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温室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温室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2.大数据时代,针对温室环境控制的需求,提出一种全新的智能控制模式,结合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为温度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智能控制平台,根据种植作物不同,结合农艺专家多年种植经验,不断的训练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神经网络模型。
3.传统的智能温室控制平台,无法实时对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观测,无法结合安装的气象站,摄像头,土壤墒情仪,全面的获取温室大棚中的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同时也无法对光照指数、土壤温湿度等实时信息进行查看,无法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控制大棚的风机启停,湿帘,遮阳板,天窗的开闭,不能达到调节大棚内部气候环境的作用,无法使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温室控制平台,具备可以实时对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观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温室控制平台,无法实时对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观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温室控制平台,包括温室主体,所述温室主体内腔正面的左侧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就控制面板包括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所述控制器内腔的底部安装有处理器,所述控制器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内腔的正面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器内腔的背面安装有存储卡,所述温室主体内腔底部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安装架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温室主体内腔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土壤盘,且土壤盘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且土壤盘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土壤墒情仪,且土壤盘的内侧位于温室主体内腔右侧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正面的顶部安装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连接柱背面的顶部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温室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顶部的左侧安装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支杆顶部的右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6.优选的,所述温室主体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通风窗口,所述温室主体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电动遮阳板。
7.优选的,所述温室主体内腔的背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且第一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温控湿帘,所述温室主体内腔背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且第二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与温控湿帘配合使用的冷风机。
8.优选的,所述温室主体顶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安装口,且第三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控温风机。
9.优选的,所述温控湿帘背面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温控湿帘背面的底部连通
有出水管。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的前侧通过铰链设置有箱门,且箱门右侧的后侧设置有门锁。
11.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单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传输模块、信号接收器和摄像头输入端单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土壤墒情仪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外接有数据处理装置,且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蜂鸣器和闪光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面板设定土壤和空气温湿度与光敏、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和外部空气温度等数据参数值,控制面板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将数据发送至控制面板进行显示,人们确定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后,处理器将数据发送至存储卡进行保存。
15.2、本实用新型处理器发送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墒情仪和光敏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墒情仪和光敏传感器对所属环境进行监测,当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墒情仪和光敏传感器监测到数据达到设定值时,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墒情仪和光敏传感器发送数据至处理器,处理器处理后将监测到的数据值发送至控制面板进行显示,以便于人们进行观看。
16.3、本实用新型同时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至外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计算机启动蜂鸣器和闪光灯进行终端报警,使值班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控制面板设备摄像头对该区域实时的监控情况数据。
17.4、本实用新型处理器处理后启动摄像头对该区域进行监控,结合安装的外置气象站,摄像头,土壤墒情仪等,全面的获取温室主体中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指数,土壤温湿度等实时信息,通过控制面板和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温室主体的冷风机启停,温控湿帘,电动遮阳板的开闭,达到调节温室主体内部气候环境的作用,使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保障,通过结合获取到的温室主体中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作物生长图片,当前天气情况,快速的计算出当前最适合作物成长的方案,并自动控制冷风机,温控湿帘,电动遮阳板等设备对温室主体环境进行调节,节约了管理温室主体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温室主体作物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室主体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和控制器结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温室主体结构右侧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
