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绑带组件和应用该绑带组件的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2.头戴设备,例如头戴虚拟现实设备或者头戴增强现实设备,是用以戴在用户的头部的。头戴设备通常包括主体和绑带,绑带连接主体相对的两端,从而使得绑带与主体组成一个类似环形的结构供用户戴在头上,绑带环绕于头部的后侧。
3.为了适应不同头部大小的用户对绑带的松紧需求,传统的绑带通常具有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绑带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调节机构后,通过调节机构进行松紧调节,因此,传统的绑带调节机构通常位于用户头部的正后方,该方式既不便于用户进行调节操作,又容易导致用户采用躺卧姿势时影响头部的躺卧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绑带组件,旨在改善绑带设于头戴设备上时用户不便于调节其松紧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绑带组件,用于头戴设备,该绑带组件包括绑带本体和调节机构;所述绑带本体具有调节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卷线轮、蜗轮蜗杆组件及调节旋钮组件;所述调节端卷绕于所述卷线轮;所述蜗轮蜗杆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卷线轮,以带动所述卷线轮转动;所述调节旋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组件,以带动所述蜗轮蜗杆组件转动。
6.可选地,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组件和蜗杆组件,所述蜗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卷线轮,所述蜗杆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组件,所述蜗轮组件与所述蜗杆组件啮合。
7.可选地,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部和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蜗杆部与所述蜗轮组件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蜗杆部同轴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8.可选地,所述蜗轮组件包括蜗轮本体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蜗轮本体与所述蜗杆部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蜗轮本体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卷线轮齿轮啮合传动。
9.可选地,所述蜗杆组件平行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蜗杆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对设置,所述驱动齿轮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均啮合;和/或,两个所述蜗杆组件中的所述蜗杆部相对设置,所述蜗轮本体设于两个所述蜗杆部之间并与两个所述蜗杆部均啮合。
10.可选地,所述卷线轮包括卷绕筒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调节端卷绕于所述卷绕筒,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卷绕筒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齿轮啮合传动。
11.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轴线垂直。
12.可选地,所述卷绕筒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调节端卷绕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13.可选地,所述调节旋钮组件还包括旋钮本体,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旋钮本体同轴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旋钮本体盖合并共同围合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盖体凸设有朝向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设所述卷线轮;所述盖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调节端穿设所述开口。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上述的绑带组件。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绑带本体的调节端卷绕于调节机构的卷线轮,则使得卷线轮在转动时可实现将绑带本体通过调节端进行松紧调节的效果;并且调节机构设于绑带本体的端部,则便于用户调节操作。进一步地,调节旋钮组件传动连接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传动连接卷线轮,则使得用户通过旋转调节旋钮,则实现调节旋钮带动蜗轮蜗杆组件转动,进而带动卷线轮转动效果,从而可实现对绑带本体进行松紧调节的效果。并且,调节机构设于绑带本体的调节端,从而使得绑带组件连接于头戴设备时,绑带本体的调节端与调节机构均位于头戴设备的一侧,从而可以避免调节机构位于绑带本体的中部而导致用户使用具有该绑带本体的头戴设备并处于躺卧位时,头部会左右晃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绑带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绑带组件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绑带组件中调节机构(未设有盖体)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绑带组件中调节机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绑带本体110调节端200调节机构210卷线轮201凹槽211卷绕筒212第三传动齿轮220蜗轮组件221蜗轮本体222第二传动齿轮230蜗杆组件231蜗杆部232第一传动齿轮240调节旋钮组件241驱动齿轮242旋钮本体250盖体251开口260支撑轴300头带骨架
