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碳九氢气单耗的系统。
背景技术:2.乙烯装置副产的c9芳烃馏份(简称裂解c9),是由裂解石脑油经抽提分离出c5馏份、c6~c8馏份后的剩余馏份,约占乙烯总产量的10%~20%。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乙烯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裂解c9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这部分资源开发下游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裂解碳九经过加氢后的加氢碳九产品可以作燃料油调和使用,但是由于碳九加氢过程中氢气单耗较高,导致在氢气使用成本增加,加氢碳九生产成本增加,影响碳九加工的经济性,故如何降低碳九氢气单耗是一个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碳九氢气单耗的系统 。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下端出口分别与换热器壳程入口c1、第二阀2一端相连,第二阀2另一端分别与换热器壳程出口d1、冷凝器a壳程入口c相连,冷凝器a管程出口a通过第五阀5分别与循环水回水口、第六阀6一端相连,第六阀6另一端分别与循环水上水口第七阀7一端相连,第七阀7另一端接冷凝器a管程入口b; 冷凝器a壳程放空口e通过第九阀9接壳程放空阀,冷凝器a壳程放净口f通过第八阀8接壳程放净阀;
5.反应器上端进口接加热炉出口,加热炉物料进口接换热器管程出口b2, 加热炉燃料气进口接燃料气端口,换热器管程入口a2分别与一段加氢产品端口、氢压机出口相连,氢压机进口通过第三十九阀39分别与第三十七阀37一端、第三十二阀32一端、冷凝器b的气相口相连;第三十七阀37另一端接新氢气端口,第三十二阀32另一端接尾气端口;
6.冷凝器b的循环水回水口通过第二十五阀25分别与循环水回水接口、第二十四阀24一端相连,第二十四阀24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三阀23一端、循环水上水接口相连,第二十三阀23另一端接冷凝器b的循环水上水口;冷凝器b的壳程放空端口通过第二十七阀27接壳程放空阀,冷凝器b的放净端口通过第二十八阀28接壳程放净阀;
7.冷凝器b的壳程气相入口接中间罐的气相出口,冷凝器b的壳程液相口接中间罐的凝液口,中间罐的备用端口通过第十二阀12接备用口,中间罐的排净端口接第十三阀13,中间罐的液相采出端口依次通过第四十九阀49、第十八阀接精制单元端口;
8.中间罐的物料进口接冷凝器a的壳程出口d。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器上由上至下布置有多个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输出端口相连。
10.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阀2、第四十四阀44、第三十七阀37、第三十二阀32、第十八阀18采用调节阀,第五阀5、第六阀6、第七阀7采用闸阀。
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阀2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1,第二
阀2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3,第一阀1与第二阀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四十七阀47接排净倒淋;第一阀1前部管路与第三阀3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4。
1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十七阀37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六阀36,第三十七阀37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八阀38,第三十七阀37与第三十六阀3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三十五阀35接泄压倒淋;第三十六阀36前部管路与第三十八阀38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四阀34。
1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十二阀32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三阀33,第三十二阀32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一阀31,第三十三阀33与第三十二阀3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三十阀30接泄压倒淋;第三十三阀33前部管路与第三十一阀31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十九阀29。
1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十八阀18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七阀17,第十八阀18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九阀19,第十八阀18与第十七阀1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二十阀20接排净倒淋;第十七阀17前部管路与第十九阀19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十一阀21。
15.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十四阀44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三阀43,第四十四阀44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五阀45,第四十四阀44与第四十三阀4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四十六阀46接泄压倒淋;第四十三阀43前部管路与第四十五阀45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二阀42。
