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用于护坡,属于护坡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框格梁又叫框架梁,有锚杆框架梁和锚索框架梁,框格由横梁、竖梁组成,成方格状,施工可以预制也可以现浇。
3.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4.工程大坝是保护江河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的工程措施。通常通过护坡防止边坡受冲刷。
5.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稳定是水利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相关的边坡防护技术一般分为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两种,工程防护一般通过堆砌混凝土、砖块等材料处理,通常为一次性施工,防护强度高,但长时间受到雨水冲刷和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后边坡容易遭受水的侵蚀,逐渐导致边坡内部土层松动,且不易被观测到,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安全隐患较大;生态护坡是当今社会常常用到的一种护坡结构,一般采用将生态混凝土填充到预制框格梁内,水土保持的同时又能种植植被,但现有的生态护坡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6.1.现有技术常在框格梁内堆叠生态袋护坡或直接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的方式来达到边坡植物生长环境,采用生态袋护容易发生坍塌,即不利于植物生长,又会造成维护难度大,以及出现安全事故,需要进行河道清理,植物穿过生态袋时,植物同样会造成边坡透水性差的问题;采用直接填充的方式,由于植物生长,会造成框格梁内的生态混凝土的透水性差,虽然种植的植物可防止表层的泥土流失,但大雨来临的季节,由于透水性差还是会造成大量泥土的流失;
7.2.由于边坡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框架梁的薄弱部位开裂;
8.3.位于顶部的边坡的水土流失率更大,从而容易造成边坡顶部塌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常在框格梁内堆叠生态袋护坡或直接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的方式来达到边坡植物生长环境,采用生态袋容易发生坍塌,即不利于植物生长,又会造成维护难度大,以及出现安全事故,需要进行河道清理,植物穿过生态袋时,植物同样会造成边坡透水性差的问题;采用直接填充土壤的方式,由于植物生长,会造成框格梁内的生态混凝土的透水性差,虽然种植的植物可防止表层的泥土流失,但大雨来临的季节,由于透水性差还是会造成大量泥土的流失的问题。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1.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砾卵石土层、第一过滤层、透水混凝土层、第二过滤层和框格梁植被层;
12.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粗透水混凝土层、中透水混凝土层和细透水混凝土层。
13.进一步,所述粗透水混凝土层、中透水混凝土层和细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由厚到薄的顺序依次为粗透水混凝土层、中透水混凝土层和细透水混凝土层。
14.进一步,所述框格梁植被层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层顶部一端的生态袋区域,设置在生态袋区域以下的框格梁区域;
15.所述生态袋区域内堆叠有生态袋;
16.所述框格梁区域设置有多个框格梁,设置在框格梁内的植被层。
17.进一步,所述生态袋区域的斜面宽度为0.5m-1m。
18.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层的顶端,第二过滤层上设置有与框格梁相配合固定生态袋的砼压顶。
19.进一步,所述框格梁之间设置有沉降缝,沉降缝内设置有泡沫板。
20.进一步,所述各框格梁的长度为9m-11m,沉降缝的宽度为2cm-3cm。
21.进一步,位于生态袋区域一侧的框格梁上设置有防底部生态袋滑动的防护板。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水混凝土层和框格梁植被层之间设置第二过滤层,不仅可以防止泥土下沉填充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从而造成框格梁植被层中泥土向下流失,供植物生成的泥土变少,还可有效防止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被植物根部填充,从而不利于水土保持的问题;而且透水混凝土层设置为间隙大小不同三层结构,由于间隙和植物的根部从上到下都是由大到小,即便植物根部填充透水混凝土层,植物根部也无法完全填充相应的空间,即还是可以保证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的效果,而第一过滤层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二过滤层过滤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实现二次过滤;
24.二、本实用新型限定粗透水混凝土层比中透水混凝土层厚,中透水混凝土层比细透水混凝土层的厚,是为了防止粗透水混凝土层和中透水混凝土层设置过薄,植物根部容易将细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填充满;
25.三、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格梁植被层包括生态袋区域和框格梁区域,通过在生态袋区域设置生态袋,可防止采用一般填充水土流失率大,从而容易造成边坡顶部塌陷的问题,而框格梁区域设置的多个框格梁可对护坡结构进一步进行加强,可提高抗冲击能力;
26.四、本实用新型限定了生态袋区域的斜面宽度,是为了防止设置过宽生态袋容易坍塌,且护坡的强度不够,抗冲击力差等问题;
27.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砼压顶是为了能与框格梁相配合固定生态袋,防止生态袋坍塌;
