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扳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能够适应狭小空间的扳手。
背景技术:2.扳手,是一类旋拧螺栓或者螺母的力的放大工具,其利用杠杆的原理将手部的力放大,以实现将螺栓、螺母拧紧,进而将相关结构进行连接固定,随着机械化逐步的丰富和发展,扳手也在一步步的更替,不仅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而且专用性也越来越强,专用性主要是体现在某一类的场景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好用。
3.但是,狭小区域的螺栓或螺母,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正常扳手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空间狭小,扳手拧动的过程中,可供拧动的回转空间小,导致严重增拖慢效率;其次是空间狭小,技术人员很难使得上力、姿势不顺手,最终使拆卸或安装难以进行;再有是每次拧动后,扳手与螺栓或螺母需要再次对准对位,这样的操作对于大空间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空间狭小的位置来说(可视程度、动作等都会受限),困难会大幅提升;最后就是有些狭小区域,不仅区域狭小,经常会有其他结构的主档,使得扳手无法套在目标螺栓或螺母上,目前的解决方式就是先把阻挡件拆掉,然后再拆目标螺栓(或螺母),虽能解决,但也是无奈之举。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狭窄空间多角度扳手组件,其中扳口与手柄的角度可进行任意角度调节,以通过调节扳口角度来绕开障碍物;同时,通过转动机构,使在拆装固定件不需要摆动手柄,而是通过转动手柄来实现力的传递,这样的方式解决了扳口与螺栓或螺母频繁对位的问题,真正的能够应对小空间复杂环境下使用要求。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多角度扳手组件,包括扳口和手柄,
6.扳口与手柄通过万向节连接;
7.扳口与手柄上连接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对扳口与手柄的夹角进行调节并锁位。
8.结合第一方面,作为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结构,上述手柄包括转杆,转杆的一端与万向节连接,且在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柄;
9.在转杆上设置有握杆,握杆与转杆能够进行相对转动。
10.在上述手柄的结构基础上,在握杆上靠近转柄的一端与握杆垂直的设置有增力杆。
11.结合第一方面,作为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结构,上述扳口包括套筒扳手,套筒扳手与万向节可拆卸的连接,且套筒扳手与万向节不可发生相对转动。
12.结合第一方面,作为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结构,上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其中第一固定环可转动的安装在扳口上,使的第一固定环在扳口或万向节上做旋转运动;
13.第一固定环的侧面铰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环铰接,第二固定环设置在手柄上,且沿手柄的轴向进行滑动;
14.滑动第二固定环,由传动杆带动扳口改变与手柄的夹角。
15.在上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基础上,在第二固定环上设置有锁紧结构。
16.进一步,上述锁紧结构可以但不限于是锁紧螺栓。
17.本技术中的扳口,其具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可通过更换扳口来适配不同大小的螺栓或螺母,以进一步拓展其实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传动的扳手,扳口与手柄是刚性固定在一起的,在遇到狭小空间后,采用短扳手则力的放大不够明显,拧的时候费劲,采用长扳手则扳手的手柄末端会有障碍物挡住而无法使用,这就给现场的技术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而狭小空间由于容纳空间小,技术人员给扳手施力时,非常不顺手,因此短扳手很多时候也无法顺利进行工作;对此,本技术提供的扳手,其扳口与手柄并非是直线式的结构,两者的夹角可以任意进行调节,这就极大的拓展开了其在狭窄空间的实用性,而且因为空间下载,传动的扳手在拧动时,需要有足够的手柄摆幅空间,但往往现实中,狭小的空间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本技术将手柄的“摆动运动”通过万向节的传递转换成“旋转运动”,这就对空间要求大幅的降低了。
附图说明
20.图1为扳手组件与手柄处于直线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手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扳口与万向节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扳手安装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调节组件调节角度后的某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扳口;2、手柄;2.1、转杆;2.2、握杆;2.3、转柄;3、增力杆;4、万向节;5、第一固定环;6、传动杆;7、第二固定环;8、锁紧结构;9、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8.对于狭小空间(建筑物、或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的螺栓或螺母拧动,目前只能是采用常规扳手进行作业,但是因为空间狭小,普通扳手因为工作原理或尺寸的影响,很难发挥正常的作用;对此,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扳口1与手柄2角度可任意调节的扳手,通过调整两者角度,尽可能的使技术人员在狭小区域处于顺手的姿势,这是其一,其次就是拧动螺栓或螺母时是采用的旋转的方式,将力传递到扳口1处,这对空间的依赖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29.为了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0.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
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个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32.如图1所示,其展示的是狭窄空间多角度扳手组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结合图可以看出,其包括扳口1和手柄2,其中扳口1是用于与螺栓或螺母(此处所指螺栓或螺母,并非局限于六角螺栓螺母,其他与之具有相同作用固定件9均可进行实施,以下统称为固定件9)进行对接的;手柄2是“力臂”,用来手握并将手部的力量放大后传递给扳口1的;而传统的扳手其扳口1与手柄2是固定连接的,两者属于刚性连接;而本技术中,对此进行了改造,所改造点具体如下:
