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2.以往,已知有具备通过由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丝杠而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透镜框(透镜保持件)的拍摄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93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上述的拍摄单元为了使透镜保持件移动而使用电动马达,因此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8.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
9.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具备:固定侧部件;可动侧部件,包括第一透镜保持件和第二透镜保持件,所述第一透镜保持件能够保持第一透镜体,所述第二透镜保持件能够保持以具有与所述第一透镜体相同的光轴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透镜体;第一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透镜保持件向光轴方向移动;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二透镜保持件向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中,所述固定侧部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以隔着所述第一透镜保持件和所述第二透镜保持件而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线圈,在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对置的第一驱动用磁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透镜保持件,与所述第二线圈对置的第二驱动用磁体固定于所述第二透镜保持件,所述第一驱动用磁体与所述第一线圈构成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用磁体与所述第二线圈构成所述第二驱动机构。
11.发明效果
12.上述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13.图1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14.图2是相机模块的概略图。
15.图3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6.图4是下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7.图5是下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8.图6是构成下侧部件的固定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9.图7是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20.图8是可动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21.图9是透镜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22.图10是透镜保持件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23.图11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24.图12是构成驱动机构的部件的俯视图。
25.图13是构成驱动机构的部件的俯视图。
26.图14是下侧部件的立体图。
27.图15是保持机构的立体图以及主视图。
28.图16是固定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29.图17是透镜保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30.图18是透镜保持组件的剖面图。
31.图19是表示控制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罩部件,1s
···
收纳部,1a
···
外壁部,1a1
···
第一侧板部,1a2
···
第二侧板部,1a3
···
第三侧板部,1a4
···
第四侧板部,1b
···
上表面部,2
···
底板,3
···
透镜保持件,3a
···
第一透镜保持件,3b
···
第二透镜保持件,4
···
线圈组件,4a
···
第一线圈组件,4b
···
第二线圈组件,5
···
线圈保持件,5g
···
槽,5g1
···
第一槽,5g2
···
第二槽,6
···
驱动用磁体,6a
···
第一驱动用磁体,6b
···
第二驱动用磁体,7
···
板状部件,7a
···
第一板状部件,7b
···
第二板状部件,8
···
下侧滚珠组,8a
···
第一下侧滚珠组,8a1
···
第一滚珠,8a2
···
第二滚珠,8a3
···
第三滚珠,8a4
···
第四滚珠,8b
···
第二下侧滚珠组,8b1
···
第一滚珠,8b2
···
第二滚珠,8b3
···
第三滚珠,8b4
···
第四滚珠,9
···
上侧滚珠组,9a
···
第一上侧滚珠组,9a1
···
第一滚珠,9a2
···
第二滚珠,9a3
···
第三滚珠,9a4
···
第四滚珠,9b
···
第二上侧滚珠组,9b1
···
第一滚珠,9b2
···
第二滚珠,9b3
···
第三滚珠,9b4
···
第四滚珠,10
···
卡合部件,10a
···
第一卡合部件,10b
···
第二卡合部件,12
···
保持用磁体,12a
···
第一保持用磁体,12a1
···
前侧磁体,12a2
···
后侧磁体,12b
···
第二保持用磁体,12b1
···
前侧磁体,12b2
···
后侧磁体,20
···
上侧罩,20h,20k
···
开口,21
···
磁轭,22
···
上侧保持用磁体,22a
···
第一磁体,22b
···
第二磁体,23
···
绕线管,23n
···
缩颈部,23p,23q
···
凸部,24
···
线圈,25
···
柱塞,25e
···
卡定部,25m
···
主体部,25s
···
肩部,26
···
下侧保持用磁体,26a
···
第一磁体,26b
···
第二磁体,27
···
螺旋弹簧,28
···
下侧罩,28h
···
开口,30
···
透镜支架,30a
···
第一透镜支架,30b
···
第二透镜支架,31
···
弹簧组,31a
···
第一弹簧组,31a1
···
第一螺旋弹簧,31a2
···
第二螺旋弹簧,31a3
···
第三螺旋弹簧,31a4
···
第四螺旋弹簧,31b
···
第二弹簧组,31b1
···
第一螺旋弹簧,31b2
···
第二螺旋弹簧,31b3
···
第三螺旋弹簧,31b4
···
第四螺旋弹簧,32
···
推杆组,32a
···
第一推杆组,32a1
···
第一推杆,32a2
···
第二推杆,32b
···
第二推杆组,32b1
···
第一推杆,32b2
···
第二推杆,41
···
基板,
41a
···
第一基板,41b
···
第二基板,42
···
线圈组,42a
···
第一线圈组,42a1
···
第一线圈,42a2
···
第二线圈,42b
···
第二线圈组,42b1
···
第一线圈,42b2
···
第二线圈,43
···
磁传感器组,43a
···
第一磁传感器组,43a1
···
第一霍尔元件,43a2
···
第二霍尔元件,43a3
···
第三霍尔元件,43b
···
第二磁传感器组,43b1
···
第一霍尔元件,43b2
···
第二霍尔元件,43b3
···
第三霍尔元件,101
···
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ap
···
开口,ax
···
突出部,ax1
···
第一突出部,ax2
···
第二突出部,ax3
···
第三突出部,ax4
···
第四突出部,bl
···
隆起部,bm
···
基体部件,cm
···
相机模块,cp
···
连接部,cs
···
电源,ct
···
缺口,ctr
···
控制装置,cu
···
缺口,cv
···
腔室,dm
···
驱动机构,dm1
···
第一驱动机构,dm2
···
第二驱动机构,em
···
电磁机构,fm
···
固定侧部件,hl
···
孔,hl1
···
第一孔,hl2
···
第二孔,hl3
···
第三孔,hl4
···
第四孔,hm
···
保持机构,hs
···
壳体,id
···
输入装置,is
···
拍摄元件,jd
···
光轴,lh
···
透镜保持组件,lh1
···
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2
···
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k
···
锁定机构,lm
···
下侧部件,ls
···
透镜体,ls1
···
第一透镜体,ls2
···
第二透镜体,lt
···
光,mb
···
可动侧部件,mr
···
反射镜,pr
···
凸部,rs1~rs11
···
凹部,sl1、sl2
···
斜面,sp1~sp3
···
台阶部,sys
···
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进行说明。图1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立体图。图2是搭载有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带相机的便携设备中的相机模块cm的概略图。
[0035]
如图1所示,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构成为能够使透镜体ls沿着透镜体ls的光轴jd移动。
[0036]
另外,x1表示构成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轴的一个方向,x2表示x轴的另一个方向。另外,y1表示构成三维正交坐标系的y轴的一个方向,y2表示y轴的另一个方向。同样,z1表示构成三维正交坐标系的z轴的一个方向,z2表示z轴的另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jd与x轴平行地延伸。在其他图中也相同。
[0037]
透镜体ls是光学部件的一个例子,由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典型地,透镜体ls是至少具备一片透镜的筒状的透镜筒,以其中心轴线沿着光轴jd的方式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体ls包括第一透镜体ls1以及第二透镜体ls2。
[0038]
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构成为,能够通过收容在壳体hs内的驱动机构dm(参照图3),使透镜体ls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光轴方向包括透镜体ls的光轴jd的方向以及与光轴jd平行的方向。具体而言,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如双向箭头ar1所示,能够使第一透镜体ls1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如双向箭头ar2所示,能够使第二透镜体ls2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即,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使第一透镜体ls1以及第二透镜体ls2分别沿着光轴方向分别移动。
[0039]
壳体hs是固定侧部件fm的一部分,由罩部件1以及底板2构成。
[0040]
例如如图2所示,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在潜望镜式相机模块等相机模块cm中使用。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相机模块cm主要包括反射镜mr、透镜体ls、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
101以及拍摄元件is等。作为反射体的反射镜mr也可以是棱镜。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镜mr构成为带来平坦的反射面。
[0041]
典型地,如图2所示,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配置于比反射镜mr距被拍摄体更远的位置,构成为使由反射镜mr反射后的来自被拍摄体的光lt通过透镜体ls而到达拍摄元件is。
[0042]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对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概略进行说明。图3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表示罩部件1从下侧部件lm分离后的状态。图4以及图5是下侧部件lm的分解立体图,表示可动侧部件mb从固定侧部件fm分离后的状态。具体而言,图4是从y1侧观察的下侧部件lm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y2侧观察的下侧部件lm的分解立体图。
[0043]
如图3所示,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包括作为固定侧部件fm的一部分的罩部件1与下侧部件lm。
[0044]
罩部件1构成为覆盖下侧部件lm。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通过对由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形成的板材实施冲压加工(日文:抜
き
加工)以及拉深加工(日文:絞
り
加工)等而制作。由于罩部件1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不会给利用电磁力的驱动机构带来磁方面的不良影响。
[0045]
