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竹筷加工用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2.在把竹筒分割成等长的竹节之后,需要把竹节分切成若干的竹片,为之后的再加工提供便利,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竹节大小对竹节进行分切工作。
3.目前,现有的竹筷加工的分切装置包括一个横向平移组件和分切装置,分切装置由刀座和若干个刀环组成,刀座是固定在机架上,但是刀环是可以随时更换的,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竹节的大小,手动更换刀环,这样手动更换效率低下,并且安全问题很大。
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竹节大小直接调节刀的密度来实现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竹筷加工用分切装置。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竹筷加工用分切装置,包括横向平推组件,所述横向平推组件具有一个能够横向平移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用于抵触竹节端部的碗型推座,还包括设置于横向平推组件一端顶部的分切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
8.刀座,固定设置于横向平推组件远离碗型推座的一端;
9.外刀环,固定设置于刀座上,并且外刀环与碗型推座共轴线设置;
10.内刀环,呈同轴状态贴合设置于外刀环的内侧;
11.锁紧机构,位于外刀环于内刀环之间,用于在内刀环相对于外刀环转动后将二者锁紧。
12.进一步的,所述刀座包括:
13.u型底座,固定在横向平推组件远离碗型推座的一端顶部;
14.环形支撑架,同轴且固定设置在u型底座靠近碗型推座一侧。
15.进一步的,所述外刀环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一根同轴线的定位轴,所述内刀环活动套设于定位轴上,所述定位轴靠近碗型推座的一端加工有一个半球头。
16.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17.第一个径向沉槽,设置于内刀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径向沉槽的两个槽壁上设置有限位滑槽;
18.第二个径向沉槽,数量为两个且设置于外刀环的内壁上,两个第二沉槽沿外刀环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19.弹簧,设置于第一径向沉槽内,所述第一径向沉槽的槽底处固定设置有一个用于供弹簧一端套设的卡柱;
20.楔形销,其一端伸入第一径向沉槽中并且与弹簧相抵触,另一端能够伸入第二径向沉槽中,楔形销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滑槽的限位滑块,所述楔形销远离弹簧的
一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使楔形销脱离第二径向沉槽的倒角部;
21.其中,两个第二径向沉槽之间的夹角等于相邻两个分切刀片之间夹角的一半。
22.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为一个螺栓,所述螺栓沿径向穿过外刀环并与内刀环的外壁抵紧,所述外刀环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
23.进一步的,所述内刀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向外穿过外刀环的操纵杆,操纵杆的长度方向与内刀环的半径方向一致,所述外刀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避让操纵杆的弧形通槽。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内刀环同轴置于外刀环内,通过转动内刀环来变换分切刀片的排列密度,以实现改变分切数量和宽度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更加安全,同时无需配备各种规格的刀环,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座跟刀环的爆炸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与碗型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刀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刀环的侧面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刀环与外刀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标号为:
[0033]1‑
分切刀片;2
‑
碗型推座;3
‑
刀座;4
‑
外刀环;5
‑
内刀环;6
‑
锁紧机构;7
‑
u型底座;8
‑
环形支撑架;9
‑
定位轴;10
‑
半球头;11
‑
第一个径向沉槽;12
‑
限位滑槽;13
‑
第二个径向沉槽;14
‑
弹簧;15
‑
卡柱;16
‑
楔形销;17
‑
限位滑块;18
‑
倒角部;19
‑
操纵杆;20
‑
弧形通槽;21
‑
机架;22
‑
链条驱动机构;23
‑
滑台;24
‑
外支撑环;25
‑
内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35]
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一种竹筷加工用分切装置,包括横向平推组件,所述横向平推组件具有一个能够横向平移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用于抵触竹节端部的碗型推座2。
