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雾化芯的雾化器及电子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2.用于电子抽吸装置的雾化器一般包括油仓、吸嘴及雾化芯。传统的油仓在满油状态下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更换雾化芯会导致漏油状况的发生,所以必须将油仓内的烟油消耗完或放空后方可进行换芯动作,这样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糊芯,使得换芯动作操作不便。而且,传统的换芯动作一般是从雾化器底部拔出雾化芯,由于雾化芯和雾化器配合紧凑,很难取出雾化芯,极其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更换雾化芯的雾化器及电子抽吸装置,旨在油仓满油状态下从雾化器的上端进行雾化芯的更换,避免漏油的产生,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雾化芯的雾化器,包括吸嘴、油仓及雾化芯,所述吸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油仓的顶端,所述雾化芯设置有导油孔,其中,所述油仓内轴向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外壁与所述油仓内壁形成储油腔,所述支架内中空形成容置腔,所述雾化芯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架设置有若干个进油孔,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容置腔;还包括挡油部件,所述挡油部件弹性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以遮挡所述进油孔或者错开所述进油孔,所述吸嘴用于推动所述雾化芯以及所述挡油部件滑动。
6.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于所述挡油部件外,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油部件、支架抵接。
7.进一步地,所述挡油部件外壁设置有第一挡环,所述支架内壁设置有第二挡环,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环、第二挡环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吸嘴内设置有凸起环,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第一凸缘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外罩滑动;所述外罩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挡油部件内壁设置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一台阶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挡油部件滑动。
9.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包括抽嘴、顶盖以及密封垫,所述抽嘴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密封垫贴合所述顶盖内壁并设置有所述凸起环,所述顶盖包括外筒、内筒以及连接外筒、内筒的封盖,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支架外,所述内筒插入所述外罩内以推动所述外罩滑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座、第一筒体以及第二筒体,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顶端并固定于所述油仓开口,所述固定座设置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储油腔的注油孔,所述第二筒体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相邻所述连接柱之间形
成所述进油孔,所述挡油部件顶端设置有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筒体底端抵接配合以遮挡所述进油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有安装架,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外罩内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内筒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外罩滑动。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三台阶,用于与所述第一凸缘抵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抽吸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与雾化器连接的烟杆,所述烟杆内设置有电池及控制电路。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滑动的挡油部件,能够错开进油孔或者遮挡进油孔,挡油部件与进油孔错开时雾化芯与储油腔连通,此时雾化器处于可使用状态;挡油部件遮挡进油孔时将雾化芯与储油腔分隔开,此时,可在油仓满油状态下从容置腔的上端取下雾化芯进行更换,不会发生漏油等情况,而且不需要拆卸雾化器即可完成雾化芯的更换,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拆解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更换雾化芯时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处于可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仓、支架及挡油部件的拆解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嘴的拆解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拆解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
‑
雾化器,10
‑
吸嘴,11
‑
凸起环,12
‑
抽嘴,13
‑
顶盖,131
‑
外筒,132
‑
内筒,133
‑
封盖,14
‑
密封垫,20
‑
油仓,21
‑
支架,211
‑
进油孔,212
‑
第二挡环,213
‑
固定座,214
‑
第一筒体,215
‑
第二筒体,216
‑
注油孔,2160
‑
密封塞,217
‑
连接柱,218
‑
安装架,219
‑
第三台阶,22
‑
储油腔,23
‑
容置腔,30
‑
雾化芯,31
‑
导油孔,32
‑
外罩,321
‑
第一凸缘,322
‑
第二凸缘,323
‑
第二台阶,33
‑
支座,34
‑
导油棉,35
‑
发热丝,36
‑
电极,37
‑
绝缘垫,38
‑
绝缘套,40
‑
挡油部件,41
‑
第一挡环,42
‑
第一台阶,43
‑
凹槽,50
‑
弹性件,60
‑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
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9.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雾化芯30的雾化器100,其中由所述吸嘴10至所述油仓20底部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以下对于上、下方位的描述均按此定义。所述雾化器100包括吸嘴10、油仓20及雾化芯30,所述吸嘴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油仓20的顶端,所述雾化芯30设置有导油孔31,所述油仓20的底部连接有底座60。
