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和应用该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的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2.雾化器是电子雾化设备中除供电设备以外最为重要的部件,烟雾就是通过加热雾化器内的发热丝使内部导油棉上的烟油蒸发而获得的。传统电子雾化设备雾化器内部的雾化气路与储液腔连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以及空运的高空低压环境,导致储液腔内部存储的溶液容易雾化气路漏出至外界。容易造成产品不良率升高的现象产生,因此市面上逐渐出现液气分离式电子雾化设备雾化器。
3.现有的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号为cn110584210a公开了电子雾化设备、雾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种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组件封堵导油口,防止储液腔内的雾化液通过导油口进入雾化腔,从而达到液气分离的目的,然而还存在当密封套完全与雾化组件外壁贴合,过盈力度大,难以拉动的现象,以及拉动至雾化组件过液孔显露于储液腔后,密封套在重力作用以及雾化时热量作用下滑落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旨在利用密封凸棱卡持在雾化组件上端面,便于防止密封套的滑落。
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包括外壳、雾化组件和密封套,所述外壳设有储液腔、进气口、出气口,所述雾化组件容置于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进气口气路导通,且所述雾化组件开设有进液孔,所述密封套安装于雾化装置第一位置时,密封套的一端套接于雾化组件并包裹所述进液孔,形成密封部,另一端沿所述出气口伸出于外界形成拉杆,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部移动,且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孔从所述密封部显露出以连通所述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内部的雾化腔;
6.所述密封部的内壁凸设有密封凸棱,用以与所述雾化组件外壁弹性过盈密封,且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凸棱移动至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壁脱离,并抵接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端面。
7.可选地,所述密封凸棱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凸棱沿所述密封套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密封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多个密封凸棱至少一个密封凸棱密封于所述雾化组件设有进液孔下方的表面。
8.可选地,密封部背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环绕所述拉杆还开设有密封滑槽,所述外壳于所述出气口内侧边沿还凸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插入所述密封滑槽内,所述拉杆沿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口位于外界,所述密封套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气管沿所述密封滑槽插入,且插入至所述密封滑槽底槽壁时抵接,所述拉杆进一步受力
时与所述密封部断裂分离,且所述密封部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导气管和所述雾化组件内部气路。
9.可选地,导气管为钢管,其一端插接于所述出气口,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密封滑槽内。
10.可选地,密封滑槽朝向导气管的一端呈渐扩式设置,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处呈薄壁状,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一端呈锥台状,以使导气管插入时,拉杆与密封部断裂部分位于拉杆与密封部连接的边沿薄壁处。
11.可选地,密封滑槽的内壁凸设有密封骨位,所述密封骨位套接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周表面。
12.可选地,外壳包括储液壳和底座,所述储液壳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进气口气路导通,另一端悬空于储液腔内;
13.所述密封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套接于所述雾化组件,且密封部下端的端部与所述底座贴合,所述密封部上端套接于所述导气管。
14.可选地,密封凸棱与所述雾化组件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密封滑槽底槽壁与导气管之间的距离。
15.可选地,拉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导气管的内径,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内径,且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端面开设有形变孔。
1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所述电子雾化设备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设备的供电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设备的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供电。其中,该雾化装置包括外壳、雾化组件和密封套,所述外壳设有储液腔、进气口、出气口,所述雾化组件容置于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进气口气路导通,且所述雾化组件开设有进液孔,所述密封套安装于雾化装置第一位置时,密封套的一端套接于雾化组件并包裹所述进液孔,形成密封部,另一端沿所述出气口伸出于外界形成拉杆,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部移动,且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孔从所述密封部显露出以连通所述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内部的雾化腔;
17.所述密封部的内壁凸设有密封凸棱,用以与所述雾化组件外壁弹性过盈密封,且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凸棱移动至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壁脱离,并抵接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端面。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雾化装置,通过设置密封套包覆于所述雾化组件,从而使雾化组件的进液孔与储液腔分隔实现液气分离。进一步地,使用时,通过密封套的拉杆拉动密封部,使密封部移动至进液孔与储液腔导通从而使储液腔内存储的溶液可通过进液孔进入到储液腔内部,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储液腔内的溶液渗漏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密封部通过采用在内壁凸设有密封凸棱,防止密封部整个表面与雾化组件的外壁贴合,导致摩擦力较大,拉动时,未拉倒指定的第二位置,拉杆就与密封部脱离的现象产生,并且当密封套被拉倒第二位置时,密封凸棱移动至与雾化组件的外壁脱离,并抵接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端面,从而防止拉杆拉断后,密封套回落遮盖进液孔的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中,密封套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中,密封套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0024][00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装置,包括外壳、雾化组件和密封套,所述外壳设有储液腔、进气口、出气口,所述雾化组件容置于所述储液腔内,并与所述进气口气路导通,且所述雾化组件开设有进液孔,所述密封套安装于雾化装置第一位置时,密封套的一端套接于雾化组件并包裹所述进液孔,形成密封部,另一端沿所述出气口伸出于外界形成拉杆,所述拉杆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部移动,且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液孔从所述密封部显露出以连通所述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内部的雾化腔;
