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药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携式药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瓶,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可分装多种药品的药瓶。


背景技术:

2.目前,药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中出差、旅行和外出的增加,有必要携带生活必备应急类药物,而随身携带物品较多,不适宜携带大量的药盒、药瓶,因此便携式药瓶被推广应用起来。现有技术中,便携式药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翻盖式取药方式,即药盒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方便不同药物储备,用药过程中开启盒盖,分别取出适宜用药量即可,另一种一般为圆形结构,药盒内部分隔为多个扇形结构,药瓶侧面设有出药口,转动扇形结构方便出药,但彼时要求盖体为透明结构,方便取出正确的药品。由此可见,目前便携式药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翻盖式药瓶不便于快速取药,而圆形结构药瓶选用的透明材质导致药瓶对避光性药物储存存在问题,而大部分西药类片剂均需避光保存,因此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药瓶,方便使用者取药的同时,解决了药物避光性存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药瓶,包括盖体、瓶体和旋转结构,盖体扣合在瓶体上,旋转结构穿插在瓶体内,瓶体底部内凹设有通孔,旋转结构包括转动块、底座、旋转柱和若干分隔板,旋转柱和转动块分别位于底座上顶面和下底面的圆心处,分隔板以圆周环绕方式均匀地设置在旋转柱的外侧面上,转动块由内而外穿过通孔,底座、旋转柱和若干分隔板位于瓶体内,底座底面设有标记物。
5.进一步的,瓶体外侧面设有固定件,盖体上设有出药口、扣合件和连接器,出药口位于盖体的任意边缘处,连接器一端与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扣合件连接,扣合件安装在出药口上。
6.进一步的,转动块、底座、旋转柱和若干分隔板一体成型。
7.进一步的,转动块的横截面半径小于通孔的半径,转动块进入通孔后,由下而上底座在通孔处显示出来的形状为环形,环形均匀分设为若干分割区域,分割区域与相邻两个分隔板中间的空间上下对应,分割区域上设有标记物。
8.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物为不同颜色或带有数字的贴片。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药瓶设有旋转结构,可将瓶体分隔为多个存储空间,进行药片的收纳,而转动底部的转动块即可调整出药的空间,而底部的标记物可便于确认分隔板的位置;
11.(2)对于要求避光保存的药品,本实用新型的药瓶完全可实现该要求,且不影响区分取出药物的种类。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截面示意图。
18.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药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盖体;
21.11、出药口;
22.12、扣合件;
23.13、连接器;
24.2、瓶体;
25.21、通孔;
26.22、固定件;
27.3、旋转结构;
28.31、转动块;
29.32、底座;
30.33、旋转柱;
31.34、分隔板;
32.4、标记物;
33.5、分割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药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药瓶设有盖体1和瓶体2,盖体1扣合在瓶体2上,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瓶体2外侧面设有固定件22,盖体1上设有出药口11、扣合件12和连接器13,出药口11位于盖体1的任意边缘处,连接器13一端与固定件22连接,另一端与扣合件12连接,扣合件12固定在出药口11上,药品放置在瓶体2内,打开扣合件12即可倒出瓶体2内的片剂。
3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便携式药瓶除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设有旋转结构3,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便携式药瓶的旋转结构3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旋转结构3穿插在瓶体2内部,旋转结构3设有转动块31、底座32、旋转柱33和若干分隔板34,较佳的,转动块31、底座32、旋转柱33和
若干分隔板34一体成型,旋转柱33和转动块31分别位于底座32上顶面和下底面的圆心处,分隔板34以圆周环绕方式均匀地设置在旋转柱33的外侧面上。
37.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瓶体2底部内凹设有通孔21,通孔21的半径大于转动块31的横截面半径,转动块31由内而外穿过通孔21,将底座32固定在通孔21的上方,底座32、旋转柱33和若干分隔板34均位于瓶体2内,本实施例中分隔板34数量为六块,可将瓶体2内的空间分隔为六个部分,手持转动块31旋转,可同时将底座32旋转,从而转动分隔板34,即可将由分隔板34分隔的小空间转动至出药口11下方,从而将该空间内药物取出。
38.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底座32的底面设有标记物4,由于转动块31的横截面半径小于通孔21的半径,转动块31进入通孔21后,由下而上观看,底座32在通孔21处显示出来的形状为环形(如图6所示),环形均匀分设为若干分割区域5,本实施例中分割区域5的数量为六个,分割区域5与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4中间的空间上下对应,即分割区域5所处的面属于上方相邻两隔板34所形成空间的底面的一部分,分割区域5上设有标记物4,本实施例中标记物4为带有不同数字的贴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为不同颜色的贴片,用于进行区分。而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可通过观察底座32转动的位置,来确定所指代药品的位置。
39.本实用新型两个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药瓶的各部位材质均为不透光材质组成,防止瓶内药品受到阳光照射影响保质期和药效。
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41.(1)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药瓶设有旋转结构3,可将瓶体2分隔为多个存储空间,进行药片的收纳,而转动底部的转动块31即可调整出药的空间,而底部的标记物4可便于确认分隔板34的位置;
42.(2)对于要求避光保存的药品,本实用新型的药瓶完全可实现该要求,且不影响区分取出药物的种类。
4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