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腰椎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2.腰椎疾病后的康复主要以对腰椎肌肉的锻炼为主,通过腰椎肌肉动作,可以带动肩部的各个方向动作,比如说控制肩部前后动作和左右动作。在现有技术中,设置一个方框形的肩部围挡,使用时,患者的肩部处于肩部围挡内,腰椎肌肉带动肩部前后动作和左右动作时,肩部围挡对肩部动作形成阻挡,从而达到锻炼腰椎肌肉的目的。
3.在锻炼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对腰椎各方向的肌肉力量简称肌力进行评估,以设计更加科学的锻炼恢复计划,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患者肩部顺利进入到肩部围挡中,有时会把前侧围挡设计成能动作的围挡,当前侧围挡可以动作时,前侧围挡的测力就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侧围挡测力方便的腰椎康复治疗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腰椎康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支架,治疗仪支架上设置有肩部围挡,肩部围挡包括后侧围挡、前侧围挡和连接于后侧围挡与前侧围挡之间的左侧围挡和右侧围挡,前侧围挡包括左端与左侧围挡铰接相连的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和右端与右侧围挡铰接相连的前侧围挡右侧部分,前侧围挡左侧部分上连接有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包括左侧拉簧和左侧拉力传感器,左侧拉簧的一端与左侧围挡相连,左侧拉簧的另外一端与左侧拉力传感器相连,左侧拉力传感器远离左侧拉簧的一端通过左侧拉绳与前侧围挡左侧部分相连;前侧围挡右侧部分上连接有前侧围挡右侧测力结构,前侧围挡右侧测力结构包括右侧拉簧和右侧拉力传感器,右侧拉簧的一端与右侧围挡相连,右侧拉簧的另外一端与右侧拉力传感器相连,右侧拉力传感器远离右侧拉簧的一端通过右侧拉绳与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相连,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铰接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7.左侧围挡的前端具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侧固定轴,前侧围挡左侧部分的左端具有与左侧固定轴转动配合的左侧转动套,左侧拉绳与左侧转动套相连。
8.右侧围挡的前端具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固定轴,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右端具有与右侧固定轴转动配合的右侧转动套,右侧拉绳与右侧转动套相连。
9.治疗仪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和支架立柱,肩部围挡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于支架立柱上,支架立柱上设置有驱动肩部围挡上下移动的围挡驱动机构。
10.支架底座上设置有座椅。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通过转动打开肩部围挡前侧,可以方便患者的肩部进入到肩部围挡内,患者对腰椎肌肉朝前方向的肌力进行锻炼过程中,左侧拉簧和右侧拉簧为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朝前动作提供阻力,同时,左侧拉力传感器、右侧拉力传感器还可以测力得到前侧围
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所受到的作用力,即对应腰椎肌肉朝前方向的肌力,且不受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转动角度影响。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肩部围挡的俯视图;
14.图3是图1中横撑驱动机构与压腿横撑的配合示意图;
15.图4是图1中患者未坐于座椅上时摆动驱动机构与压腿横撑的配合示意图;
16.图5是图1中患者坐于座椅上后摆动驱动机构与压腿横撑的配合示意图;
17.图6是图1中前侧围挡左侧部分与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18.图中:1、肩部围挡;2、支架立柱;3、前侧围挡;4、右侧围挡;5、传动丝杠;6、压腿横撑;7、座椅;8、竖向连接杆;9、第一铰接结构;10、第二铰接结构;11、支架底座;12、横撑;13、横撑传动杆;14、第一导向套;15、第二导向套;16、横撑驱动缸;17、摆动驱动缸;18、第一铰接轴;19、第二铰接轴;20、后侧围挡;21、左侧围挡;22、传动丝母;23、导向孔;24、左侧拉簧;25、左侧拉力传感器;26、左侧拉绳;27、左侧固定轴;28、左侧转动套;29、弧形槽;30、限位销;3-1、前侧围挡右侧部分;3-2、前侧围挡左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2.本实用新型中腰椎康复治疗仪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治疗仪支架,治疗仪支架包括支架底座11和支架立柱2,支架立柱2上设置有可以上下移动的肩部围挡1,肩部围挡1由围挡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够上下移动,肩部围挡包括后侧围挡20、前侧围挡3、左侧围挡21和右侧围挡4,后侧围挡、前侧围挡、左侧围挡和右侧围挡围成长方形框状结构,使用时,患者的肩部置于肩部围挡内侧。
23.后侧围挡的后侧固定有传动丝母22,围挡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架立柱内侧的竖向布置的传动丝杠5,传动丝母22与传动丝杠5传动配合,传动丝杠由围挡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当传动丝杠转动时,传动丝母可以带着肩部围挡1上下移动。支架立柱上于传动丝杠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导向柱,传动丝母上设置有与对应导向柱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孔23。
