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2.岸坡可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其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处于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动态平衡之中。
3.传统护岸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原材,侧重力学角度而考虑岸坡稳定,包括砌石类、护面墙和喷混类等护岸,具有技术见效快、迅速稳固边坡和围护费用低廉等优点。但设计思路单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未考虑生态学原理,将岸坡与外界进行了隔绝,阻碍了物质交换,打破了边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4.生态护岸是一种有生命的防护,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将植物种植在坡面上,以岸坡稳定为前提,植物的根茎强有力的附着在土壤上,并相互缠绕,以减少雨水的冲刷所带来的伤害,同时对坡面的加固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但生态护岸耐冲蚀能力、结构稳定能力等较差,目前多用在不临水的岸坡防护中,在江河湖泊等临水的护岸中,尤其是大江大河等水流冲刷较严重的河段,难以真正推广应用。
6.因此,有必要克服上述难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水流冲蚀又可以保证岸坡透水透气的生态护岸结构。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9.底板,沿水流延伸方向设置;
10.临水侧墙身,设置在底板的临水侧,所述临水侧墙身上开设有朝向水流的种植孔;
11.临岸侧墙身,设置在底板的临岸侧,所述临岸侧墙身与临水侧墙身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供种植土填充的空腔,所述临岸侧墙身上开设有朝向水流供水流出的出水孔。
12.为避免河道中水回流经种植孔后直接淘刷岸面土体,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孔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贯穿孔,所述出水孔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错位布置。
13.为利于底板的稳固,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呈下低边相对上底边长的梯形,且两侧的边坡系数为1:1.5~1:2.5。
14.作为优选,所述临水侧墙身的内侧设置有将种植孔堵塞的种植袋,所述种植袋内填充有营养土和种植有植物。在施工完成后的初期,植物在种植袋中生长,种植袋堵塞种植
孔,在河道水位冲刷种植孔时也不会将临岸侧墙身和临水侧墙身之间的种植土带走、流失。
15.作为优选,所述种植袋为反滤材质的袋体。该材质可以透气透水,但是不透土,利于植物前期保护生长,同时可以避免临水侧墙身内侧的土体流失。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生态护岸结构的临水侧墙身和临岸侧墙身分别设置有种植孔和出水孔,两者之间形成有供种植土填充的空腔,种植土的植物沿种植孔生长,避免水流冲刷造成空腔内以及岸面土体流失,植物的根系会穿过出水孔向岸面土体中生长,同时,岸面土体中多余的积水也可以由出水孔朝种植孔流动而向河道中排泄,本护岸建立的生态结构能够完成能量与物质进行交换,河道水系质量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参见图1至图2所述为生态护岸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底板1、临水侧墙身2、临岸侧墙身3以及种植袋5。
21.底板1沿水流延伸方向设置,呈下低边相对上底边长的梯形,且两侧的边坡系数为1:2。本实施例中底板1为混凝土,采用预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1可以为现浇结构。
22.临水侧墙身2设置在底板1的临水侧并与底板1进行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临水侧墙身2为混凝土,采用预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临水侧墙身2可以为现浇结构。临水侧墙身2上开设有朝向水流的种植孔21,种植孔21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贯穿孔21a,第一贯穿孔21a的数量及尺寸以不影响临水侧墙身2的结构安全稳定为准。
23.临岸侧墙身3设置在底板1的临岸侧并与底板1进行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临岸侧墙身3为混凝土,采用预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临岸侧墙身3可以为现浇结构。临岸侧墙身3上开设有朝向水流供水流出的出水孔31,出水孔31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贯穿孔31a,第一贯穿孔21a和第二贯穿孔31a错位布置。植物体7的根系可以穿过出水孔31向岸面土体中生长,同时,岸面土体中多余的积水也可以由出水孔31朝种植孔21流动而向河道中排泄。临岸侧墙身3与临水侧墙身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供种植土填充的空腔4,种植土在空腔4内被压实。
24.种植袋5设置在临水侧墙身2的内侧,种植袋5将种植孔21堵塞,种植袋5内填充有营养土和种植有植物7。本实施例中种植袋5采用自然降解的无纺布袋体。该无纺布袋体可以透气透水,但是不透土,利于植物前期保护生长,同时可以避免临水侧墙身2内侧的土体流失。无纺布袋体内的营养土包括种植土、有肥料等材料,里面种植有根系发达、耐水的植物7,比如芦苇、黄菖蒲、风车草、灯芯草、西伯利亚鸢尾等品种。
25.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26.在护岸施工完成后的初期,植物7在袋体中生长,同时袋体堵塞种植孔21,保证即
便河道水位冲刷种植孔21也不会将空腔4内的种植土带走、流失。
27.在护岸施工完成后的中期,植物7逐渐生长,根系发达,开始逐渐透过袋体,在空腔4内的种植土中生根,逐步改善空腔中的生态环境。
28.在施工完成后的后期,植物7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穿过出水孔31向岸面处生根。同时,植物7充满种植孔21,避免水流冲刷造成泥土流失,此时即便袋体自然降解也不会导致空腔4内以及岸面土体流失。护岸处的生态系统建立完成,能量与物质进行交换,河道水系质量得到改善。
技术特征: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沿水流延伸方向设置;临水侧墙身(2),设置在底板(1)的临水侧,所述临水侧墙身(2)上开设有朝向水流的种植孔(21);临岸侧墙身(3),设置在底板(1)的临岸侧,所述临岸侧墙身(3)与临水侧墙身(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供种植土填充的空腔(4),所述临岸侧墙身(3)上开设有朝向水流供水流出的出水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21)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贯穿孔(21a),所述出水孔(31)包括多排且沿河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贯穿孔(31a),所述第一贯穿孔(21a)和第二贯穿孔(31a)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呈下低边相对上底边长的梯形,且两侧的边坡系数为1:1.5~1: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水侧墙身(2)的内侧设置有将种植孔(21)堵塞的种植袋(5)所述种植袋(5)内填充有营养土和种植有植物(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袋(5)为反滤材质的袋体。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延伸方向设置的底板;底板临水侧设置有临水侧墙身,所述临水侧墙身上开设有朝向水流的种植孔;底板的临岸侧设置有临岸侧墙身,所述临岸侧墙身与临水侧墙身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供种植土填充的空腔,所述临岸侧墙身上开设有朝向水流供水流出的出水孔。本发明生态护岸结构的植物沿种植孔生长,避免水流冲刷造成空腔内以及岸面土体流失,植物的根系会穿过出水孔向岸面土体中生长,同时,岸面土体中多余的积水也可以由出水孔朝种植孔流动而向河道中排泄,本护岸建立的生态结构能够完成能量与物质进行交换,河道水系质量得到改善。系质量得到改善。系质量得到改善。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飞 李严 孙晓峰 朱单 王培新 黎维君 杨磊 黄小波 陈志航 潘锋 刘广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4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