28.六、本实用新型设置沉降缝可防止边坡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框架梁的薄弱部位开裂的问题,且在沉降缝内设置泡沫板,封闭沉降缝,防止沉降缝内积杂质不易清理等;
29.七、本实用新型限定框格梁的长度和沉降缝的宽度,是为了能在更合理的间隔位置上设置合理宽度的沉降缝,目的是使防开裂效果佳;
30.八、本实用新型设置防护板是为了进一步防止生态袋坍塌。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水混凝土层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框格梁植被层的示意图;
35.图中:1-素土夯实层、2-砾卵石土层、3-第一过滤层、4-透水混凝土层、5-第二过滤层、6-框格梁植被层、7-粗透水混凝土层、8-中透水混凝土层、9-细透水混凝土层、10-生态袋区域、11-框格梁区域、12-生态袋、13-框格梁、14-植被层、15-砼压顶、16-沉降缝、17-泡沫板、18-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3.实施例1
4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常在框格梁内堆叠生态袋护坡或直接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
壤的方式来达到边坡植物生长环境,采用生态袋容易发生坍塌,即不利于植物生长,又会造成维护难度大,以及出现安全事故,需要进行河道清理,植物穿过生态袋时,植物同样会造成边坡透水性差的问题;采用直接填充土壤的方式,由于植物生长,会造成框格梁内的生态混凝土的透水性差,虽然种植的植物可防止表层的泥土流失,但大雨来临的季节,由于透水性差还是会造成大量泥土的流失的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框格梁透水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1、砾卵石土层2、第一过滤层3、透水混凝土层4、第二过滤层5和框格梁植被层6;所述第一过滤层3和第二过滤层5为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混凝土层4从下到上依次为粗透水混凝土层7、中透水混凝土层8和细透水混凝土层9。
45.在实施例中,依次在素土夯实层1上铺设砾卵石土层2、第一过滤层3、透水混凝土层4、第二过滤层5和框格梁植被层6,通过在透水混凝土层和框格梁植被层之间设置第二过滤层,不仅可以防止泥土下沉填充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从而造成框格梁植被层中泥土向下流失,供植物生成的泥土变少,还可有效防止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被植物根部填充,从而不利于水土保持的问题;而且透水混凝土层设置为间隙大小不同三层结构,由于间隙和植物的根部从上到下都是由大到小,即便植物根部填充透水混凝土层,植物根部也无法完全填充相应的空间,即还是可以保证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的效果,而第一过滤层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二过滤层过滤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实现二次过滤。
46.实施例2
4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粗透水混凝土层7、中透水混凝土层8和细透水混凝土层9的厚度由厚到薄的顺序依次为粗透水混凝土层7、中透水混凝土层8和细透水混凝土层9。限定粗透水混凝土层比中透水混凝土层厚,中透水混凝土层比细透水混凝土层的厚,是为了防止粗透水混凝土层和中透水混凝土层设置过薄,植物根部容易将细透水混凝土层的间隙填充满,其中粗透水混凝土层7、中透水混凝土层8和细透水混凝土层9的厚度比,以及所采用的骨料粒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8.实施例3
49.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所述框格梁植被层6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滤层5顶部一端的生态袋区域10,设置在生态袋区域10以下的框格梁区域11;所述生态袋区域10内堆叠有生态袋12;所述框格梁区域11设置有多个框格梁13,设置在框格梁13内的植被层14。通过在生态袋区域设置生态袋,可防止采用一般填充水土流失率大,从而容易造成边坡顶部塌陷的问题,而框格梁区域设置的多个框格梁可对护坡结构进一步进行加强,可提高抗冲击能力;所述生态袋区域10的斜面宽度为0.5m-1m,如0.6m、0.7m、0.8m或0.9m,限定了生态袋区域的斜面宽度(即下述所述的砼压顶到最近的框格梁之间的距离),是为了防止设置过宽生态袋容易坍塌,且护坡的强度不够,抗冲击力差等问题。
50.实施例4
51.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过滤层5的顶端,第二过滤层5上设置有与框格梁13相配合固定生态袋12的砼压顶15,砼压顶的设置是为了能与框格梁相配合固定生态袋,防止生态袋坍塌,当然不排除还可设置为其它结构的情况,只是采用砼压顶可有效防止人为踩踏在顶部,生态袋崩塌的问题,且设置也比较方便,使用寿命长。
52.实施例5
5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框格梁13之间设置有沉降缝16,沉降缝16内设置有泡沫
板17,沉降缝的设置可防止边坡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框架梁的薄弱部位开裂的问题,且在沉降缝内设置泡沫板,封闭沉降缝,防止沉降缝内积杂质不易清理等。所述各框格梁13的长度为9m-11m,如9.5m、10m或1.5m,沉降缝16的宽度为2cm-3cm,如2.5cm,限定框格梁的长度和沉降缝的宽度,是为了能在更合理的间隔位置上设置合理宽度的沉降缝,目的是使防开裂效果佳。
54.实施例6
55.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位于生态袋区域10一侧的框格梁13上设置有防底部生态袋12滑动的防护板18,设置防护板是为了进一步防止生态袋坍塌,当然,还可设置为其它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