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一次性可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2.临床上颈部、四肢、胸腔严重感染的病人,尤其是结核病病人,需要进行冲洗引流操作。一方面,通过一根注药管(硅胶管)向病灶部位输送药液,以达到冲洗伤口,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另一方面,病灶部位的血水、组织液、药水需要通过一根引流管(硅胶管)抽出。
3.如图6所示,上述的冲洗引流操作,首先需在病灶部位对应的皮肤6上开设两个切口,两个切口分别供引流管51和注药管52插入,再将引流管51和注药管52分别通过对应的切口插入术腔,然后将两处切口进行缝合,以分别固定引流管51和注药管52在皮肤6上,最后将引流管51位于体外的一端通过接头a53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管位于体内的一端通过接头b54与注射器连接,接头a53和接头b54上分别设有手动阀门a531和手动阀门b541。
4.冲洗时,打开手动阀门b,使注射器内的药液通过接头b和注药管注入病人体内的病灶部位,注入一定量的药液后,关闭手动阀门b,使药液浸泡病灶部位一定时间。引流时,打开手动阀门a,病灶部位的血水、组织液、药水在负压吸引下依次通过引流管和接头a,进入负压吸引装置中。
5.上述的冲洗引流操作在临床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皮肤上需要做一个同时供两根管道(注药管和引流管)插入的切口,创伤较大;2、两根管道(注药管和引流管)均缝合在同一个切口上,缝合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缝合密封不良的现象。3、引流操作时,在负压作用下,术腔中的一部分待引流液体(血水、组织液、药水)会进入注药管中,在后续的冲洗操作时,术腔内变为微负压环境,注药管中的液体又会流回术腔中,不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次性可冲洗引流管,它解决了目前在临床上的冲洗引流操作中,切口创伤较大,容易出现缝合密封不良,引流液体会在冲洗操作时被灌回术腔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可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环形管、药液总管及药液分管;
8.引流管内部设有管腔,引流管上端设有连通至管腔的引流出口,下端设有连通至管腔的引流入口;
9.环形管设置在引流管的管腔中,并位于引流管的引流出口与引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并环绕引流管的管腔设置,环形管内部设有内腔,环形管上设有一个药液入口和多个药液出口,药液入口和药液出口均连通至环形管的内腔;
10.药液总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外部,后端穿过引流管的外壁而进入引流管内部,药液总管的前端设有注射器接口,后端与环形管的药液入口连通;
11.药液分管设置在引流管内部,并位于引流管的引流出口与引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其数量与环形管上的药液出口数量一致,药液分管的前端与环形管的药液出口连通,后端朝向引流管下端布置并与引流管外部连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药液分管的后端管腔中设有鸭嘴瓣膜,鸭嘴瓣膜包括两片分体瓣膜,两片分体瓣膜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药液分管的管腔壁面上,另一端相互贴合从而将药液分管的管腔封闭;当流体从药液分管的前端管腔向后端管腔流动时,两片分体瓣膜在流体的冲击下打开,从而将药液分管的管腔打开,当流体从药液分管的后端管腔向前端管腔流动时,两片分体瓣膜保持贴合状态,流体无法从药液分管的后端管腔流向前端管腔,药液分管的管腔保持封闭状态。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药液分管的后端管体的轴心线m与引流管的轴心线n所成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15-35
°
。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a的取值为25
°
。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流管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环形凹槽、置管通道a和置管通道b,环形凹槽设在引流管的管腔壁面上,置管通道a和置管通道b均埋设在引流管的管壁中,置管通道a的上端口连通至引流管外壁,置管通道a的下端口连通至环形凹槽,置管通道b的上端口连通至环形凹槽,置管通道b的下端口连通至引流管外壁;相应的,环形管安装在环形凹槽内,药液总管的后端设置在置管通道a中,药液分管设置在置管通道b中。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形管上所有的药液出口沿着环形管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布置在环形管上,相应的,所有的置管通道b呈环形均布埋设在引流管的管壁中,所有的置管通道b的下端口呈环形均布在引流管的外壁上。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流管下端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组引流入口,每组引流入口包括至少三个呈环形均布在引流管上的引流孔。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1、其用于临床上的冲洗引流操作,执行冲洗操作时,药液依次通过药液总管、环形管、药液分管进入病人术腔内,执行引流操作时,引流液体通过引流管的管腔排出,冲洗液的流动路径与引流液体的流动路径互不重叠,故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待引流液体回灌术腔的现象,可满足无菌操作的要求。
20.2、执行冲洗操作时,从每一条置管通道b的下端口均排出冲洗液,而置管通道b呈环形均布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这使得冲洗液可均匀洒落在术腔中,进而确保术腔能被冲洗液充分浸润。