如图3所示,罩部件1具有确定收纳部1s的没有底的箱状的外形。而且,罩部件1具有大致矩形筒状的外壁部1a以及与外壁部1a的上端(z1侧的端部)连续地设置的大致矩形环状且平板状的上表面部1b。在上表面部1b的中央形成有开口。外壁部1a包括第一侧板部1a1~第四侧板部1a4。第一侧板部1a1与第三侧板部1a3相互对置,第二侧板部1a2与第四侧板部1a4相互对置。另外,第二侧板部1a2以及第四侧板部1a4相对于第一侧板部1a1以及第三侧板部1a3垂直地延伸。即,第一侧板部1a1以及第三侧板部1a3相对于第二侧板部1a2以及第四侧板部1a4垂直地延伸。第一侧板部1a1具有用于接收被反射镜mr反射后的来自被拍摄体的光lt的开口。同样,第三侧板部1a3具有用于使光lt到达拍摄元件is的开口。另外,罩部件1通过粘接剂等与底板2接合而与底板2一同构成壳体hs。
[0046]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下侧部件lm包括作为可动侧部件mb的透镜保持件3及驱动用磁体6、作为固定侧部件fm的底板2、线圈组件4、线圈保持件5以及板状部件7。
[0047]
底板2是构成壳体hs的一部分(底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与罩部件1相同,由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形成。
[0048]
透镜保持件3构成为能够保持透镜体ls。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保持件3通过将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另外,透镜保持件3包括以能够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方式构成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以能够保持第二透镜体ls2的方式构成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
[0049]
驱动用磁体6是构成驱动机构dm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体6包括安装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参照图4)以及安装于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参照图5)。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用磁体6a以及第二驱动用磁体6b分别是被磁化为两极的永磁体,内侧(靠近光轴jd的一侧)被磁化为n极,外侧被磁化为s极。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以露出外侧(s极)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a。同样,如图5所示,第二
驱动用磁体6b以露出外侧(s极)的方式安装于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但是,也可以是,第一驱动用磁体6a以及第二驱动用磁体6b各自的内侧(靠近光轴jd的一侧)被磁化为s极,外侧被磁化为n极。
[0051]
另外,第一驱动用磁体6a配置为,在与光轴jd垂直的方向上与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线圈对置并与该线圈分离。同样,第二驱动用磁体6b配置为,在与光轴jd垂直的方向上与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线圈对置并与该线圈分离。
[0052]
线圈保持件5构成为,能够可移动地支承可动侧部件mb、且不可移动地支承线圈组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保持件5通过将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而且,线圈保持件5与底板2一起构成了基体部件bm。底板2与线圈保持件5也可以被一体化。在该情况下,底板2也可以由与线圈保持件5相同的合成树脂形成。
[0053]
线圈组件4构成为,保持构成驱动机构dm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4包括以与第一驱动用磁体6a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线圈组件4a、以及以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线圈组件4b。线圈组件4的基板41(参照图7)由柔性印刷基板形成,如图4以及图5所示,经由板状部件7而安装于线圈保持件5。另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关于线圈省略了被绝缘材料覆盖了表面的导电性的线材的详细的卷绕状态的图示。
[0054]
板状部件7构成为支承线圈组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件7由磁性材料形成,作为磁轭发挥功能。而且,板状部件7包括支承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板状部件7a、以及支承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板状部件7b。
[0055]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构成下侧部件lm的固定侧部件fm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构成下侧部件lm的固定侧部件fm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线圈组件4的分解立体图。
[0056]
如图7所示,线圈组件4包括基板41、线圈组42、磁传感器组43以及透镜保持组件lh。
[0057]
基板41是形成有用于向线圈组42以及磁传感器组43等供给电力的导电图案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1由柔性印刷基板形成。另外,基板41包括连接部cp,所述连接部cp形成有用于向透镜保持组件lh所包含的电磁机构em(参照图17)供给电力的导电图案。具体而言,连接部cp构成为,其上表面(z1侧的面)与透镜保持组件lh的下表面(z2侧的面)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1包括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以及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
[0058]
线圈组42是构成驱动机构dm的部件,安装于基板41。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42是绕组类型的线圈,包括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的第一线圈组42a、以及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第二线圈组42b。
[0059]
第一线圈组42a包括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构成为能够分别控制电流流动的方向。同样,第二线圈组42b包括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构成为能够分别控制电流流动的方向。
[0060]
磁传感器组43是磁检测部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传感器组43是霍尔元件的组,构成为能够检测安装于透镜保持件3的驱动用磁体6所产生的磁。
[0061]
具体而言,磁传感器组43包括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的第一磁传感器组43a以及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第二磁传感器组43b。
[0062]
第一磁传感器组43a包括第一霍尔元件43a1、第二霍尔元件43a2以及第三霍尔元
件43a3。而且,第一霍尔元件43a1配置于第一线圈42a1的内侧,第二霍尔元件43a2配置于第一线圈42a1与第二线圈42a2之间,第三霍尔元件43a3配置于第二线圈42a2的内侧。同样,第二磁传感器组43b包括第一霍尔元件43b1、第二霍尔元件43b2以及第三霍尔元件43b3。第一霍尔元件43b1配置于第一线圈42b1的内侧,第二霍尔元件43b2配置于第一线圈42b1与第二线圈42b2之间,第三霍尔元件43b3配置于第二线圈42b2的内侧。
[0063]
透镜保持组件lh是用于将透镜保持件3保持在移动极限位置的部件,所述移动极限位置是光轴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端部侧的位置的一个例子。移动极限位置是指透镜保持件3移动到透镜保持件3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时的透镜保持件3的位置。但是,透镜保持组件lh也可以在光轴方向的移动极限位置的附近保持透镜保持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透镜保持组件lh包括用于将第一透镜保持件3a保持在前侧(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以及用于将第二透镜保持件3b保持在后侧(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而且,如图7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连接部cp,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的连接部cp。
[0064]
另外,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被保持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时,第一透镜保持件3a与设于线圈保持件5等固定侧部件fm的止挡部(未图示)抵接。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被保持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时也一样。
[0065]
接下来,参照图8~图11,对可动侧部件mb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可动侧部件mb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透镜保持件3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透镜保持件3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具体而言,图10的(a)表示透镜保持件3的俯视图,图10的(b)表示透镜保持件3的仰视图。图11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11的(a)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在包含图1中的虚线cl1的yz平面上的剖面图。图11的(b)是图11的(a)中被虚线包围的范围r1的放大图。
[0066]
如图8所示,可动侧部件mb包括保持透镜体ls的透镜保持件3、以及卡合部件10。具体而言,透镜保持件3包括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保持第二透镜体ls2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卡合部件10包括安装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卡合部件10a、以及安装于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卡合部件10b。
[0067]
卡合部件10构成为,在透镜保持件3位于光轴方向的移动极限位置时,能够与透镜保持组件lh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件10由金属板形成。而且,如图14所示,第一卡合部件10a构成为,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时,能够与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卡合。同样,第二卡合部件10b构成为,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时,能够与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卡合。
[0068]
如图11的(a)所示,透镜保持件3构成为,被夹持在罩部件1与线圈保持件5之间。具体而言,透镜保持件3构成为,经由下侧滚珠组8与线圈保持件5的上表面接触,并且经由上侧滚珠组9与罩部件1的顶面(上表面部1b)接触。
[0069]
如图8所示,下侧滚珠组8包括支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下侧滚珠组8a、以及支承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下侧滚珠组8b。而且,第一下侧滚珠组8a包括四个滚珠(第一滚珠8a1~第四滚珠8a4)。同样,第二下侧滚珠组8b包括四个滚珠(第一滚珠8b1~第四滚珠8b4)。
[0070]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下侧滚珠组8的8个滚珠由金属形成。但是,构成下侧滚珠组8的8个滚珠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
[0071]
如图8所示,上侧滚珠组9包括支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上侧滚珠组9a、以及支承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上侧滚珠组9b。而且,第一上侧滚珠组9a包括四个滚珠(第一滚珠9a1~第四滚珠9a4)。同样,第二上侧滚珠组9b包括四个滚珠(第一滚珠9b1~第四滚珠9b4)。
[007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上侧滚珠组9的8个滚珠由金属形成。但是,构成上侧滚珠组9的8滚珠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
[0073]
