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2.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在肿瘤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因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较常用的方式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
3.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固定装置来保持介入针的稳定,但是现有的介入针固定装置不方便对介入针的角度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晃动,并且现有的固定装置不能够在使用时对穿刺处进行照明,为此提出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介入针固定装置不方便对介入针的角度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晃动,并且现有的固定装置不能够在使用时对穿刺处进行照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水平向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将装置固定在病床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可以沿其长度向滑动且能够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顶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节块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两者之间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杆末端设置有导针管,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一侧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杆,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螺纹杆顶端且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的把手。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沿其长度向开设有滑槽,所述调节块上固定有与所述滑槽适配且能够沿其长度向滑动的滑块。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一侧固定有制动块,所述制动块上构造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制动块的一侧构造为粗糙面。
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构造在所述调节块顶部的活动腔和水平向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的蜗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蜗杆一端且用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的旋钮。
11.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调节块一侧的鹅形管和固定在所述鹅形管末端的led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将装置固定在病床的一侧,再通过移动调节块的位置,使其处于合适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在连接板上,然后通过调节组件来调节连接杆与调节块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连接杆顶端的导针管的位置和角度,便于调节介入针的角度及位置,同时保证介入针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装置时可以通过照明组件对穿刺处进行照明,解决了现有的介入针固定装置不方便对介入针的角度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晃动,并且现有的固定装置不能够在使用时对穿刺处进行照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剖视图;
18.附图标记:1、连接板;11、滑槽;2、固定组件;21、固定板;22、活动板;23、螺纹杆;24、把手;3、调节块;31、滑块;4、连接杆;5、调节组件;51、活动腔;52、蜗杆;53、蜗轮;54、旋钮;6、导针管;7、照明组件;71、鹅形管;72、led灯;8、制动块;81、螺纹孔;8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所示,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水平向放置的连接板1,且连接板1一侧设置有用于将装置固定在病床上的固定组件2,这里的连接板1两侧固定有手柄,使得工作人员在固定或拆卸装置时能够通过手柄把持装置,同时连接板1上设置有可以沿其长度向滑动且能够固定在连接板1上的调节块3,并且调节块3顶部铰接有连接杆4,同时连接杆4与调节块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两者之间角度的调节组件5,且连接杆4末端设置有导针管6,并且调节块3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组件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组件2
可以将装置固定在病床的一侧,再通过移动调节块3的位置,使其处于合适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在连接板1上,然后通过调节组件5来调节连接杆4与调节块3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连接杆4顶端的导针管6的位置和角度,便于调节介入针的角度及位置,同时保证介入针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装置时可以通过照明组件7对穿刺处进行照明,解决了现有的介入针固定装置不方便对介入针的角度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晃动,并且现有的固定装置不能够在使用时对穿刺处进行照明的问题,更具体的为,在使用时通过固定组件2将装置固定在病床的一侧,再沿连接板1的长度向移动调节块3的位置,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其固定在连接板1上,然后通过调节组件5来调节连接杆4与调节块3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连接杆4顶端的导针管6的位置和角度,在确定导针管6的位置和角度后,通过导针管6可以对介入针进行引导和固定,且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导针管6和介入针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照明组件7对穿刺处进行照明,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清除的观察穿刺处的情况。
24.如图1、图3所示,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在连接板1一侧的固定板21和设置在连接板1一侧的活动板22,且活动板22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与连接板1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3,还包括固定在螺纹杆23顶端且用于驱动螺纹杆23转动的把手24,这里的把手24转动后能够带动螺纹杆23转动,由于螺纹杆23与连接板1螺纹连接且活动板22紧贴连接板1,在螺纹杆23转动时能够带动活动板22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1,从而对病床进行夹持固定,方便对装置进行固定或拆卸。
25.如图1、图2所示,连接板1沿其长度向开设有滑槽11,同时调节块3上固定有与滑槽11适配且能够沿其长度向滑动的滑块31,这里的调节块3一侧固定有滑块31且滑块31设置在连接板1的滑槽11内,使得调节块3可以通过滑块31沿连接板1的长度向滑动。
26.如图1、图3所示,调节块3一侧固定有制动块8,且制动块8上构造有螺纹孔81,并且螺纹孔81内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82,同时连接板1靠近制动块8的一侧构造为粗糙面,这里的固定螺栓82在拧入螺纹孔81后会抵触到连接板1的粗糙面,从而将制动板固定在连接板1的一侧,从而将调节块3固定在连接板1上,并且在需要移动调节块3时,只需将固定螺栓82拧出即可使调节块3沿连接板1的长度向移动。
27.如图1、图4所示,调节组件5包括构造在调节块3顶部的活动腔51和水平向设置在活动腔51内的蜗杆52,且连接杆4底端固定有与蜗杆52啮合的蜗轮53,还包括固定在蜗杆52一端且用于驱动蜗杆52转动的旋钮54,这里的蜗杆52通过轴承与调节块3连接,在使用时转动旋钮54能够带动蜗杆52转动,由于蜗杆52与蜗轮53相啮合,在蜗杆52转动时会带动蜗轮53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4绕其铰接点转动,从而调节连接杆4与调节块3之间的角度。
28.如图1、图2所示,照明组件7包括固定在调节块3一侧的鹅形管71和固定在鹅形管71末端的led灯72,这里的鹅形管71可以随意调节角度,使得led灯72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方便对穿刺处进行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