21.3、执行引流操作时,引流管下端的每一个引流孔均可吸入待引流的液体,从而一方面实现了360
°
无死角的引流,另一方面通过每个引流孔有效的分摊了负压吸力,避免出现因局部负压过大而使组织或脏器破溃的情况,再一方面不会出现因单个引流孔被堵塞而导致引流管无法正常引流的情况。
22.4、其在一根管道内集成了冲洗和引流功能,使病人皮肤上仅需开设一个小切口,切口损伤相对较小,将一根管道与切口进行缝合的难度较低,缝合密封性易于保障。
23.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26.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27.图4为环形管、药液总管及药液分管三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5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目前临床上执行冲洗引流操作的状态图示意图。
30.说明:图4中的注射器接口省略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1:
32.如图1-4所示,一次性可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环形管2、药液总管3及药液分管4。
33.引流管1内部设有管腔11,引流管1上端设有连通至管腔11的引流出口12,下端设有连通至管腔11的引流入口。
34.环形管2设置在引流管1的管腔11中,并位于引流管1的引流出口12与引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并环绕引流管1的管腔11设置,环形管2内部设有内腔,环形管2上设有一个药液入口21和多个药液出口22,药液入口21和药液出口22均连通至环形管2的内腔。
35.药液总管3的前端位于引流管1外部,后端穿过引流管1的外壁而进入引流管1内部,药液总管3的前端设有注射器接口31,后端与环形管2的药液入口21连通。
36.药液分管4设置在引流管1内部,并位于引流管1的引流出口12与引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其数量与环形管2上的药液出口数量一致,药液分管4的前端与环形管2的药液出口22连通,后端朝向引流管1下端布置并与引流管1外部连通。药液分管4的后端管腔中设有鸭嘴瓣膜,鸭嘴瓣膜包括两片分体瓣膜41,两片分体瓣膜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药液分管4的管腔壁面上,另一端相互贴合从而将药液分管4的管腔封闭。当有流体从药液分管4的前端管腔向后端管腔流动时,两片分体瓣膜41在流体的冲击下打开,从而将药液分管4的管腔打开,当有流体从药液分管4的后端管腔向前端管腔流动时,两片分体瓣膜41保持贴合状态,流体无法从药液分管4的后端管腔流向前端管腔,药液分管4的管腔保持封闭状态。
37.优选,引流管1下端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四组引流入口,每组引流入口包括四个呈环形均布在引流管1上的引流孔13。该设计一方面可实现360
°
无死角的引流,另一方面通过每个引流孔有效的分摊了负压吸力,避免出现因局部负压过大而使组织或脏器破溃的情况,再一方面多个引流孔的设计可避免因个别引流孔被血块堵塞而导致引流管无法正常引流的情况。
38.优选,药液分管4的后端管体的轴心线m与引流管1的轴心线n所成夹角为a,a的取值为25
°
。
39.优选,引流管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环形凹槽14、置管通道a15和置管通道b16,环形凹槽14设在引流管1的管腔壁面上,置管通道a15和置管通道b16均埋设在引流管1的管壁中,置管通道a15的上端口连通至引流管1外壁,置管通道a15的下端口连通至环形凹槽14,置管通道b16的上端口连通至环形凹槽14,置管通道b16的下端口连通至引流管1外壁。
环形管2上所有的药液出口22沿着环形管2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布置在环形管2上。相应的,环形管2安装在环形凹槽14内,药液总管3的后端设置在置管通道a15中,药液分管4设置在置管通道b16中,尤其是,药液分管4的下端未伸出置管通道b16。所有的置管通道b16呈环形均布埋设在引流管1的管壁中,所有的置管通道b16的下端口呈环形均布在引流管1的外壁上。
40.优选,引流管1在安装有环形管2、药液总管3及药液分管4区段称为厚壁段,厚壁段的管壁厚度均为3mm,引流管1在设有引流出口12的上端区段和设有引流孔13的下端区段称为薄壁段,薄壁段的管壁厚度均为0.8mm。厚壁段与薄壁段之间通过过渡段平滑连接,过渡段的壁厚从一端至另一端呈线性变化。厚壁段的壁厚3mm便于设置环形凹槽14、置管通道a15和置管通道b16,进而为环形管2、药液总管3及药液分管4的安装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支持。
41.优选,引流管1的外径为16mm,环形管2和药液总管3的外径均为1.6mm,药液分管4的外径为1.0mm。
42.优选,引流管1的上端外壁上通过连接带连接有活动盖帽17,当活动盖帽17盖合在引流出口12上时,引流出口12被关闭,当活动盖帽17从引流出口12上拆下时,引流出口12被敞开。
43.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引流前,将引流管1的下端通过皮肤上的切口插入术腔,将引流管1上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引流时,启动负压吸引装置以提供负压,术腔内待抽出的液体在负压作用下,通过引流孔13进入引流管1的管腔11中,再从引流出口12排出到负压吸引装置中。此过程中,药液分管4中的鸭嘴瓣膜始终保持关闭状态,以使引流液体不会灌入药液分管4中,引流管完成后,将引流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折弯,并用管夹将引流管1的管腔11夹闭,可有效的避免引流管1管腔上端残留的液体在后续的清洗操作中回灌到术腔。
44.清洗时,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在药液总管3的注射器接口31上,然后推进注射器,使药液依次通过药液总管3、环形管2、多根药液分管4进入病人术腔。此过程中,药液的流动路径与引流液体的流动路径互不重叠,注入药液时完全不存在将引流液体推回到术腔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