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反光材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2.反光布料主要用于和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反光服、各类职业服、工作服、时装、鞋帽、手套、背包、个人防护用品、户外用品等。现在许多运动用品,例如运动背心、鞋面上材料也广泛使用反光布料,适合于夜间锻炼。
3.目前大部分反光布料的制作主要是在布料上涂覆反光涂层,现有的涂覆工艺较方便,也便于小批量个性化制作,但在涂覆过程中,容易发生玻璃微珠涂抹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反光效果体验。
4.因此,发明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合适的基层布料;在基层布料表面制作反光层:将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按照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得到粘结剂;将粘结剂涂抹于基层布料表面,使得粘结剂的厚度小于玻璃微珠的粒径,并对整个基层布料和粘结剂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得到反光层;对带有反光层的基层布料进行收卷,通过真空镀铝机在反光层表面镀一层铝膜层;通过双面挤压的方式在铝膜层表面覆盖一层pu树脂层,得到反光布。
7.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布料设置为化纤布、皮革和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
8.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的配比比例为1:4-6,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的搅拌速度为2000rpm-4000rpm,搅拌时间持续10-30min,所述粘结剂的粘结度设置为1500-3000n.s/mm。
9.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搅拌混合前,需要对玻璃微珠进行沉降化学处理,所述沉降化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先对玻璃微珠进行酸洗,干燥后再加入5%的硅烷偶联剂,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搅拌混合均匀,直至玻璃微珠完全干燥。
10.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微珠的折射率为1.90-1.93,所述玻璃微珠的2/5-3/5球面植入粘结剂内部,且反光层加热的温度为50℃-100℃。
11.进一步的,所述铝膜层设置为绕卷式真空镀铝层,所述铝膜层的厚度小于玻璃微
珠的粒径。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所述玻璃微珠反光布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制备。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发明通过将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通过快速搅拌使得多个玻璃微珠均匀分布透明尼龙树脂中,保证反光层的平均反光效果,避免多个玻璃微珠堆积在一起,使得反光层的部分位置无法进行反射光线,通过真空镀铝机在透明尼龙树脂表面进行真空镀铝处理,提高铝膜层与透明尼龙树脂的结合力,而后在铝膜上涂布一定量的pu树脂层,利用pu树脂层对铝膜层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对玻璃微珠进行保护,避免玻璃微珠直接与外界接触碰撞,减小因碰撞导致玻璃微珠损坏的几率,确保整个反光布的反光效果。
14.2、本发明通过玻璃微珠与透明尼龙树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完全,经过沉降化学处理后的玻璃微珠,在亲性、表面光洁度及润湿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玻璃微珠在透明尼龙树脂中的沉降性能,减少了沉降时间;玻璃微珠通过透明尼龙树脂与基层布料粘接后,玻璃微珠的底端能够较快的接触到基层布料顶面,同时利用铝膜层增加了玻璃微珠与基层布料的紧密程度,能够防止玻璃微珠在透明尼龙树脂顶面来回浮动。
15.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微珠反光布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布料;2、透明尼龙树脂;3、玻璃微珠;4、铝膜层;5、pu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实施例1:步骤一:选取合适的基层布料1。所述基层布料1设置为化纤布、皮革和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能够利用不同的布料充当反光布的基层布料1,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用户的使用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基层布料1。示例性的,利用皮革进行反光布的生产时,由于皮革的质地硬度较高,方便将皮革缝制在衣物上的不同位置,利用皮革本身的特性从而增加衣物的整体
强度。
20.步骤二:在基层布料1表面制作反光层:将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按照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得到粘结剂;所述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配比比例为1:4-6,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搅拌速度为2000rpm,搅拌时间持续10min,所述粘结剂的粘结度设置为1500n.s/mm。