2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绑带组件,用于头戴设备。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该绑带组件包括绑带本体100和调节机构200;绑带本体100具有调节端110;调节机构200包括卷线轮210、蜗轮蜗杆组件及调节旋钮组件240;调节端110卷绕于卷线轮210;蜗轮蜗杆组件传动连接卷线轮210,以带动卷线轮210转动,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蜗轮蜗杆组件,以带动蜗轮蜗杆组件转动。
29.可以理解的是,绑带本体100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可作为调节端110,或者两个端部均可作为调节端110。头戴设备包括主体和绑带本体100组件,当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卷绕于调节机构200的卷线轮210时,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可通过调节机构200连接于主体的一侧,绑带本体100的另一端可连接于主体的另一侧。具体地,调节机构200可设有一个,且调节机构200仅设于绑带本体100的一端,即调节机构200仅设于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绑带本体100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于主体的另一侧;或者调节机构200还可设有两个,两个调节结构分别设于绑带本体100相对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调节机构200设于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则使得调节机构200设于绑带本体100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戴上头戴设备后,头戴设备中的绑带本体100的端部贴近用户的耳部,进而便于用户将手伸向调节机构200所在的位置,而避免用户将手伸向用户的头部后方,从而便于用户调节操作。另外,通过将调节机构200设置在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即调节机构200设置在绑带本体100的端部,则当用户戴上头戴设备后,绑带的中部对应用户的头部后方中部的位置,从而用户处于躺卧姿势时,其躺下后头部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歪斜。
30.进一步地,通过将卷线轮210传动连接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230传动连接调节旋钮组件240,则用户可通过旋转调节旋钮组件240,调节旋钮组件240可带动蜗轮蜗杆组件转动,而带动卷线轮210转动。由于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卷绕于卷线轮210,从而可实现绑带本体100通过调节端110收放于卷线轮210的效果。
31.具体地,蜗轮蜗杆组件可包括蜗轮组件220和蜗杆组件230,蜗轮组件220与蜗杆组件230啮合。在一实施例中,蜗轮组件220与卷线轮210传动连接,蜗杆组件230与调节旋钮组
件240传动连接,从而用户可驱动调节旋钮组件240转动,进而调节旋钮组件240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蜗杆组件230带动蜗轮组件220转动,最后蜗轮组件220带动卷线轮210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蜗杆组件230与卷线轮210传动连接,蜗轮组件220与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从而用户可驱动调节旋钮组件240转动,进而调节旋钮组件240带动蜗轮组件220转动,蜗轮组件220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最后蜗杆组件230带动卷线轮210转动。
32.具体地,当蜗轮组件220与卷线轮210传动连接,蜗杆组件230与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时,蜗轮组件220传动连接卷线轮210,以带动卷线轮210转动时,卷线轮210可与蜗轮组件220同轴固定连接,此时蜗轮组件220即可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卷线轮210,蜗轮组件220与卷线轮210同轴转动。或者,蜗轮组件220上可设有两个齿轮,卷线轮210的端面同轴连接有一个齿轮,蜗轮组件220中的其中一个齿轮与蜗杆组件230啮合,其中之另一个齿轮与卷线轮210上的齿轮啮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卷线轮210上的齿轮与蜗轮组件220中的其中之另一个齿轮之间还可啮合有其他齿轮,通过多级齿轮传动可以保证在同样的传动比下整个装置的尺寸较小。另外,蜗杆组件230与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时,调节旋钮组件240可直接连接蜗杆组件230的端部,调节旋钮组件240的中轴线与蜗杆组件230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条线上。或者,蜗杆组件230可具有与蜗轮组件220啮合的杆体,该杆体的端部可连接有一齿轮,调节旋钮240上可连接有另一齿轮,这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实现调节旋钮240转动时能够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的效果。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杆体端部连接的齿轮与调节旋钮240上连接的齿轮之间还可啮合有其他齿轮。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蜗轮组件220中的蜗轮在与蜗杆组件230啮合时,蜗杆组件230的杆体上设有螺纹,蜗轮组件220中的蜗轮上具有一圈齿圈,螺纹与齿圈啮合。当螺纹的螺旋展开角小于蜗轮组件220蜗杆组件230接触的摩擦角时可发生自锁现象,即只能由蜗杆组件230带动蜗轮组件220转动,而不能由蜗轮组件220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用户只能通过调节旋钮240依次通过蜗杆组件230、蜗轮组件220带动卷线轮210的转动角度,而不能直接通过对卷线轮210提供一个扭矩后实现卷线轮210转动的效果,因此可避免用户通过调节旋钮240完成调节动作后,卷线轮210在绑带本体100的驱动下还发生转动的情况发生,避免卷线轮210在绑带本体100的驱动下反向转动。通过蜗杆组件230与蜗轮组件220啮合,蜗轮组件220传动连接卷线轮210,则不仅能够实现对卷线轮210上的调节端110进行收放以调节绑带本体100的松紧度的效果,而且还可实现对卷线轮210上绑带本体100的松紧程度进行无极调节的功能。
