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沉箱重力式码头是码头结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其结构坚固耐用;抗冻性和抗冰性良好;能承受较大的地面载荷和船舶载荷,具有对较大的集中载荷以及码头地面超载和装卸工艺变化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码头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沉箱根据其外形特征,通常采用方形与圆形两种型式。其中,圆沉箱由于为曲壳结构,受力条件好,受弯矩很小,前沿波浪反射比方沉箱要小,对泊位区域船舶停靠有利等优点,因此在重力式独立墩台结构的设计选型上,圆沉箱的选型占具了很大的比重。
4.重力式圆沉箱上部一般设置有胸墙,其主要起挡住墙后回填料,承受作用在码头上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基础和地基中;胸墙还起着将墙身构件连成整体的作用。因此,胸墙的施工质量与码头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有着直接的联系。
5.现浇胸墙的主要工序为模板制安、钢筋加工和绑扎、混凝土浇筑。然而沉箱墙顶部及胸墙下部一般位于水位变动区范围内,胸墙迎水面一般比沉箱迎水墙面向外侧凸出较多,底模板悬挑长度大,容易出现底模板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线条不顺直、构件变形等情况。轻则影响表观质量,重则影响码头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底模板的承载力以保证胸墙的成型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圆沉箱上的若干支撑主梁,所述支撑主梁的一端埋设在圆沉箱内,所述支撑主梁的另一端悬挑出圆沉箱的周壁,若干所述支撑主梁上设置有四组首尾依次连接的供底模板铺设的支撑副梁,四组支撑副梁围设在圆沉箱的外周并呈矩状布置,所述圆沉箱的顶部设置有四组吊装机构,每组所述吊装机构的吊点位于相邻两组支撑副梁的连接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主梁部分与圆沉箱一体浇筑成型,从而能够对支撑副梁和铺设在支撑副梁上的底模板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四组支撑副梁围设在圆沉箱的外周并呈矩状布置,使得浇筑成型后胸墙呈方框状设置,以便船舶停靠。因圆沉箱位柱状体,从而使得相邻两组支撑副梁的连接处离圆沉箱的中心较远,该处相对支撑主梁产生的弯矩较大。因此,通过设置四组吊装机构,每组吊装机构的吊点位于相邻两组支撑副梁的连接处,形成反拉结构以增强底模板四角的承载力,有利于提高胸墙的成型质量。
9.优选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固定在圆沉箱顶部的吊梁,所述吊梁水平设置,所述吊
梁的一端悬立于圆沉箱的上方外侧,所述吊梁悬挑出圆沉箱的部分螺纹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竖直设置,所述吊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铰接有提拉梁,位于同一组的相邻两根支撑副梁之间留有供提拉梁穿过的间隙,所述提拉梁横跨多根支撑副梁。
10.因提拉梁重量较大,且提拉梁的安装位置靠近水面,因此,通过采用吊装的方式安装提拉梁,一方便施工人员无需下水进行操作,有利于提高提拉梁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只需辅助吊具进行提拉梁的安装,从而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安装提拉梁时,先将吊杆与吊梁连接,然后将提拉梁与连接套铰接连接,因连接套可相对吊杆转动,从而能够调整提拉梁在水平内的朝向,以使得提拉梁能够从相邻两根支撑副梁之间的间隙穿过。接着,绕提拉梁与连接套之间的铰接轴转动提拉梁以使得提拉梁逐渐竖直,以使得提拉梁在下放过程中不会与支撑主梁发生碰撞,以便通过吊杆下方提拉梁。当提拉梁位于相邻两组支撑副梁连接处的下方后,再通过吊杆提升提拉梁,从而形成反吊结构,以提高底模板的承载力。
11.优选的,相邻两组支撑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斜拉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拉梁的设置,提高了两组支撑副梁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底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强度,以使得底模板的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13.优选的,所述提拉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定位块,所述斜拉梁上设置供杆穿过的通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配合通槽对提拉梁起限位作用,以使得提拉梁不易晃动,提高了提拉梁对支撑副梁的支撑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吊梁与支撑主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埋设在圆沉箱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梁的设置,使得吊梁与支撑主梁连接在一起,不仅起到固定吊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吊梁与支撑主梁的抗弯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
17.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吊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四根吊梁连接为一体,提高了吊梁与圆沉箱的连接强度,从而稳定地吊住提拉梁。
19.优选的,所述提拉梁与吊梁之间穿设有多根螺杆,多根螺杆沿吊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拉梁安装好后,在利用螺杆螺母将提拉梁和吊梁拉紧,以使得提拉梁与多根支撑副梁均紧密贴合,以使得提拉梁各部分受力较为均衡。
