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烟草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卷烟装置。
背景技术:2.加热卷烟装置是利用不达到卷烟燃点的加热烘烤卷烟,使其香味物质挥发,以使用户获得类似燃吸卷烟的感受的一种电子装置。一般地,现有的加热卷烟器并不具有烟支插入检测功能,若使用者遗忘插入烟支,会导致装置保持干烧状态,由于装置上的盖子需要手动关闭,此时若使用者并未及时关闭盖子,很容易引起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3.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关闭盖子并具备烟支插入检测功能的加热卷烟装置。
4.一种加热卷烟装置,包括壳体、位置检测模块、锁定机构及复位机构。其中,所述壳体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之上或之下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位置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盖子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固定所述盖子在第二位置;所述复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盖子自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
5.在第一位置下,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开口;在第二位置下,所述盖子和所述开口部分重叠;在第三位置下,所述盖子避让所述开口。
6.上述加热卷烟装置,其盖子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当盖子切换至第二位置,盖子和开口部分重叠,锁定机构将盖子固定,使开口得以保持开启状态,方便用户插入烟支;当盖子切换至第三位置避让开口时,开口与盖子之间无重叠,此时根据位置检测模块的信号,能够判断烟支已插入开口内,检测过程简单、及时、准确度高;而当烟支脱离开口,由于壳体上设置复位机构,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盖子能够自动返回第一位置,封闭开口,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壳体内对其结构造成损坏。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各所述固定件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指向所述开口。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子的下表面设置与各所述弹性元件适配接触的第一滑动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为夹持装置,所述盖子的下表面设置与所述夹持装置适配的第二滑动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对铰接相连的夹片及驱动所述夹片开合的动力装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夹持装置位于一直线上,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固定件位于另一直线上,各所述直线相互平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对应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位置传
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锁定机构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为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或者所述锁定机构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位置检测模块、所述锁定机构信号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内设置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三位置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机构启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加热卷烟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一位置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一位置下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二位置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二位置下的俯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三位置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盖子在第三位置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卷烟装置,包括壳体200、位置检测模块300、锁定机构400及复位机构600。其中,壳体200上形成开口220,开口220之上或之下设置有盖子100,盖子100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位置检测模块300设置在壳体200内,位置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盖子100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锁定机构400安装在壳体200上,锁定机构400用于固定盖子100在第二位置;复位机构600固定在壳体200上,其用于驱动盖子100自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壳体200内设有容纳部210,该容纳部210和开口220连通,其中,容纳部210内设置加热机构700,加热机构700与控制模块500信号连接。
27.在第一位置下,盖子100覆盖开口220;在第二位置下,锁定机构400固定盖子100,且盖子100和开口220部分重叠;在第三位置下,盖子100避让开口220,且控制模块500控制加热机构700启动。
2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卷烟装置,其盖子100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当盖子100切换至第二位置,盖子100和开口220部分重叠,锁定机构400将盖子100固定,使开口220得以保持开启状态,方便用户插入烟支;当盖子100切换至第三位置避让开口220时,盖子100与开口220之间无重叠部位,此时根据位置检测模块的信号,能够
判断烟支已插入开口220内,检测过程简单、及时、准确度高;而当烟支脱离开口220,由于壳体200上设置复位机构600,在复位机构600的作用下,盖子100能够自动返回第一位置,封闭开口220,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壳体200内对其结构造成损坏。
29.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加热卷烟装置的整体结构图,此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卷烟装置当中,开口220形成在壳体200的顶壁,复位机构600则固定在壳体200的顶壁下方。具体地,该复位机构600包括两个固定件610,各固定件610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元件620,弹性元件620的一端连接固定件610,弹性元件620的另一端指向开口220,其中,上述弹性元件620采用的是弹簧;与之对应地,盖子100的下表面设置与各弹性元件620适配接触的第一滑动件110,该第一滑动件110上还设置有弹簧。当盖子100到达第二位置,在第一滑动件110的作用下,弹性元件620被压缩,故而当锁定机构400关闭,即锁定机构400松开盖子100后,弹性元件620的复位弹力作用至第一滑动件110,使第一滑动件110得以自动朝开口220方向滑移,从而带动盖子100向开口220方向移动,使盖子100自动返回第一位置,封闭开口220,全程无需人力干预。
30.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两个固定件610在壳体200的顶壁两侧对称分布,如此能够确保作用于盖子100的弹力的平衡性,提高盖子100返回第一位置过程的顺畅度,并减小盖子100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保证盖子100顺利回归至第一位置,实现对开口220及容纳部210的完全封闭。需要强调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61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31.在此实施例当中,锁定机构400为夹持装置,盖子100的下表面设置与夹持装置适配的第二滑动件120。具体地,夹持装置包括有一对铰接相连的夹片及驱动夹片开合的动力装置,其中,动力装置和位置检测模块300信号连接。当位置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盖子100切换至第二位置,动力装置即驱动夹片对第二滑动件120进行夹持,从而使盖子100固定在第二位置上。
32.进一步地,参阅图3,第二滑动件120和夹持装置位于一直线上,且相互对应的第一滑动件110和固定件610位于另一直线上,其中,第二滑动件120和夹持装置的所在直线处于中间位置,各直线相互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各直线的延伸方向均为盖子100的移动方向。
33.更为具体地,此实施例中,壳体内还设有控制模块500,控制模块500分别与位置检测模块300、锁定机构400信号连接。如图2至图7,在该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模块300为位移传感器,且此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锁定机构400上。参阅图3,当盖子100到达第二位置,位移传感器感应到第二滑动件120的位置变化,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500,使控制模块500得以确认此时开口220处于开启状态。当盖子100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三位置,位移传感器再次检测到第二滑动件120的位置变化,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500,使控制模块500确定此时烟支已经从开口220插入至容纳部210内,进而控制加热机构700启动,对烟支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可安装在壳体200上。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模块300包括对应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其中,位置传感器安装在锁定机构400上。当盖子100到达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上的位置传感器对第二滑动件120产生感应,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500,控制模块500得以确认此时开口220处于开启状态;当盖子100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上的位置传感器对第二滑动件120产生感应,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500,此时控制模块500得以确定此时
烟支已经从开口220插入至容纳部210内,进而控制加热机构700启动,对烟支进行加热。
35.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检测模块300,由于并非设置在容纳部210内,故容纳部210内温度的升高不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如此不仅能够延长位置检测模块300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