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结晶促味剂颗粒
背景技术:1.重构粉末提供了用于制备饮料(诸如咖啡组合)的便利解决方案。然而,这些产品通常含有大量的促味剂(如糖)。由于消费者对更健康的食物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减少某些促味剂的量。然而,促味剂浓度降低也会导致感官特性发生不期望的变化。先前的研究已表明,如果确保特定刺激分布,则可能减少促味剂(诸如糖、甜味剂、盐和脂肪)的总量而不减损味道感知/强度。
2.为了将该概念应用于粉状饮料,在重构时必须实现在杯顶部具有高促味剂浓度(例如,糖)的促味剂浓度梯度。与均匀分布的蔗糖相比,这将导致对甜味的感知增强。
3.先前已使用无定形多孔颗粒在饮料的顶部递送促味剂(wo2018/224542 a1)。高闭合孔隙率(10%-80%)导致颗粒悬浮在水表面上。颗粒溶解在顶部区域中并在饮料中产生浓度梯度。该溶液需要特定加工以形成处于其无定形状态的糖。与其结晶对应物相比,该无定形材料对水分和温度的敏感性增加。这不适用于结晶材料。
4.多层饮料可通过使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来制备(us7,013,933b2)。液体层的密度从杯的底部到顶部逐渐降低。该原理适用于例如卡布奇诺型饮料。
5.wo2016/071744 a1描述了用于形成分层饮料的片剂(含有奶精/增白组分、调味剂和饼干组分)。发泡成分在饮料表面上积聚泡沫,而致密饼干组分形成最下层。因此,这些层因它们的相对密度而形成。
6.wo2016/020367 a1描述了用于形成多层饮料的多层片剂。该片剂由深色组分(含有糖、咖啡和/或可可颗粒,密度范围:0.5g/cm
3-0.7g/cm3)和白色组分(含有奶精和糖,密度范围:0.74g/cm
3-0.9g/cm3)组成。
7.这些方法均未解决某些促味剂(例如处于其结晶形式的蔗糖)在与水接触时立即下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8.已令人惊讶地发现,用少量固体脂肪部分或完全包覆结晶蔗糖颗粒导致形成浓度梯度。这最终导致味道感知增强,并且可用于降低例如由消费者重构的粉状食物产品中的总体蔗糖浓度。
9.合适的疏水性包覆材料包括例如可可脂、棕榈脂肪、黄油脂肪和椰子脂肪。即使经包覆的颗粒的总体密度保持远高于1g/cm3的水密度,诸如对于包覆有0.1%可可脂的蔗糖为1.59g/cm3,所施加的包覆层也导致颗粒悬浮。
10.经包覆的蔗糖颗粒可用作各种粉状食物产品中的成分。
11.令人惊讶的是,已发现,即使微量的固体脂肪(例如0.1%-0.6%可可脂)也足以实现颗粒悬浮。此外,颗粒不必用完整的包覆层覆盖。部分包覆层,以及因此非均匀分布的固体脂肪(脂肪块或脂肪点)足以实现悬浮行为。因此,颗粒表面必须仅为部分疏水的。
12.经确定,润湿性的降低和毛细作用力的相应增加为主要相关因素。润湿性的降低避免了因高固体密度而立即下沉。微量的固体脂肪对润湿性具有巨大且显著的影响,如接
触角测量结果所示。可排除改变固体密度的效应,因为所施加的脂质的量不足以将颗粒密度降低至低于水的密度。
13.所述溶液可适用于标准结晶糖或盐,并且仅需要疏水性材料(例如,固体脂肪)(非均匀地或均匀地)分布在颗粒表面上。结晶促味剂(例如结晶蔗糖)的使用通常伴随着长货架期和对水分和温度的低敏感性。因此,与无定形材料相比,产品稳定性和处理性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14.图1:纯球形蔗糖颗粒(spr)和经包覆的球形蔗糖颗粒(spc1-spc3)的显微图像(放大50倍)。100μm的比例尺在每幅图像的右下角示出。
15.图2:在10kv下记录的spr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a)放大40倍;b)放大100倍。
16.图3:在10kv下记录的spc1(0.1%可可脂)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a)放大40倍;b)放大100倍;c)放大100倍,并指示出可可脂;d)特写图像c,并指示出可可脂。
17.图4:在10kv下记录的spc2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a)放大40倍;b)放大100倍;c)放大100倍,并指示出可可脂;d)特写图像c,并指示出可可脂。
18.图5:在10kv下记录的spc3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a)放大40倍;b)放大100倍的实施例1;c)放大100倍的实施例2;d)特写图像c;e)放大100倍的实施例3;f)特写图像e。
19.图6:水表面上的纯蔗糖颗粒的下落(左侧),在容器底部上形成蔗糖层(右侧)。
20.图7:经包覆的蔗糖样品s1-s3的小规模润湿测试。
21.图8:在下落和对应的颗粒浸没百分比(10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之后,在单个经包覆颗粒悬浮1s期间获得的图像。
22.图9:纯蔗糖(左侧)和包覆有1.2%可可脂的蔗糖(右侧)的显微图像。1000μm的比例尺在每幅图像的右下角示出。
23.图10:在室温下进行的纯蔗糖(右侧)和经1.2%可可脂包覆的蔗糖(中间)的标准润湿测试和经1.2%可可脂包覆的蔗糖的“反向”润湿测试。
24.图11:经1.2%可可脂包覆的蔗糖在40℃(左侧)和65℃(右侧)水温下的标准润湿测试。
25.图12: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棕榈脂肪的样品sp1-sp4的显微图像。1000μm的比例尺在每幅图像的右下角示出。
26.图13: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不同量棕榈脂肪的蔗糖的标准润湿测试。
