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墩柱补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及补强方法。
背景技术: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墩柱,即土木工程中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物的下部承重物。墩柱截面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方形、曲线形、抛物线形等异性墩柱,在公路桥、铁路桥、人行道等桥梁、立交桥、匝道桥、天桥等工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4.墩柱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设计与质量管理都对桥梁整体的稳定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强度等进行检测,一般都采用钻孔取芯方式进行,但钻孔后在墩柱表面留下的孔洞会对其本身的使用性能造成损伤,这就需要对钻孔取芯后孔洞进行灌浆补强。
5.传统的灌浆补强方式,是将灌浆料灌入孔洞至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磨平。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补强方式大都是用于平面混凝土墙的修补,当遇到曲面形式的墩柱的孔洞修补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灌浆补强装置并不能适应弧形的表面,不能避免浆液的外流,且无法有效监测孔洞内的灌浆料是否存在大气泡,从而出现灌料是否充分的误判,导致孔洞的修补效果差;另一方面,现有的补强装置在安装时大都是通过人力将修补装置紧贴到混凝土结构表面,安装困难且容易损坏混凝土结构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及补强方法,设置了能够变化曲率的封堵板,使得修补装置能够安装于不同曲率的结构;通过排浆机构可排出灌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避免了灌浆不充分,解决了现有孔洞修补装置无法适应曲面混凝土结构以及无法有效监测灌料是否充分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8.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包括封堵板,封堵板与灌浆通道、排浆装置连接,排浆装置包括主管道,主管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主管道邻近开口端与第一副管道连通,主管道邻近封闭端与第二副管道连通,第一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设置出料三通球,主管道邻近第一副管道处设置第一球形阀,第二副管道内设置第二球形阀。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球形阀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弹簧限位杆连接,第一弹簧限位杆沿主管道径向设置。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球形阀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弹簧限位杆连接,第二弹簧限位杆沿第二副管道径向设置。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管道邻近封闭端设置转盘,转盘沿主管道轴向设
置,转盘通过第一连接杆与隔膜连接,隔膜呈弧状且沿主管道径向设置。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灌浆通道与封堵板连接处低于排浆装置与封堵板连接处。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灌浆通道包括竖向设置的灌料段,灌料段和水平设置的出料段连接,出料段端部设置三通管路,三通管路处设置灌料三通球。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堵板包括第一堵板,第一堵板一侧设置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堵板,第一堵板另一侧设置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三堵板,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端部均通过圆环连接件连接;第一、第二、第三堵板均为曲形面板。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堵板与推进装置连接,推进装置包括第一推进杆,第一推进杆和第二推进杆螺纹连接,第一推进杆与封堵板连接,第二推进杆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推进装置与固定杆连接,固定杆与外壳固接,所述封堵板和外壳之间设置位移传感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两端均与多个依次连接的面板转动连接。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处固设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监测机构通信,监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连接水平的第二连接杆,第二壳体上下设置磁铁,第二连接杆杆体设置金属杆,第二连接杆端部与压电陶瓷片连接。
1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的补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在墩柱钻孔孔洞外围粘贴橡胶圈,将监测机构置于钻孔孔洞内上缘表面;
19.获取封堵板距墩柱表面距离,并调整封堵板至设定位置;
20.拌制修补料,使钻孔孔洞和灌浆通道连通向其内灌浆,灌浆过程中由排浆装置排出空气,待浆液由排浆装置溢出时,使钻孔孔洞顶部和主管道、第二副管道连通,排出浆液;
