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
背景技术:2.强夯机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需要对松土压实处理的机器,通过将夯锤起吊到预设高度后释放,下落的夯锤对松土进行冲击和挤压,实现松土的压实。
3.现有技术中,在强夯机吊臂臂架上悬挂夯锤等结构的是臂头件,为提升夯实效果,需要尽可能提升夯锤起吊的预设高度,进而需要提升臂头件的设置高度,但是这样设置,增大了夯锤与臂架中心间的力臂,对臂架的截面附加有弯矩,导致臂架的极限载荷下降,降低臂架的吊装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机吊装能力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臂架结构,包括:臂架主体和加强组件。
6.臂架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臂头件,所述臂头件包括臂头主体和自所述臂头主体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和牵拉组件;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并与所述臂头主体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所述臂头件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所述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上,所述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两侧,所述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杆上。
7.所述臂头件还包括:弹性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杆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臂头主体,所述臂头主体与所述臂架主体的顶端连接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承载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其第二端沿所述臂头主体侧向延伸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弹性连杆与所述承载杆和所述臂头主体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
8.弹性连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性件,适于吸收所述承载杆释放待输送件后的弹性势能。
9.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均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二端上。
10.臂架主体包括第一节臂,所述第一节臂上设置有所述臂头件,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底端。
11.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为拉绳结构。
12.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为锁链结构。
13.臂头件上还设置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件、第二滑轮件和吊钩装置;第一滑轮件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第二滑轮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杆的第二端;吊钩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件和所述第二滑轮件上,适于吊装待输送件。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强夯机,包括:强夯机本体和上述臂架结构,臂架结构设置
在所述强夯机本体上。
15.吊钩装置上吊装有作为待输送件的夯锤,所述夯锤与所述强夯机本体通过拖钩机拉绳连接设置。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结构,包括:臂架主体,其顶端设置有臂头件,所述臂头件包括臂头主体和自所述臂头主体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至少所述承载杆适于承载待输送件;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并与所述臂头主体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所述臂头件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所述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上,所述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两侧,所述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杆上。
18.在臂头主体上活动连接有撑杆结构,并通过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分别与承载杆和臂头主体连接,此外,由于各部分相互连接,加强组件均设置在臂头件承力方向的另一侧,在臂架结构工作时,至少承载杆上承载有吊重拉力,同时,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承载杆上,其对承载杆的牵拉力与吊重拉力分置在臂架主体的两侧,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机吊装能力差的缺陷。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臂头件还包括:弹性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杆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臂头主体,所述臂头主体与所述臂架主体的顶端连接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承载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其第二端沿所述臂头主体侧向延伸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弹性连杆与所述承载杆和所述臂头主体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
20.通过设置弹性连杆,连接承载杆和臂头主体,使整体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了臂头件整体结构的稳固,提高了承载杆的承载能力。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弹性连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性件,适于吸收所述承载杆释放待输送件后的弹性势能。
22.承载杆上承载的输送件在被释放后,承载杆在回弹作用下,自身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会带动臂架主体发生后倾,通过在弹性连杆上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承载杆发生形变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吸收承载杆的弹性势能,阻止其带动臂架主体发生位移,避免臂架主体发生倾覆。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臂架主体包括第一节臂,所述第一节臂上设置有所述臂头件,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底端。
