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市面上出现了低温烘烤器具,其通过对植物叶类等固体气溶胶基体进行烘烤以产生气溶胶。由于加热过程控制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故而气溶胶基体不需要燃烧,有效地减少了燃烧后的微小固体颗粒的产生。
3.现有用于低温烘烤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气溶胶基体被发热体加热耗尽后需要与发热体分离并丢弃,而分离时易导致气溶胶基体或全部粘附于发热体上或者气溶胶基体破裂,进而使得破裂产生的碎屑进入或粘附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如此,不易清洁,并且粘附于发热体上的气溶胶基体还会影响下一次加热新的气溶胶基体时的气雾口感,例如在下一次加热时,粘附物被加热而产生焦味。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气溶胶产生装置更换气溶胶基体易导致气溶胶基体破裂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接收器、发热组件、端盖组件和传动组件。接收器用于收容气溶胶基体;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接收器内,用于插设于所述气溶胶基体内和加热所述气溶胶基体;端盖组件,包括上盖和保护盖,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接收器对应的接受孔,所述上盖相对所述接收器滑动设置,所述保护盖与所述上盖活动连接,所述保护盖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接受孔;传动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其中,在所述保护盖位于打开所述接受孔的位置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上盖能够相对所述接收器滑动,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发热组件相对所述接收器运动;在所述保护盖关闭所述接受孔的位置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解除连接。
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与所述上盖滑动连接;或
7.所述保护盖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
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卡合件,所述保护盖用于驱动所述卡合件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传动组件设有连接部;其中,所述卡合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连接部配合,使得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卡合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连接部分离,使得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解除连接。
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与所述上盖滑动配合,所述保护盖朝向所述卡合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外盖,所述外盖的顶壁设有所述接受孔和与
所述接受孔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保护盖包括遮挡件和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和所述遮挡件分别位于所述外盖的顶壁的内侧和外侧,所述遮挡件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遮挡件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遮挡件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接受孔,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卡合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1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还包括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且设有与所述接受孔对应的避让口和与所述避让口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卡合件滑动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滑动座导向配合。
1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还包括内盖和保持器,所述内盖设有装配孔和与所述装配孔连通的避让孔,所述保持器装配于所述装配孔并封挡所述避让孔的一端,所述内盖设置于所述外盖内,使得所述保持器与所述避让孔和避让口对准,所述卡合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避让孔和避让口,并可沿所述避让孔和避让口滑动;其中,所述保持器还用于插设于所述接收器的收容腔。
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还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传动组件还设有第四磁吸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传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四磁吸件磁吸连接。
1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包括延伸臂和连接于所述延伸臂一侧的勾扣臂,所述延伸臂的相对两侧设有卡设口,所述卡设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滑动装配。
