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2.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信息化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
3.其中,专利号为cn208486271u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钢板桩,以及固定在所述钢板桩之间的支护件;支护件为拼接结构且长度可调。通过设置长度可调的支护件,使得该支护件能够自动对其自身的轴力进行控制,也可以根据基坑的变形,实现该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控制,具有较高的应用范围,但是,由于支护机构在对墙体支撑时面积较小,会使得接触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因此无法很好的对基坑中的墙体进行稳固支撑。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固定柱的顶端套设有移动柱,移动柱顶端的圆周外侧设置有若干转动杆,相邻两个转动杆之间设置有折叠板,折叠板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移动柱的顶部且位于转动杆的下方套设有滑块,且滑块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且滑块与移动柱之间通过限位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不同高度基坑的支撑,通过转动圆环来实现对移动柱与固定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支护机构的可调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设置折叠板,通过对折叠板的折叠与展开,从而能够很好的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护机构对基坑支撑时的稳定性,移动柱的底端开设有与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移动柱的底部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一,凸块一的一端设置有圆环,移动柱的顶端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二,凸块二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一,移动柱的顶部且位于凸块二的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孔;转动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块,转动块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二相配合的凹槽一,凹槽一的内部侧壁设置有与通孔一相配合的转动轴,转动块的顶
端设置有限位盘;折叠板包括套设于转动杆外侧的套环一,套环一的一端设置有套环二,套环一的圆周外侧设置有第一三角板,套环二的圆周外侧设置有第二三角板;第一三角板的一侧壁设置有套环三,第二三角板的一侧壁设置有套环四;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圆杆,且圆杆依次与套环三和套环四相配合,连接块的外侧壁设置有凸块三,凸块三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二;滑块的顶端中部开设有通孔三,滑块底部的外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四,凸块四的侧壁开设有通孔四,滑块顶部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五,且通孔五依次与限位孔和限位杆相配合;连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二,其中一个凹槽二的内壁设置有与通孔二相配合的连接轴一,另一个凹槽二的内壁设置有与通孔四相配合的连接轴二。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很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撑保护,且该机构收纳方便,便于运输。
11.2、通过设置固定柱和移动柱,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高度基坑的支撑,通过转动圆环来实现对移动柱与固定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支护机构的可调性和适用性。
12.3、通过设置折叠板,通过对折叠板的折叠与展开,从而能够很好的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护机构对基坑支撑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移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固定板;2、固定柱;3、螺纹;4、移动柱;401、凸块一;402、圆环;403、凸块二;404、
通孔一;405、限位孔;5、转动杆;501、转动块;502、凹槽一;503、转动轴;504、限位盘;6、折叠板;601、套环一;602、套环二;603、第一三角板;604、第二三角板;605、套环三;606、套环四;7、连接块;701、圆杆;702、凸块三;703、通孔二;8、滑块;801、通孔三;802、凸块四;803、通孔四;804、通孔五;9、连杆;901、凹槽二;902、连接轴一;903、连接轴二;1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
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应性广的可调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柱2,且固定柱2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3,固定柱2的顶端套设有移动柱4,移动柱4顶端的圆周外侧设置有若干转动杆5,相邻两个转动杆5之间设置有折叠板6,折叠板6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块7;移动柱4的顶部且位于转动杆5的下方套设有滑块8,且滑块8与连接块7之间通过连杆9连接,且滑块8与移动柱4之间通过限位杆10固定连接。
27.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很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撑保护,且该机构收纳方便,便于运输。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移动柱4、转动杆5、折叠板6、连接块7、滑块8以及连杆9来说,移动柱4的底端开设有与螺纹3相配合的螺纹孔,移动柱4的底部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一401,凸块一401的一端设置有圆环402,移动柱4的顶端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二403,凸块二40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一404,移动柱4的顶部且位于凸块二403的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杆10相配合的限位孔405;转动杆5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块501,转动块501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二403相配合的凹槽一502,凹槽一502的内部侧壁设置有与通孔一404相配合的转动轴503,转动块50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盘504;折叠板6包括套设于转动杆5外侧的套环一601,套环一601的一端设置有套环二602,套环一601的圆周外侧设置有第一三角板603,套环二602的圆周外侧设置有第二三角板604;第一三角板603的一侧壁设置有套环三605,第二三角板604的一侧壁设置有套环四606;连接块7的一端设置有圆杆701,且圆杆701依次与套环三605和套环四606相配合,连接块7的外侧壁设置有凸块三702,凸块三702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二703;滑块8的顶端中部开设有通孔三801,滑块8底部的外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四802,凸块四802的侧壁开设有通孔四803,滑块8顶部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五804,且通孔五804依次与限位孔405和限位杆10相配合;连杆9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二901,其中一个凹槽二901的内壁设置有与通孔二703相配合的连接轴一902,另一个凹槽二901的内壁设置有与通孔四803相配合的连接轴二903,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高度基坑的支撑,通过转动圆环402来实现对移动柱4与固定板1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支护机构的可调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设置折叠板6,通过对折叠板6的折叠与展开,从而能够很好的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护机构对基坑支撑时的稳定性。
29.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
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0.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支护机构放置在需要支撑的位置,然后转动圆环402,进而带动凸块一401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柱4以固定柱2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螺纹3和螺纹孔的配合,使得移动柱4可以进行上下往复的运动,当移动柱4的顶端接触基坑顶端的墙体时,然后向上推动滑块8,使得滑块8在移动柱4上能够上下往复的运动,在滑块8向上运动后,进而带动连杆9的一端向上运动,进而带动连杆9的另一端向外扩展,进而将折叠板6扩展打开,使得折叠板6的侧壁接触基坑墙体,然后将限位杆10插入通孔五804和限位孔405中,将滑块8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完成了对基坑墙体的支撑。
31.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很好的对基坑进行支撑保护,且该机构收纳方便,便于运输;通过设置固定柱2和移动柱4,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高度基坑的支撑,通过转动圆环402来实现对移动柱4与固定板1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支护机构的可调性和适用性;通过设置折叠板6,通过对折叠板6的折叠与展开,从而能够很好的分散支撑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护机构对基坑支撑时的稳定性。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