27.图14: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不同量棕榈脂肪的蔗糖在40℃和65℃下进行的标准润湿测试。
28.图15: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0.8%和1.3%棕榈脂肪的蔗糖在40℃下进行的标准润湿测试。
29.图16: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葵花油的样品sso1-sso3的显微图像。1000μm的比例尺在每幅图像的右下角示出。
30.图17: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不同量葵花油的蔗糖的标准润湿测试。
31.图18:包覆有棕榈脂肪或可可脂的蔗糖的标准润湿测试。
32.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33.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包含结晶促味剂颗粒的粉状食物产品,其特征在于促味剂颗粒至少部分地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
34.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结晶促味剂颗粒的饮料粉末,其特征在于结晶促味剂颗粒至少部分地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并且其中这些至少部分地经包覆的结晶促味剂颗粒具有大于1g/cm3、或大于1.25g/cm3、或大于1.5g/cm3的平均密度。
3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具有介于1.2g/cm3至2g/cm3之间、或介于1.3g/cm3至1.9g/cm3之间、或介于1.4g/cm3至1.8g/cm3之间、或介于1.5g/cm3至1.7g/cm3之间、或介于1.55g/cm3至1.6g/cm3之间的平均密度。
3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蔗糖颗粒。
3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具有介于200μm-1000μm之间、或介于300μm-900μm之间、或介于400μm-800μm之间、或介于500μm-710μm之间的平均尺寸。
3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平均尺寸在500μm-710μm之间的蔗糖颗粒。
3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的表面区域平均至少1%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5%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1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15%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2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4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5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6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7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8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至少90%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
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的表面区域平均1%至50%之间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1%至20%之间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或10%至20%之间包覆疏水性包覆层。
4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具有非均匀表面化学物质。
4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的表面区域平均包括至少5个、或10个、或20个、或30个、或40个、或50个疏水性包覆层的离散区域。
4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的表面区域平均1%至50%之间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并且平均包括至少5个疏水性包覆层区域。
4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的表面区域完全包覆有疏水性包覆层。
4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平均包含至少98.6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8.8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9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9.2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9.4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9.6重量%的蔗糖、或至少99.8重量%的蔗糖。