3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卷绕于调节机构200的卷线轮210,则使得卷线轮210在转动时可实现将绑带本体100通过调节端110进行松紧调节的效果;并且调节机构200设于绑带本体100的端部,则便于用户调节操作。进一步地,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蜗杆组件230、蜗杆组件230与蜗轮组件220啮合、蜗轮组件220传动连接卷线轮210,则使得用户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40,则实现调节旋钮240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进而蜗杆组件230转动带动蜗轮组件220转动、蜗轮组件220转动进而带动卷线轮210转动效果,从而实现对绑带本体100进行松紧调节的效果。并且,调节机构200设于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从而使得绑带组件连接于头戴设备时,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与调节机构200均位于头戴设备的侧部,从而可以避免调节机构200位于绑带本体100的中部而导致用户使用具有该绑带组件的头戴设备并处于躺卧位时,头部会左右晃动的情况。
34.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蜗杆组件230包括蜗杆部231和第一传动齿轮
232;蜗杆部231与蜗轮组件220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32与蜗杆部231同轴连接;调节旋钮组件240包括驱动齿轮241,第一传动齿轮232与驱动齿轮241啮合。
35.通过将蜗杆部231与蜗轮组件220啮合,则实现了蜗杆组件230与蜗轮组件220啮合的效果。通过将第一传动齿轮232与调节旋钮组件240中的驱动齿轮241啮合,则实现了蜗杆组件230与调节旋钮组件240传动连接的效果。另外,通过调节旋钮组件240中设置驱动齿轮241,驱动齿轮241与第一传动齿轮232啮合,则使得调节旋钮240在通过驱动齿轮241带动蜗杆组件230转动时,驱动较为平稳;并且蜗杆部23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32和驱动齿轮241的传动,还可保证调节旋钮组件240与蜗杆组件230在相同的传动比下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具体地,第一传动齿轮232可连接于蜗杆部231的端部,也可连接于蜗杆部231的中部位置,或者第一传动齿轮232也可连接于蜗杆部231的中部与蜗杆部231的端部之间。
36.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蜗轮组件220包括蜗轮本体2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2,蜗轮本体221与蜗杆部231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22与蜗轮本体221同轴连接,且第二传动齿轮222与卷线轮210齿轮啮合传动。
37.通过蜗轮组件220中的蜗轮本体221与蜗杆部231啮合,则实现了蜗轮组件220与蜗杆组件230啮合传动的效果。通过第二传动齿轮222与蜗轮本体221同轴连接,则蜗轮本体221转动时可同时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22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22与卷线轮210齿轮啮合传动,则实现了蜗轮组件220与卷线轮210传动连接的效果,蜗轮组件220能够带动卷线轮210转动。另外,蜗轮本体221与卷线轮210通过第二传动齿轮222传动连接,则可使得实现对卷线轮210进一步减速的效果。具体地,第二传动齿轮222与卷线轮210齿轮啮合传动时,卷线轮210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可平行设置,也可垂直设置。卷线轮210的一端面的外侧可直接凸设有一圈齿圈,该齿圈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啮合。或者,卷线轮210可具有一个用以缠绕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的转轮,转轮同轴连接一个齿轮,该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啮合。
38.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卷线轮210包括卷绕筒211和第三传动齿轮212,调节端110卷绕于卷绕筒211;第三传动齿轮212与卷绕筒211同轴连接,且第三传动齿轮2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啮合。
39.如此设置,则使得第二传动齿轮222转动时带动第三传动齿轮212转动,进而第三传动齿轮212带动卷绕筒211同轴转动,进而实现对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收紧和放松的效果。
40.具体地,第三传动齿轮2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啮合时,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可平行设置,也可垂直设置。当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平行设置时,第三传动齿轮2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可均采用圆柱齿轮或者斜齿轮等;当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垂直设置时,第三传动齿轮2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2可均采用锥齿轮或冠状齿轮;或者第三传动齿轮212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其中之一采用冠状齿轮,其中之另一采用圆柱齿轮。
41.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垂直。
42.通过将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垂直设置,则使得整个调节机构200的各个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避免调节机构200在某一方向上的尺寸过大。具
体地,当第三传动齿轮212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222的轴线垂直时,第三传动齿轮212可设于蜗杆部231远离第一传动齿轮232的一侧,也可设于蜗杆部231靠近第一传动齿轮232的一侧。