30.其中,所述油仓20内轴向设置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外壁与所述油仓20内壁形成储油腔22,所述支架21内中空形成容置腔23,所述雾化芯30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3内,所述支架21设置有若干个进油孔211,所述进油孔211连通所述储油腔22和所述容置腔23。
31.所述储油腔22内存储烟油,烟油经所述雾化芯30加热雾化后向上通过所述吸嘴10排出,以供用户进行抽吸。
32.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100还包括挡油部件40,所述挡油部件40弹性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3内以遮挡所述进油孔211或者错开所述进油孔211,所述吸嘴10用于推动所述雾化芯30以及所述挡油部件40滑动。
33.如图2所示,所述挡油部件40遮挡所述进油孔211时将所述雾化芯30与所述储油腔22分隔开,此时,所述储油腔22内的烟油无法通过所述进油孔211进入所述雾化芯30的导油孔31内,因此在所述油仓20满油状态下,可以从所述容置腔23的上端取下所述雾化芯30进行更换,不会发生漏油等情况,而且不需要拆卸所述雾化器100即可完成所述雾化芯30的更换,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34.如图3所示,所述挡油部件40与所述进油孔211错开时,所述雾化芯30与所述储油腔22连通,此时,所述储油腔22内的烟油可通过所述进油孔211进入所述雾化芯30的导油孔31内,使得所述雾化器100处于可使用状态。
3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100还包括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套于所述挡油部件40外,所述弹性件50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油部件40、支架21抵接。
36.所述雾化器100处于闭合时,由于所述吸嘴10的下压作用,所述雾化芯30与所述挡油部件40抵接并挤压所述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处于压缩状态。
37.当需要更换所述雾化芯30时,打开所述吸嘴10,此时所述雾化芯30以及所述挡油部件40失去作用力,所述弹性件50的弹力将所述挡油部件40弹起与所述支架21底部抵接以密封所述进油孔211,从而将所述雾化芯30与所述储油腔22分隔开。同时,所述雾化芯30向上滑动伸出所述容置腔23外,用户可以进行拿取更换所述雾化芯30,该换芯操作方便快捷,而且不会发生漏油情况。
38.当更换所述雾化芯30完成后,将所述吸嘴10下压固定于所述油仓20上端,所述雾化芯30以及所述挡油部件40在所述吸嘴10的下压作用下往下滑动,此时所述弹性件50重新变为压缩状态,所述挡油部件40向下滑动与所述进油孔211错开,使得所述雾化器100处于
可使用状态。
39.所述弹性件50的存在能够提供弹性复位作用,使得所述雾化芯30的更换可重复操作。
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油部件40外壁设置有第一挡环41,所述支架21内壁设置有第二挡环212,所述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环41、第二挡环212抵接,提高所述弹性件50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所述挡油部件40能够相对所述支架21做伸缩滑动以错开或者遮挡所述支架21的进油孔211。
41.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雾化芯30包括外罩32,所述外罩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缘321,所述吸嘴10内设置有凸起环11,所述凸起环11与所述第一凸缘321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外罩32滑动;所述外罩3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缘322,所述挡油部件40内壁设置第一台阶42,所述第二凸缘322与所述第一台阶42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挡油部件40滑动。
42.向下压合或者取下所述吸嘴10时,所述凸起环11与所述第一凸缘321的抵接配合、以及所述第二凸缘322与所述第一台阶42的抵接配合,能够完成所述吸嘴10、外罩32以及挡油部件40之间的传动,该结构简单,方便装配,用户只需要操作所述吸嘴10即可使所述挡油部件40错开或者遮挡所述进油孔211。
43.如图6所示,所述雾化芯30还包括支座33、设置于支座33内的导油棉34、缠绕于导油棉34上的发热丝35、以及与发热丝35连接的电极36,所述储油腔22的烟油经过所述进油孔211、导油孔31进入所述导油棉34内,所述发热丝35对所述导油棉34上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生成抽吸气体。所述外罩32套设于所述支座33外且之间设置有绝缘套38,所述电极36内嵌于所述支座33底端并隔有绝缘垫37。
44.请参考图5,所述吸嘴10包括抽嘴12、顶盖13以及密封垫14,所述抽嘴12与所述顶盖13连接,所述密封垫14贴合所述顶盖13内壁,提高密封性。所述密封垫14设置有所述凸起环11,所述顶盖13包括外筒131、内筒132以及连接外筒131、内筒132的封盖133,所述外筒131套设于所述支架21外,从而连接所述吸嘴10和所述油仓20。
45.优选地,所述外罩32内设置有第二台阶323,所述内筒132插入所述外罩32内与所述第二台阶323抵接配合以推动所述外罩32滑动,提高操作稳定性,轻松省力。同时,所述内筒132插入所述外罩32内连通所述雾化芯30,便于抽吸气体的排出,避免泄露。
46.请参考图4,所述支架21包括固定座213、第一筒体214以及第二筒体215,所述固定座213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214顶端并固定于所述油仓20开口,所述固定座213设置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储油腔22的注油孔216,在打开所述吸嘴10后可以通过所述注油孔216往所述储油腔22内注油,保证所述雾化器100的持续使用。所述注油孔216可由密封塞2160密封,在注油完成后密封所述储油腔22,防止漏油。
47.所述第二筒体215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柱217与所述第一筒体214连接,相邻所述连接柱217之间形成所述进油孔211。
4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215内设置有安装架218,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50。所述第二筒体21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214的直径,所述挡油部件40与所述第二筒体215内滑动,所述挡油部件40顶端设置有凹槽43,所述挡油部件40在弹性件50的作用力往上滑动时,所述凹槽43套于所述第一筒体214底端以遮挡所述进油孔211,密封效果好。
49.优选地,所述凹槽43内设置有密封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5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21内设置有第三台阶219,用于与所述第一凸缘321抵接,避免所述雾化芯30插入过度而导致无法自动弹出。同时所述第一凸缘321的设置方便用户拿取。
51.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漏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零件之间还配置有若干个密封圈。
5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抽吸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雾化器100,还包括与雾化器100连接的烟杆,所述烟杆内设置有电池及控制电路,还设置有开关。所述烟杆为所述雾化器100的加热雾化提供电能及进行加热控制,所述开关用于通过抽吸时气压变化进行点火启动。
5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