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因此可将医疗药液或电子烟液等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用于医疗及烟草替代产品等不同领域中,从而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
3.雾化组件作为储存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结构,是雾化装置的核心部件。在现有的部分雾化装置中,其雾化组件采用了预注液的一次性设计,在雾化液消耗殆尽后仅需整体更换雾化组件,而无需用户手动注液,从而为雾化装置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4.然而,现有的雾化组件由于结构缺陷,雾化组件中的雾化液很容易残留而无法全部雾化,从而造成了雾化液的浪费,进而提高了雾化装置的使用成本,不利于雾化装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组件中残留雾化液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该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可以达到有效减少雾化组件中的雾化液残留的技术效果。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7.雾化壳体,具有安装腔及储液腔;
8.雾化座,配接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一端,所述雾化座开设有发热芯安装孔和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发热芯安装孔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以及
9.雾化芯单元,所述雾化芯单元的一端穿过所述发热芯安装孔伸入所述安装腔中;
10.其中,所述引导槽连通所述储液腔,且所述引导槽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引导槽靠近所述发热芯安装孔的一端的内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发热芯安装孔的一端单调减小。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槽壁自所述引导槽的边缘朝所述发热芯安装孔方向倾斜延伸。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为弧形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芯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引导槽的中心轴线重合。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单元包括雾化芯壳体及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壳体具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芯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雾化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引导槽的进液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配接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一端,所述雾化芯单元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底座。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雾化座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并电连接于所述雾化芯单元。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组件。
20.上述雾化组件,由于引导槽靠近储液腔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引导槽靠近发热芯安装孔的一端的内径,因此引导槽内的雾化液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聚集于引导槽靠近发热芯安装孔的一端,从而避免雾化液积聚在引导槽底部而无法完全消耗,从而避免了雾化液的浪费,减低了雾化组件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正向剖视图;
23.图3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侧向剖视图;
24.图4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100、雾化组件;10、雾化壳体;12、气流通道;14、储液腔;20、雾化座;21、发热芯安装孔;23、引导槽;30、雾化芯单元;32、雾化芯壳体;321、雾化腔;323、进液孔;34、雾化芯;40、安装底座;50、吸附件;60、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组件100和供电组件(图未示)。供电组件连接于雾化组件100的一端,用于为雾化组件100提供电流。雾化组件100可储存并加热雾化液等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后的雾化液可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供电组件不属于本技术的主要发明点,故供电组件的具体构造不在此赘述。
35.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正向剖示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侧向剖示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分解图。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0包括雾化壳体10、雾化座20以及雾化芯单元30,雾化芯单元30通过雾化座20安装于雾化壳体10,雾化液储存在雾化壳体10中并可进入雾化芯单元30以被雾化芯单元30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
37.雾化壳体10呈中空壳体状结构,雾化壳体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即图2中的竖直方向),雾化壳体10的宽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即图2中的水平方向),雾化壳体10的厚度方向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雾化壳体10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远小于雾化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形成扁平状结构以便于用户使用。可以理解,雾化壳体10的形状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要求。
38.进一步地,雾化壳体10包括安装腔、两个储液腔14以及气流通道12。安装腔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安装腔具有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开口端。气流通道12位于安装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气流通道12的一端连通安装腔的一端,气流通道12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与外界环境连通。两个储液腔14分别位于安装腔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储液腔14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每个储液腔14远离气流通道12的一端开口。
39.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雾化座20配接于雾化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雾化座
2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发热芯安装孔21和引导槽23,引导槽23位于发热芯安装孔21朝向储液腔14的一侧,发热芯安装孔21与安装腔远离气流通道12的一端的开口端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设置,引导槽23与储液腔14的开口端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设置并与储液腔14连通。如此,储液腔14的开口端被雾化座20封闭,储液腔14中的雾化液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引导槽23中。
40.雾化芯单元30包括雾化芯壳体32及雾化芯34。雾化芯壳体32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雾化芯壳体32具有两端开口的雾化腔321,雾化芯壳体32沿第一方向穿过雾化座20的发热芯安装孔21并伸入雾化壳体10的安装腔中以与气流通道12连通,雾化芯34的一端收容于雾化腔321远离气流通道12的一端中,雾化芯壳体32插设有雾化芯34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孔323,进液孔323连通雾化腔321和引导槽23。
41.如此,引导槽23中的雾化液可通过进液孔323流入雾化腔321中以接触雾化芯34,雾化芯34可加热雾化液以产生气溶胶,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从雾化腔321流入主壳体10的气流通道12中,最后气流通道12的开口端流出雾化壳体10以供用户吸食。
42.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雾化组件中的雾化液容易残留在雾化座底部,为了解决雾化液残留的问题,本技术的雾化座20的引导槽23靠近储液腔14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引导槽23靠近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一端的内径。如此,引导槽23内的雾化液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聚集于引导槽23靠近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一端,从而避免雾化液积聚在引导槽23底部而无法完全消耗,从而避免了雾化液的浪费,降低了雾化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43.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槽23的内径自靠近储液腔14的一端至靠近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一端单调减小,引导槽23的槽壁自引导槽23的边缘朝发热芯安装孔21倾斜延伸。如此,引导槽23的槽壁具有引导雾化液流动的导向作用,雾化液可沿着引导槽23的槽壁顺畅地流动至引导槽23靠近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一端。
44.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引导槽23的槽壁为弧形面而呈碗状结构,且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中心轴线和引导槽23的中心轴线重合。如此,储液腔14中的雾化液可沿着引导槽23迅速流动至引导槽23靠近发热芯安装孔21的一端,而不会停留在引导槽23的槽壁上。可以理解,引导槽23的槽壁的形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槽23可为漏斗形等内径渐变的形状,引导槽23的槽壁可为规则的多边形、不规则的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底座40、吸附件50以及电极60。安装底座40呈中空壳体状结构,安装底座40配接于雾化壳体10安装有雾化座20的一端,雾化芯单元30的一端伸出安装底座40以与供电组件连接。吸附件50设于雾化座20和安装底座40之间,用于吸附从雾化座20中泄漏的雾化液。电极60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于安装底座40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并与雾化芯单元30电连接,从而使雾化芯单元30通过电极60连接于供电组件。
46.上述雾化组件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47.雾化壳体10的储液腔14中的雾化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雾化座20的引导槽中,然后由雾化芯壳体32上开设的进液孔323流入雾化腔321中,进而与雾化腔321中的雾化芯34接触。雾化芯34通电后加热附着在其上的雾化液,雾化液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沿着雾化腔321流动至雾化壳体10的气流通道12,最后沿气流通道12流出雾化壳体10。
48.上述雾化组件100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由于在雾化座20上开设由上大小小的引导槽23,因此可引导雾化液朝的雾化座20的中心汇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水平延伸的雾化
座底壁,有效避免了雾化液残留在雾化座20上,进而避免了预注液的雾化装置的雾化液的浪费,降低了雾化装置的使用成本,有利于雾化装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