如图9所示,透镜保持件3包括透镜支架30、弹簧组31以及推杆组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支架30以及推杆组32由合成树脂形成,弹簧组31由金属形成。
[0074]
透镜支架30是用于保持透镜体ls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支架30包括用于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第一透镜支架30a、以及用于保持第二透镜体ls2的第二透镜支架30b。第一透镜体ls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透镜支架30a,第二透镜体ls2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二透镜支架30b。
[0075]
第一透镜支架30a在与第一线圈组件4a(参照图4)对置的一侧的侧面(y1侧的侧面)具有凹部rs6。第一驱动用磁体6a被嵌入凹部rs6并被粘接剂固定。
[0076]
同样,第二透镜支架30b在与第二线圈组件4b(参照图4)对置的一侧的侧面(y2侧的侧面)具有凹部rs7(在图9中不可见)。第二驱动用磁体6b被嵌入凹部rs7并被粘接剂固定。
[0077]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透镜支架30a在与第二线圈组件4b对置的一侧的侧部的上表面(y2侧的上表面)具有凸部pr以及隆起部bl。同样,如图8所示,第二透镜支架30b在与第一线圈组件4a对置的一侧的侧部的上表面(y1侧的上表面)具有凸部pr以及隆起部bl。凸部pr以及隆起部bl是用于将卡合部件10安装于透镜支架30的构造。
[0078]
凸部pr构成为,贯通形成于卡合部件10的开口ap。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透镜支架30a形成有两个圆柱状的凸部pr。而且,在两个凸部pr各自的周围形成有接受粘接剂的凹部。关于第二透镜支架30b也相同。
[0079]
隆起部bl构成为,与形成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u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透镜支架30a形成有一个棱柱状的隆起部bl。关于第二透镜支架30b也相同。
[0080]
第一卡合部件10a在两个开口ap中分别收容了凸部pr的状态下、且使缺口cu与第一透镜支架30a的隆起部bl啮合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透镜支架30a。同样,第二卡合部件10b在两个开口ap中分别收容了凸部pr的状态下、且使缺口cu与第二透镜支架30b的隆起部bl啮合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二透镜支架30b。
[0081]
如图9所示,弹簧组31构成为,对推杆组32向上方(z1方向)施力。
[0082]
如图8所示,推杆组32构成为,保持上侧滚珠组9,并且将上侧滚珠组9按压于罩部件1的顶面。
[0083]
具体而言,弹簧组31包括对安装于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一推杆组32a向上方施力的第一弹簧组31a、以及对安装于第二透镜支架30b的第二推杆组32b向上方施力的第二弹簧组31b。
[0084]
第一弹簧组31a包括四个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31a1~第四螺旋弹簧31a4)。同
样,第二弹簧组31b包括四个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31b1~第四螺旋弹簧31b4)。
[0085]
第一推杆组32a包括两个推杆(第一推杆32a1以及第二推杆32a2)。同样,第二推杆组32b包括两个推杆(第一推杆32b1以及第二推杆32b2)。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构成为,嵌入形成于透镜支架30的孔hl(参照图9以及图10的(a)),并且收容形成于推杆组32的下侧(z2侧)的圆柱状的突出部ax(参照图9)。
[0087]
形成于第一透镜支架30a的孔hl包括第一孔hl1~第四孔hl4。第一孔hl1收容第一螺旋弹簧31a1,第二孔hl2收容第二螺旋弹簧31a2,第三孔hl3收容第三螺旋弹簧31a3,第四孔hl4收容第四螺旋弹簧31a4。
[0088]
同样,形成于第二透镜支架30b的孔hl包括第一孔hl1~第四孔hl4。第一孔hl1收容第一螺旋弹簧31b1,第二孔hl2收容第二螺旋弹簧31b2,第三孔hl3收容第三螺旋弹簧31b3,第四孔hl4收容第四螺旋弹簧31b4。
[0089]
如图8所示,安装于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一推杆32a1具有将第一滚珠9a1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一凹部rs1、以及将第二滚珠9a2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二凹部rs2,第二推杆32a2具有将第三滚珠9a3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三凹部rs3、以及将第四滚珠9a4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四凹部rs4。
[0090]
同样,安装于第二透镜支架30b的第一推杆32b1具有将第一滚珠9b1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一凹部rs1、以及将第二滚珠9b2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二凹部rs2,第二推杆32b2具有将第三滚珠9b3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三凹部rs3、以及将第四滚珠9b4收容为能够旋转的第四凹部rs4。
[0091]
如图9所示,形成于安装在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一推杆32a1的突出部ax具有第一突出部ax1以及第二突出部ax2。第一突出部ax1嵌入第一螺旋弹簧31a1的内侧,第二突出部ax2嵌入第二螺旋弹簧31a2的内侧。另外,形成于安装在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二推杆32a2的突出部ax具有第三突出部ax3以及第四突出部ax4。第三突出部ax3嵌入第三螺旋弹簧31a3的内侧,第四突出部ax4嵌入第四螺旋弹簧31a4的内侧。
[0092]
同样,形成于安装在第二透镜支架30b的第一推杆32b1的突出部ax具有第一突出部ax1以及第二突出部ax2。第一突出部ax1嵌入第一螺旋弹簧31b1的内侧,第二突出部ax2嵌入第二螺旋弹簧31b2的内侧。另外,形成于安装在第二透镜支架30b的第二推杆32b2的突出部ax具有第三突出部ax3以及第四突出部ax4。第三突出部ax3嵌入第三螺旋弹簧31b3的内侧,第四突出部ax4嵌入第四螺旋弹簧31b4的内侧。
[0093]
如图10的(b)所示,在第一透镜支架30a的下表面(z2侧的面)形成有分别收容构成第一下侧滚珠组8a的第一滚珠8a1~第四滚珠8a4的第一凹部rs1~第四凹部rs4。同样,在第二透镜支架30b的下表面(z2侧的面)形成有分别收容构成第二下侧滚珠组8b的第一滚珠8b1~第四滚珠8b4的第一凹部rs1~第四凹部rs4。
[0094]
透镜保持件3被线圈保持件5支承为,能够经由下侧滚珠组8而在光轴方向上滑动,所述下侧滚珠组8配置在形成于线圈保持件5的上表面的槽5g(参照图4以及图5)内。
[0095]
槽5g包括配置于靠近第二线圈组件4b的一侧(y2侧)的第一槽5g1(参照图4)、以及配置于靠近第一线圈组件4a的一侧(y1侧)的第二槽5g2。
[0096]
第一槽5g1构成为,收容构成第一下侧滚珠组8a的第一滚珠8a1及第二滚珠8a2、以及构成第二下侧滚珠组8b的第一滚珠8b1及第二滚珠8b2。
[0097]
第二槽5g2构成为,收容构成第一下侧滚珠组8a的第三滚珠8a3及第四滚珠8a4、以及构成第二下侧滚珠组8b的第三滚珠8b3及第四滚珠8b4。
[0098]
根据上述那样的构成,透镜保持件3构成为,被夹持在罩部件1与线圈保持件5之间,并且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透镜保持件3a由构成被线圈保持件5的第一槽5g1收容的第一下侧滚珠组8a的第一滚珠8a1(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二滚珠8a2、以及构成被线圈保持件5的第二槽5g2收容的第一下侧滚珠组8a的第三滚珠8a3(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四滚珠8a4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滑动。
[0099]
另外,第一透镜保持件3a构成为,通过构成第一弹簧组31a的第一螺旋弹簧31a1(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二螺旋弹簧31a2对第一推杆32a1向上方施力,并且通过构成第一弹簧组31a的第三螺旋弹簧31a3(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四螺旋弹簧31a4对第二推杆32a2向上方施力。而且,第一透镜保持件3a构成为,将构成由第一推杆32a1支承的第一上侧滚珠组9a的第一滚珠9a1(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二滚珠9a2按压于罩部件1的顶面,并且将构成由第二推杆32a2支承的第一上侧滚珠组9a的第三滚珠9a3(在图11中不可见)及第四滚珠9a4按压于罩部件1的顶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部件1的顶面没有形成引导上侧滚珠组9的运动槽5g那样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在罩部件1的顶面形成槽5g那样的构造。
[0100]
根据该构成,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在罩部件1与线圈保持件5之间不产生晃动、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方式被夹持。
[0101]
如图11的(b)所示,第一槽5g1构成为,外侧(远离光轴jd的一侧)的斜面sl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比中心侧(靠近光轴jd的一侧)的斜面sl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大。而且,第一槽g1的形状与第二槽g2的形状成为关于包含光轴jd的xz平面而面对称。
[0102]
该构成能够实现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定心。即,根据该构成,构成配置在形成于线圈保持件5的上表面的槽5g内的下侧滚珠组8的滚珠不仅能够在光轴方向(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还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稍微移动。因此,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被夹持在罩部件1与线圈保持件5之间时,包含第二滚珠8a2与第四滚珠8a4之间的中点的xz平面被自动地调整为与包含第一槽5g1与第二槽5g2之间的中点的xz平面一致,适当地实现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定心。关于第二透镜保持件3b也相同。
[0103]
接下来,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驱动机构dm进行说明。图12以及图13是构成驱动机构dm的部件的俯视图。驱动机构dm由驱动用磁体6以及线圈组42构成。在图12以及图13中,为了清楚起见,除了透镜体ls、保持用磁体12、线圈组件4的基板41以及磁传感器组43之外,省略了构成驱动机构dm的部件以外的部件的图示。另外,为了知晓磁传感器组43的位置,线圈组42被透明化。另外,驱动用磁体6以及保持用磁体12各自的n极被施加了斜线阴影线。
[0104]
具体而言,图12的(a)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均从移动极限位置离开、且两者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时的情形。另外,图12的(b)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均位于移动极限位置时的情形。另外,图13的(a)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从移动极限位置离开、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位于移动极限位置、且两者相接时的情形。另外,图13的(b)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位于移动极限位置、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从移动极限位置离开、且两者相接时的情形。
[0105]
驱动机构dm构成为,能够使透镜保持件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dm构成为,能够通过流过线圈组42的电流与驱动用磁体6产生的磁场来产生驱动力,使透镜保持件3沿着光轴jd移动。
[0106]
具体而言,驱动机构dm包括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dm1、以及使第二透镜保持件3b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dm2。
[0107]
第一驱动机构dm1包括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的第一线圈组42a、以及安装于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
[0108]
第二驱动机构dm2包括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第二线圈组42b、以及安装于第二透镜支架30b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
[0109]
