雨时会溢流至市政雨水管网,溢流水含有杂质较少,水质较好。
22.9)冲洗水泵可通过远程控制启停,无需人员现场操作。
附图说明
2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示意图。
24.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示意图。
2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示意图。
26.图中,1、雨水篦子;2、活动盖板;3、进水通道;4、澄清水池;5、过流通道;6、沉淀槽一;7、斜坡;8、溢流管;9、冲洗水泵;10、冲洗管路;11、冲洗喷头;12、集水池;13、沉淀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2、3,一种新型路面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澄清池、蓄水池,澄清池内设有澄清水池4、进水通道3、沉淀池,进水通道3入口设有雨水篦子1,进水通道3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槽一6,沉淀池与澄清水池4之间设有隔墙和过流通道5,蓄水池内设有集水池12、冲洗水泵9、溢流管8、清水入口,澄清水池4通过集液管与清水入口连通,清水入口与集水池12连通,集水池12上部设有溢流管8,集水池12下方设有沉淀槽二13,集水池12内设有冲洗水泵9,冲洗水泵9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冲洗管路10连通,冲洗管路10与冲洗喷头11连接。
31.进水通道3入口设于道路路面边缘。
32.冲洗喷头11设于道路路面边缘上方。
33.澄清池上方设有活动盖板2。
34.沉淀槽一6一侧的沉淀池底部为斜坡7,斜坡7向沉淀槽一6倾斜。
35.沉淀槽二13一侧的集水池12底部为斜坡7,斜坡7向沉淀槽二13倾斜。
36.蓄水池上侧设有活动盖板2。
37.当冲洗路面或降雨时,雨水通过雨水篦子1进行简单过滤,隔离大颗粒后,自流进入装置内,通过进水通道3、沉淀池,进入澄清水池4,在此过程中废水中含有的小颗粒也将逐步沉淀,并通过斜坡7滑落至沉淀槽,再由人工进行定期清淤。
38.当冲洗水经澄清水池4汇流进入集水池12内,经进一步的沉淀后,通过冲洗水泵9加压后,进入冲洗管内,再通过小孔射出,自动对路面进行自动冲洗。
39.当日常需要进行检修和清淤时,可通过活动盖板2进行操作。当遇到大暴雨时,集水池12很快就会灌满,这时就需要通过雨水溢流管8,将多余的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网内,保证本装置的良好运行。
40.1、本装置沿道路敷设,间隔20-30米设置一个雨水篦子1并一个配套沉淀回收装置。
41.2、每个沉淀回收装置都设置有沉淀槽和斜坡7,水中大颗粒将沉淀至沉淀槽内,统一清淤。
42.3、经单个沉淀回收装置处理后的澄清水经澄清水池4汇流至集水池12内。集水池12可一条道路设置一个,也可多条道路设置一个。
43.4、澄清水在集水池12内再经过沉淀槽和斜坡7进行二次沉淀,方可进行回用。
44.5、冲洗管沿道路侧设置多个小孔,冲洗水经小孔射出,对道路进行冲洗。
45.6、冲洗水泵9可通过远程控制启停,无需人员前往现场操作。
46.7、雨水溢流管8位于澄清水池4以上,只有当集水池12已满时,多余的冲洗水方通过雨水溢流管8排出。
47.该系统结构简单,材料易得。
48.雨水篦子1可以截留一些大的垃圾杂物。
49.冲洗水中的大颗粒经过沉淀后得到澄清水方可回收利用。
50.缓解了日常冲洗路面需要消耗大量新水的问题。
51.减少了工作人员冲洗路面的工作量。
52.减少了冲洗路面的废水对市政水体的污染。
53.大暴雨时会溢流至市政雨水管网,溢流水含有杂质较少,水质较好。
54.冲洗水泵9可通过远程控制启停,无需人员现场操作。
55.针对冲洗人员工作繁重、冲洗废水污染水体、冲洗水消耗较大的问题,沿路缘石间断布置集水口,通过收集路面冲洗水和降雨,经初步沉淀后统一汇集至一个集水池12内,在集水池12内再设置一台冲洗水泵9,通过管道将澄清水泵送至路面两侧的冲洗管内,冲洗管侧壁设有很多的小孔,带压澄清水可通过小孔射出对路面进行冲洗,冲洗的废水又通过集水口汇流至集水池12内,循环利用。这样既减少了冲洗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冲洗水对市政水体的污染,又可以反复利用冲洗水,减少冲洗耗水量。
56.该系统结构简单,材料易得。
57.雨水篦子1可以截留一些大的垃圾杂物。
58.冲洗水中的大颗粒经过沉淀后得到澄清水方可回收利用。
59.缓解了日常冲洗路面需要消耗大量新水的问题。
60.减少了工作人员冲洗路面的工作量。
61.减少了冲洗路面的废水对市政水体的污染。
62.大暴雨时会溢流至市政雨水管网,溢流水含有杂质较少,水质较好。
63.冲洗水泵9可通过远程控制启停,无需人员现场操作。
64.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