1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和牵引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发热组件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分连接;牵引件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卡合件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卡合件与所述牵引件解除连接;所述牵引件受所述卡合件的牵引力驱动,以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发热组件相对所述接收器运动。
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牵引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传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牵引件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驱动所述发热组件相对所述接收器运动。
1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座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发热座上,所述发热体用于插设于所述接收器内;所述发热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配合;其中,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抵推所述第一止挡部,使得所述发热组件向所述接收器内插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抵推所述第二止挡部,使得所述发热组件相对从所述接收器内退出。
1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热组件向所述接收器内插入并维持所述发热组件插设于所述接收器内。
1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端盖组件的一端或所述发热座上;第三磁吸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三磁吸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相互连接以向所述发热组件提供向所述接收器内移动的力。
2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朝向所述端盖组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勾扣部,所述勾扣部用作所述连接部。
2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被配置为可以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可以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本技术通过在端盖组件上设置上盖和保护盖,与接收器的接受孔进行滑动连接,上盖用于相对接收器进行滑动,以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发热组件相对接收器运动;保护盖打开接受孔,使得端盖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保护盖关闭接受孔,使得端盖组件与传动组件解除连接,从而驱动发热组件对接收器进行相对运动。发热体相对气溶胶基体运动,破坏气溶胶基体与发热体之间由于加热而导致的粘附状态,避免气溶胶产生装置更换气溶胶基体使得气溶胶基体破裂的状况发生,从而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8.图5a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端盖组件未上移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b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端盖组件上移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保持器与内盖和滑动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接收器与内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传动组件和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
骤或单元。
3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9.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安装架10、端盖组件20、外壳30、发热组件40、支架50、传动组件60、接收器80及电池54。其中,传动组件60连接发热组件40和端盖组件20,用于传递端盖组件20的牵引力带动发热组件40相对于接收器80运动。
40.具体地,支架50用于安装电池54及电路板等部件,电池54用于给发热组件40供电。传动组件60包括牵引件61和传动件62,牵引件61受牵引力驱动,通过传动件62驱动发热组件40向靠近或者远离气溶胶基体2滑动。支架50内还设有复位组件70,请参阅图5a,复位组件70用于复位发热组件40的初始位置;接收器80连接于安装架10上,用于收容气溶胶基体2,发热组件40还穿插于接收器80以与气溶胶基体2接触并给气溶胶基体2加热;端盖组件20盖设于接收器80并与安装架10进行滑动设置。
41.其中,该牵引力可由用户提供,或者该牵引力还可以由电机、气缸、微型马达等动力装置提供,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该牵引力由用户提供,因而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整体成本相对较低。
42.请参阅图3至图5b,以及图8,其中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端盖组件未上移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端盖组件上移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保持器与内盖和滑动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3.端盖组件20包括上盖26和保护盖21,上盖26开设有与接收器80对应的接受孔22,上盖26相对接收器80滑动设置,保护盖21与上盖26活动连接,保护盖21用于关闭或打开接受孔22。上盖26包括外盖261、内盖262、保持器263和滑动座264。