24.前侧围挡包括与左侧围挡21相连的前侧围挡左侧部分3-2和与右侧围挡4相连的前侧围挡右侧部分3-1,前侧围挡左侧部分与前侧围挡右侧部分分体间隔布置。
25.前侧围挡左侧部分上连接有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包括
左侧拉簧24和左侧拉力传感器25,左侧拉簧24的一端与左侧围挡21相连,左侧拉簧的另外一端与左侧拉力传感器25相连,左侧拉力传感器25远离左侧拉簧的一端通过左侧拉绳26与前侧围挡左侧部分3-2相连,左侧拉簧24、左侧拉力传感器25位于左侧围挡21的下侧。前侧围挡右侧部分上连接有前侧围挡右侧测力结构,前侧围挡左侧测力结构与前侧围挡右侧测力结构左右对称。前侧围挡右侧测力结构包括右侧拉簧和右侧拉力传感器,右侧拉簧的一端与右侧围挡相连,右侧拉簧的另外一端与右侧拉力传感器相连,右侧拉力传感器远离右侧拉簧的一端通过右侧拉绳与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相连,前侧围挡左侧部分、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铰接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26.左侧围挡21的前端具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侧固定轴27,前侧围挡左侧部分的左端具有与左侧固定轴转动配合的左侧转动套28,左侧拉绳26与左侧转动套28相连,具体的左侧拉绳26与左侧转动套28的连接位置位于左侧转动套轴线的左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患者在朝前用力时,前侧围挡左侧部分过渡翻转,在左侧转动套28的内孔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弧形槽29,左侧转动轴27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供限位销30在上下方向上穿装的销轴槽,限位销30可自下至上取出,也可以自上至下装入,在锻炼之初,为保证患者肩部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肩部围挡中,可以将限位销拔出,此时左侧转动套28相对左侧固定轴可以转动较大角度,打开前侧围挡左侧部分,患者肩部顺利进入到肩部围挡内;随后将限位销30自上而下插入到销轴槽内,限位销30的一部分进入到弧形槽29中,限位销30的周向宽度小于弧形槽29的周向宽度,由于限位销能够与弧形槽的槽壁挡止配合而限制左侧转动套28的转动极限。因此左侧转动套28相对左侧转动轴27的转动角度范围有限,可以避免前侧围挡左侧部分过渡翻转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27.右侧围挡4的前端具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侧固定轴,前侧围挡右侧部分的右端具有与右侧固定轴转动配合的右侧转动套,右侧拉绳与右侧转动套相连。右侧固定轴、右侧转动套的配合与左侧固定轴、左侧转动套的配合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28.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位于肩部围挡下侧的座椅7,支架底座上于座椅的前侧设置有可前后摆动的压腿部件,压腿部件包括竖向连接杆8和设置于竖向连接杆上端的压腿横撑6,竖向连接杆8通过第一铰接结构9与支架底座铰接相连,治疗仪支架上设置有与竖向连接杆8传动连接以驱动压腿部件前后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竖向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压腿横撑6传动连接以驱动压腿横撑沿竖向连接杆上下移动的横撑驱动机构。
29.在本实施例中,器械底座11为盒形结构,摆动驱动机构设置于器械底座的内腔中。竖向连接杆8的下端伸入到器械底座的内腔中,摆动驱动机构包括摆动驱动缸17,摆动驱动缸的缸体与器械底座铰接相连,摆动驱动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铰接结构10与竖向连接杆8的下端相连,第二铰接结构位于第一铰接结构的下侧。第一铰接结构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铰接轴18,第二铰接结构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铰接轴19。摆动驱动缸17为气压缸。
30.竖向连接杆8为空心结构,横撑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竖向连接杆的内腔中的横撑驱动缸16。压腿横撑包括横撑12及与横撑中部固定相连的横撑传动杆13,横撑12和横撑传动杆13构成t形结构,横撑驱动缸的上端与横撑传动杆相连。横撑由弧形杆制成,竖向连接杆的内孔中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导向套14和第二导向套15,横撑传动杆13与第一导向套、第二导向套的内孔导向移动配合。横撑驱动缸16为气压缸,横撑驱动缸16的活塞杆与竖
向连接杆的下端铰接相连。
31.本腰椎康复治疗仪的使用过程为:患者未坐于座椅上时,如图4所示,摆动驱动机构驱动压腿横撑朝前摆动,且横撑驱动机构驱动压腿横撑处于较高位置,患者可以自左右方向坐于座椅上,随后摆动驱动机构驱动压腿横撑朝后摆动,横撑驱动机构驱动压腿横撑朝下移动,如图5所示,压腿横撑与座椅配合而夹紧患者的大腿位置,实现对患者腿部的固定。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和横撑驱动机构的配合来完成对患者腿部的固定,不需要患者手动操作,腿部固定过程简单方便。患者在腿部固定后,通过腰椎可以控制肩部前后动作和左右动作,从而实现锻炼患者腰椎肌肉的目的。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