16.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阀1、第三阀3、第四十七阀47采用闸阀,第四阀4采用闸阀。
1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器a管程出口c前部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1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罐的远传压力表端口通过第十六阀16接远传压力表pt,中间罐的现场压力表端口通过第十五阀15接现场压力表pg;
19.中间罐的现场液位计上端口依次通过第十一阀11、现场液位计lg、第十阀10接中间罐的现场液位计下端口;中间罐的远传液位计上端口依次通过第四十七阀47、远传液位计lic、第四十八阀48接中间罐的远传液位计下端口;
20.远传压力表pt和远传液位计lic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2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氢压机输出端和输入端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远传仪pi,压力远传仪pi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2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十九阀49与第十八阀1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fic。
23.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炉物料进口与换热器管程出口b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24.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器进口与加热炉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加热炉的压力检测端口通过第四十一阀41接压力远传仪pi,温度远传仪ti和压力远传仪p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2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在碳九二段加氢系统设置氢压机,使得二段加氢系统由单次氢气反应变为氢气循环反应,增加了氢气的反应次数,提高了氢气的利用率,降低碳九二段加氢反应氢气单耗,进一步降低碳九氢气单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经济效益。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器使反应器出口的高温物料对加热炉进口的低温物料进行换热,提高了加热炉入口物料的温度,保证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加热炉的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下端出口分别与换热器壳程入口c1、第二阀2一端相连,第二阀2另一端分别与换热器壳程出口d1、冷凝器a壳程入口c相连,冷凝器a管程出口a通过第五阀5分别与循环水回水口、第六阀6一端相连,第六阀6另一端分别与循环水上水口第七阀7一端相连,第七阀7另一端接冷凝器a管程入口b; 冷凝器a壳程放空口e通过第九阀9接壳程放空阀,冷凝器a壳程放净口f通过第八阀8接壳程放净阀;
31.反应器上端进口接加热炉出口,加热炉物料进口接换热器管程出口b2, 加热炉燃料气进口接燃料气端口,换热器管程入口a2分别与一段加氢产品端口、氢压机出口相连,氢压机进口通过第三十九阀39分别与第三十七阀37一端、第三十二阀32一端、冷凝器b的气相口相连;第三十七阀37另一端接新氢气端口,第三十二阀32另一端接尾气端口;
32.冷凝器b的循环水回水口通过第二十五阀25分别与循环水回水接口、第二十四阀24一端相连,第二十四阀24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三阀23一端、循环水上水接口相连,第二十三阀23另一端接冷凝器b的循环水上水口;冷凝器b的壳程放空端口通过第二十七阀27接壳程放空阀,冷凝器b的壳程排净端口通过第二十八阀28接壳程排净阀;
33.冷凝器b的壳程气相入口接中间罐的气相出口,冷凝器b的壳程液相口接中间罐的凝液口,中间罐的备用端口通过第十二阀12接备用阀,中间罐的排净端口接第十三阀13,中间罐的液相采出口依次通过第四十九阀49、第十八阀接精制单元端口;
34.中间罐的物料进口接冷凝器a的壳程出口d。
35.所述反应器上由上至下布置有多个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输出端口相连。温度远传仪ti用于监控反应器内床层温度,并将床层温度反馈给中控室,床层温度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反应剧烈程度,多个位置进行观察,便于控制反应程度,保证产品达标。
36.所述第二阀2、第四十四阀44、第三十七阀37、第三十二阀32、第十八阀18采用调节阀,第五阀5、第六阀6、第七阀7采用闸阀。
37.所述第二阀2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1,第二阀2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3,第
一阀1与第二阀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四十七阀47接排净倒淋;第一阀1前部管路与第三阀3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4。装置运行时第一阀、第三阀打开状态,第四阀、47阀关闭,由第二阀进行调节;第二阀出现异常时候关闭第一阀、第三阀,使用第四阀进行调节,打开47阀进行排净管路内物料,对第二阀进行维修。
38.所述第三十七阀37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六阀36,第三十七阀37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八阀38,第三十七阀37与第三十六阀3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三十五阀35接泄压倒淋;第三十六阀36前部管路与第三十八阀38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四阀34。装置运行时第36阀、第38阀打开状态,第34阀、35阀关闭,由第37阀进行调节;第37阀出现异常时候关闭第36阀、第38阀,使用第34阀进行调节,打开35阀进行排净管路内物料,对第37阀进行维修。