44.具体的,在保护盖21位于打开接受孔22的位置时,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连接;上盖26能够相对接收器80进行滑动,且上盖26可通过传动组件60驱动发热组件40相对接收器80运动;在保护盖21关闭接受孔22的位置时,使得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解除连接,此时,上盖26相对于接收器滑动时,上盖26不能通过传动组件60驱动发热组件40相对于接收器80运动。
4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保护盖21与上盖26滑动连接,或保护盖21与上盖26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盖21与上盖2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46.端盖组件20还包括卡合件25,保护盖21用于驱动卡合件25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卡合件25位于第一位置时,卡合件25与传动组件60连接;卡合件25位于第二位置时,卡合件25与传动组件60解除连接。
47.具体的,请参阅图3和图4,卡合件25与上盖26滑动配合,保护盖21朝向卡合件25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第一限位部211用于限定卡合件25位于第一位
置,第二限位部212用于限定卡合件25位于第二位置。
48.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盖21还包括分开设置的遮挡件213和推动件214,推动件214和遮挡件213分别位于外盖261的顶壁2611的内侧和外侧,遮挡件213通过第一滑槽2612与推动件214连接,遮挡件213与第一滑槽2612滑动配合,遮挡件213用于关闭接受孔22和打开接受孔22,并驱动卡合件25。推动件214朝向卡合件25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在其他实施例中,端盖组件20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牵引件,遮挡件213和推动件214也可以是一体化结构,直接将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设置于遮挡件213内部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49.本实施例中,在推动件214上设有与之连接的弹簧215对保护盖21进行限位,用于在打开接受孔22时为保护盖21提供反弹力,以及在关闭接受孔22时使得保护盖21保持在接受孔22上不动。如图8所示,推动件214的一侧设有滑轨216,滑轨216内配合连接滑动块217,滑动块217沿着滑轨216进行滑动,实现保护盖21的开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滑动方式,只要能实现保护盖21的开合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50.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51.上盖26包括外盖261、内盖262、保持器263和滑动座264。外盖261的顶壁2611设有接受孔22和与接受孔22连通的第一滑槽2612。内盖262设有装配孔2621和与装配孔2621连通的避让孔2622。
52.具体的,外盖261的接受孔22与内盖262上的装配孔2621尺寸匹配,对准安装,外盖261的第一滑槽2612与内盖262上的避让孔2622的尺寸匹配,对准安装。
53.滑动座264设置于外盖261内,且设有与接受孔22对应的避让口2641和与避让口2641连通的第二滑槽2642,卡合件25滑动卡设于第二滑槽2642的侧壁;推动件214与滑动座264导向配合。
54.保持器263装配于装配孔2621并封挡避让孔2622的一端,内盖262设置于外盖261内,使得保持器263与外盖261的接受孔22对准,卡合件25的一端插设于避让孔2622,并可沿避让孔2622滑动。保持器263还用于插设于接收器80的收容腔82。
55.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25包括延伸臂251和连接于延伸臂251一侧的勾扣臂252,延伸臂251的相对两侧设有卡设口253,卡设口253用于与滑动座264的第二滑槽2642的侧壁滑动装配并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件2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和结构,同时卡合件25也可以是与保护盖21为一体的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56.请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其中图7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保持器与内盖和滑动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57.保持器263为筒状结构,其通孔2631的顶部连接于装配孔2621中,通孔2631的底部连接发热组件40。保持器263侧壁顶部和侧壁上方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2632,该第一凸起2632用于与内盖262连接时卡接于内盖262的装配孔2621中。保持器263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实现容纳气溶胶基体2的作用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58.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263是插设于内盖262内,且相对于内盖262独立的结构,便于拆卸与安装,也便于进行拆卸清洗。将保持器263插设于接收器80的收容腔82内部,一方面可以方便容纳气溶胶基体2,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气溶胶基体2的碎屑粘附于收容腔82