保持用磁体12构成为,能够通过磁力保持位于移动极限位置的透镜保持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用磁体12包括磁性地保持位于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保持用磁体12a、以及磁性地保持位于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保持用磁体12b。
[0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用磁体12a以及第二保持用磁体12b是分别被磁化为两极的永磁体,内侧(靠近光轴jd的一侧)被磁化为n极,外侧被磁化为s极。另外,如图6所示,保持用磁体12以不与透镜保持件3(驱动用磁体6)直接对置的方式、即以隔着线圈保持件5的一部分与驱动用磁体6间接对置的方式安装于线圈保持件5。但是,也可以与驱动用磁体6的磁极对应地,第一保持用磁体12a以及第二保持用磁体12b各自的内侧(靠近光轴jd的一侧)被磁化为s极,外侧被磁化为n极。
[0111]
第一保持用磁体12a包括保持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前侧磁体12a1、以及保持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后侧磁体12a2。
[0112]
同样,第二保持用磁体12b包括保持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前侧磁体12b1、以及保持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后侧磁体12b2。
[0113]
而且,如图6所示,第一保持用磁体12a嵌入线圈保持件5的凹部rs5并用粘接剂固定。关于第二保持用磁体12b也相同。
[0114]
具体而言,如图12的(b)所示,第一保持用磁体12a的前侧磁体12a1配置为,通过作用于安装在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之间的吸引力来吸引第一驱动用磁体6a。
[0115]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第一保持用磁体12a的后侧磁体12a2配置为,通过作用于安装在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之间的吸引力来吸引第一驱动用磁体6a。
[0116]
同样,如图13的(b)所示,第二保持用磁体12b的前侧磁体12b1配置为,通过作用于安装在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之间的吸引力来吸引第二驱动用磁体6b。
[0117]
另外,如图12的(b)所示,第二保持用磁体12b的后侧磁体12b2配置为,通过作用于安装在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之间的吸引力来吸引第二驱动用磁体6b。
[0118]
接下来,对使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x2侧的移动极
限位置时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磁极与第一线圈组42a的磁极的关系进行说明。
[0119]
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位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3的(b)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位于与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对置的位置。但是,位于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m1与位于第一线圈42a1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l1不一致。这是因为,若中心轴m1与中心轴l1一致,则在第一线圈42a1被励磁时,存在无法利用斥力(排斥力)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远离的隐患。另外,中心轴m1是通过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中心点的与y轴平行的直线,中心轴l1是通过第一线圈42a1的中心点的与y轴平行的直线。关于后述的中心轴l2、l3、l4以及m2也相同。
[0120]
在第一线圈42a1未被励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s极被第一保持用磁体12a的前侧磁体12a1的n极吸引,第一驱动用磁体6a(第一透镜保持件3a)被保持在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21]
当以第一线圈42a1的与第一驱动用磁体6a对置的一侧(y2侧)成为s极的方式、即第一驱动用磁体6a与第一线圈42a1相互排斥的方式对第一线圈42a1进行励磁时,如图12的(a)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沿着光轴方向向x2侧移动。
[0122]
而且,当以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二线圈42a2的与第一驱动用磁体6a对置的一侧(y2侧)成为n极的方式、即以第一驱动用磁体6a与第二线圈42a2相互吸引的方式对第二线圈42a2进行励磁时,如图13的(a)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沿着光轴方向进一步向x2侧移动。
[0123]
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位于与第二线圈42a2对置的位置。但是,由于上述理由,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中心轴m1与位于第二线圈42a2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l2不一致。
[0124]
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二线圈42a2未被励磁的情况下,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s极被第一保持用磁体12a的后侧磁体12a2的n极吸引,第一驱动用磁体6a(第一透镜保持件3a)被保持在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25]
同样,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处于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3的(b)所示,第二驱动用磁体6b位于与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对置的位置。但是,由于上述理由,位于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m2与位于第一线圈42b1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l3不一致。
[0126]
在第一线圈42b1未被励磁的情况下,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s极被第二保持用磁体12b的前侧磁体12b1的n极吸引,第二驱动用磁体6b(第二透镜保持件3b)被保持在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27]
当以第一线圈42b1的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对置的一侧(y1侧)成为s极的方式、即以第二驱动用磁体6b与第一线圈42b1相互排斥的方式对第一线圈42b1进行励磁时,如图12的(a)所示,第二驱动用磁体6b沿着光轴方向向x2侧移动。
[0128]
而且,当以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二线圈42b2的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对置的一侧(y1侧)成为n极的方式、即第二驱动用磁体6b与第二线圈42b2相互吸引的方式对第二线圈42b2进行励磁时,如图13的(a)所示,第二驱动用磁体6b沿着光轴方向进一步向x2侧移动。
[0129]
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第二驱动用磁体6b位于与第二线圈42b2对置的位置。但是,由于上述理由,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中心轴m2与位于第二线圈42b2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中心轴l4不一致。
[0130]
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位于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二线圈42b2未被励磁的情况下,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s极被第二保持用磁体12b的后侧磁体12b2的n极吸引,第二驱动用磁体6b(第二透镜保持件3b)被保持在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31]
接下来,对透镜体ls、驱动用磁体6以及线圈组42的尺寸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的(b)所示,第一透镜体ls1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即宽度w1比第二透镜体ls2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即宽度w2大。因此,如图4以及图5所示,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宽度w3比保持第二透镜体ls2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宽度w4大。
[0132]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宽度w5比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宽度w6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高度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高度相同。
[0133]
另外,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及第二线圈42a2各自的宽度w7比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及第二线圈42b2的宽度w8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及第二线圈42a2各自的高度h1与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及第二线圈42b2的高度h2相同。
[0134]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第一线圈组42a的配置区域的宽度w9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组42b的配置区域的宽度w10部分重叠。重叠的部分具有宽度w11。
[0135]
第一线圈组42a的配置区域是指,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中的能够配置线圈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42a1配置于配置区域的右端(x1侧的一端),第二线圈42a2配置于配置区域的左端(x2侧的一端)。因此,第一线圈42a1的右端与第二线圈42a2的左端之间的宽度成为配置区域的宽度w9。关于第二线圈组42b的配置区域也相同。
[0136]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与第二线圈42a2之间的间隔即宽度w12比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与第二线圈42b2之间的间隔即宽度w13大。这是因为,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宽度w5比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宽度w6大。
[0137]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8,对在移动极限位置机械地保持透镜保持件3的保持机构hm进行说明。图14是下侧部件lm的立体图,表示透镜保持件3被保持机构hm机械地保持在移动极限位置的状态。图15是保持机构hm的立体图以及主视图(从x1侧观察的侧视图)。图16是固定侧部件fm(除去罩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透镜保持组件lh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透镜保持组件lh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18是包含图16中的虚线cl2的yz平面上的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8中,上侧保持用磁体22、柱塞25以及下侧保持用磁体26的n极被施加了阴影线,因此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0138]
保持机构hm包括透镜保持组件lh以及卡合部件1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保持机构hm包括机械地保持位于前侧(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保持机构hm1、以及机械地保持位于后侧(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第二保持机构hm2。
[0139]
第一保持机构hm1包括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以及第一卡合部件10a。第二保持机构hm2包括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以及第二卡合部件10b。