43.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蜗杆组件230平行设有两个,两个蜗杆组件230中的第一传动齿轮232相对设置,驱动齿轮241设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之间并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均啮合。
44.通过将两个蜗杆组件230的第一传动齿轮232相对设置,驱动齿轮241设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之间,则使得一个驱动齿轮241即可实现驱动两个蜗杆组件230转动的效果,且通过两个蜗杆组件230转动,并且两个蜗杆组件230均可对驱动齿轮241具有支撑作用,从而保证驱动齿轮241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基于卷线轮210的轴线与蜗轮组件220中第二传动齿轮222垂直的方案,两个蜗轮组件220可关于卷线轮210的轴线对称设置,则驱动齿轮241设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之间时能够与卷线轮210的轴线重合,即卷线轮210与驱动齿轮241同轴设置,从而可以避免调节机构200在垂直驱动齿轮241的轴线的方向上尺寸过大。
45.另外,基于蜗杆组件230平行设有两个的方案,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两个蜗杆组件230中的蜗杆部231相对设置,蜗轮本体221设于两个蜗杆部231之间并与两个蜗杆部231均啮合。
4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蜗轮本体221设于两个蜗杆部231之间并与两个蜗杆部231均啮合,则两个蜗杆部231反向转动时,这两个蜗杆部231可同时驱动蜗轮本体221朝同一方向旋转,因此每个蜗杆部231对蜗轮本体221输出的转矩可减小,避免单个蜗杆部231转矩过大而减少使用寿命。
47.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和图3,基于蜗杆组件230平行设有两个的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两个蜗杆组件230中的第一传动齿轮232相对设置,驱动齿轮241设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之间并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均啮合;且两个蜗杆组件230中的蜗杆部231相对设置,蜗轮本体221设于两个蜗杆部231之间并与两个蜗杆部231均啮合。
48.如此设置,当驱动齿轮241转动时,驱动齿轮241带动两个蜗杆组件230的第一传动齿轮232均转动,且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32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两个蜗杆部231的转动方向也相反。进一步地,两个蜗杆部231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又反而使得这两个蜗杆部231对蜗轮本体221的驱动方向相同,进而使得蜗轮本体221在两个蜗杆部231的驱动下朝同一方向转动,实现了两个蜗杆部231同时驱动蜗轮本体221转动的效果,且如此设置还使得整体布局较为紧凑。
49.进一步地,如图3或图4所示,卷绕筒211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201,调节端110卷绕于环形凹槽201内。
50.通过在卷绕筒211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201,则当调节端110卷绕于环形凹槽201内时,可防止绑带本体100的调节端110在卷绕筒211的轴向方向上窜动,并且避免调节端110卷绕至卷绕筒211以外的部件上。
51.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调节旋钮组件240还包括旋钮本体242,旋钮本体242与驱动齿轮241同轴连接。
52.通过设置与驱动齿轮241同轴连接的旋钮本体242,则用户可通过旋转旋钮本体242,从而实现同步驱动驱动齿轮241转动的效果。如此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操作。
53.具体地,该旋钮本体242的外径尺寸可大于驱动齿轮241的外径尺寸,且该旋钮本体242的轴向尺寸也大于驱动齿轮241的轴向尺寸,从而该旋钮本体242可将驱动齿轮241遮挡,一方面可以对驱动齿轮241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使得调节机构200的整体外观更加简洁。进一步地,旋钮本体242还可将蜗杆组件230和蜗轮组件220容纳至旋钮本体242的容腔内,从而还可对蜗杆组件230和蜗轮组件220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54.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图3及图4,调节机构200还包括盖体250,盖体250与旋钮本体242盖合并共同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盖体250凸设有朝向容纳腔内的支撑轴260,支撑轴260穿设卷线轮210;盖体250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251,调节端110穿设开口251。
55.盖体250与旋钮本体242盖合并共同围合形成有容纳腔,则蜗杆组件230、蜗轮组件220等可以被容置于容纳腔内。盖体250凸设有朝向容纳腔内的支撑轴260,卷线轮210穿设支撑轴260,则支撑轴260对卷线轮210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盖体250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251,调节端110穿设开口251,则调节端110可通过该开口251卷绕于卷线轮210或者从卷线轮210上脱出。
5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绑带组件还包括头带骨架300,头带骨架300与绑带的形状适配,绑带本体100设于头带骨架300上,从而可对绑带本体100进行固定。头带骨架300可设置成宽带状,从而可以减小绑带组件对用户头部的压强,使得用户具有良好的佩戴体验。为了防止绑带本体100从头带骨架300上脱出,绑带本体100可穿设于头带骨架300内。
5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绑带组件,该绑带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头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