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
背景技术:2.消防栓,正式叫法为消火栓,一种固定式消防设施,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分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系统,有的还会有自动喷淋系统,水炮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探系统,水雾系统等。消火栓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所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
3.但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消防栓被车辆撞毁,导致消防栓破坏,如果不及时维修,那便会给消防车的补水造成影响,进而不能及时利用附近水源灭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有技术中常常通过在防火栓上安装有防撞结构,但是由于防撞结构与消防栓本体连接在一起,但是较大的冲击力通过消防栓依然会传递到消防栓上,使消防栓反生损坏;另有一些防撞结构是通过在消防栓的外部建筑有很大防撞装置,施工复杂,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其在消防栓使用时十分不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包括消防栓主体,所述消防栓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且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形状相同,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上靠近消防栓主体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弧形卡板,且限位弧形卡板与消防栓主体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防护壳一的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调整块一,且间距调整块一上开设有弹力滑槽,所述防护壳二的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调整块二,且间距调整块二与间距调整块一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间距调整块二上远离防护壳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滑块。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整块一为“l”型结构,且弹力滑槽开设在间距调整块一上远离消防栓主体的一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力滑槽内连接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弹力滑槽的一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整块二为“l”型结构,且间距调整块二设置在间距调整块一上靠近防护壳一的一侧,并与间距调整块一的表面活动接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力滑块的一端活动穿过弹力滑槽,并活动设置在间距调整块一的表面,所述支撑弹簧上远离弹力滑槽的一端与弹力滑块的表面相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靠近限位弧形卡
板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减力弹簧,且减力弹簧与限位弧形卡板分别设置在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两端,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的表面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整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齿,且调整杆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上,所述调整杆的一端穿过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且调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限位弧形卡板的表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通过在消防栓主体的外侧设置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能对消防栓主体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外侧的撞击力造成消防栓主体损坏,能有效的保证消防栓主体的使用安全,减轻外侧对消防栓主体的撞击力,而且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设置在消防栓在主体的底部,没有遮挡消防栓主体顶部的取水口,使其既能起到对消防栓主体进行保护的目的,又能不耽误正常的取水功能;
14.2、该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通过设置可分离的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能根据需要固定的消防栓主体的表面大小,调整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之间的距离,使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更加贴合大部分消防栓主体的表面,保护的力度更强,也能使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消防栓主体的表面,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之间通过间距调整块一和间距调整块二进行调整,间距调整块二可在间距调整块一的表面滑动,从而使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不会完全分离,也能调整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之间距离的目的;
15.3、该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通过在消防栓主体的底部设置防护装置,能对消防栓主体进行防护,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可通过安装块固定在地面上,使地面对其具备支撑力,从而保证消防工作的正常供水,增加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对外界撞击力的支撑能力,在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表面设置的荧光带,还能夜间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能突出显示消防栓主体的位置,起到警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的结构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的防护壳一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的防护壳二立体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中:1、消防栓主体;2、防护壳一;3、防护壳二;4、限位弧形卡板;5、间距调整块一;6、间距调整块二;7、弹力滑块;8、弹力滑槽;9、支撑弹簧;10、安装块;11、调整杆;12、减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消防栓,包括消防栓主体1,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且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的形状相
同,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上靠近消防栓主体1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弧形卡板4,且限位弧形卡板4与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相接触,防护壳一2的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调整块一5,且间距调整块一5上开设有弹力滑槽8,防护壳二3的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调整块二6,且间距调整块二6与间距调整块一5一一对应设置,间距调整块二6上远离防护壳二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滑块7。
24.其中,间距调整块一5为“l”型结构,且弹力滑槽8开设在间距调整块一5上远离消防栓主体1的一侧。
25.其中,弹力滑槽8内连接有支撑弹簧9,且支撑弹簧9的一端连接在弹力滑槽8的一侧。
26.其中,间距调整块二6为“l”型结构,且间距调整块二6设置在间距调整块一5上靠近防护壳一2的一侧,并与间距调整块一5的表面活动接触。
27.其中,弹力滑块7的一端活动穿过弹力滑槽8,并活动设置在间距调整块一5的表面,支撑弹簧9上远离弹力滑槽8的一端与弹力滑块7的表面相接触。
28.其中,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靠近限位弧形卡板4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减力弹簧12,且减力弹簧12与限位弧形卡板4分别设置在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的两端,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的表面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
29.其中,调整杆11的表面设置有螺纹齿,且调整杆11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上,调整杆11的一端穿过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且调整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限位弧形卡板4的表面。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在消防栓主体1的外侧设置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能对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外侧的撞击力造成消防栓主体1损坏,能有效的保证消防栓主体1的使用安全,减轻外侧对消防栓主体1的撞击力,而且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设置在消防栓在主体1的底部,没有遮挡消防栓主体1顶部的取水口,使其既能起到对消防栓主体1进行保护的目的,又能不耽误正常的取水功能,将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套设在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通过设置可分离的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能根据需要固定的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大小,调整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之间的距离,使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更加贴合大部分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保护的力度更强,也能使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之间通过间距调整块一5和间距调整块二6进行调整,通过拉动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弹力滑块7在弹力滑槽8内滑动,通过支撑弹簧9对其进行支撑,间距调整块二6可在间距调整块一5的表面滑动,通过转动调整杆11,调整杆11带动限位弧板卡板4靠近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对消防栓主体1的表面进行支撑,从而使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不会完全分离,也能调整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之间距离的目的,通过在消防栓主体1的底部设置防护装置,能对消防栓主体1进行防护,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可通过安装块10固定在地面上,使地面对其具备支撑力,从而保证消防工作的正常供水,增加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对外界撞击力的支撑能力,在防护壳一2和防护壳二3表面设置的荧光带,还能夜间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能突出显示消防栓主体的位置,起到警示的作用。
31.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