21.优选的,所述支撑主梁与圆沉箱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梁的设置增强了支撑主梁与圆沉箱的连接强度,并增强了支撑主梁的抗弯能力,从而增强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圆沉箱的顶部设置四组吊装机构用于吊装四组支撑副梁,使得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大大增强;通过采用吊装的方式安装提拉梁,不仅提高了提拉梁的安装效率,而且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通过在吊梁与支撑主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梁,不仅增强了吊梁与圆沉箱、支撑主梁与圆沉箱的连接强度,而且提高了吊梁与支撑主梁的抗弯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圆沉箱;2、支撑主梁;21、横梁;22、纵梁;3、斜撑梁;4、支撑副梁;5、斜拉梁;6、吊装机构;61、吊梁;62、吊杆;63、手轮;64、连接套;65、提拉梁;66、定位块;67、螺杆;7、固定梁;8、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参照图1,包括设置在圆沉箱1上的若干支撑主梁2,支撑主梁2的一端埋设在圆沉箱1,支撑主梁2的另一端穿出圆沉箱1的侧壁做悬挑设置。支撑主梁2的下表面与圆沉箱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梁3,以增强支撑主梁2的抗弯能力。
28.参照图1,若干支撑主梁2分为两组相对设置的纵梁22和两组相对设置的横梁21,两组横梁21和两组纵梁22呈#字符状分布在圆沉箱1的外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四根横梁21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四根横梁21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组的四根横梁21远离圆沉箱1的一端齐平。两根纵梁22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纵梁22相互平行设置,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纵梁22远离圆沉箱1的一端齐平。
29.参照图1,两组横梁21与两组纵梁22上均铺设有一组供底模板铺设的支撑副梁4,四组支撑副梁4首尾依次固定连接。四组支撑副梁4围设在圆沉箱1的外周并呈矩状布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三根支撑副梁4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三根支撑副梁4沿支撑主梁2悬挑出圆沉箱1的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组支撑副梁4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三根斜拉梁5,以增强相邻两组支撑副梁4的连接强度。
30.参照图1和图2,圆沉箱1的顶部设置有四组吊装机构6,每组吊装机构6的吊点均位于相邻两组支撑副梁4的连接处。吊装机构6包括安装在圆沉箱1顶部的吊梁61,吊梁61沿平行与圆沉箱1径向的方向布置,吊梁61的一端延伸至悬立于圆沉箱1上方外侧。吊梁61悬挑出圆沉箱1的部分螺纹连接有吊杆62,吊杆62与吊梁61垂直设置。吊杆6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轮63,以便转动吊杆62。吊杆62的下端同轴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套64,连接套64远离吊杆62的一端铰接有提拉梁65。位于同一组的相邻两个支撑副梁4之间留有供提拉梁65穿过的间隙。
31.当利用吊装机构6提拉支撑副梁4时,将提拉梁65与连接套64连接后,手动调整提拉梁65在水平内的朝向,以使得提拉梁65能够从相邻两根支撑副梁4之间的间隙穿过,接着,转动吊杆62以下放提拉梁65,期间朝着使提拉梁65竖直的方向转动提拉梁65,以使得提拉梁65在下放过程中不会与支撑主梁2发生碰撞。
32.参照图1和图2,提拉梁65与连接套64连接的一侧凸设有三个定位块66,三个定位块66沿提拉梁6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定位块66对应一根斜拉梁5,斜拉梁5的下表面开有供定位块66插入的通槽。当提拉梁65下放至位于支撑副梁4的下方后,调整提拉梁65在水平面内的朝向直至定位块66与通槽对齐,此时,提拉梁65与吊梁61平行。然后反转吊杆62以起吊提拉梁65。提拉梁65通过吊杆62与吊梁61形成反拉结构,从而增强底模板支撑系统四个角点处的承力能力,进而增强底模板的承力能力。
33.参照图2,提拉梁65与吊梁61之间还穿设有多根螺杆67,本技术实施例中螺杆67设置有两根,两根螺杆67沿吊梁6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根螺杆67分布在吊杆62两侧,螺杆6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当提拉梁65被吊杆62拉紧后,再利用两组螺杆67配合螺母将提拉梁65与吊梁61拉紧,以使得提拉梁65各部分受力较为均匀。
34.参照图1,吊梁61与部分支撑主梁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梁7,固定梁7竖直设置。固定梁7的一端埋设在圆沉箱1内并与支撑主梁2焊接固定,固定梁7的另一端突出圆沉箱1的顶部设置并与吊梁61焊接固定。固定梁7的设置,增强了吊梁61与圆沉箱1、支撑主梁2与圆沉箱1的连接强度,而且提高了吊梁61与支撑主梁2的抗弯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
35.相邻两个吊梁6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梁8,连接梁8的设置使得四根吊梁61连接为一体,提高了吊梁61与沉箱的连接强度,从而稳定地吊住提拉梁65。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重力式圆沉箱混凝土胸墙底模支撑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圆沉箱1的顶部设置四组吊装机构6用于吊装四组支撑副梁4,使得底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得底模板承载力大大增强。同时,通过采用吊装的方式安装提拉梁65,一方便施工人员无需下水进行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提拉梁65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只需辅助吊具安装提拉梁65,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