内,保持收容腔82内的清洁。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持器263也可以套设于收容腔82的外部,而将收容腔82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59.请参阅图9和图10,其中图9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接收器与内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60.接收器80用于收容气溶胶基体2,其包括收容腔82,收容腔82的底部开设有与发热组件40的尺寸相匹配的第四通孔81,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通孔81为长条状,用于供使用者在抽吸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时,发热组件40通过该第四通孔81进入气溶胶基体2对其进行加热。而抽吸结束时,该第四通孔81在保证发热组件40顺利退出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气溶胶基体2的残渣不会粘附在发热组件4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腔82底部的第四通孔8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和形状,例如圆形,可以根据发热组件40的发热体形状设计,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61.在本实施例中,在收容腔82的外部设有支撑壳体53,收容腔82与支撑壳体53卡合连接,在收容腔8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凸起821,支撑壳体53的侧壁相应地开设有与该第二凸起821相匹配的第三通孔265与第二凸起821滑动扣合。安装时,将收容腔82嵌设于支撑壳体53内部,该第二凸起821虽然是硬质材料制成,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向内缩,使得收容腔82与支撑壳体53嵌合之后,第二凸起821刚好卡接于第三通孔265内,保证接收器80与支撑壳体53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凸起821为一圆球状结构,第三通孔265为与之匹配的圆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起821和第三通孔26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材质或数量,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6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a、图5b所示,上盖26还包括第一磁吸件24,用于限位传动组件60,第一磁吸件24设置于内盖262上,用于与传动组件60磁吸连接。
63.具体的,第一磁吸件24除了是磁铁也可以是铁,与之配合连接的传动组件60上设置磁铁进行磁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磁吸件24和传动组件60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磁铁即可实现磁吸连接,两者也可以都设置为磁铁,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由于上盖26包括第一磁吸件24,在保护盖21关闭接受孔22,使得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解除连接时,使得上盖26与传动组件60磁吸固定,一方面可以防止上盖26脱落,另一方面,该磁力不足以使上盖26带动传动组件60移动,便于将上盖26取下。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26保持在上移状态,可通过上盖26与支架50之间的摩擦力,或通过牵引件61、传动件62或发热组件40的阻尼实现。
64.如图2所示,传动组件60与发热组件40远离接收器80的另一端或者发热组件40的中部连接,具体可以设置于发热组件4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发热组件40的底部,对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65.具体的,传动组件60包括牵引件61和传动件62,传动件62的一端与发热组件40远离接收器80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62采用拨片,该拨片具有两个摆臂,第一摆臂621连接牵引件61,第二摆臂622连接发热组件40,拨片在外部的牵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使得其两个摆臂分别带动发热组件40和牵引件61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发热组件40与气溶胶基体2的接触和分离。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摆臂连接的牵引件61和发热组件40的位置可以互换。传动件62也可以采用两根连接的杆,一个杆连接发热组件40,另一个杆连接牵引件61,两个杆也不一定朝相反的方向运行,发热组件40的运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动方式,只要能实现发热组件40与气溶胶基体2的接触和分离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加
以限制。
66.牵引件61与传动件62的另一端连接,牵引件61朝向端盖组件20的一端设有连接部610,如图4、图5a所示,连接部610用于与卡合件25配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610采用勾扣部,通过勾扣部与卡合件25勾扣连接,实现牵引件61与端盖组件20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610和卡合件25的结构可以互换,在端盖组件20的一端设置连接部610,在牵引件61朝向端盖组件20的一端设置卡合件25,此时,连接部610也可以随上盖26一起滑动或转动。牵引件61与端盖组件20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销钉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67.如图2所示,牵引件61的中部还开设有连接孔613,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孔613为长条状,用于连接传动件62的第一摆臂621上的珠子(图未示),通过该珠子在连接孔613的来回运行,使得在传动件62的旋转运动的带动下,牵引件61做上下运行的直线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件61与传动件62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同时牵引件61的直线运动也可以通过其他传动件进行驱动,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68.如图3所示,卡合件25被配置为可以保持在第一位置和/或可以保持在第二位置,保持在第一位置时,可以减小对气溶胶基体2的挤压;保持在第二位置时,可以更好地盖设接受孔22。在卡合件25位于第一位置时,卡合件25与牵引件61连接;在卡合件25位于第二位置时,卡合件25与牵引件61解除连接。此处的解除连接,指的是解除绑定的状态,但是卡合件25与牵引件61仍然是可以一起运动的。牵引件61受卡合件25的牵引力驱动,以通过传动件62驱动发热组件40相对接收器80运动,实现发热组件40与气溶胶基体2的接触和分离。