39.所述第三十二阀32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三阀33,第三十二阀32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十一阀31,第三十三阀33与第三十二阀3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三十阀30接泄压倒淋;第三十三阀33前部管路与第三十一阀31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十九阀29。装置运行时第31阀、第33阀打开状态,第29阀、30阀关闭,由第32阀进行调节;第32阀出现异常时候关闭第31阀、第33阀,使用第29阀进行调节,打开30阀进行排净管路内物料,对第32阀进行维修。
40.所述第十八阀18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七阀17,第十八阀18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九阀19,第十八阀18与第十七阀1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二十阀20接排净倒淋;第十七阀17前部管路与第十九阀19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十一阀21。装置运行时第17阀、第19阀打开状态,第20阀、21阀关闭,由第18阀进行调节;第18阀出现异常时候关闭第17阀、第19阀,使用第21阀进行调节,打开20阀进行排净管路内物料,对第18阀进行维修。
41.所述第四十四阀44前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三阀43,第四十四阀44后部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五阀45,第四十四阀44与第四十三阀4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第四十六阀46接泄压倒淋;第四十三阀43前部管路与第四十五阀45后部管路连接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十二阀42。装置运行时第43阀、第45阀打开状态,第42阀、46阀关闭,由第44阀进行调节;第44阀出现异常时候关闭第43阀、第45阀,使用第42阀进行调节,打开46阀进行排净管路内物料,对第44阀进行维修。
42.所述第一阀1、第三阀3、第四十七阀47采用闸阀,第四阀4采用闸阀。
43.所述冷凝器a管程出口c前部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温度远传仪ti用于观察进入加热炉的温度,进行调整加热炉加热量(通过44阀对燃料气流通量进行调整,进而调整加热量),保证加热炉出口温度达标。
44.所述中间罐的远传压力表端口通过第十六阀16接远传压力表pt,中间罐的现场压力表端口通过第十五阀15接现场压力表pg;
45.中间罐的现场液位计上端口依次通过第十一阀11、现场液位计lg、第十阀10接中间罐的现场液位计下端口;中间罐的远传液位计上端口依次通过第四十七阀47、远传液位计lic、第四十八阀48接中间罐的远传液位计下端口;
46.远传压力表pt和远传液位计lic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
口相连。
47.所述氢压机输出端和输入端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远传仪pi,压力远传仪pi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48.所述第四十九阀49与第十八阀1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fic。
49.所述加热炉物料进口与换热器管程出口b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温度远传仪t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温度远传仪ti用于观察进入加热炉的温度,进行调整加热炉加热量,保证加热炉出口温度达标。
50.所述反应器进口与加热炉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温度远传仪ti,加热炉的压力检测端口通过第四十一阀41接压力远传仪pi,温度远传仪ti和压力远传仪pi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中控室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远传压力表端口,用于观察加热炉炉膛压力,防止燃料气在加热炉内压力过高,导致燃烧不充分。温度远传仪ti用于观察加热炉出口温度,反馈给中控室。通过44阀对燃料气流通量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炉膛压力和温度。
51.冷凝器a、冷凝器b、换热器可采用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a、冷凝器b采用的换热介质可为循环水,换热器为反应器出口高温物料给加热炉进口低温物料换热。
5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53.使用时,碳九与氢气先经过换热器再共同进入加热炉中,在加热炉中加热后的碳九与氢气进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碳九进入换热器中与进入系统的碳九物料进行换热,换热后碳九物料经过冷凝器a降温,降温后的碳九物料进入中间罐,中间罐的液相通过调节阀控制流量进入到精制单元中,中间罐不凝气经过冷凝器b冷凝后,液相回到中间罐,气相进入氢压机中,通过氢压机回到换热器前进行循环反应,通过尾气调节阀及新氢气调节阀共同调节系统氢气浓度,保证系统氢气浓度满足反应需要。
5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二段反应系统设置氢压机,降低了二段反应氢气单耗,在保证反应需要的情况下,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55.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