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以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2.目前应用在电子烟上的雾化装置,其线路布局大多是采用单条片状加热轨迹线路通过迂回弯曲形成波浪状轨迹,但由于金属的导热特性,会导致加热轨迹的中间段温度高于两端温度,从而在雾化时,会导致雾化面中部的温度明显高于边缘,从而由于温度不均匀造成雾化效果不佳,且长久使用后容易出现积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以及雾化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包括用于吸取雾化液体的多孔体,以及用于对所述多孔体内的液体加热雾化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多孔体上,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呈回字盘旋设置的发热体,每个盘旋设置的所述发热体至少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盘旋设置的连接段,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体并联设置。
6.优选地,所述多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组件的雾化面,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面上。
7.优选地,所述第二面向内凹陷构造成用于为所述雾化液体的流动起导向作用的导液腔,所述导液腔具有一底面,所述导液腔的底面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区为雾化区域,呈回字盘旋的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雾化区域内;
8.多个所述连接段阵列设置在所述雾化区域内。
9.优选地,所述多孔体包括呈阶梯排列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基体的横截面积,所述雾化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侧。
10.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发热体两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段包括自所述第一平直段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连段、第二直连段、第三直连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平直段依次连接的第四直连段、第五直连段、第六直连段,所述第三直连段和所述第六直连段之间通过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串联。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第一直连段垂直设置;
13.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四直连段垂直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第五直连段之间、所述第一直连段与所述第六直
连段之间、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二直连段之间、所述第三直连段与所述第四直连段之间均为平行设置,上述任一组合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
‑
0.6mm。
15.优选地,多个所述发热体并联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6.或者,多个所述发热体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7.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厚度范围为0.01
‑
0.2mm,宽度范围为0.05
‑
0.5mm。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呈回字盘旋的发热体,使雾化面的高温聚集区自中部向两侧偏移,从而使雾化面整体均得到较衡的热量,避免由于热量积聚发生积碳现象;且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字盘旋状设置的发热体,使发热体的加热轨迹更长,可以适用更高功率的电子烟上。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两发热件并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四个发热件并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两发热件串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用于电子烟的雾化器上,其中,参考图1,包括多孔体10以及发热组件20,多孔体10通常为多孔陶瓷,用于吸收雾化液体,如烟液,发热组件20固定在多孔体10上,用于加热多孔体10,使雾化液体加热后雾化为气态,从而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28.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多孔体10包括呈阶梯排列的第一基体14和第二基体15,第一基体14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基体15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多孔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其中,第一面11为用于安装发热组件20的雾化面,发热组件20固定在该第一面11上,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面设置在第二基体15远离第一基体14的一侧。进一步的,第二面12向内凹陷构造成用于为雾化液体的流动起导向作用的导液腔13,其中,导液腔13具有一底面131,导液腔13的底面131在第一面11的投影区为雾化区域,发热组件20在该雾化区域内发热,从而使雾化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腔13的截面为一梯形,即导液腔13的敞口宽度大于导液腔13的底面131宽度,从而两侧形成相对倾斜设置的侧壁,形成雾化液体的流动方向。
29.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组件20可包括若干呈回字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以及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发热体21均设置在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多个发热体21连接在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当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通电时,发热体21可通电产生热量。发热体21可采用电阻率较高的金属片材,如铁铬铝合
金、镍铬合金、不锈钢、镍锰合金、镍钴合金等金属片。具体的,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热体21并联在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多个发热体21可依次串联在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
30.具体的,每个发热体21至少包括第一平直段211、第二平直段212以及连接在第一平直段211和第二平直段212之间的连接段213,其中,连接段213在本实用新型中呈回字盘旋设置,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213至少包括自第一平直段211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连段2131、第二直连段2132和第三直连段2133,以及自第二平直段212依次连接的第四直连段2134、第五直连段2135和第六直连段2136,其中,第三直连段2133和第六直连段2136之间可通过第一弯曲段2137和第二弯曲段2138串联为一体。优选的,第一弯曲段2137和第二弯曲段2138可分别为两曲率相同的半圆,当然,第一弯曲段2137和第二弯曲段2138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直连段2131、第二直连段2132、第三直连段2133、第四直连段2134、第五直连段2135、第六直连段2136可为直线,也可为弧线,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第一直连段2131和第二直连段2132之间设有第一夹角α1,第二直连段2132和第三直连段2133之间设有第二夹角α2,第四直连段2134和第五直连段2135之间设有第三夹角α3,第五直连段2135和第六直连段2136之间设有第四夹角α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第三夹角α3、第四夹角α4均小于或等于90
°
,从而使得第一直连段2131、第二直连段2132、第三直连段2133,依次向内环绕,第四直连段2134、第五直连段2135和第六直连段2136同理向内环绕,进而形成回字形图案,将第一弯曲段2137和第二弯曲段2138包围。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参考图3,当第一直连段2131、第二直连段2132、第三直连段2133、第四直连段2134、第五直连段2135、第六直连段2136为直线时,优选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第三夹角α3和第四夹角α4均为90
°
,从而连接段213整体为四方形的回字纹,此时优选第一平直段211垂直第一直连段2131设置,第二平直段212垂直第四直连段2134设置。更进一步的,每个直角均可进行倒角设计,优选为倒圆角。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当第一直连段2131、第二直连段2132、第三直连段2133、第四直连段2134、第五直连段2135和第六直连段2136为弧线时,相邻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更进一步的,相邻二者之间的夹角可进行倒圆角处理,从而使连接端整体为圆弧状的回字纹。
33.在上述两实施例中,参考图2,优选发热体21的厚度d范围在0.01
‑
0.2mm之间,同时参考图5,发热体21的宽度b范围在0.05
‑
0.5mm之间。同时,由于发热体21为回字盘旋状,优选第一平直段211与第五直连段2135之间、第一直连段2131与第六直连段2136之间、第二平直段212与第二直连段2132之间、第三直连段2133与第四直连段2134之间均为平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组合之间的间距s范围优选为0.1
‑
0.6mm。
34.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呈回字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的形态不局限于上述两实施例,其他能够盘旋呈回字形态的发热体21均可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组件20,其可包括至少两个呈回字盘旋状的发热体21,多个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并联在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且多个发热体21并排或阵列排布在多孔体10的雾化面上。例如,参考图3,当发热组件20包括两个发热体21时,两个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可并排设置;当发热组件20包括三个发热体21时,三个盘旋
设置的发热体21可在雾化面上呈三角排布或平齐呈一直线排布;参考图4,当发热组件20包括四个发热体21时,四个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可在雾化面上平齐呈一直线排布或呈田字状排布。以上仅为部分示例,每个盘旋设置的发热体21在雾化面上均形成一核心发热区域,故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装置具有多个核心发热区域,使得整个雾化面的热量更加均衡。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21可通过切割、腐蚀等工艺形成回字盘旋状,再将发热体21放置于模具中,采用模内注塑工艺将多孔陶瓷浆料注入模具内,使具有外形特征的发热体21嵌入到多孔陶瓷内,形成多孔陶瓷胚体,再经过排蜡烧结得到多孔陶瓷发热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多孔陶瓷烧制成型后,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多孔陶瓷体的表面印刷上电阻浆料,再通过高温烧结使得电阻浆料粘合成金属片。
3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雾化装置,具体的,还可包括用于储存雾化液体的储液仓、供用户吸食的吸气通道等,在此不做赘述。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热区域的雾化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呈回字盘旋的发热,21,使得在雾化面上形成多个核心发热区域,从而将雾化面的中心高温位置向两侧偏移,使整个雾化面的温度更加均衡。
3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