24.将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节臂的底端,这样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对撑杆结构的一侧进行稳定牵拉的前提下,将第二牵拉部安装在第一节臂上即可,无需设置整个臂架主体的底端,降低第二牵拉部的安装难度和设置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相对于第一牵引部,提高了第二牵拉部的长度,调节了第二牵拉部与撑杆结构间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调节牵拉组件的承力水平,进而提高了加强组件对承载杆的牵拉力,更有效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强夯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的强夯机中臂架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所示的臂架结构中臂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臂架主体;11、臂头件;111、臂头主体;112、承载杆;113、弹性连杆;12、第一节臂;13、滑轮组件;131、吊钩装置;2、加强组件;21、撑杆结构;221、第一牵拉部;222、第二牵拉部;3、强夯机本体;4、夯锤;5、拖钩机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5.如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臂架结构,包括臂架主体1和加强组件2。
36.其中臂架主体1,呈钢架状设置,由若干个节臂连接而成,沿竖直方向的最顶侧的节臂为第一节臂12,第一节臂12的顶端设置有臂头件11,臂头件11包括臂头主体111和自臂头主体111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112,至少承载杆上承载有待输送件。
37.加强组件2包括撑杆结构21和牵拉结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一个撑杆结构21,呈门型设置,包括顶杆和两个侧杆,其侧杆的第一端设置在臂头主体111上,并与臂头主体111铰接,侧杆的第二端背向臂头件11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臂头件11上的臂头主体111和承载杆112为臂头件11的承力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撑杆组件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设置成“v”形或“m”形等结构。
38.牵拉组件包括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均为拉绳结构,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撑杆结构21上,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1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21两侧,其中第一牵拉部221的第二端连接在承载杆112的端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也可以为锁链结构或连板结构。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牵拉组件可以设置多个牵拉部,对应连接多个撑杆组件。在臂头主体111上铰接设置有撑杆结构21,并通过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分别与承载杆112和臂架主体1连接,此外,由于各部分相互连接,加强组件2均设置在臂头件11承力方向的另一侧,在臂架结构工作时,至少承载杆112上承载有吊重拉力,同时,第一牵拉部221的第二端连接在承载杆112上,其对承载杆112的牵拉力与吊重拉力分置在臂架主体1的两侧,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机吊装能力差的缺陷。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撑杆结构21和臂头主体111也可以额外设置转轴件活动连接。
39.臂头件11包括臂头主体111和承载杆112以及弹性连杆113。臂头主体111的侧向呈六边形设置,与第一节臂12的顶端固定连接,可以承载待输送件;承载杆1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臂头主体111上,其第二端沿臂头主体111背向撑杆结构21的侧向延伸,承载杆112同样可以承载待输送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杆113设置在承载杆112的上侧,连接承载杆112的端部和臂头主体111,三者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弹性连杆113可以不设置。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弹性连杆113也可以设置在承载杆112的下侧。
40.通过设置弹性连杆113,两端分别连接承载杆112和臂头主体111,使整体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了臂头件11整体结构的稳固,提高了承载杆112的承载能力。
4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杆113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性件,具体为弹簧,也可以设置弹性连杆113自身材质为弹性材质,如弹簧钢等,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弹性连杆113可以沿长度方向发生伸缩,也可以发生沿周向的弹性形变,弹性件可以吸收承载杆112释放待输送件后的弹性势能。
42.承载杆112上承载的输送件在被释放后,承载杆112在回弹作用下,自身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会带动臂架主体1发生后倾,通过在弹性连杆113上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承载杆112发生形变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吸收承载杆112的弹性势能,阻止其带动臂架主体1发生位移,避免臂架主体1发生倾覆。
43.在本实施例中,撑杆结构2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承接槽,可以铰接连接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一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撑杆结构21可以伸缩设置,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撑杆结构21的上的承接槽也可以作为承接孔,设置在撑杆结构21上,与第一端不同间距的其他位置。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节臂12的底端。这样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对撑杆结构21的一侧进行稳定牵拉的前提下,将第二牵拉部222安装在第一节臂12上即可,无需设置整个臂架主体1的底端,降低第二牵拉部222的安装难度和设置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相对于第一牵引部,提高了第二牵拉部222的长度,调节了第二牵拉部222与撑杆结构21间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调节牵拉组件的承力水平,进而提高了加强组件2对承
载杆112的牵拉力,更有效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二端也可以设置在以撑杆结构21为界,背向臂头主体111的另一侧臂架主体1上,如臂架主体1的底端位置。
45.此外,臂头件11上还设置有滑轮组件13,滑轮组件13包括若干滑轮件和设置在滑轮件上的吊钩装置131,在臂头主体111上设置有第一滑轮件,在承载杆11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滑轮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各个滑轮件的转动控制吊钩装置131的升降,吊钩装置131上吊装有待输送件。
4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强夯机,包括:强夯机本体3和上述的臂架结构,强夯机本体3为运载载具,其上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臂架结构,强夯机本体3与滑轮组件13通过牵拉线连接,可以控制待输送件的升降。在本实施例中待输送件为夯锤4,吊装在吊钩装置131上,夯锤4与强夯机本体3通过夯锤4下方的拖钩机拉绳5连接设置。
4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