24.图中:1、温室主体;2、壳体;3、控制器;4、控制面板;5、处理器;6、数据传输模块;7、信号接收器;8、存储卡;9、固定柱;10、摄像头;11、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2、连接柱;13、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支杆;16、光敏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电动遮阳板;19、温控湿帘;20、冷风机;21、土壤墒情仪。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阅图1-6,智能温室控制平台,包括温室主体1,温室主体1内腔正面的左侧安装有壳体2,壳体2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就控制面板4包括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控制器3内腔的底部安装有处理器5,控制器3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6,控制器3内腔的正面安装有信号接收器7,控制器3内腔的背面安装有存储卡8,温室主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安装架安装有摄像头10,温室主体1内腔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土壤盘,且土壤盘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且土壤盘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土壤墒情仪21,且土壤盘的内侧位于温室主体1内腔右侧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正面的顶部安装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连接柱12背面的顶部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14,温室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支杆15,支杆15顶部的左侧安装有光敏传感器16,支杆15顶部的右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7;
31.温室主体1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通风窗口,温室主体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电动遮阳板18,通过控制面板4设定土壤和空气温湿度与光敏、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和外部空气温度等数据参数值,控制面板4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5,处理器5将数据发送至控制面板4进行显示,人们确定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后,处理器5将数据发送至存储卡8进行保
存;
32.温室主体1内腔的背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且第一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温控湿帘19,温室主体1内腔背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且第二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与温控湿帘19配合使用的冷风机20,通过处理器5发送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对所属环境进行监测;
33.温室主体1顶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三安装口,且第三安装口的内腔设置有控温风机,当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监测到数据达到设定值时,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发送数据至处理器5,处理器5处理后将监测到的数据值发送至控制面板4进行显示,以便于人们进行观看;
34.温控湿帘19背面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温控湿帘19背面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同时处理器5通过数据传输模块6将数据发送至外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计算机启动蜂鸣器和闪光灯进行终端报警,使值班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控制面板4设备摄像头10对该区域实时的监控情况数据;
35.壳体2右侧的前侧通过铰链设置有箱门,且箱门右侧的后侧设置有门锁,通过处理器5处理后启动摄像头10对该区域进行监控,结合安装的外置气象站,摄像头10,土壤墒情仪21等,全面的获取温室主体1中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指数,土壤温湿度等实时信息,通过控制面板4和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温室主体1的冷风机20启停,温控湿帘19,电动遮阳板18的开闭,达到调节温室主体1内部气候环境的作用;
36.处理器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单向电连接,处理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传输模块6、信号接收器7和摄像头10输入端单向电连接,处理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光敏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7、土壤墒情仪21和二氧化碳传感器14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使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保障,通过结合获取到的温室主体1中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作物生长图片,当前天气情况,快速的计算出当前最适合作物成长的方案;
37.数据传输模块6外接有数据处理装置,且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蜂鸣器和闪光灯,通过自动控制冷风机20,温控湿帘19,电动遮阳板18等设备对温室主体1环境进行调节,节约了管理温室主体1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温室主体1作物的生产效率。
38.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4设定土壤和空气温湿度与光敏、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和外部空气温度等数据参数值,控制面板4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5,处理器5将数据发送至控制面板4进行显示,人们确定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后,处理器5将数据发送至存储卡8进行保存,处理器5发送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对所属环境进行监测,当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监测到数据达到设定值时,土壤温湿度传感器1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7、二氧化碳传感器14、土壤墒情仪21和光敏传感器16发送数据至处理器5,处理器5处
理后将监测到的数据值发送至控制面板4进行显示,以便于人们进行观看,同时处理器5通过数据传输模块6将数据发送至外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计算机启动蜂鸣器和闪光灯进行终端报警,使值班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控制面板4设备摄像头10对该区域实时的监控情况数据,处理器5处理后启动摄像头10对该区域进行监控,结合安装的外置气象站,摄像头10,土壤墒情仪21等,全面的获取温室主体1中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指数,土壤温湿度等实时信息,通过控制面板4和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温室主体1的冷风机20启停,温控湿帘19,电动遮阳板18的开闭,达到调节温室主体1内部气候环境的作用,使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保障,通过结合获取到的温室主体1中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作物生长图片,当前天气情况,快速的计算出当前最适合作物成长的方案,并自动控制冷风机20,温控湿帘19,电动遮阳板18等设备对温室主体1环境进行调节,节约了管理温室主体1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温室主体1作物的生产效率。
39.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且说明书中提到的外设控制器可为本文提到的电器元件起到控制作用,而且该外设控制器为常规的已知设备。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