[0140]
如图15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构成为,能够使卡定部25e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进退(上下移动)。图15表示固定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与固定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透镜支架30a的第一卡合部件10a的关系。具体而言,图15的(a1)以及图15的(a2)表示卡定部25e被向上方推出时的情形,图15的(b1)以及图15
的(b2)表示卡定部25e被向下方拉入时的情形。
[014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构成为,能够通过位于其内部的电磁机构em(参照图17)使卡定部25e上下移动。关于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也相同。
[0142]
另外,位于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内的电磁机构em配置为与第一透镜保持件3a中的侧部sb2对置,所述侧部sb2位于与设有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一侧(y1侧)的侧部sb1相反的一侧(y2侧)。即,位于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内的电磁机构em与第一驱动用磁体6a分离地配置。这是为了防止第一驱动用磁体6a产生的磁与电磁机构em产生的磁之间的干扰。关于位于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内的电磁机构em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位置关系也相同。
[0143]
如图15的(a2)所示,卡定部25e构成为,当被向上方推出时,其端面位于比卡合部件10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即,卡定部25e构成为,在被向上方推出时,与形成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t(参照图8)啮合。以下,将这种状态称作“卡合状态”。另外,如图15的(b2)所示,卡定部25e构成为,当被向下方拉入时,其端面位于比卡合部件1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即,卡定部25e构成为,在被向下方拉入时,不与形成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t(参照图8)啮合。以下,将这种状态称作“非卡合状态”。另外,缺口ct是卡合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形成为适合于卡定部25e的形状的贯通部(开口(贯通孔))。另外,卡合部以及卡定部25e各自只要能够相互啮合、即只要能够选择性地实现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就可以具有任意的构造。
[0144]
另外,如图16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在安装于第二线圈组件4b的第二基板41b的状态下,嵌入形成于线圈保持件5的凹部rs8而被固定。同样,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在安装于第一线圈组件4a的第一基板41a的状态下,嵌入形成于线圈保持件5的凹部rs9而被固定。
[0145]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由上侧罩20、磁轭21、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线圈24、柱塞25、下侧保持用磁体26、螺旋弹簧27以及下侧罩28等构成。
[0146]
另外,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柱塞25、下侧保持用磁体26以及螺旋弹簧27构成锁定机构lk,磁轭21、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线圈24、柱塞25以及下侧保持用磁体26构成电磁机构em。关于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也相同。
[0147]
上侧罩20是形成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的上表面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罩20由磁性材料形成,构成为作为磁轭发挥功能。另外,上侧罩20在中央具有供形成于柱塞25的上端的卡定部25e贯通的开口20k。另外,上侧罩20具有供形成于绕线管23的上端的六个凸部23p贯通的六个开口20h。另外,在图17中,用附图标记示出六个凸部23p中的仅一个,并且用附图标记示出六个开口20h中的仅一个。另外,六个开口20h中的一个形成为朝向外侧打开的缺口。
[0148]
磁轭21是用于使上侧保持用磁体22、线圈24以及下侧保持用磁体26各自产生的磁场高效地作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21由磁性材料形成,构成为与上侧罩20以及下侧罩28协作地包围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线圈24、柱塞25、下侧保持用磁体26以及螺旋弹簧27。
[0149]
上侧保持用磁体22是用于磁性地维持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之间的卡合状态的部件。具体而言,上侧保持用磁体22配置为,能够将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柱塞25向上方(z1方向)拉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保持用磁体22包括第一磁体22a以及第二磁体22b。第一磁体22a以及第二磁体22b均为被磁化为两极的永磁体,如图18所示,下侧(z2侧)被磁
化为n极,上侧(z1侧)被磁化为s极。另外,第一磁体22a嵌入形成于绕线管23的凹部rs10并用粘接剂固定。同样,第二磁体22b嵌入形成于绕线管23的凹部rs11并由粘接剂固定。
[0150]
另外,图18的(a)表示卡定部25e被向下方拉入时的情形,图18的(b)表示卡定部25e被向上方推出时的情形。另外,图18示出了卡定部25e被向上方推出时的卡定部25e的端面与卡定部25e被向下方拉入时的卡定部25e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即行程量为值sk。
[0151]
如图18所示,第一磁体22a以及第二磁体22b分别以s极朝向上方(z1方向)的方式安装于绕线管23。但是,第一磁体22a以及第二磁体22b也可以分别以n极朝向上方(z1方向)的方式安装于绕线管23。
[0152]
绕线管23构成为,能够支承上侧罩20、磁轭21、上侧保持用磁体22、线圈24、柱塞25、下侧保持用磁体26、螺旋弹簧27以及下侧罩28。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管23通过将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
[0153]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绕线管23构成为,在缩颈部23n的周围配置线圈24。
[0154]
另外,如图18所示,绕线管23构成为,在形成于内部的腔室cv内收容柱塞25、下侧保持用磁体26以及螺旋弹簧27。柱塞25以能够在腔室cv内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腔室cv内。螺旋弹簧27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于柱塞25与下侧罩28之间,以便能够将柱塞25向上方(z1方向)施力。
[0155]
线圈24构成为,能够对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柱塞25进行励磁。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4卷绕于柱塞25的缩颈部23n。具体而言,当电流沿构成线圈24的线材的第一方向流动时,如图18的(a)所示,线圈24将柱塞25的上侧(z1侧)的部分励磁为n极,并且将柱塞25的下侧(z2侧)的部分励磁为s极。相反,当电流沿构成线圈24的线材的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时,如图18的(b)所示,线圈24将柱塞25的上侧(z1侧)的部分励磁为s极,并且将柱塞25的下侧(z2侧)的部分励磁为n极。
[0156]
柱塞25构成为,能够在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并且能够使其一部分与卡合部件10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25在被螺旋弹簧27向上方(z1方向)施力的状态下配置于腔室cv内。另外,柱塞25由磁性材料形成,以便被线圈24励磁。具体而言,柱塞25具有大致立方体的主体部25m、以及从主体部25m向上方突出的棱柱状的卡定部25e。
[0157]
下侧保持用磁体26是用于磁性地维持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之间的非卡合状态的部件。具体而言,下侧保持用磁体26配置为,能够将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柱塞25向下方(z2方向)拉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保持用磁体26包括第一磁体26a以及第二磁体26b。第一磁体26a以及第二磁体26b均为被磁化为两极的永磁体,如图18所示,上侧(z1侧)被磁化为n极,下侧(z2侧)被磁化为s极。即,在构成上侧保持用磁体22的第一磁体22a以及第二磁体22b各自的下侧(z2侧)被磁化为n极的情况下,构成下侧保持用磁体26的第一磁体26a以及第二磁体26b分别配置为上侧(z1侧)成为n极。
[0158]
另外,第一磁体26a在与形成于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的台阶部sp1接触的状态下由粘接剂固定。同样,第二磁体26b在与形成于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的台阶部sp2接触的状态下由粘接剂固定。
[0159]
螺旋弹簧27是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构成为能够在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将柱塞25向上方(z1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7与柱塞25一起配置于腔室cv内。具体而
言,螺旋弹簧27以一端与柱塞25的主体部25m的下侧(z2侧)的端面相接、另一端与安装于绕线管23的下侧罩28的上表面(z1侧的面)相接的方式,在被压缩的状态下配置于腔室cv内。
[0160]
下侧罩28是形成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的下表面的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罩28由磁性材料形成,构成为作为磁轭发挥功能。另外,下侧罩28具有供形成于绕线管23的下端的六个凸部23q贯通的六个开口28h。另外,在图17中,用附图标记示出六个凸部23q中的仅一个,并且用附图标记示出六个开口28h中的仅一个。另外,六个开口28h中的一个形成为朝向外侧打开的缺口。
[016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罩20与下侧罩28构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这是为了减少部件数量。
[0162]
电磁机构em是用于通过电磁力使柱塞25在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上下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机构em主要由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线圈24、柱塞25以及下侧保持用磁体26构成。
[0163]
当电流沿构成线圈24的线材的第一方向流动时,如图18的(a)所示,柱塞25的上侧部分被励磁为n极,并且下侧部分被励磁为s极。因此,柱塞25通过上侧保持用磁体22的n极与柱塞25的上侧部分的n极之间的斥力(排斥力)以及下侧保持用磁体26的n极与柱塞25的下侧部分的s极之间的吸引力,向箭头ar3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柱塞25一边压缩螺旋弹簧27,一边向下方移动,直到柱塞25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之间的间隔成为值gp1为止。而且,柱塞25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之间的间隔成为值gp1的状态、即图18的(a)所示的状态即使在停止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也通过下侧保持用磁体26的n极与未被励磁的柱塞25之间的吸引力来维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25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构成为不接触。这是因为,若柱塞25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接触,则为了分离两者需要相对较大的力。
[0164]