33.首先,本技术中将扳口1与手柄2的连接方式改变了,在本技术中,扳口1与手柄2通过万向节4连接,万向节4作为连接件,将手柄2和扳口1连接后所形成的扳手,扳口1的头部是能够任意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的,这样就为狭小复杂的环境下提供了适配性;具体实施时,将扳口1套在固定件9上,然后调节手柄2的角度,使使用者处于最顺手的角度或姿态;
34.然而,万向节4是非常灵活的,仅具有万向节4在实施时发现,在将扳口1与固定件9对准时,比较困难,而且作业时,由于万向节4的灵活性,扳口1与手柄2之间的角度不好控制,对此,本技术中,扳口1与手柄2构上连接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对扳口1与手柄2的夹角进行调节并锁位;也即,连接组件的设置,使得扳口1的指向方向处于了可控状态,通过调节组件就能够进行控制扳口1的指向,使得在与固定件9对位时,提供了便利。
35.上述构成了本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在上述结构基础上,申请人对上述的各个结构件通过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36.实施例1
37.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手柄2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作为一种可能的结构如下:上述手柄2包括转杆2.1,转杆2.1的一端与万向节4焊接,另一端通过键槽的装配方式安装有转柄2.3(转柄2.3可以为杆状结构,并不限定于为饼状结构),通过转动转柄2.3,将力通过万向节4传动至扳口1处;考虑到转杆2.1的转动,手部不好握持,因此,在转杆2.1上套有握杆2.2,握杆2.2与转杆2.1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安装时,可在握杆2.2的两端各安装两组轴承,两者通过轴承装配连接;其次,为了节省成本,也可直接将两者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进行套装连接,也能够进行实施;在加工握杆2.2时应当注意,握杆2.2与转杆2.1由于在作业是会产生相对转动,因此容易造成手肉卡在两者间隙内,对此,可在握杆2.2的两端加工如期的边沿(图中未示出),使得在握持时,握持在握杆2.2的中部,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38.在实施时,左手握住握杆2.2,右手转动转柄2.3进行工作,但是在遭遇个别固定力
较强的螺栓时,握柄吃不上力,对此在实施例手柄2的结构基础上,在握杆2.2上靠近转柄2.3的一端与握杆2.2垂直的固定有增力杆3,增力杆3的固定,可以提升手部对握杆2.2的握持感,提升握持力,在固定增力杆3时,可在握杆2.2上沿径向加工未打穿的螺纹孔,增力杆3通过旋拧的方式与握杆2.2进行连接,在加工螺纹孔时,可以沿轴向设置多个,以便技术人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握持状态,确保用着顺手。
39.实施例2
4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对扳口1进行说明,其作为一种可能的结构如下:扳口1即为套筒扳手,套筒扳手的尾端具有方形的凹槽,目的是为与手柄2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对此,本社区内中将万向节4的一端加工成为与扳口1相适配的方形的凸头,万向节4可拆卸的与扳口1连接,该结构下,手柄2产生的旋转力经过万向节4传递至扳口1上,由扳口1对固定件9进行旋拧。
41.实施例2中所称的扳口1,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寸规格,如8号、10号或12号等规格,以便对不同大小的固定件9进行适配。
42.实施例3
4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调节组件进行的说明,其作为一种可能的结构如下:上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5,其中第一固定环5可转动的套在扳口1上,在扳口1上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具体套装时,在扳口1上加工环槽,第一固定环5由两个半环组合而成,将两个半环对扣在环槽内,并通过内六角螺栓将其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该结构),安装好后,第一固定环5就能够在扳口1上进行旋转;第二种方式是第一固定环5为闭合的环形结构,在安装时,将扳口1拆下,然后从扳口1对接端套在万向节4上,再将扳口1装回,也能够实现装配。
44.在第一固定环5的侧面水平的加工有铰接座,传动杆6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铰接座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环7铰接(两者连接方式与第一固定环5的连接方式一致),第二固定环7套在手柄2上,且沿手柄2的轴向进行滑动;
45.在实施时,沿手柄2的轴向前后滑动第二固定环7,由传动杆6带动扳口1改变与手柄2的夹角的可控性操作,该结构下,在将扳口1与固定件9对准时,是方便和高效的。
46.上述结构功能,实现了对扳口1的定向调节,但是在调节后,需要对其方向进行保持,以方便手部施力旋拧,对此,在上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基础上,在第二固定环7上沿径向贯通的加工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作为锁紧结构8,调整好位置后,拧紧锁紧螺栓,就能够使扳口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进行固定,同时由于第一固定环5的作用,其并不会对扳口1的转动产生任何约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47.如图5所示,其展示的是扳口1与手柄2调整角度后的某一状态示意图,通过改图可以看出,转动转柄2.3,扳口1能够进行转动。
48.如图6所示,在狭小空间内,对于固定件9的适配,这样的结构下,其能够适配更复杂的现场环境,而传统的直线型扳手,则会被固定件9正对面的其他结构件遮挡而无法使用。
49.在实施时,选择合适的扳口1,并且手持第二固定环7,对扳口1进行固定,将扳口1对准固定件9并套在其上,然后通过滑动第二固定环7来调整扳口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合适自己的状态后,拧紧锁紧螺栓,然后左手握持握杆2.2,右手握住转柄2.3进行旋
转,实现对固定件9的安装或拆卸。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