[0031]
所述密封部的内壁凸设有密封凸棱,用以与所述雾化组件外壁弹性过盈密封,且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凸棱移动至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壁脱离,并抵接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端面。
[003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雾化装置,通过设置密封套包覆于所述雾化组件,从而使雾化组件的进液孔与储液腔分隔实现液气分离。进一步地,使用时,通过密封套的拉杆拉动密封部,使密封部移动至进液孔与储液腔导通从而使储液腔内存储的溶液可通过进液孔进入到储液腔内部,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储液腔内的溶液渗漏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密封部通过采用在内壁凸设有密封凸棱,防止密封部整个表面与雾化组件的外壁贴合,导致摩擦力较大,拉动时,未拉倒指定的第二位置,拉杆就与密封部脱离的现象产生,并且当密封套被拉倒第二位置时,密封凸棱移动至与雾化组件的外壁脱离,并抵接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端面,从而防止拉杆拉断后,密封套回落遮盖进液孔的现象产生。
[0033]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凸棱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凸棱沿所述密封套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密封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多个密封凸棱至少一个密封凸棱密封于所述雾化组件设有进液孔下方的表面,通过多个密封凸棱与雾化组件的外表面弹性过盈接触,从而确保拉杆拉动过程的平稳性,同时至少一个密封凸棱密封于所述雾化组件设有进液孔下方的表面,隔绝进液孔和储液腔,防止运输漏液。
[0034]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部背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环绕所述拉杆还开设有密封滑槽,所述外壳于所述出气口内侧边沿还凸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插入所述密封滑槽内,所述拉杆沿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口位于外界,所述密封套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气管沿所述密封滑槽插入,且插入至所述密封滑槽底槽壁时抵接,所述拉杆进一步受力时与所述密封部断裂分离,且所述密封部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导气管和所述雾化组件内部气路;导气管为钢管,其一端插接于所述出气口,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密封滑槽内。通过设置有导气管进行气路导通,减少密封套沿气路方向的尺寸,防止密封套尺寸过大,拉杆断裂后,气路较为细长,抽吸时柔性的密封会发生形变,影响抽吸口感,甚至憋气雾化组件内部烧糊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导气管采用钢管,壁厚较薄,便于切断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处的薄壁,即所述密封滑槽的底壁。
[0035]
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呈管状,所述拉杆一端伸入管状内,并与管状内壁采用薄壁连接,从而将密封部管内空间分隔成下端用于套
接于雾化组件的腔体,上端用于供导气管插入的密封滑槽。同时,所述密封滑槽朝向导气管的一端呈渐扩式设置,从而便于安装时导气管插入。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处呈薄壁状,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一端呈锥台状,以使导气管插入时,拉杆与密封部断裂部分位于拉杆与密封部连接的边沿薄壁处,从而防止拉杆拉断后,密封套的内壁残留较多毛边,导致容易聚集冷凝液的现象产生。
[0036]
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滑槽的内壁凸设有密封骨位,所述密封骨位套接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周表面,所述密封滑槽与导气管的外壁通过密封骨位进行密封,避免整个面接触,导致摩擦力较大的现象产生。
[0037]
具体地,外壳包括储液壳和底座,所述储液壳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正对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且雾化组件内部气路与所述进气口气路连通,另一端悬空于储液腔内,且雾化组件的外周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大的进液孔,也可以为多个小的进液孔,在此不做限定。
[0038]
所述密封部安装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套接于所述雾化组件,且密封部下端的端部与所述底座贴合,从而对密封部下端进行定位,所述密封部上端套接于所述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背离雾化组件的一端定位插接于抽吸口内,从而使密封套上端和下端均精确定位。再通过将多个密封凸棱中至少一个密封凸棱与所述雾化组件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密封滑槽底槽壁与导气管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密封套被拉动至第二位置时,该密封凸棱位于所述雾化组件顶部的端面以上,形成限位骨位,防止回落。
[0039]
具体地,拉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导气管的内径,从而使拉杆与所述导气管间隙配合,防止拉动时具有较大摩擦力,同时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内径,当拉杆与密封部连接处与导气管的端面接触时抵接,进一步拉动后,钢管将连接处的薄壁切断,从而使拉杆密封部分离后从导气管拉出。同时,拉杆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端面开设有形变孔,便于拉杆发生形变,防止拉杆卡死在导气管内。
[004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包括供电装置和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子雾化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