21.待浆液流出均匀后,监测机构检测到浆液饱满后停止灌浆;
22.待修补料达到设定的强度后,拆除整个补强装置。
23.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4.本发明设置了多个具有一定曲率封堵板,使得整个补强装置可以安装于不同曲率的墩柱结构上,提高了修补装置的适应能力。
25.本发明利用排浆机构可以排出灌浆过程中的气体,并且其与监测机构的配合来判断钻孔孔洞内灌浆料是否饱满以及浆液的凝固状态,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保证了孔洞修补的质量。
26.本发明利用推进装置自动实现封堵板的推进,并使用位移传感器对推进距离进行监测,保证了运动的精确度,使得补强装置可以更加平稳且紧密的贴合在混凝土结构表面,避免了人工压紧安装对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损坏。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8.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封堵板结构示意图;
32.图5(a)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排浆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5(b)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排浆机构处于孔洞与空气连通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5(c)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排浆机构处于孔洞与管道连通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d)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排浆机构处于空气与管道连通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6(a)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通道结构示意图;
37.图6(b)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通道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灌浆补强装置的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40.图9(a)是本发明监测机构在空气中振动周期和输出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41.图9(b)是本发明监测机构在灌浆料中振动周期和输出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42.图9(c)是本发明灌浆料凝固后监测机构振动周期和输出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43.图10(a)是本发明灌浆补强装置初始灌料过程示意图;
44.图10(b)是本发明灌浆补强装置浆液初步饱满判断示意图;
45.图10(c)是本发明灌浆补强装置排出气泡过程示意图;
46.图10(d)是本发明灌浆补强装置清洗管道示意图;
47.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48.其中,1、第一壳体;2、面板;3、连接件;4、显示及控制系统;5、封堵板;6、固定杆;7、排浆机构;8、灌浆通道;9、拉线式位移传感器;10、推进装置;11、监测机构;12、混凝土侧壁;13、钻孔孔洞;
49.3-1、第一固定块;3-2、第二固定块;3-3、转动杆;
50.5-1、第一堵板;5-2、第二堵板;5-3、第三堵板;5-4、加劲肋;5-5、连接凸起;5-6、第一管道孔;5-7、第二管道孔;5-8、圆环连接件;
51.7-1、管道壳;7-2、第一球形阀;7-3、第一弹簧;7-4、第一弹簧限位杆;7-5、第二弹簧限位杆;7-6、第二弹簧;7-7、第二球形阀;7-8、第一电机;7-9、转杆;7-10、转盘;7-11、第一连接杆;7-12、隔膜;7-13、出料三通圆球;7-14、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
52.8-1、管道主体;8-2、灌料三通圆球;8-3、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
53.10-1、第一推进杆;10-2、第二推进杆;10-3、第二电机;10-4、连接孔;
54.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11-3、第二连接杆;11-4、金属杆;11-5、磁铁;11-6、电信号监测机构;11-7、信号转换及发射器;11-8、导线;11-9、压电陶瓷片;11-10、电信号激励装置;11-11、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5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56.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孔洞修补装置存在着无法适应曲面混凝土结构以及无法有效监测灌料是否充分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及补强方法。
57.实施例1
58.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0所示,提出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包括,外壳、封堵板5、排浆装置7、灌浆通道8、推进装置10以及监测机构11。
59.其中,第一壳体1、面板2以及连接件3共同构成孔洞修补装置的外壳部分;第一壳体1呈u形结构,第一壳体两侧均与面板组件连接,面板组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面板2组成,第一壳体1通过连接件3与面板2转动连接,面板2设有多个,面板2与面板2之间也通过可转动的连接件3实现转动连接。