21.所述玻璃微珠3的折射率为1.90-1.93,所述玻璃微珠3的2/5-3/5球面植入粘结剂内部,且反光层加热的温度为50℃-100℃。
22.将粘结剂涂抹于基层布料1表面,使得粘结剂的厚度小于玻璃微珠3的粒径,并对整个基层布料1和粘结剂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得到反光层。所述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搅拌混合前,需要对玻璃微珠3进行沉降化学处理,所述沉降化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先对玻璃微珠3进行酸洗,干燥后再加入5%的硅烷偶联剂,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按重量百分比计算,搅拌混合均匀,直至玻璃微珠3完全干燥。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完全,经过沉降化学处理后的玻璃微珠3,在亲性、表面光洁度及润湿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玻璃微珠3在透明尼龙树脂2中的沉降性能,减少了沉降时间。玻璃微珠3通过透明尼龙树脂2与基层布料1粘接后,玻璃微珠3的底端能够较快的接触到基层布料1顶面,同时利用铝膜层增加了玻璃微珠与基层布料的紧密程度,能够防止玻璃微珠3在透明尼龙树脂2顶面来回浮动,当玻璃微珠3通过透明尼龙树脂2与基层布料1粘接,由于玻璃微珠3的粒径大于透明尼龙树脂2的厚度,此时多个玻璃微珠3之间形成多个凹槽。
23.步骤三:对带有反光层的基层布料1进行收卷,通过真空镀铝机在反光层表面镀一层铝膜层4;所述铝膜层4设置为绕卷式真空镀铝层,所述铝膜层4的厚度小于玻璃微珠3的粒径。通过真空镀铝机在透明尼龙树脂2表面进行真空镀铝处理,提高铝膜层4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结合力。而后在铝膜上涂布一定量的pu树脂层5,利用pu树脂层5防止铝膜层4氧化变质,经真空镀铝处理形成的铝膜层4,能够提高整个反光布的耐摩擦性。
24.步骤四:通过双面挤压的方式在铝膜层4表面覆盖一层pu树脂层5,得到反光布。pu树脂层5通过挤压布设于铝膜层4上且填充在玻璃微珠3之间构成的凹槽上,利用pu树脂层5对铝膜层4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对玻璃微珠3进行保护,避免玻璃微珠3直接与外界接触碰撞,减小因碰撞导致玻璃微珠3损坏的几率,确保整个反光布的反光效果。
25.实施例2:在基层布料1表面制作反光层: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将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按照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得到粘结剂;所述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配比比例为1:4-6,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搅拌速度为4000rpm,搅拌时间持续30min,所述粘结剂的粘结度设置为3000n.s/mm。
26.实施例3:在基层布料1表面制作反光层:将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按照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得到粘结剂;所述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配比比例为1:4-6,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搅拌速度为3000rpm,搅拌时间持续20min,所述粘结剂的粘结度设置为2250n.s/mm。
27.由实施例1-3可知,粘结剂的粘结度与玻璃微珠3和透明尼龙树脂2之间在搅拌过程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以及搅拌时间有关,当二者之间的搅拌时间越长,搅拌速度越快,能够使得多个玻璃微珠3均匀分布透明尼龙树脂2中,保证反光层的平均反光效果,避免多个玻
璃微珠3堆积在一起,使得反光层的部分位置无法进行反射光线。
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玻璃微珠反光布,如图2所示,所述玻璃微珠反光布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玻璃微珠反光布的生产工艺制备。其中,整个反光布由基层布料1、透明尼龙树脂2、玻璃微珠3、铝膜层4和pu树脂层5复合而成,且玻璃微珠3通过透明尼龙树脂2粘接在基层布料1的顶面,然后在透明尼龙树脂2顶面镀一层铝膜层4,且透明尼龙树脂2和铝膜层4的厚度均小于玻璃微珠3的粒径,最后通过在基层布料1的底面和顶面进行挤压,从而将pu树脂层5紧压在铝膜层4顶面,完成整个反光布的生产。
29.本发明通过将玻璃微珠3与透明尼龙树脂2通过快速搅拌使得多个玻璃微珠3均匀分布透明尼龙树脂2中,保证反光层的平均反光效果,避免多个玻璃微珠3堆积在一起,使得反光层的部分位置无法进行反射光线,通过真空镀铝机在透明尼龙树脂2表面进行真空镀铝处理,提高铝膜层4与透明尼龙树脂2的结合力,而后在铝膜上涂布一定量的pu树脂层5,利用pu树脂层5对铝膜层4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对玻璃微珠3进行保护,避免玻璃微珠3直接与外界接触碰撞,减小因碰撞导致玻璃微珠3损坏的几率,确保整个反光布的反光效果。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