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政道路基坑防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以及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或者挖深超过地下水位等市政道路工程,需要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将基坑与周边环境进行隔离,从而对基坑进行防护。
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31751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下板、转杆以及下板,所述下板前后侧的左右端均设有内嵌槽,所述下板上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下板的下侧左右端,所述下板的上侧固定有上板,所述上板的上端设有两个内嵌孔,所述上板内左右活动穿过有两个插柱,两个插柱活动穿过两个内嵌孔;所述下板上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有四个且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在四个内嵌槽的上端,前面两个转杆的上端之间和后面两个转杆的上端之间均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内螺纹穿过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直线阵列排布在夹板内,前后两个转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上端均固定有内块,所述内块活动穿插在内嵌孔内。本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首先可固定在水泥座上,也可直接固定在地面上,适应多种地形,且可方便安装、拆卸和携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万向轮不使用时,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发生生锈损坏,进而影响该防护装置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万向轮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万向轮发生生锈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下板以及两个万向轮,所述下板内开设有第一存放槽,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设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下板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槽,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移槽的侧壁,两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用于对两个连接杆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滑移槽内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万向轮不使用需要收回时,首先解除驱动组件对两个连接杆的驱动作用,随后万向轮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滑移槽的内腔中,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万向轮发生生锈损坏的可能性。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以及两个抵接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于第一存放槽的侧壁,两个所述抵接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齿条均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一齿轮的
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下板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孔,所述第一滑移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存放槽的侧壁以及第一滑移槽的侧壁连通,两个所述抵接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移孔的侧壁,所述抵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能与第二斜面相配合,所述第一滑移槽远离齿条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抵接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能与插接槽插接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两个连接杆移动时,首先转动第一手轮,第一手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驱动两个齿条移动,两个齿条移动分别驱动两个抵接杆移动,随后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配合,从而能够驱动两个连接杆移动。
11.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挡板以及固定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侧壁,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滑移槽的侧壁,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顶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除驱动组件对连接杆的驱动作用后,弹簧的弹力推动挡板移动,挡板移动带动万向轮移动至第一滑移槽的内腔中。
13.优选的,所述下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存放槽,所述第二存放槽内设有撑起组件,所述撑起组件包括双向螺纹丝杠、第二转动杆以及支撑板,所述双向螺纹丝杠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的两侧侧壁,所述双向螺纹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铰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铰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移槽,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双向螺纹丝杠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两个所述滑轮均滑动连接于第二滑移槽的侧壁,所述双向螺纹丝杠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的侧壁,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能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万向轮,从而需要将该防护装置撑起时,首先转动第二手轮,第二手轮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双向螺纹丝杠转动,双向螺纹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滑块移动,两个滑块移动驱动两个支撑杆转动,两个支撑杆移动推动支撑板移动,从而能够将该装置撑起。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存放槽内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存放槽的两侧侧壁,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于导向杆的侧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向杆能够对两个滑块进行导向,从而降低两个滑块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移槽内设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套杆,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第二滑移孔,所述套杆滑动连接于第二滑移孔的侧壁,所述弹簧套设于套杆上,所述套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套杆在第二滑移孔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弹簧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手轮上设有用于对第一手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组件能够对第一手轮进行限位。
21.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接钉,所述第一手轮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所述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接钉能通过插接孔与限位孔插接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转动第一手轮驱动万向轮移动至远离第一滑移槽的内腔后,继续转动第一手轮至插接孔与限位孔相对应的位置,随后将插接钉穿过插接孔并与限位孔插接,从而能够对第一手轮进行限位,进而降低第一手轮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万向轮不使用需要收回时,首先解除驱动组件对两个连接杆的驱动作用,随后万向轮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滑移槽的内腔中,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万向轮发生生锈损坏的可能性;
25.2.当需要使用万向轮,从而需要将该防护装置撑起时,首先转动第二手轮,第二手轮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双向螺纹丝杠转动,双向螺纹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滑块移动,两个滑块移动驱动两个支撑杆转动,两个支撑杆移动推动支撑板移动,从而能够将该装置撑起;