60.连接件3由第一固定块3-1、第二固定块3-2以及转动杆3-3组成,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3-2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壳体与面板或相邻的面板与面板上,通过转动杆3-3将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3-2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与面板或面板与面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每个面板2均可贴于混凝土侧壁12,进而使得外壳可以更好的适应曲面结构墩柱的曲率。
61.第一壳体1的内侧(即临近混凝土结构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6,固定杆6用于外壳与封堵板5的连接,具体的,推进装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封堵板5,推进装置10的中间位置与固定杆6连接。
62.其中,推进装置10包括第一推进杆10-1、第二推进杆10-2、第二电机10-3以及连接孔10-4。第一推进杆10-1靠近封堵板5的一端设有连接孔10-4,用于第一推进杆10-1与封堵板5的连接,另一端设有内螺纹,用于与第二推进杆10-2的连接。
63.本实施例中第一推进杆10-1的端部做成圆形切角结构,一方面方便了与封堵板5的连接,另一方面方便封堵板5的转动以适应混凝土结构曲率。
64.第二推进杆10-2与第一推进杆10-1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推进杆10-1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二推进杆10-2的另一端开设有多边形孔洞并与第二电机10-3连接,第二电机10-3转头采用与第二推进杆10-2的多边形孔洞相匹配的棱柱体。
65.第一推进杆10-1的侧部还与固定杆6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二电机10-3转动时,带动第二推进杆10-2旋转,第二推进杆10-2通过螺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带动第一推进杆10-1平移,第一推进杆10-1推动封堵板移动同时通过固定杆6带动外壳移动。
6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推进杆10-2上的多边形孔洞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结构形式,具体结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67.为了便于监测并控制推进装置10的推进距离,防止损坏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及补强装置,设有拉线式位移传感器9来配合推进装置10的使用。
68.拉线式位移传感器9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封堵板5上,并利用导线与显示及控制系统4连接,显示及控制系统4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显示及
控制系统4可以输入封堵板5与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可以利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9监测推进装置10的实际推进距离,实现推进装置10推进工作的数据化控制,提高了推进精度。
69.封堵板5包括第一堵板5-1、第二堵板5-2和第三堵板5-3构成,第一堵板5-1设有一个,第一堵板设置在中部,第二堵板5-2和第三堵板5-3设有多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堵板5-1的两侧,第一堵板5-1、第二堵板5-2和第三堵板5-3均为具有一定曲率的面板。
70.每个堵板凸面一侧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加劲肋5-4,防止封堵板5出现屈曲,每个堵板上的加劲肋5-4中间位置设置与推进装置10上的连接孔10-4连接的连接凸起5-5,并在连接凸起5-5上开孔,通过铆钉将封堵板5和推进装置10连接。
71.第一堵板5-1两端分别设置圆形凸起,第一堵板的板面上设置第一管道孔5-6和第二管道孔5-7,第一管道孔5-6用于排浆机构7穿过,第二管道孔5-7用于灌浆通道8的穿过,第一管道孔5-6位于第二管道孔5-7的上部;
72.第二堵板5-2左侧设置圆形凸起,右侧设置圆形凹槽,以方便第二堵板5-2与第二堵板5-2以及第二堵板5-2与第一堵板5-1之间的连接;
73.第三堵板5-3右侧设置圆形凸起,左侧设置圆形凹槽,以方便第三堵板5-3与第三堵板5-3以及第三堵板5-3与第一堵板5-1之间的连接。
74.封堵板5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位置开设圆形连接孔,利用圆环连接件5-8将封堵板5进行组装。
7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以第二堵板5-2设置在第一堵板5-1的左侧,第三堵板5-3设置在第一堵板5-1的右侧为例进行的描述;
76.当第二堵板5-2设置在第一堵板5-1的右侧,第三堵板5-3设置在第一堵板5-1的左侧时,第二堵板5-2右侧设置圆形凸起,左侧设置圆形凹槽,第三堵板5-3左侧设置圆形凸起,右侧设置圆形凹槽,凸起凹槽的设置位置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77.灌浆通道8设置在外壳与封堵板5之间,并穿过封堵板5上的第二管道孔5-7与钻孔孔洞13连通,灌浆通道8由管道主体8-1、灌料三通圆球8-2和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组成,灌料三通圆球8-2设置在管道主体8-1的灌浆口处并与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连接。
78.灌浆通道8包括灌料段和出料段,灌料段竖向设置,由灌料段顶部向内灌注浆液,出料段水平设置,灌料段和出料段连接处圆滑过渡,出料段向钻孔孔洞内输送浆液;出料段端部设置三通管路,灌料三通圆球8-2设置三通管路处;
79.灌料三通圆球8-2设有三通通路,通过调节灌料三通圆球的方位,可以调整灌浆通道8的通路方向。