当电流沿构成线圈24的线材的第二方向流动时,如图18的(b)所示,柱塞25的上侧部分被励磁为s极,并且下侧部分被励磁为n极。因此,柱塞25通过上侧保持用磁体22的n极与柱塞25的上侧部分的s极之间的吸引力、下侧保持用磁体26的n极与柱塞25的下侧部分的n极之间的斥力(排斥力)以及螺旋弹簧27的复元力,向箭头ar4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柱塞25向上方移动,直到柱塞25与上侧保持用磁体22之间的间隔成为值gp2为止、即直到柱塞25的肩部25s(参照图18的(a))与形成于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的作为止挡部的台阶部sp3(参照图18的(a))相接为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25与上侧保持用磁体22构成为不接触。这是因为,若柱塞25与上侧保持用磁体22接触,则为了使两者分离需要相对较大的力。
[0165]
根据该构成,电磁机构em能够使柱塞25在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以规定的行程量(值sk)上下移动。
[0166]
锁定机构lk是用于在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t(参照图8)啮合的状态下机械地固定柱塞25的动作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lk主要由上侧保持用磁体22、绕线管23、柱塞25以及螺旋弹簧27构成。
[0167]
柱塞25的肩部25s与形成于绕线管23的腔室cv内的台阶部sp3相接的状态、即图18的(b)所示的状态即使在停止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也通过上侧保持用磁体22的n极与柱塞25的上侧部分之间的吸引力来维持。
[0168]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停止对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锁定机构lk也能够带来图15的(a1)以及图15的(a2)所示的状态,即通过卡定部25e与缺口ct啮合而使透镜支架30保
持在移动极限位置的状态。
[0169]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保持机构hm构成为,包括对位于前侧(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机构hm1、以及对位于后侧(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hm2。即,保持机构hm构成为,在前侧的移动极限位置保持第一透镜保持件3a,在后侧的移动极限位置保持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但是,保持机构hm也可以构成为,在前侧以及后侧中的任一方的移动极限位置将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一起保持。
[0170]
例如,如图13的(a)所示,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分别位于后侧(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保持机构hm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安装于位于比第二透镜保持件3b靠前侧(x1侧)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y1侧的端部的卡合部件的缺口ct与构成安装于第一基板41a的后端的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的柱塞25的卡定部25e啮合,而将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这两方一起保持。在该情况下,第一卡合部件10a、第二卡合部件10b以及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也可以省略。
[0171]
或者,例如如图13的(b)所示,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分别位于前侧(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情况下,保持机构hm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安装于位于比第一透镜保持件3a靠后侧(x2侧)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y2侧的端部的卡合部件的缺口ct与构成安装于第二基板41b的前端的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的柱塞25的卡定部25e啮合,将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这两方一起保持。在该情况下,第一卡合部件10a、第二卡合部件10b以及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也可以省略。
[0172]
这样,保持机构hm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一个卡合部件与一个透镜保持组件将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这两方一起保持。
[0173]
接下来,参照图19,对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控制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控制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控制系统sys的构成例的框图。
[0174]
控制系统sys作为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配置于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内的、第一磁传感器组43a中的第一霍尔元件43a1、第二霍尔元件43a2及第三霍尔元件43a3、第二磁传感器组43b中的第一霍尔元件43b1、第二霍尔元件43b2及第三霍尔元件43b3、第一线圈组42a中的第一线圈42a1及第二线圈42a2、第二线圈组42b中的第一线圈42b1及第二线圈42b2、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以及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线圈24。
[0175]
另外,控制系统sys作为构成要素,包括配置于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外部的、输入装置id、控制装置ctr以及电源cs。
[0176]
输入装置id是用于受理对控制装置ctr的输入的装置。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输入装置id是设置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触摸面板。
[0177]
控制装置ctr构成为,能够控制可向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供给电流的电源cs。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装置ctr构成为,基于来自输入装置id、第一磁传感器组43a中的第一霍尔元件43a1、第二霍尔元件43a2及第三霍尔元件43a3以及第二磁传感器组43b中的第一霍尔元件43b1、第二霍尔元件43b2及第三霍尔元件43b3等的信息来控制电源cs。
[0178]
电源cs构成为,能够分别对第一线圈组42a中的第一线圈42a1及第二线圈42a2、第二线圈组42b中的第一线圈42b1及第二线圈42b2、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以及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线圈24单独地供给电流。
[0179]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装置ctr通过利用pwm控制方式控制电源cs,能够对各构成要素以适当的定时供给适当量的电流。
[0180]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ctr在从输入装置id接收到相机起动信号时,通过对电源cs进行pwm控制,对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以及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线圈24分别供给电流。
[0181]
相机起动信号是用于使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相机起动的信号。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相机起动信号在对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触摸面板式显示器中显示的相机图标进行了触摸操作时,通过作为输入装置id的触摸面板而输出。
[0182]
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当从电源cs接受电流的供给时,如图18的(a)所示,使柱塞25向下方(z2方向)移动。即,线圈24如图15的(a2)所示那样将位于比第一卡合部件10a的上表面高的位置的柱塞25的卡定部25e的端面如图15的(b2)所示那样拉入比第一卡合部件10a的下表面低的位置。这是为了解除第一卡合部件10a与卡定部25e的啮合。通过该解除,第一透镜保持件3a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自由地移动。关于利用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线圈24的、第二卡合部件10b与卡定部25e的啮合的解除也相同。
[0183]
之后,控制装置ctr通过对电源cs进行pwm控制,对第一线圈组42a中的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组42b中的第二线圈42b2供给电流。
[0184]
第一线圈42a1当从电源cs接受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一线圈42a1产生的磁力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远离,能够使位于图13的(b)所示的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图12的(a)所示的位置。
[0185]
另外,第二线圈42a2当从电源cs接受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二线圈42a2产生的磁力拉近第一驱动用磁体6a,能够使位于图12的(a)所示的位置的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图13的(a)所示的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86]
另外,第二线圈42a2当从电源cs接受反向的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二线圈42a2产生的磁力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远离,能够使位于图13的(a)所示的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图12的(a)所示的位置。
[0187]
另外,第一线圈42a1当从电源cs接受反向的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一线圈42a1产生的磁力拉近第一驱动用磁体6a,能够使位于图12的(a)所示的位置的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图13的(b)所示的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88]
同样,第二线圈42b2当从电源cs接受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二线圈42b2产生的磁力使第二驱动用磁体6b远离,能够使位于图12的(b)所示的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体ls2(第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图12的(a)所示的位置。
[0189]
另外,第一线圈42b1当从电源cs接受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一线圈42b1产生的磁力拉近第二驱动用磁体6b,能够使位于图12的(a)所示的位置的第二透镜体ls2(第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图13的(b)所示的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90]
另外,第一线圈42b1当从电源cs接受反向的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一线圈42b1产生的磁力使第二驱动用磁体6b远离,能够使位于图13的(b)所示的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的第二透镜体ls2(第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图12的(a)所示的位置。
[0191]
另外,第二线圈42b2当从电源cs接受反向的电流的供给时,通过第二线圈42b2产生的磁力拉近第二驱动用磁体6b,能够使位于图12的(a)所示的位置的第二透镜体ls2(第
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图12的(b)所示的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92]
另外,控制装置ctr能够基于构成第一磁传感器组43a的第一霍尔元件43a1~第三霍尔元件43a3各自的输出,确定第一驱动用磁体6a(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位置。因此,控制装置ctr在使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沿光轴方向移动时,能够基于第一霍尔元件43a1~第三霍尔元件43a3各自的输出,对分别供给至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的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进行反馈控制。