[0036]
如图1所示,现有的横向平推组件由机架21、链条驱动机构22以及滑台23组成,滑台23滑动设置于机架21顶部,链条驱动机构22固定设置在机架21上,用于带动滑台23在机架21顶部进行横向平移,进而带动滑台23上的碗型推座2将竹节朝着分切装置推动。
[0037]
还包括设置于横向平推组件一端顶部的分切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
[0038]
刀座3,固定设置于横向平推组件远离碗型推座2的一端;
[0039]
外刀环4,固定设置于刀座3上,并且外刀环4与碗型推座2共轴线设置;
[0040]
内刀环5,呈同轴状态贴合设置于外刀环4的内侧;
[0041]
锁紧机构6,位于外刀环4于内刀环5之间,用于在内刀环5相对于外刀环4转动后将
二者锁紧。
[0042]
外刀环4和内刀环5均由外支撑环24、内支撑环25和若干个分切刀片1组成,内支撑环25和外支撑环24共轴线,并且内支撑环25位于外支撑环24靠近推座的一侧,所有分切刀片1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外支撑环24和内支撑环25之间,每个分切刀片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外支撑环24的内壁与内支撑环25的外壁。
[0043]
设备运行时,通过横向平推组件带动碗型推座2在滑台23上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此过程中,人工将单根竹节移送至机架21上方,接着竹节的后端被碗型推座2抵触并推动,从而使竹节的前端朝着刀座3的方形推动,该推进过程中,竹节的前端依次经过外刀环4和内刀环5,此时内刀环5和外刀环4上的所有分切刀片1一一对应的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对应的分切刀片1在切开路径上重合,从而单根竹节被外刀环4和内刀环5分切成若干个竹条,实现分切过程。
[0044]
当需要分切更细的竹条时,转动内刀环5,从而使内刀环5上的所有分切刀片1与外刀环4上的所有分切刀片1一一错开设置,进而调节竹节经过内刀环5的分切刀片1时进一步被切细。内刀环5相对于外刀环4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锁紧机构6将二者固定,避免分切过程中内刀环5相对于外刀环4发生转动。
[0045]
所述刀座3包括:
[0046]
u型底座7,固定在横向平推组件远离碗型推座2的一端顶部;
[0047]
环形支撑架8,同轴且固定设置在u型底座7靠近碗型推座2一侧。
[0048]
把刀座3固定在机架21上,给外刀环4提供固定的地方,保证外刀环4固定不动。
[0049]
所述外刀环4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一根同轴线的定位轴9,所述内刀环5活动套设于定位轴9上,所述定位轴9靠近碗型推座2的一端加工有一个半球头10。
[0050]
半球头10一方面对竹节的前端起定位效果,以配合碗型推座2的移动而将竹节推向分切刀片1,另一方面当竹节分切完毕后,半球头10刚好容纳于碗型推座2内,从而能够将竹节的尾部完全分切断开。
[0051]
所述锁紧机构6包括:
[0052]
第一径向沉槽11,设置于内刀环5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径向沉槽11的两个槽壁上设置有限位滑槽12;
[0053]
第二径向沉槽13,数量为两个且设置于外刀环4的内壁上,两个第二沉槽沿外刀环4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0054]
弹簧14,设置于第一径向沉槽11内,所述第一径向沉槽11的槽底处固定设置有一个用于供弹簧14一端套设的卡柱15,卡住用于保证弹簧14不会发生移位。
[0055]
楔形销16,其一端伸入第一径向沉槽11中并且与弹簧14相抵触,另一端能够伸入第二径向沉槽13中,楔形销16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滑槽12的限位滑块17,限位滑块17配合限位滑槽12,保证了楔形销16在第一径向沉槽11内只能够进行径向伸缩,所述楔形销16远离弹簧14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使楔形销16脱离第二径向沉槽13的倒角部18;
[0056]
其中,两个第二径向沉槽13之间的夹角等于相邻两个分切刀片1之间夹角的一半,此时竹节分切出的竹条数量为之前的两倍,相应的每个竹节的宽度也减半。
[0057]
操作内刀环5旋转,此时内刀环5上的楔形销16随着内刀环5的旋转而进行圆周运动,该过程中,楔形销16首先通过外侧的倒角部18抵触第二径向沉槽13的槽口处,从而使楔
形销16克服弹簧14的弹力而缩回第一径向沉槽11内,随着楔形销16的外侧紧贴外刀环4的内壁绕着定位轴9旋转一定角度后,当楔形销16来到另一个第二径向沉槽13处时,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再次嵌入该第二径向沉槽13中,从而锁定此刻的内刀环5与外刀环4。
[0058]
所述锁紧机构6为一个螺栓,所述螺栓沿径向穿过外刀环4并与内刀环5的外壁抵紧,所述外刀环4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纹孔。
[0059]
所述内刀环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向外穿过外刀环4的操纵杆19,操纵杆19的长度方向与内刀环5的半径方向一致,所述外刀环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用于避让操纵杆19的弧形通槽20。
[0060]
操纵杆19通过弧形通槽20伸出,使用时手握住操纵杆19操纵内刀环5的转动,使楔形块从此时的第二径向沉槽13完全缩入第一径向沉槽11,直到转到另一个第二径向沉槽13时弹出,此时楔形块与该第二径向沉槽13嵌合,来达到加大分切刀片1的密度的目的。
[006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