80.灌料三通圆球8-2主要用于调节灌浆管道8与钻孔孔洞13或外界环境的连接,具体的,灌料过程中,调整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灌料三通圆球8-2使钻孔孔洞13内部和管道主体8-1内部连通;灌料完成后,调整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灌料三通圆球8-2使管道主体8-1内部与空气连通。
81.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洞口,该洞口与封堵板5上的第一管道孔5-6处于同一水平面,排浆机构7穿过第一壳体1上的洞口以及封堵板5上的第一管道孔5-6与钻孔孔洞13连通。
82.排浆机构7包括管道壳7-1、第一球形阀7-2、第一弹簧7-3、第一弹簧限位杆7-4、第二弹簧限位杆7-5、第二弹簧7-6、第二球形阀7-7、第一电机7-8、转杆7-9、转盘7-10、第一连接杆7-11、隔膜7-12、出料三通圆球7-13以及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
83.其中,管道壳7-1由一个主管道和第一副管道、第二副管道构成,主管道的右侧设有开口并与与钻孔孔洞13连通,主管道的左侧为封闭端,内部设有转盘7-10,转盘7-10与固定设置在主管道外部的第一电机7-8连接。
84.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主管道的左侧、右侧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不做过多限制。
85.第一副管道设置在靠近主管道开口端的上部,第二副管道设置在靠近主管道封闭端的下部,通过第一副管道、第二副管道可以进行气泡排出、灌浆液的排出以及清洗过程。
86.第一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形成三通管路,第一副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的内部设有出料三通圆球7-13,并在主管道相应位置处的外部设有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通过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调节出料三通圆球7-13的位置,使得出料三通圆球7-13上的孔道可以根据实际工况与不同的管道连通。
87.出料三通圆球7-13设有三通通路,通过调节出料三通圆球的方位,可以调整排浆机构的通路方向。
88.主管道临近第一副管道处设有第一球形阀7-2,主管道对应于第一球形阀处设置为弧形管壁以与第一球形阀可靠配合;第一球形阀7-2远离第一副管道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限位杆7-4,第一球形阀7-2通过第一弹簧7-3与第一弹簧限位杆7-4连接,第一弹簧限位杆7-4沿主管道径向设置;第二副管道内设有第二球形阀7-7,第二副管道对应于第二球形阀处设置为弧形管壁,第二球形阀7-7通过第二弹簧7-6与第二弹簧限位杆7-5连接。
89.第一弹簧限位杆7-4、第二弹簧限位杆7-5可在管道内移动,但二者并不会把管道封堵。
90.在第二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的内部设有隔膜7-12,隔膜7-12通过第一连接杆7-11与转盘7-10连接,从而第一电机7-9通过转盘7-10带动隔膜7-12运动。
91.隔膜7-12呈弧状,沿主管道径向设置,第一连接杆沿主管道轴向设置,第一连接杆与转盘偏心连接,转盘沿主管道轴向设置,且转盘在主管道轴向面内转动,从而经由第一连接杆带动隔膜沿主管道轴向往复移动。
92.本实施例以三种不同的工况来具体说明排浆机构的工作方式:
93.当处于灌料时,主管道开口端与钻孔孔洞13连通,旋转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使得出料三通圆球7-13的孔道分别连通主管道开口端和第一副管道,如图5(b),从而使得钻孔孔洞13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当钻孔孔洞13内的灌浆料饱满后,多余的灌浆料会从第一副管道溢出;
94.当灌浆料饱满时,旋转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使得出料三通圆球7-13的孔道分别连通主管道开口端和第二副管道,如图5(c),此时第一副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处封闭,多余的灌浆料会从第二副管道排出;
95.具体为,第一电机7-8带动转盘7-10运动,转盘7-10通过第一连接杆7-11将隔膜7-12进行拉伸时,第一弹簧限位杆7-4向右压缩第一弹簧7-3,第一球形阀7-2向右运动,进而使第一球阀7-2与管道壳7-1产生缝隙,浆液从第一球形阀7-2位置缝隙进入,第二球形阀7-7卡死;转盘7-9通过第一连接杆7-11将隔膜7-12进行复位时,第一球形阀7-2复位,第二球形阀7-7向下压缩第二弹簧7-6,浆料排出。
96.当灌浆完成后,旋转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使得出料三通圆球7-13的孔道分
别连通第一副管道和第二副管道,如图5(d),此时第一副管道与主管道开口端的连接断开,主管道的内部与空气连通,利用清水冲洗管道内部。
97.在灌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气体,当出现气体时仅通过第一副管道观察灌浆液的溢出情况来判断灌浆饱满度并不准确,因此,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监测机构11,通过监测机构11与排浆机构7的配合,实现钻孔孔洞13内灌浆料饱满度的精确判断。
98.监测机构11由第二壳体11-1、第三壳体11-2、第二连接杆11-3、金属杆11-4、磁铁11-5、电信号监测机构11-6、信号转换及发射器11-7、导线11-8、压电陶瓷片11-9、电信号激励装置11-10以及供电装置11-11组成。
99.其中,使用时,将第二壳体11-1固定设置在钻孔孔洞13内壁上缘处,第三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1连接,二者共同组合形成监测机构11的外部壳体,第三壳体11-2尺寸略小于第二壳体11-1,第三壳体11-2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11-1运动。