26.3.当通过转动第一手轮驱动万向轮移动至远离第一滑移槽的内腔后,继续转动第一手轮至插接孔与限位孔相对应的位置,随后将插接钉穿过插接孔并与限位孔插接,从而能够对第一手轮进行限位,进而降低第一手轮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撑起组件的结构实体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下板;2、万向轮;3、第一存放槽;31、回收机构;311、第一转动杆;312、连接杆;313、第一滑移槽;4、驱动组件;40、抵接杆;41、齿条;42、第一滑移孔;43、第一齿轮;44、第一手轮;45、第一斜面;46、第二斜面;47、插接槽;5、第二存放槽;51、撑起组件;511、双向螺纹丝杠;512、第二转动杆;513、支撑板;514、滑块;515、支撑杆;516、第二滑移槽;517、滑轮;518、第二齿轮;519、第三齿轮;6、第二手轮;7、导向杆;8、复位组件;81、挡板;82、固定板;83、弹簧、84、保护组件;841、套杆;842、第二滑移孔;843、挡片;9、限位组件;91、插接钉;92、插接孔;9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下板1以及两个万向轮2,下板1内开设有第一存放槽3,第一存放槽3沿下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存放槽3内设有回收机构31。
36.参照图1和图2,回收机构31两个连接杆312,下板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移
槽313,两个第一滑移槽313均沿下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两个连接杆312分别沿下板1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移槽313的侧壁,两个万向轮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312远离第一转动杆311的一端,回收机构31还包括用于对两个连接杆312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4,第一滑移槽313内设有用于对连接杆312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8。当万向轮2不使用需要收回时,首先解除驱动组件4对两个连接杆312的驱动作用,随后万向轮在复位组件8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滑移槽313的内腔中,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万向轮2发生生锈损坏的可能性。
37.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4包括包括第一转动杆311以及两个抵接杆40,第一转动杆311水平设置,第一转动杆3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存放槽3的侧壁,两个抵接杆40均呈长方体状且均水平设置,两个抵接杆40的相对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41,第一转动杆311的侧壁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43,两个齿条41均与第一齿轮43相啮合,第一转动杆311远离第一齿轮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44;下板1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孔42,两个第一滑移孔42均沿下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移孔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存放槽3的侧壁以及第一滑移槽313的侧壁连通,两个抵接杆40分别沿下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移孔42的侧壁,抵接杆40远离第一转动杆311一端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45,连接杆312靠近第一转动杆311一端的顶部设有第二斜面46,第一斜面45能与第二斜面46相配合,第一滑移槽313远离齿条4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插接槽47,插接槽47沿下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抵接杆40远离第一齿轮43的一端能与插接槽47插接配合。当需要驱动两个连接杆312移动时,首先转动第一手轮44,第一手轮44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311转动,第一转动杆31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3转动,第一齿轮43转动驱动两个齿条41移动,两个齿条41移动分别驱动两个抵接杆40移动,随后通过第一斜面45与第二斜面46相配合,从而能够驱动两个连接杆312移动。
38.参照图2和图3,复位组件8包括挡板81以及固定板82,挡板81以及固定板82均呈长方体状,挡板8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312的侧壁,固定板8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移槽313的侧壁,挡板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3,弹簧83竖直设置,弹簧83远离挡板8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82的顶部。当解除驱动组件4对连接杆312的驱动作用后,弹簧83的弹力推动挡板81移动,挡板81移动带动万向轮2移动至第一滑移槽313的内腔中。
39.参照图2和图4,下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存放槽5,第二存放槽5沿下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存放槽5内设有撑起组件51,撑起组件51包括双向螺纹丝杠511、第二转动杆512以及支撑板513,双向螺纹丝杠511水平设置,双向螺纹丝杠5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5的两侧侧壁,双向螺纹丝杠511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滑块514,两个滑块514均呈长方体状,两个滑块514的底部均铰接有支撑杆515,两个支撑杆515相铰接;支撑板513呈长方体状,结合图5,支撑板51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移槽516,第二滑移槽516的横截面呈t形,第二滑移槽516沿支撑板513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杆515远离双向螺纹丝杠511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滑轮517,两个滑轮517均滑动连接于第二滑移槽516的侧壁,双向螺纹丝杠5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518,第二齿轮518为锥齿轮,第二转动杆5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5的侧壁,第二转动杆512靠近第二齿轮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19,第三齿轮519为锥齿轮,第三齿轮519能与第二齿轮518相啮合,第二转动杆512远离第二齿轮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6。当需要使用万向轮2,从而需要将该防护装置撑起时,首先转动第二手轮6,第二手轮6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512转动,第二转
动杆51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18转动,第二齿轮518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19转动,第三齿轮519转动带动双向螺纹丝杠511转动,双向螺纹丝杠511转动带动两个滑块514移动,两个滑块514移动驱动两个支撑杆515转动,两个支撑杆515移动推动支撑板513移动,从而能够将该装置撑起。
40.参照图2和图4,第二存放槽5内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水平设置,导向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存放槽5的两侧侧壁,两个滑块514均沿导向杆7的轴向滑动连接于导向杆7的侧壁。设置的导向杆7能够对两个滑块514进行导向,从而降低两个滑块514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41.参照图3,第一滑移槽313内设有保护组件84,保护组件84包括套杆841,套杆841竖直设置,套杆8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81的底部,固定板82内开设有第二滑移孔842,第二滑移孔842沿固定板82的高度方向延伸,套杆841沿固定板82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移孔842的侧壁,弹簧83套设于套杆841上,套杆841远离挡板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843,挡片843的横截面呈圆形。当弹簧83拉伸或压缩时,套杆841在第二滑移孔842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弹簧83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42.参照图1和图2,第一手轮44上设有用于对第一手轮44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9,设置的限位组件9能够对第一手轮44进行限位;限位组件9包括插接钉91,插接钉91水平设置,第一手轮44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92,若干插接孔92均沿下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下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93,限位孔93沿下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插接钉91能通过插接孔92与限位孔93进行插接配合。当通过转动第一手轮44驱动万向轮2移动至远离第一滑移槽313的内腔后,继续转动第一手轮44至插接孔92与限位孔93相对应的位置,随后将插接钉91穿过插接孔92并与限位孔93插接,从而能够对第一手轮44进行限位,进而降低第一手轮44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万向轮2不使用需要收回时,首先解除驱动组件4对两个连接杆312的驱动作用,随后万向轮2在复位组件8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滑移槽313的内腔中,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万向轮2发生生锈损坏的可能性。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