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古琴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古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古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古琴结构。


背景技术:

2.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基本结构:由底板和面板粘接而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针对底板和面板的粘接合成工艺进行创新。
3.发明人发现,古琴底板和古琴面板之间的结合采用底板平压在面板的顶端,粘接缝在侧面,容易出现开裂、变形。
4.针对相关技术中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琴结构,以解决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古琴结构。
7.根据本技术的古琴结构包括:古琴面板,其内侧壁上各具有两个第一连接部;古琴底板,其两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粘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相匹配。
8.进一步的,所述古琴面板的纵向截面呈圆弧状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古琴底板为拼接式底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式底板为由多个相互粘接的拼接单元所组成。
11.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式底板为由两个相互粘接的拼接单元所组成。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具有向内倾斜的倾角的倾斜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古琴面板的底端做圆弧倒角处理。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靠近古琴面板的左、右端的位置上。
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对称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单元的拼接处采用向内延伸的宽边结构。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隐藏粘接缝的方式,通过古琴面板,其内侧壁上各具有两个第一连接部;古琴底板,其两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粘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相匹配;达到了将粘接缝隐藏至古琴面板内部,且增加粘接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不易变形、开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古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古琴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古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古琴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古琴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古琴面板;2、古琴底板;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古琴结构,该古琴结构包括:古琴面板1,其内侧壁上各具有两个第一连接部3;古琴底板2,其两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相粘接的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形状相匹配。
33.具体的,古琴面板1具有布置琴弦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古琴面板1的纵向截面呈圆弧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古琴面板1的底端做圆弧倒角处理。古琴底板2具有封住古琴面板1的底部的作用;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具有相互接触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连
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相粘接,为了保证粘接的牢靠性,以及增加粘接面、隐藏粘接缝,将第一连接部3的形状和第二连接部4的形状设计为相同,如此,可以在连接时保证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具有良好的贴合度,也就增加了粘接面积,同时由于第一连接部3在内侧壁上,决定了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的连接位置在内侧壁,避免了连接位置在古琴面板1底端的情况,也就使粘接缝隐藏至古琴面板1中,不会暴露在外界。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为具有向内倾斜的倾角的倾斜部;与连接位置在古琴面板1的底部相比,倾斜部能够使粘接面积有效增大,而且通过在古琴底板2的两端设置与古琴面板1的倾斜度相同的倾斜部,可以在粘接时直接嵌入带有胶水的古琴底板2即可,因为古琴面板1的内侧壁可以恰好将其托住,下压就可以完成粘接,定位速度快,操作简单。
3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隐藏粘接缝的方式,通过古琴面板1,其内侧壁上各具有两个第一连接部3;古琴底板2,其两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相粘接的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形状相匹配;达到了将粘接缝隐藏至古琴面板1内部,且增加粘接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不易变形、开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的技术问题。
36.优选的,所述古琴底板2为拼接式底板。由于古琴底板2与古琴面板1采用粘接,必然造成连接位置处应力较大,容易开裂、变形,为此,采用拼接式底板将应力分散至拼接处,从而减小连接位置处的应力,有效避免开裂、变形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拼接式底板为由多个相互粘接的拼接单元所组成;将位于连接位置处的应力分散至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拼接处,有效避免开裂、变形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拼接式底板为由两个相互粘接的拼接单元所组成。将位于连接位置处的应力分散至两个拼接单元之间的拼接处,有效避免开裂、变形的情况。
3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分别位于靠近古琴面板1的左、右端的位置上。为了保证古琴结构的美观性,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连接位置被设置在靠近古琴面板1的左、右端的位置上,且在古琴面板1的内侧壁。
3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对称设置。为了保证古琴结构的美观性,还需要将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连接位置设计为相对称,只要保证两个第二连接部4的倾斜度和大小一致,就可以保证对称。
39.优选的,所述拼接单元的拼接处采用向内延伸的宽边结构。为了进一步分散应力,保证拼接单元之间的拼接处不会因为应力过大而裂开,设置了向内延伸的宽边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