[0193]
同样,控制装置ctr能够基于构成第二磁传感器组43b的第一霍尔元件43b1~第三霍尔元件43b3各自的输出,确定第二驱动用磁体6b(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位置。因此,控制装置ctr在使第二透镜体ls2(第二透镜保持件3b)沿光轴方向移动时,能够基于第一霍尔元件43b1~第三霍尔元件43b3各自的输出,对分别供给至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的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进行反馈控制。
[0194]
之后,控制装置ctr在从输入装置id接收到相机停止信号时,通过对电源cs进行pwm控制,使第一透镜体ls1(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并且使第二透镜体ls2(第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95]
相机停止信号是用于使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相机的功能停止的信号。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相机停止信号在对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的触摸面板式显示器中显示的用于使相机的功能停止的软件按钮进行了触摸操作时,通过作为输入装置id的触摸面板而输出。
[0196]
在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至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且使第二透镜保持件3b移动至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之后,控制装置ctr分别向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以及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线圈24供给与接收到相机起动信号时相反方向的电流。
[0197]
另外,控制装置ctr能够基于第一霍尔元件43a1的输出,判定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驱动用磁体6a)是否到达了x1侧的移动极限位置,并且能够基于第三霍尔元件43b3的输出,判定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驱动用磁体6b)是否到达了x2侧的移动极限位置。
[0198]
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线圈24当从电源cs接受反向的电流的供给时,如图18的(b)所示,使柱塞25向上方(z1方向)移动。即,线圈24如图15的(b2)所示那样将处于比第一卡合部件10a的下表面低的位置的柱塞25的卡定部25e的端面如图15的(a2)所示那样推出至比第一卡合部件10a的上表面高的位置。这是为了使第一卡合部件10a与卡定部25e啮合。通过该啮合,第一透镜保持件3a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被禁止。关于利用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的线圈24的、第二卡合部件10b与卡定部25e的啮合也相同。
[0199]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具备:固定侧部件fm;能够保持透镜体ls的透镜保持件3;使透镜保持件3向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dm;以及将透镜保持件3保持在光轴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端部侧的位置即移动极限位置的保持机构hm。而且,保持机构hm具备:设于固定侧部件fm,包含向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进退的卡定部25e的作为移动体的柱塞25及使柱塞25进退的电磁机构em;设于包含透镜保持件3的可动侧部件mb,作为能够供卡定部25e卡合的卡合部的具有缺口ct的卡合部件10;以及在光轴方向上的透镜保持件3的移动端部的位置即移动极限位置上,以卡定部25e与缺口ct卡合的状态保持柱塞25的锁定机构lk。
[0200]
在该构成中,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通过实现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
的缺口ct的卡合,能够将透镜保持件3保持在移动极限位置,通过解除该卡合,能够使透镜保持件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因此,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可靠地保持移动极限位置处的透镜保持件3。另外,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不利用使固定侧部件的一部分与可动侧部件的一部分摩擦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就能够将透镜保持件3保持在移动极限位置。因此,该构成不会给解除了卡合时的透镜保持件3的动作带来不良影响,在移动极限位置保持透镜保持件3的力也不会随时间变化。
[0201]
柱塞25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磁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25由磁性材料形成。而且,如图18的(b)所示,锁定机构lk也可以具有作为第一保持用磁体的上侧保持用磁体22,该第一保持用磁体吸引磁性部件或柱塞25自身而将柱塞25保持在锁定位置。另外,锁定位置是指,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t啮合时的柱塞25的位置。另外,将柱塞25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称作“锁定状态”。
[0202]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不需要为了将柱塞25保持在锁定位置而持续驱动电磁机构em。即,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即使在停止对透镜保持组件lh内的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将柱塞25保持在锁定位置。因此,该构成能够抑制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消耗电力。但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也可以通过对透镜保持组件lh内的线圈24持续供给电流,来维持锁定状态。
[0203]
另外,如图18的(a)所示,锁定机构lk也可以具有作为第二保持用磁体的下侧保持用磁体26,该第二保持用磁体吸引磁性部件而将柱塞25保持在非锁定位置。另外,非锁定位置是指,柱塞25的卡定部25e与卡合部件10的缺口ct的啮合被解除时的柱塞25的位置。另外,将包含柱塞25位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的锁定状态以外的状态称作“非锁定状态”。
[0204]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不需要为了将柱塞25保持在非锁定位置而持续驱动电磁机构em。即,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即使在停止对透镜保持组件lh内的线圈2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将柱塞25保持在非锁定位置。因此,该构成能够抑制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消耗电力。但是,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也可以通过对透镜保持组件lh内的线圈24持续供给电流,来维持非锁定状态。
[0205]
如图18所示,上侧保持用磁体22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也可以隔着作为磁性部件的柱塞25而对置配置。该构成能够抑制透镜保持组件lh的大型化。
[0206]
作为移动体的柱塞25也可以是铁芯。在该情况下,如图18所示,电磁机构em也可以构成为包括:作为铁芯的柱塞25;配置于柱塞25的外周侧的绕线管23;以及保持于绕线管23的外周的线圈24。该构成能够实现透镜保持组件lh的低成本化。
[0207]
锁定机构lk具有将作为移动体的柱塞25向锁定位置侧施力的螺旋弹簧27,如图18的(a)所示,柱塞25也可以构成为在非锁定位置压缩螺旋弹簧27。该构成能够可靠地防止柱塞25与下侧保持用磁体26接触。另外,该构成能够促进柱塞25从非锁定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这是因为,在非锁定位置,柱塞25始终被螺旋弹簧27向上方施力。另外,该构成在搭载有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带相机的便携设备受到由下落等引起的冲击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锁定状态被错误地解除而成为非锁定位置。这是因为,在图18的(b)所示的例子中,柱塞25即使在锁定位置也始终被螺旋弹簧27向上方施力。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在图18的(b)所示的状态下,螺旋弹簧27以比下侧保持用磁体26将柱塞25向下方吸引的吸引力大的复元力将柱塞25向上方施力。
[0208]
绕线管23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在锁定位置与作为铁芯的柱塞25接触的止挡部(台阶sp3)。该构成能够可靠地防止柱塞25与上侧保持用磁体22接触。
[0209]
也可以在线圈24的外侧配置有构成电磁机构em的磁轭21。该构成能够抑制电磁机构em产生的磁场(磁通)的泄漏。
[0210]
驱动机构dm也可以由设于透镜保持件3的一方的侧部的驱动用磁体6以及与驱动用磁体6对置的驱动用的线圈(构成线圈组42的线圈)构成。而且,电磁机构em也可以配置为,与透镜保持件3的另一方的侧部对置。即,电磁机构em也可以与驱动用磁体6分离地配置。
[0211]
例如,如图12的(a)所示,第一驱动机构dm1也可以由设于能够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y1侧的侧部sb1(参照图15的(a1))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以及与第一驱动用磁体6a对置的第一线圈42a1及第二线圈42a2构成。在该情况下,如图15的(a1)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中的电磁机构em也可以配置为,与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y2侧的侧部sb2对置。
[0212]
另外,如图12的(a)所示,第二驱动机构dm2也可以由设于能够保持第二透镜体ls2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y2侧的侧部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参照图5)、以及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对置的第一线圈42b1及第二线圈42b2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中的电磁机构em也可以配置为,与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y1侧的侧部对置。
[0213]
该构成能够防止驱动用磁体6产生的磁与电磁机构em产生的磁之间的干扰。这是因为,驱动用磁体6与电磁机构em构成为不过度地接近。
[0214]
另外,例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具备:固定侧部件fm;可动侧部件mb,包括能够保持第一透镜体ls1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能够保持以具有与第一透镜体ls1相同的光轴jd的方式配置的第二透镜体ls2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dm1;以及使第二透镜保持件3b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dm2。
[0215]
而且,固定侧部件fm具有以隔着第一透镜保持件3a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而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的作为第一面的第一线圈组件4a(第一基板41a)与作为第二面的第二线圈组件4b(第二基板41b)。如图7所示,在第一线圈组件4a设有第一线圈组42a,在第二线圈组件4b设有第二线圈组42b。另外,如图4所示,与第一线圈组件4a(第一线圈组42a)对置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固定于第一透镜保持件3a。另外,如图5所示,与第二线圈组件4b(第二线圈组42b)对置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固定于第二透镜保持件3b。而且,第一驱动用磁体6a与第一线圈组42a构成第一驱动机构dm1,第二驱动用磁体6b与第二线圈组42b构成第二驱动机构dm2。
[0216]
