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碰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碰撞机构。
背景技术:[0002]“碰撞”在物理学中表现为两粒子或物体间极短的相互作用。碰撞前后参与物发生速度,动量或能量改变。由能量转移的方式区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碰撞前后整个系统的动能不变的碰撞。弹性碰撞的必要条件是动能没有转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原子的碰撞。非弹性碰撞是碰撞后整个系统的部分动能转换成至少其中一碰撞物的内能,使整个系统的动能无法守恒。
[0003]
现市面上的防碰撞机构在使用时大都数都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传统立柱在使用的过程中,如外部的装置对立柱发生撞击时,该装置将会对立柱造成相对的损伤,严重时将会造成报废,从而将会产生相对的费用,应用时较为麻烦;
[0005]
2.当外部的装置对立柱的中心位置产生撞击时,该立柱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其立柱将会发生折断,传统较为单一的防护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非常的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0006]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碰撞机构,解决了现有传统立柱在使用的过程中,如外部的装置对立柱发生撞击时,该装置将会对立柱造成相对的损伤,严重时将会造成报废,从而将会产生相对的费用,应用时较为麻烦;当外部的装置对立柱的中心位置产生撞击时,该立柱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其立柱将会发生折断,传统较为单一的防护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非常的不便捷的问题。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碰撞机构,包括立柱机构、底座固定机构以及基体立柱,所述立柱机构的外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的顶部设有y向安全防护机构,所述y向安全防护机构的底部设有安全回弹机构。
[0010]
优选的,所述立柱机构的外壁的左侧设有x向链接防护机构,所述立柱机构外壁的右侧设有y向链接防护机构。
[0011]
优选的,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呈三角形状。
[0012]
优选的,所述基体立柱的外部设有x向安全防护机构,所述x向安全防护机构呈对称分布形式。
[0013]
优选的,所述基体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座固定机构,所述底座固定机构呈方形状。
[0014]
(三)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碰撞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防碰撞机构,通过在立柱机构四周所分布的顶部固定防护机构,当外部的装置针对立柱的上端发生撞击时,其顶部固定防护机构将会对立柱机构进行保护,同时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的顶部分布的y向安全防护机构,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呈三角形状,可将y向安全防护机构进行支撑,随着使用时间不断的增加,该安全回弹机构由橡胶材质制成,在发生撞击时,可针对撞击的力量产生缓冲力,从而大大的提升了使用时的灵活,操作简单,应用时较为便捷;
[0017]
(2)、该防碰撞机构,通过在立柱机构的中心位置设有的y向链接防护机构和x向链接防护机构,该y向链接防护机构和x向链接防护机构可分别的进行双向重合,该立柱机构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双向重合后使得立柱机构中心位置得到了双重的加固,其工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使用时非常的便捷。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面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立柱机构-1、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底座固定机构-3、y向链接防护机构-4、x向链接防护机构-5、y向安全防护机构-6、x向安全防护机构-7、基体立柱-8、安全回弹机构-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机构,包括立柱机构1、底座固定机构3以及基体立柱8,所述立柱机构1的外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的顶部设有y向安全防护机构6;
[0025]
其中当外部的装置针对立柱的上端发生撞击时,其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将会对立柱机构1进行保护,同时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的顶部分布的y向安全防护机构6;
[0026]
所述y向安全防护机构6的底部设有安全回弹机构9;
[0027]
其中该安全回弹机构9由橡胶材质制成,在发生撞击时,可针对撞击的力量产生缓冲力,从而大大的提升了使用时的灵活。
[0028]
所述立柱机构1的外壁的左侧设有x向链接防护机构5,所述立柱机构1外壁的右侧设有y向链接防护机构4,该x向链接防护机构5和y向链接防护机构4分别的位于立柱机构1的外部,针对立柱机构1进行双向位置的保护。
[0029]
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呈三角形状,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呈三角形状,可将y向安全防护机构6进行支撑,以便提升针对立柱机构1保护时的稳定性。
[0030]
所述基体立柱8的外部设有x向安全防护机构7,所述x向安全防护机构7呈对称分布形式,其中x向安全防护机构7贴合在立柱机构1的外壁上,可起到保护的作用,应用性较强。
[0031]
所述基体立柱8的底部设有底座固定机构3,所述底座固定机构3呈方形状,整个立柱机构1在使用的过程在,由底座固定机构3针对其进行支撑,以便提升使用时的稳定性。
[0032]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碰撞机构时,首先该顶部固定机构将贴合在立柱机构1的外壁上,然后y向安全防护机构6将安装于顶部固定机构的顶部,然后利用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和y向安全防护机构6对立柱机构1进行保护,该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呈三角形状,可将y向安全防护机构6进行支撑,随着使用时间不断的增加,该安全回弹机构9由橡胶材质制成,在发生撞击时,可针对撞击的力量产生缓冲力,然后该y向链接防护机构4和x向链接防护机构5可分别的进行双向重合,该立柱机构1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双向重合后使得立柱机构1中心位置得到了双重的加固,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使用时的稳定性,使用时非常的便捷。
[0033]
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机构1、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底座固定机构3、y向链接防护机构4、x向链接防护机构5、y向安全防护机构6、x向安全防护机构7、基体立柱8、安全回弹机构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立柱在使用的过程中,如外部的装置对立柱发生撞击时,该装置将会对立柱造成相对的损伤,严重时将会造成报废,从而将会产生相对的费用,应用时较为麻烦;当外部的装置对立柱的中心位置产生撞击时,该立柱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其立柱将会发生折断,传统较为单一的防护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非常的不便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立柱机构1四周所分布的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当外部的装置针对立柱的上端发生撞击时,其顶部固定防护机构2将会对立柱机构1进行保护,通过在立柱机构1的中心位置设有的y向链接防护机构4和x向链接防护机构5,该y向链接防护机构4和x向链接防护机构5可分别的进行双向重合,该立柱机构1的中心位置较为脆弱,双向重合后使得立柱机构1中心位置得到了双重的加固。
[003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