69.请参阅图4、图5a、图5b、图11,图11是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传动组件和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0.牵引件61朝向端盖组件20的一端还设有第四磁吸件612,第四磁吸件612用于与端盖组件20磁吸连接。第四磁吸件612设置于牵引件61顶部开设的第二通孔611中,与上盖26的第一磁吸件24连接,当卡合件25处于第一位置而与牵引件61之间解除固定连接(固定连接表示两者整体运动,不可拆开)时,端盖组件20与牵引件61之间通过第一磁吸件24和第四磁吸件612可拆卸连接。第四磁吸件612可以是磁铁或铁。
71.如图2所示,发热组件40的一端插设于接收器80内,用于插设于气溶胶基体2内和加热气溶胶基体2。
72.具体的,发热组件40包括发热体41和发热座42,发热体41设置于发热座42上,发热体41用于插设于接收器80内,实际用于加热气溶胶基体2的。
7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发热座42的一侧设有第一止挡部421和第二止挡部422,传动件62的一端用于与第一止挡部421和第二止挡部422相配合。其中,传动件62的一端抵推第一止挡部421,使得发热组件40向接收器80内插入;传动件62的一端抵推第二止挡部422,使得发热组件40相对从接收器80内退出。
74.如图2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设置的支架50相对于接收器80静止不动,牵引件61滑动设置于支架50上,传动件62转动设置于支架50上,牵引件61驱动传动件62转动,以驱动发热组件40相对支架50或接收器80运动。
75.支架50内设置的复位组件70,复位组件70可以具有三个功能,第一,将牵引件61向下吸附住,使得发热组件40可以保持在第六位置,否则在放入气溶胶基体2并施加向下的作
用力下,发热组件40会向下运行将牵引件61顶起。第二,可以在上盖26向下时,驱动发热组件40从第六位置复位至第五位置。第三,可以防止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在倒置的情况下,发热组件40因重力自动回落。此处的第六位置是气溶胶基体2向下,发热组件40向上插入接收器80内的气溶胶基体2的位置,第五位置是抽吸结束后,发热组件40在传动件62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状态的位置。此时,传动件62在驱动发热组件40复位的同时,使上盖26从第四位置复位至第三位置。其中,第四位置是上盖26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上移的位置,第三位置是上盖26复位至盖合状态的位置。
7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复位组件70包括第二磁吸件71和第三磁吸件72。第二磁吸件71设置于牵引件61远离端盖组件20的一端;第三磁吸件72设置于支架50上或设置于相对支架50位置固定的其他元件上。第三磁吸件72用于与第二磁吸件71磁吸连接,以保持传动件62的一端抵推第一止挡部421,从而维持发热组件40插设于接收器80内。当发热组件40位于第六位置时,第三磁吸件72用于与第二磁吸件71磁吸连接,以促使传动件62转动,传动件62的一端抵推第一止挡部421,从而使发热组件40复位至第五位置,即插设于接收器80内。同时,传动件62的另一端带动牵引件61滑动,并使得上盖26从第四位置复位至第三位置。
7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71和第三磁吸件72可以设置为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铁,也可以设置为两个都为磁铁。另外,复位组件70也可以采用弹簧等其他形式,本技术对此不加以限制。
78.如图5a所示,支架50内还设有线路板51、咪头52、电池54和接口(图未示),电池54用于给发热组件40供电电池,线路板51设置于电池54的一端,用于控制电池54进行供电。接口连接线路板51及电池54,用于为电池54充电,线路板能够控制接口为电池停止输入电流。
79.如图1所示,外壳30上设有按键开关31,用于启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开始进行抽吸。
80.如图1
‑
1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在端盖组件20上设置上盖26和保护盖21,与接收器80的接受孔22进行滑动连接,上盖26用于相对接收器80进行滑动,以通过传动组件60驱动发热组件40相对接收器80运动;保护盖21打开接受孔22,使得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驱动发热组件40对接收器80进行相对运动;保护盖21关闭接受孔22,使得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解除连接。通过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驱动发热组件40对接收器80进行相对运动,使得发热体41相对气溶胶基体2运动,从而破坏气溶胶基体2与发热体41之间由于加热而导致的粘附状态,避免自气溶胶产生装置更换气溶胶基体2使得气溶胶基体2破裂的状况发生,从而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寿命。
81.使用之前,保护盖21是关闭状态时,无法将气溶胶基体2插入保持器263里面,保护盖21底部的卡合件25与牵引件61是分离的,此时,端盖组件20与牵引件61仅通过磁铁的吸引力固定,是可以拆卸的,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意的取下端盖组件20。
82.参照图5a,使用时,滑动打开保护盖21,保护盖21滑动的同时带动卡合件25滑动到与牵引件61的连接部610内,使端盖组件20与传动组件60、发热组件40形成是一个可相对支架50运动的整体,此时,可以将气溶胶基体2插入保持器263内,发热体41插入气溶胶基体2内,按压按键开关31启动装置开始抽吸气溶胶基体2。
83.参照图5a及图5b,当气溶胶基体2抽吸完后,气溶胶基体2破裂,使得破裂产生的碎屑因加热粘在发热体41上,将端盖组件20往上推,端盖组件20的卡合件25拉着牵引件61一起上移,牵引件61底部设有传动件62,传动件62带动发热体41往下移动,实现了发热体41与气溶胶基体2的分离。当推完端盖组件20后松开手,在牵引件61底部第三磁吸件72和第二磁吸件71吸引力的作用下,使牵引件61带动端盖组件20下移回位,传动件62带动发热体41回位。用户可以在发热体41与气溶胶基体2分离后将气溶胶基体2取下,也可以在发热体41复位后将气溶胶基体2取下,发热体41复位时会将气溶胶基体2向上顶出,因此气溶胶基体2不会粘在发热体41上面。
8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