与具备两个旋转式电动马达的构成相比,能够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与第二透镜保持件3b分别移动的该构成,能够促进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小型化。另外,该构成能够抑制第一驱动机构dm1与第二驱动机构dm2相互磁干扰。这是因为,第一驱动机构dm1与第二驱动机构dm2以夹持第一透镜保持件3a以及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方式配置。即,这是因为,第一驱动机构dm1与第二驱动机构dm2彼此隔开足够的间隔而配置。
[0217]
第一线圈组42a由一个或多个线圈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由一个或多个线圈构成。
[02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线圈组42a包括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
42a2,第二线圈组42b包括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而且,如图13的(a)所示,光轴方向上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尺寸即宽度w5与光轴方向上的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的尺寸即宽度w7不同。第一线圈42a1的宽度w7与第二线圈42a2的宽度相同。
[0219]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位于可动侧部件mb的可动范围的一端即x1侧的一端部时,中心轴m1位于从中心轴l1离开的位置,中心轴m1是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中心轴l1是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即,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中心轴m1与第一线圈42a1的中心轴l1不一致。
[0220]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光轴方向上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尺寸即宽度w6与光轴方向上的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的尺寸即宽度w8不同。第一线圈42b1的宽度w8与第二线圈42b2的宽度相同。
[0221]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位于可动侧部件mb的可动范围的另一端即x2侧的一端部时,中心轴m2位于从中心轴l4离开的位置,中心轴m2是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中心轴l4是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二线圈42b2的光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即,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中心轴m2与第二线圈42b2的中心轴l4不一致。
[0222]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例如如图13的(b)所示,即使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位于可动范围的前端(x1侧的一端)的情况下,当向第一线圈42a1供给了电流时,也能够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可靠地向后方(x2方向)移动。在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中心轴l1与第一线圈42a1的中心轴m1一致的情况下,存在欲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向前方(x1方向)移动的排斥力和欲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向后方(x2方向)移动的排斥力相互平衡的隐患,但该构成以中心轴l1与中心轴m1不一致的方式、具体为以中心轴l1位于比中心轴m1靠前侧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防止欲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向前方侧移动的力和欲使第一驱动用磁体6a向后方侧移动的力平衡。
[0223]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光轴方向上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尺寸即宽度w3比光轴方向上的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尺寸即宽度w4大。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光轴方向上的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尺寸即宽度w5比光轴方向上的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尺寸即宽度w6大。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高度与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高度相同。
[0224]
根据该构成,即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比第二透镜保持件3b大,由于第一驱动用磁体6a比第二驱动用磁体6b大,因此第一驱动机构dm1能够产生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的足够的推力。
[0225]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光轴方向上的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各自的尺寸即宽度w7比光轴方向上的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各自的尺寸即宽度w8大。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各自的高度h1与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的高度h2相同。
[0226]
根据该构成,即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比第二透镜保持件3b大,由于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各自比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各自大,因此第一驱动机构dm1能够产生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移动的足够的推力。
[0227]
基本上,驱动用磁体6的宽度越大,越能够增大在光轴方向上邻接的两个线圈之间的间隔,进而能够减少为了实现透镜保持件3的所希望的移动量所需的线圈的数量。而且,减少线圈的数量带来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消耗电力的降低。
[0228]
另一方面,在为了实现透镜保持件3的所希望的移动量而所需的线圈的数量变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各个线圈,降低各个线圈的消耗电力,能够实现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的消耗电力的降低。
[0229]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即y轴方向上,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二线圈42a2与构成第二线圈组42b的第二线圈42b2部分重叠。
[0230]
具体而言,在图13的(b)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圈组42a的配置区域具有宽度w9,第二线圈组42b的配置区域具有宽度w10。而且,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即y轴方向上,第一线圈组42a的配置区域与第二线圈组42b的配置区域部分地重叠。重叠的宽度用宽度w11表示。
[0231]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使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可动范围与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可动范围部分地重复。
[0232]
优选的是,如图7所示,在作为第一面的第一线圈组件4a设有多个线圈(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在作为第二面的第二线圈组件4b也设有多个线圈(第一线圈42b1以及第二线圈42b2)。
[0233]
根据该构成,与在第一线圈组件4a设置一个线圈的情况相比,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增大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移动量。同样,与在第二线圈组件4b设置一个线圈的情况相比,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增大第二透镜保持件3b的移动量。
[0234]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在第一透镜保持件3a(第一透镜体ls1)位于可动侧部件mb的可动范围的一端即x1侧的一端部时吸引第一驱动用磁体6a的第一保持用磁体12a(前侧磁体12a1)也可以设于作为固定侧部件fm的线圈保持件5(参照图6)。
[0235]
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在第二透镜保持件3b(第二透镜体ls2)位于可动侧部件mb的可动范围的另一端即x2侧的一端部时吸引第二驱动用磁体6b的第二保持用磁体12b(后侧磁体12b2)也可以设于作为固定侧部件fm的线圈保持件5(参照图6)。
[0236]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通过磁力能够将透镜保持件3吸引至可动范围的端部,并且能够将透镜保持件3保持在可动范围的端部。
[0237]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也可以具备引导可动侧部件mb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的两个槽5g(第一槽5g1以及第二槽5g2)。另外,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可以代替两个槽5g而具备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槽,也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引导导轨,还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引导轴。
[0238]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使透镜保持件3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顺畅。
[0239]
固定侧部件fm也可以具有具备槽5g的作为基体部件bm的线圈保持件5、以及固定于基体部件bm的罩部件1。而且,可动侧部件mb也可以在上侧和下侧保持滚珠,保持于可动侧部件mb的上侧的滚珠相对于罩部件1的顶面被施力。
[0240]
例如,如图11的(a)所示,构成可动侧部件mb的第一透镜保持件3a的第一透镜支架30a也可以构成为,在下侧保持下侧滚珠组8,并且在上侧保持上侧滚珠组9。而且,上侧滚珠组9也可以被第一弹簧组31a按压于罩部件1的顶面。
[0241]
根据该构成,透镜保持件驱动装置101能够抑制透镜保持件3移动时的摩擦阻力。
[0242]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应用各种变形以及置换等。另外,参照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各个特征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也可以适当地组合。
[0243]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构成为,使卡定部25e在与作为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之一的z轴平行的方向上进退。然而,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也可以构成为,使卡定部25e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进退。在该情况下,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内的线圈24的中心轴也可以配置为与y轴平行。或者,第一透镜保持组件lh1也可以构成为,使卡定部25e在不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例如在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或者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进退。在该情况下,第一卡合部件10a的卡合部形成为与卡定部25e适当地啮合。关于第二透镜保持组件lh2也相同。
[024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线圈组42a的第一线圈42a1以及第二线圈42a2是作为线圈的卷绕中心的线圈轴与y轴平行的线圈,但也可以是具有与光轴jd平行的线圈轴的线圈。关于第二线圈组42b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