4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疏水性包覆层为固体脂肪或蜡。
4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平均包含至少0.025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0.05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0.075重量%或至少0.1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0.3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0.6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0.8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1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或至少1.2重量%的固体脂肪或蜡。
4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疏水性包覆层是固体脂肪并且具有大于约35℃、约35℃至60℃之间、或约35℃至37℃之间、或约44℃至46℃之间、或约58℃至60℃之间的熔点。
4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疏水性包覆层为蜡并且具有约62℃至88℃之间、或约62℃至65℃之间、或约82℃至88℃之间的熔点。
5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体脂肪选自可可脂、棕榈脂肪、黄油脂肪或椰子脂肪。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固体脂肪是可可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体脂肪是棕榈脂肪。
5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平均包含约0.1%至1.8%之间的可可脂、或约0.1%的可可脂、或约0.3%的可可脂、或约0.6%的可可脂、或约0.9%的可可脂、或约1.2%的可可脂、或约1.5%的可可脂、或约1.8%的可可脂。
5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平均包含约0.05%至0.6%之间的棕榈脂肪、或约0.1%至0.5%之间的棕榈脂肪、或约0.2%至0.4%之间的棕榈脂肪、或约0.3%的棕榈脂肪。
5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蜡选自巴西棕榈蜡或蜂蜡。
5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与水的接触角平均大于70
°
、或大于80
°
、或大于90
°
。
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与水的接触角平均为约100
°
。
5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与水的接触角平均小于150
°
、或小于140
°
、或小于130
°
、或小于120
°
、或小于110
°
。
5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包覆的促味剂颗粒与水的接触角平均在70
°
至150
°
之间、或在80
°
至140
°
之间、或在90
°
至130
°
之间。
5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饮料粉末适于在低于约82℃的温度下、或在低于约62℃的温度下、或在低于约58℃的温度下、或在低于约44℃的温度下、或在低于约35℃的温度下、或在低于约30℃的温度下、或在约23℃的温度下在液体中重构。
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饮料粉末适于在水、牛奶、咖啡或巧克力牛奶中重构。
6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疏水性包覆层(优选地为固体脂肪或蜡)包覆结晶促味剂颗粒的方法。
6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2.a.将结晶促味剂颗粒流化;
63.b.优选地通过喷涂将疏水性包覆层优选地为熔融或温热可可脂施加到促味剂颗粒上;
64.c.流化以允许疏水性包覆层优选地在20℃-25℃之间固化。
6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喷涂时间为至少4分钟、或至少6分钟、或至少9分钟、或约10分钟。
6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7.a.优选地使用剪切混合器,优选地以约300rpm将结晶促味剂颗粒与油或熔融脂肪或温热脂肪混合;
68.b.将混合物铺展为粉末层;
69.c.优选地在约70℃下储存优选地约20分钟至25分钟;
70.d.优选地以约300rpm混合5分钟;
71.e.将混合物铺展为层并使其固化。
