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林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挖树工具。
背景技术:2.大量的绿化植树需要大量的挖树机器,大型挖树机具有体积庞大、重量大、价格高、使用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的缺点,而且经常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采用人工体力挖树,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很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劳动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发明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效率高的挖树装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铲支架、螺旋滚刀、万向节、动力装置、皮带轮和皮带。铲支架的下端是铲部,中间是杆部,上端是手把,铲部的中间是镂空的,周边有若干段直边组成一个框架结构,所有的直边处在两个有夹角的折式平面上,整个铲部呈左右对称结构。铲部的左右外侧边缘设有安装螺旋滚刀的耳孔,螺旋滚刀轴转动安装在耳孔里,同一侧有夹角的螺旋滚刀轴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
4.动力装置安装在铲支架的杆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装有小皮带轮,螺旋滚刀轴的上端装有大皮带轮,皮带套装在动力装置的皮带轮与螺旋滚刀的皮带轮之间,实现减速传动。
5.螺旋滚刀由轴、螺旋叶片和切削齿组成,螺旋叶片成螺旋状固定在轴上,切削齿径向设置在螺旋叶片的外侧。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动力装置通过皮带轮和皮带,驱动螺旋滚刀旋转,螺旋滚刀的切削齿能切削泥土和树根,螺旋叶片可以将切削碎片排出,通过调整本挖树工具的切削方位,就可以挖切出所要求的树根土球。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人操作,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劳动强度低和挖掘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不同直径树木的移栽,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8.图2是铲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9.图3是动力装置与皮带轮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螺旋滚刀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铲支架,2、螺旋滚刀,3、万向节,4、动力装置,5、皮带,6、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附图1~附图5所示,是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的实施例,主要包括铲支架1、螺旋滚刀2、万向节3、动力装置4、皮带轮6和皮带5。铲支架的上端是圆柱型手把,用于挖树作业时握持和向下施加作用力,中间是杆部,采用两根平行布置的中空金属方管两端焊接而成,下端是铲部,铲部的四周由五根20*20毫米的金属方管焊接而成,中间是空的,以减轻重量,整个铲部呈左右对称结构,为了提高向下切削的效率,铲部的最下端做成尖状结构,为了更好地切出树根土球的形状,铲部做成上下两个折式平面,上下两个平面之间呈钝角,本实施例为165度左右。铲部的左右外侧边缘设有安装螺旋滚刀的耳孔,螺旋滚刀轴转动安装在耳孔里,同一侧有夹角的螺旋滚刀轴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
14.本动力装置采用电动机,电动机安装在铲支架的杆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装有两个小皮带轮,两侧的螺旋滚刀轴的上端都装有大皮带轮,皮带套装在动力装置的皮带轮与螺旋滚刀的皮带轮之间,实现减速增扭的传动效果,左右两侧的螺旋滚刀分别通过两根皮带传递动力。
15.螺旋滚刀采用钢质材料,由轴、螺旋叶片和切削齿组成,螺旋叶片成螺旋状固定在轴上,切削齿径向设置在螺旋叶片的外侧,本实施例的切削齿齿尖所处的圆柱面直径约50毫米左右,螺旋叶片的旋向为右旋,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也采用右旋,这样在挖切的时候有利于将碎片排向地面。
技术特征:1.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铲支架、螺旋滚刀、万向节、动力装置、皮带轮、皮带,螺旋滚刀转动安装在铲支架的铲部左右两侧的边缘,动力装置固定在铲支架上,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装有皮带轮,螺旋滚刀的轴上也装有皮带轮,皮带安装在动力装置的皮带轮与螺旋滚刀的皮带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支架的下端是铲部,中间是杆部,上端是手把,铲部的中间是镂空的,周边有若干段直边组成一个框架结构,所有的直边处在两个有夹角的折式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支架的铲部两侧边缘的每段直边上设有两个耳孔,螺旋滚刀的轴转动安装在耳孔中,有夹角的螺旋滚刀轴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的皮带轮直径小于螺旋滚刀皮带轮的直径。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侧边带螺旋滚刀的铲式挖树工具,自带动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挖掘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挖掘各种不同直径的树根土球。主要包括铲支架、螺旋滚刀、万向节、动力装置、皮带轮和皮带,具有切削和排土功能的螺旋滚刀布置在挖树工具下端铲部的两侧,动力装置布置在铲支架的中部,通过皮带和皮带轮驱动螺旋滚刀旋转,不同轴线的螺旋滚刀之间采用万向节传动。轴线的螺旋滚刀之间采用万向节传动。轴线的螺旋滚刀之间采用万向节传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浩 万茂松 张永辉 徐晓美 吕立亚 李冰林 张涌 孙嵩松 张天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