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心血管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包括心脏介入,无创或微创手术如冠状动脉置管手术,在心血管内科手术时,需要使用到引流瓶,通过引流瓶将手术位置处溢出的体液进行吸收,保证足够清晰的手术视野,引流是心血管内科常用到的手术方式之一,比如对心胞积液的引流,因而引流瓶成为医院内必备装置。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
4.(1)、在使用引流瓶进行引流的过程中,由于引流瓶内的空间有限的原因,为了保证引流的正常进行,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将引流瓶中的引流液体排出或直接对引流瓶进行更换,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还会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劳动负担,使用较为不便;
5.(2)、在使用引流瓶进行引流的过程中,现有的引流瓶通常放置在台面或地面,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存在引流瓶损坏的风险,但是现有的引流瓶防护措施较差,不能对引流瓶进行很好的防护,一旦引流瓶发生损坏,就会影响患者体内的导流,给手术增加风险。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存在瓶内空间有限和防护措施较差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包括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吸盘,所述第一防护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防护壳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第一防护壳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
有压力表,所述顶盖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引流管,所述顶盖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负压气囊球,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前侧开设有观察窗,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前侧靠近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12.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瓶体,所述引流瓶体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管,所述活动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分流瓶。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相适配。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阀,第一固定阀位于第一防护壳的前侧设置,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前侧靠近观察窗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阀相适配的槽。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护壳的一侧通过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在第一防护壳的一侧中部,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第二固定管相适配的孔,所述第二固定管的顶端与分流瓶的底端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阀。
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与分流瓶的顶端中部相固定,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防护壳的一侧并与引流瓶体的一侧顶部相固定。
17.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底端与引流瓶体的顶端相固定,所述第三固定管的底端位于第一固定管的内部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减震弹簧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减震弹簧为阻尼弹簧。
19.(三)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
21.(1)、在第一防护壳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护壳安装的分流瓶,通过连接软管与分流瓶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将引流瓶体中的引流液体导出,从而可以间接的扩大引流瓶体的储存空间,避免引流液体过多时引流瓶体无法对引流液体进行引流,无需频繁的排放引流瓶体中的引流液体,同时也不需要频繁的对引流瓶体更换,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使用较为方便。
22.(2)、通过设有第一防护壳,可以为引流瓶体提供外部防护,再通过活动板、减震弹簧、滑块、滑槽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为引流瓶体提供缓冲,避免引流瓶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发生损坏,再通过第二防护壳与橡胶垫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对分流瓶提供外部防护,从而提高了整体的防护措施,避免影响患者体液的导流,防止给手术带来风险。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第二防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的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第一防护壳;2、第一固定管;3、支撑柱;4、固定吸盘;5、第二防护壳;6、第
二固定管;7、连接软管;8、控制阀;9、顶盖;10、压力表;11、引流管;12、单向负压气囊球;13、观察窗;14、刻度线;15、活动板;16、引流瓶体;17、第三固定管;18、减震弹簧;19、滑块;20、滑槽;21、橡胶垫;22、分流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一防护壳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管2,第一防护壳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吸盘4,第一防护壳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壳5,第二防护壳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管6,第二防护壳5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软管7,连接软管7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8,第一防护壳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顶盖9,顶盖9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压力表10,顶盖9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引流管11,顶盖9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负压气囊球12,第一防护壳1的前侧开设有观察窗13,第一防护壳1的前侧靠近观察窗13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14;
31.第一防护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5,活动板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瓶体16,引流瓶体16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管17,活动板15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8,活动板1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9,第二防护壳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1,橡胶垫2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分流瓶22。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防护壳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0,滑槽20与滑块19相适配,通过滑块19与滑槽20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保证引流瓶体16的稳定;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三固定管17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阀,第一固定阀位于第一防护壳1的前侧设置,第一防护壳1的前侧靠近观察窗13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阀相适配的槽,通过设有第一固定阀,可以对引流瓶体16中引流液体的排放进行控制;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防护壳5的一侧通过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在第一防护壳1的一侧中部,第二防护壳5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第二固定管6相适配的孔,第二固定管6的顶端与分流瓶22的底端中部相固定,第二固定管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阀,可以对第二防护壳5进行拆卸,通过设有第二固定阀,可以对分流瓶22中引流液体的排放进行控制;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软管7的一端与分流瓶22的顶端中部相固定,连接软管7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防护壳1的一侧并与引流瓶体16的一侧顶部相固定;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盖9的底端与引流瓶体16的顶端相固定,第三固定管17的底端位于第一固定管2的内部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固定管2将第三固定管17排放的引流液体排出到第一防护壳1的外部;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减震弹簧18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减震弹簧
18呈环形阵列分布,减震弹簧18为阻尼弹簧,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效果。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时,如图1-5所示,该装置整体由第一防护壳1、第二防护壳5、引流瓶体16、分流瓶22组成,在使用时,先将固定吸盘4固定在台面或地面上,然后将导流管与引流管11连接,此时患者体内的引流液体通过引流管11进入引流瓶体16的内部,在导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13与刻度线14的配合对引流瓶体16中的剩余空间进行识别,当引流瓶体16中的剩余空间较少时,打开控制阀8,此时引流瓶体16中储存的引流液体通过连接软管7进入分流瓶22的内部,从而间接的扩大引流瓶体16中的储存空间,使得引流瓶体16可以正常的进行引流,在引流的过程中,当有人碰到引流瓶体16时,通过减震弹簧18的伸缩可以对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在缓冲的过程中,活动板15带动滑块19在滑槽20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橡胶垫21为分流瓶22提供防护,需要将引流的液体排出时,分别打开第一固定阀和第二固定阀,此时引流瓶体16通过第三固定管17将引流液体排出,排出的引流液体通过第一固定管2排出到外界,同时分流瓶22通过第二固定管6将引流液体排出的外界,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