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
背景技术:2.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 213592884 u的“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滑动设有滑块,所述固定板侧面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侧面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二限位板并螺纹插设进滑块内,所述滑块上表面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端部设有半面斜齿轮,所述半面斜齿轮能够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滑杆外部转动设有限位环,所述滑块上表面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机械臂,设置可拆卸的夹持面,可根据夹持需要更换不同摩擦性的夹持面进行夹持,从而使得该机械手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件夹持工作,功能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3.但是该装置在使用中,虽然可以进行移动,但是在装置进行工作这状态下,但是由于该装置的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只能横向移动,从而导致该装置在进行工作中的工作效率降低,需要人工进行对原料进行固定,而大多横向进行工作时会有很多其他装置的元件存在,导致该装置进行工作时并不是很方便,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该装置在使用中,虽然可以进行移动,但是在装置进行工作这状态下,但是由于该装置的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只能横向移动,从而导致该装置在进行工作中的工作效率降低,需要人工进行对原料进行固定,而大多横向进行工作时会有很多其他装置的元件存在,导致该装置进行工作时并不是很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固定外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的靠近底部边缘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远离第一转板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远离第二转板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主体。
6.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槽,所述第一转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块。
7.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块,所述第一转块远离第一转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远离第一转块的一端与第二转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固定槽,
且固定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9.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滑孔,且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固定外壳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焊接,所述移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固定环。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与滑动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机械手主体转动,此时使机械手主体可以的工作方向发生改变,通过第一转板、第二转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使导致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可以改变角度,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板改变角度,转动装置带动机械手主体改变角度,从而当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时,增加机械手主体的工作范围,解决现有机械手工作范围小的问题,而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的设计可以减少设备的空间使用。
13.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中,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装置移动,此时再一次扩大机械手主体的工作范围,增加设备的工作效率,而连接板的设计可以使移动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同时移动,增加设备的工作效率,而固定环的设计可以使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的部分结构剖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17.图例说明:1、第一驱动装置;2、转动盘;3、第二驱动装置;4、第一转板;5、第二转板;6、转动装置;7、机械手主体;8、第一转槽;9、第二转槽;10、第一转块;11、第二转块;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固定板;14、固定外壳;15、第二电动伸缩杆;16、连接板;17、移动杆;18、滑动孔;19、固定环;20、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金属铸件上料的机械手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和固定外壳14,第一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2,转动盘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板4,第一转板4的
一侧开设有第一转槽8,第一转槽8的靠近底部边缘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5,第二转板5远离第一转板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装置6,转动装置6远离第二转板5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主体7,第二转板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槽9,第一转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块10,第二转槽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块11,第一转块10远离第一转槽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一电动伸缩杆12远离第一转块10的一端与第二转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第一驱动装置1可以带动转动盘2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可以带动第一转板4在第二驱动装置3的一侧之间转动,转动装置6可以带动机械手主体7在第二转板5的底端处转动,在使用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带动转动盘2转动,转动盘2带动第一转板4转动,第一转板4转动带动第二转板5转动,第二转板5带动转动装置6转动,转动装置6带动机械手主体7转动,此时使机械手主体7可以的工作方向发生改变,而通过第一转块10和第二转块11分别在第一转槽8和第二转槽9之间转动,从而使第一转板4、第二转板5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2形成一个三角形,第一转板4、第二转板5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连接处可以进行转动,从而使这个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可以改变,并且由于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2可以伸缩,导致这个三角形的边可以改变,从而导致第一转板4和第二转板5可以改变角度,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带动第一转板4改变角度,转动装置6带动机械手主体7改变角度,从而当第一驱动装置1转动时,增加机械手主体7的工作范围,解决现有机械手工作范围小的问题。
22.实施例2,如图1-2所示,固定外壳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一侧开设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5,第二电动伸缩杆15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固定外壳14的一侧开设有滑孔,且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7,移动杆17远离固定外壳14的一端与连接板16的一侧焊接,移动杆17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固定环19,固定环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块20,固定外壳14的底部开设有滑动孔18,滑动孔18的内壁与滑动块2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滑动块20的底部与第一驱动装置1的顶部固定连接。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5转动带动连接板16移动,连接板16移动带动移动杆17移动,移动杆17移动带动固定环19移动,固定环19移动带动滑动块20移动,滑动块20移动带动第一驱动装置1移动,此时再一次扩大机械手主体7的工作范围,增加设备的工作效率。
24.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3、转动装置6、第一电动伸缩杆12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5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3、转动装置6、第一电动伸缩杆12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5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