7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肪是可可脂,优选地其最终量为0.1重量%至1.2重量%,优选地为约1.2重量%。
7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肪是棕榈脂肪,优选地其最终量为0.2重量%至0.3重量%,优选地为约0.3重量%。
74.本发明还涉及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获得的经包覆的结晶促味剂颗粒。
75.本发明还涉及经包覆的结晶促味剂颗粒在粉状食物产品(优选地饮料粉末)中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76.如本文所用,术语“约”意指大约、在附近、粗略地或左右。当术语“约”与数值或范围结合使用时,它通过将边界延伸至高于和低于所示数值来修饰该值或范围。一般来讲,术语“约”在本文中用来将数值修饰为高于和低于所述值的1%、或5%、或10%、或20%。
77.如本文所用,粉状食物产品可为饮料粉末(例如,咖啡、咖啡组合、奶粉、巧克力粉、婴儿配方食品、麦芽饮料粉末)、汤粉或调味料粉末。
78.如本文所用,“结晶颗粒”或“结晶促味剂颗粒”的特征在于具有原子位置的三维长程有序。晶体原子以平移周期性阵列排列。相比之下,无定形颗粒具有原子位置高度无序的非周期性阵列。
79.结晶固体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熔点,在该熔点下发生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与无定形固体的tg相比)。一旦达到临界相对湿度(例如就蔗糖而言为83%-85%),结晶固体就溶解。低于该值时,晶体中仅可存在可忽略不计的量的水(作为结晶水储存在结晶基质中)。
80.如本文所用,术语“促味剂”是指刺激味觉的物质。促味剂用于食品和饮料中以实现期望的味道特征。结晶促味剂颗粒的示例包括糖和盐。
81.味觉包括五种已确定的基本味道:甜味、酸味、咸味、苦味和鲜味。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味道不同于香气(由鼻子检测到)和风味,其中味道和香气是风味的组分。包含促味剂的颗粒还可以包含香气。根据本发明的促味剂可以提供选自甜的、咸的和鲜味的味道,例如,促味剂可以为甜的或咸的。
82.本发明的促味剂颗粒优选地为甜的,例如蔗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异麦芽酮糖、半乳糖和阿洛酮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蔗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多元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稀少糖。本发明的促味剂颗粒可为含盐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促味剂颗粒为氯化钠。
83.如本文所用,术语“疏水性包覆层”是指这样的结构:其中芯材料(此处为促味剂)完全或部分地被疏水性包覆材料(壳/胶囊/壁材料)覆盖,从而导致润湿性降低或润湿行为减少。
84.术语可润湿性描述了固体和液体(优选地为水)之间的亲和力(分子相互作用),并且通常经由固-液接触角来评估。接触角反映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润湿程度。
85.所施加的疏水性包覆材料的特征在于对水具有低润湿性。疏水性材料和水之间的亲和力较低。水倾向于减小与固体的接触面积。对应的接触角较高。疏水性材料的特征通常在于与水的接触角高于90
°
。
86.不同的疏水性材料可用作包覆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疏水性材料包括固体脂肪,诸如棕榈脂肪、可可脂、乳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疏水性材料包括蜡,诸如蜂蜡、巴西棕榈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疏水性材料包括脂肪酸。疏水性受烃链的结构特性的影响。烃链越长并且不饱和度越低,则疏水性越强并且水中溶解度越低。
spc3)的组成和密度在表1中给出。通过脂肪提取测定脂肪含量。使用纯结晶蔗糖球体(spr)作为参考材料。由于所施用的可可脂的量较小,因此颗粒密度未在很大程度上变化。
105.表1:经包覆的样品的组成和密度
106.样品可可脂含量[%]蔗糖含量[%]密度[g/cm3]spr01001.5871spc10.199.91.5861spc20.399.71.5841spc30.699.41.5811
[0107]
如显微图像(图1)所示,未观察到参考样品的外观和经包覆样品的外观存在可见差异。纯颗粒和经包覆的颗粒的sem图像示于图2至图5中。对于样品spc1和spc2,表面覆盖的可可脂不清晰可见。在一些颗粒的表面上仅可观察到可可脂。对样品spc3的颗粒的观察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颗粒,几乎整个颗粒表面似乎被可可脂覆盖。
[0108]
实施例3
[0109]
可可脂包覆层对润湿性的影响
[0110]
使用固着液滴技术测量表观接触角。将一层经包覆的粉末固定到粘合带上,并将液滴置于粉末层上。对于纯蔗糖,压制成片剂(压力:20kn,压实速度:10mm/分钟)并将液滴定位在片剂上。使用测角计测量接触角。
[0111]
所测量的表观接触角在表2中给出。颗粒包覆导致表观接触角显著增大。表观接触角随着可可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0112]
表2:纯球形蔗糖颗粒和经包覆的球形蔗糖颗粒的表观接触角
[0113]
样品表观接触角[
°
]纯蔗糖20
±
5spc175
±