100.磁铁11-5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11-1内侧壁的上下两端,电信号监测机构11-6和信号转换及发射器11-7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11-1内侧壁的上端,电信号激励装置11-10和供电装置11-11均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11-1内侧壁的下端,第二壳体11-1封闭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设有压电陶瓷片11-9。
101.第二壳体11-1与第三壳体11-2通过第二连接杆11-3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杆11-3一端与第二壳体11-1上的压电陶瓷片11-9连接,一端与第三壳体11-2连接,第二连接杆11-3上设有金属杆11-4,金属杆11-4通过导线11-8与电信号监测机构11-6连接。
102.在进行检测时,供电装置11-11将电量传导至电信号激励装置11-10上,电信号激励装置11-10将刺激压电陶瓷片11-9进行振动,压电陶瓷片11-9振动过程中,第二连接杆11-3带动第三壳体11-2和金属杆11-4运动;
103.当第三壳体11-2处于不同介质(空气、未凝固的浆液、凝固的浆液)中时,第三壳体11-2的运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金属杆11-4切割磁感线的速率也会发生变化,进而金属杆11-4内部产生的电流会发生变化,电流通过导线11-8传输至电信号监测机构11-6,信号转换及发射器11-7将电信号监测机构11-6检测到的电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传输至显示及控制系统4,显示及控制系统4根据数字信号的变化规律,判断灌浆是否饱满以及浆液是否凝固。
104.如图9(a)所示,当监测机构11处于空气中时,产生的电流相对较大;图9(b)所示,当监测机构11处于浆液中时,第三壳体11-2振动受阻,产生的电流有所降低;图9(c)所示,当浆液凝固后,金属杆11-4无法切割磁感线,因此无电流产生。
105.结合图10(a)-图10(d)来描述监测机构11与排浆机构7的配合使用过程:
106.如图10(a)所示为初始灌料过程,修补料从管道主体8-1上口进入灌浆通道8,将灌料三通圆球转动至管道主体和钻孔孔洞连通,使修补料经灌料三通圆球8-2进入钻孔孔洞13内部,转动出料三通圆球7-13使排浆机构的主管道开口端和第一副管道连通,灌料过程中将气体排出;
107.如图10(b)所示为浆液初步饱满判断过程,修补料从出料三通圆球7-13上侧出浆孔经由排浆机构溢出可初步判断修补料填充饱满,但此时由于钻孔孔洞13内修补料存在大气泡,利用监测机构11检测出大气泡的存在;
108.如图10(c)所示为大气泡排出过程,首先转动出料三通圆球7-13使排浆机构的主
管道开口端和第二副管道连通,通过排浆机构7将钻孔孔洞13上层修补料排出,然后通过灌浆通道8和排浆机构7同时工作,直至排浆机构7排出均匀修补料且监测机构11检测到修补料填充饱满;
109.如图10(d)所示为管道清洗过程,转动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和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使排浆机构7和灌浆通道8内部与空气连通,利用清水冲洗管道内部。
110.实施例2
111.本技术的另一典型实施例中,提供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曲面墩柱开孔取样灌浆补强装置的补强方法,本实施例中灌浆料采用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环氧砂浆,步骤过程具体如下:
112.(1)在钻孔孔洞13外围粘贴一圈橡胶圈,以保证灌料过程浆液无法渗出;
113.(2)将监测机构11粘贴于钻孔孔洞13内部壁上缘表面,同时启动监测机构11;
114.(3)在补强装置的面板2上涂胶,转动连接件3使多个面板2适应结构曲率,使每个面板2均可紧贴混凝土表面;
115.(4)计算和测量每个封堵板5距混凝土表面距离;
116.(5)将每个封堵板5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输入到显示及控制系统4,显示及控制系统4控制第二电机10-3转动,第二电机10-3带动第二推进杆10-2转动,第二推进杆10-2上的螺纹带动第一推进杆10-1推进,同时拉线式位移传感器9测量推进距离,并反馈到显示及控制系统4,当推进距离达到预定位置,显示及控制系统4停止第二电机10-3转动;
117.(6)拌制具有流动性的修补料;
118.(7)调整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灌料三通圆球8-2使钻孔孔洞13内部和管道主体8-1内部连通,调整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出料三通圆球7-13使钻孔孔洞13内部和外界空气连通;
119.(8)将修补料沿灌浆通道8填充到钻孔孔洞13中;
120.(9)若待修补料从出料三通圆球7-13上侧出浆口溢出,同时监测机构11检测到修补料饱满,即可停止注浆;若待修补料从出料三通圆球7-13上侧出浆口溢出,监测机构11未检测到浆液饱满,说明钻孔孔洞13内存在空洞;
121.(10)存在空洞情况时,调整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出料三通圆球7-13使钻孔孔洞13内部和管道壳7-1内部连通,打开显示及控制系统4,控制灌浆通道8内的第一电机7-8启动,第一电机7-8带动转盘7-10运动,转盘7-10通过第一连接杆7-11将隔膜7-12进行拉伸时,第一球形阀7-2向左压缩第一弹簧7-3,第二球形阀7-7卡死,浆料从第一球形阀7-2位置进入,转盘7-9通过第一连接杆7-11将隔膜7-12进行复位时,第一球形阀7-2复位,第二球形阀7-7向下压缩第二弹簧7-6,浆料排出;
122.(11)待出浆口浆液流出均匀后,监测机构11检测到浆液饱满,停止抽浆;否则,继续灌浆,直至浆液饱满;
123.(12)监测机构封闭到钻孔孔洞内部;
124.(13)调整灌料圆球位置调节杆8-3,灌料三通圆球8-2使空气和管道主体8-1内部连通,调整出料圆球位置调节杆7-14,出料三通圆球7-13使排浆机构内部和空气连通,利用清水冲洗排浆机构7和灌浆通道8;
125.(14)待修补料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拆除整个装置。
1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