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透水道路。
背景技术:2.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考虑到道路排水的问题,通常会使用透水砖来铺设人行道,透水砖下方则铺设有具有容纳和储存积水的沙、石层,使得存储的积水慢慢向下渗透,来补充地下水。
3.但是,当降雨量较大或者降雨时间较长时,因道路的透水能力有限,雨水会无法及时排出,使得路面上存在积水现象,影响行人的行走,同时,铺设的沙石可能会随着雨水一起出现流失的现象,导致路面高低不平,为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透水道路来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透水道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降雨量较大或者降雨时间较长时,因道路的透水能力有限,雨水会无法及时排出,使得路面上存在积水现象,影响行人的行走,同时,铺设的沙石可能会随着雨水一起出现流失的现象,导致路面高低不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透水道路,包括碎石基层、铺设于所述碎石基层顶部的细沙层,所述细沙层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水砖本体,多个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底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通水槽沟,所述碎石基层的顶部安装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通水槽沟相适配的进水孔,所述蓄水槽内安装有用于排出过多雨水的排水组件,所述细沙层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细沙流失的护沙元件。
6.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孔,多个所述渗透孔内均安装有渗透网,多个所述渗透网均与所述细沙层的位置相对应。
7.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均匀安装在所述蓄水槽底部上的多个排水管,所述蓄水槽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排水管相适配的密封塞,多个所述密封塞上均安装有控制单元。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蓄水槽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固定套筒,两个所述固定套筒内均滑动安装有l形伸缩杆,两个所述l形伸缩杆的底端均安装有防脱片,两个所述l形伸缩杆的另一端共同安装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密封塞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上,两个所述l形伸缩杆上均安装有复位元件。
9.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且套设在所述l形伸缩杆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内壁和所述防脱片的顶部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槽的两侧和多个所述透水砖本体的侧部上均均匀安装有多个对接柱,多个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另一侧部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对接柱相适配的对接
孔。
11.进一步的,所述护沙元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细沙层顶部的护沙网,多个所述透水砖本体均安装在所述护沙网的顶部上。
1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蓄水槽和渗透网的设置,可实现蓄水功能,以减少路面的积水,且蓄积的雨水可慢慢渗透到细沙层内,以便于实现持续补充地下水的目的,当蓄积的雨水过多时,浮球会向上移动,进而可通过连接杆带动密封塞向上移动,将排水管打开,实现排出过多雨水的目的,有效避免路面出现积水现象,当排出适量的雨水后,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带动密封塞自动复位将排水管关闭;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护沙网的设置,可对细沙层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避免细沙随着雨水一起出现流失的现象,通过对接柱和对接孔的设置,可在铺设道路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对齐操作,有效避免铺设的路面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透水道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施例中透水砖本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施例中蓄水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透水道路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碎石基层;2、细沙层;3、透水砖本体;4、通水槽沟;5、蓄水槽;6、渗透网;7、排水管;8、固定套筒;9、l形伸缩杆;10、浮球;11、连接杆;12、密封塞;13、复位弹簧;14、对接柱;15、对接孔;16、护沙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市政透水道路,包括碎石基层1、铺设于碎石基层1顶部的细沙层2,细沙层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水砖本体3,透水砖本体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透水砖;多个透水砖本体3的底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通水槽沟4,碎石基层1的顶部安装有蓄水槽5,蓄水槽5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空心金属管;蓄水槽5的两侧内壁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与通水槽沟4相适配的进水孔,蓄水槽5内安装有用于排出过多雨水的排水组件,细沙层2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细沙流失的护沙元件。蓄水槽5的两侧内壁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孔,多个渗透孔内均安装有渗透网6,渗透网6可以是
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能够防止细沙流失的金属网,其可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安装在渗透孔内;多个渗透网6均与细沙层2的位置相对应。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雨水较多时,雨水会通过通水槽沟4和进水孔流入至蓄水槽5内,实现蓄水功能,可减少路面的积水,通过渗透网6的设置,可使得蓄水槽5内储存的水慢慢渗透到细沙层2内,实现持续补充地下水的目的。
24.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水组件包括均匀安装在蓄水槽5底部上的多个排水管7,排水管7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金属管,其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蓄水槽5的底部上,需要说明的是,排水管7与蓄水槽5相连通;蓄水槽5内设置有多个与排水管7相适配的密封塞12,多个密封塞12上均安装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安装在蓄水槽5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固定套筒8,固定套筒8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空心金属套筒,其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蓄水槽5的底部内壁上;两个固定套筒8内均滑动安装有l形伸缩杆9,两个l形伸缩杆9的底端均安装有防脱片,两个l形伸缩杆9的另一端共同安装有浮球10,浮球1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空心塑料球,其可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安装在l形伸缩杆9的端部上;浮球10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11,密封塞12安装在连接杆11的底端上,两个l形伸缩杆9上均安装有复位元件。复位元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筒8内且套设在l形伸缩杆9上的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套筒8的顶部内壁和防脱片的顶部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蓄水槽5内蓄积的雨水过多时,在浮力的作用下,会使得浮球10向上移动,进而可通过连接杆11带动密封塞12向上移动,将排水管7打开,实现排出过多雨水的目的,有效避免路面出现积水现象,当排出适量的雨水后,在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可带动密封塞12自动复位将排水管7关闭,使得蓄水槽5内可蓄积有部分雨水,以便于实现持续补充地下水的目的。
25.如图2和图4所示,蓄水槽5的两侧和多个透水砖本体3的侧部上均均匀安装有多个对接柱14,多个透水砖本体3的另一侧部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与对接柱14相适配的对接孔15。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对接柱14和对接孔15的设置,可在铺设道路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对齐操作,有效避免铺设的路面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便捷省力。
26.如图1和图4所示,护沙元件包括安装在细沙层2顶部的护沙网16,护沙网1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可防止水土流失的防护网;多个透水砖本体3均安装在护沙网16的顶部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护沙网16的设置,可对细沙层2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避免细沙随着雨水一起出现流失的现象。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8.当雨水较多时,雨水会通过通水槽沟4和进水孔流入至蓄水槽5内,实现蓄水功能,可减少路面的积水,当蓄积的雨水过多时,浮球10会向上移动,进而可通过连接杆11带动密封塞12向上移动,将排水管7打开,实现排出过多雨水的目的,有效避免路面出现积水现象,当排出适量的雨水后,在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可带动密封塞12自动复位将排水管7关闭,使得蓄水槽5内可蓄积有部分雨水,再慢慢通过渗透网6渗透到细沙层2内,以便于实现持续补充地下水的目的。
29.通过护沙网16的设置,可对细沙层2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避免细沙随着雨水一起出现流失的现象,通过对接柱14和对接孔15的设置,可在铺设道路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对齐操作,有效避免铺设的路面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便捷省力。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