5spc285
±
5spc3110
±4[0114]
实施例4
[0115]
可可脂包覆对粉末和颗粒悬浮的影响
[0116]
使用显微镜法研究悬浮行为。将填充有3.5ml蒸馏水(23℃
±
1℃)的聚苯乙烯比色皿放置在倾斜显微镜透镜的前面,并且将0.19g样品滴在水表面上。使用相同的装置来研究每个样品在单个颗粒水平上的悬浮。
[0117]
纯蔗糖在滴在水表面上时直接下落(图6)。样品spc1-spc3在下落后不同时间点的悬浮行为示于图7中。所有经包覆的样品均显示出悬浮行为。已发现悬浮粉末的量和悬浮/溶解时间取决于包覆量。对单个颗粒悬浮的分析表明,包覆量增加使颗粒浸没深度降低(图8)。
[0118]
实施例5
[0119]
用可可脂对标准蔗糖进行流化床包覆
[0120]
使用流化床技术,用1.2%
±
0.1%可可脂(经由脂肪提取测定)包覆标准结晶蔗糖(schweizer zucker ag)。使用纯结晶蔗糖作为参考材料。样品的显微图像在图9中放大50倍示出。包覆不会导致蔗糖外观的任何明显变化。
[0121]
实施例6
[0122]
可可脂包覆层对粉末悬浮的影响
[0123]
使用标准润湿测试评估粉末悬浮/下沉。为了进行测试,将15g样品加入钢漏斗(直径3cm)中。将该漏斗定位在烧杯(直径7cm)顶部的玻璃板上。玻璃烧杯盛有200ml水(室温)。用手取出玻璃板,并观察粉末的润湿和下沉行为。另外,在10分钟后手动混合分散粉末,并评估混合后的悬浮行为。
[0124]
纯蔗糖在与水接触时立即下沉并且在烧杯底部形成蔗糖层(图10,左侧)。经包覆的蔗糖表现得相当不同。大多数粉末确实悬浮在液体表面上。此外,观察到其余的粉末连续上升到表面。10分钟之后,只有少量粉末位于烧杯底部。即使在混合之后,也可观察到粉末上升到烧杯的表面(图10,中间)。
[0125]
进行“反向润湿测试”,以进一步评价经包覆粉末的悬浮行为。首先将粉末(15g)加入烧杯(直径:7cm)中。随后,将200ml水(室温)倒在上面。观察10分钟内的粉末悬浮和移动。
[0126]
如先前所观察,纯蔗糖在烧杯底部形成层。与此相反,在加入水时一部分经包覆的粉末直接悬浮在表面上。观察到粉末从烧杯底部连续上升到表面(图10,右侧)。
[0127]
标准润湿测试另外在40℃和65℃的水温下进行(图11)。较高的水温导致蔗糖立即下沉,这可通过可可脂的熔化(熔点:35℃-37℃)来解释。
[0128]
实施例7
[0129]
使用高剪切混合用棕榈脂肪包覆标准蔗糖
[0130]
使用高剪切混合,用少量的棕榈脂肪(clsp,555,完全氢化的棕榈仁油,20℃下的固体脂肪:93%-97%)包覆标准蔗糖(schweizer zucker ag,尺寸等级500μm-710μm)。所制备样品的组成示于表3中。通过在室温下用正庚烷进行溶剂提取来测定脂肪含量。使用纯结晶蔗糖作为参考材料。如显微图像(图12)所示,未观察到每个样品的外观存在差异。
[0131]
表3: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棕榈脂肪的样品sp1-sp4的组成
[0132]
样品棕榈脂肪[%]蔗糖[%]sp10.2
±
099.8sp20.3
±
099.7sp30.8
±
099.2sp41.3
±
098.7参考0100
[0133]
实施例8
[0134]
棕榈脂肪包覆层对粉末悬浮的影响
[0135]
使用标准润湿测试评估粉末悬浮/下沉。为了进行测试,将15g样品加入钢漏斗(直径3cm)中。将该漏斗定位在烧杯(直径7cm,粉末下落高度:4.5cm)顶部的金属板上。玻璃烧杯盛有200ml水(23℃
±
1℃)。用手取出板,并记录粉末的悬浮/下沉行为。另外,在10分钟后手动混合分散粉末,并评估混合后的悬浮行为。
[0136]
样品sp1-sp4随时间推移的悬浮行为在图13至图15中示出。经包覆的蔗糖表现得与纯蔗糖相当不同(立即下沉,图13)。脂肪含量增加导致悬浮粉末的量增加。对于样品sp1和sp2,一部分粉末在与水接触时下沉。随时间推移,可观察到粉末上升到水表面。对于样品sp3和sp4,全部量的粉末确实悬浮在水表面上。对于每个样品,在手动混合之后,可观察到
粉末上升到水表面。
[0137]
实施例9
[0138]
使用高剪切混合用葵花油包覆标准蔗糖
[0139]
使用高剪切混合,用少量葵花油包覆标准蔗糖(schweizer zucker ag,尺寸等级500μm-710μm)。所制备样品的组成示于表4中。通过在室温下用正庚烷进行溶剂提取来测定油含量。使用纯结晶蔗糖作为参考材料。如显微图像(图16)所示,未观察到每个样品的外观存在差异。
[0140]
表4:使用高剪切混合而包覆有向日葵油的样品sso1-sso3的组成
[0141]
样品葵花油[%]蔗糖[%]sso10.999.1sso20.499.6sso30.299.8参考0100
[0142]
实施例10
[0143]
葵花油包覆层对粉末悬浮的影响
[0144]
使用标准润湿测试评估粉末悬浮/下沉。为了进行测试,将15g样品加入钢漏斗(直径3cm)中。将该漏斗定位在烧杯(直径7cm,粉末下落高度:4.5cm)顶部的金属板上。玻璃烧杯盛有200ml水(23℃
±
1℃)。用手取出板,并记录粉末的悬浮/下沉行为。
[0145]
所有样品在与水接触时立即下沉,如图17所示。葵花油包覆层不会导致粉末悬浮。
[0146]
实施例11
[0147]
经包覆的粉末在牛奶、咖啡和巧克力牛奶中的悬浮
[0148]
评估经棕榈脂肪和可可脂包覆的粉末在牛奶、咖啡和巧克力牛奶中的粉末悬浮/下沉。对固液组合的概述在表5中给出。
[0149]
表5:用于评估悬浮行为的经包覆的粉末和液体
[0150][0151][0152]
*棕榈脂肪用0.5%脂溶性染料(e153)染色以利于区分
[0153]
使用标准润湿测试评估悬浮,如图18所示。为了进行测试,将15g样品加入钢漏斗(直径3cm)中。将该漏斗定位在烧杯(直径7cm,粉末下落高度:4.5cm)顶部的金属板上。玻璃烧杯分别盛有200ml牛奶、咖啡或巧克力牛奶(21℃
±
1℃)。用手取出板,并记录粉末的悬浮/下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