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
背景技术:2.呼吸科,多数为呼吸系统疾病和肺部、脏器等严重疾病为主,吸氧即吸入氧气,是呼吸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吸氧需要用到吸氧管。
3.现有的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在对氧气加湿后没有考虑到湿气过重会对病人有害,并且现有技术中对氧气加热通常在源头进行加热不仅成本加高,而且需要改变氧气温度时也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包括加湿器本体与吸氧机,所述加湿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氧口连接有吸氧机的出氧管,所述加湿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出氧口,且所述出氧口插入连接有运氧管,所述运氧管的外壁设置有可以对氧气加热的可活动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有活动套接在运氧管外壁的导热套,且所述导热套的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热器,且所述导热套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卡孔,且所述卡孔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块,所述运氧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除湿机构。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运氧管的末端连接有带有双鼻孔的进氧管,通过在运氧管对氧气进行处理后通过进氧管对病人供氧。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卡块靠向运氧管的一侧设置有凸块与运氧管摩擦固定,可以控制导热套的位置从而控制最终氧气的温度。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构包括有固定套接在运氧管外壁的下弧管,且所述下弧管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弧管,所述上弧管的内壁紧贴有除湿棉,且所述运氧管被除湿棉覆盖的一端开设有除湿口,可以减轻加湿后的氧气中的湿气。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弧管与下弧管的内部均设置有冷水对运氧管进行冷凝,可以对加热后的加湿氧气进行较短时间冷凝去除一些湿气。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弧管与下弧管的另一侧连接有锁紧卡座进行固定,且所述除湿棉通过锁紧卡座与上弧管构成可更换结构,通过除湿棉可以对加热后的加湿氧气去除的湿气进行吸收避免堆积在一起造成运氧管内压增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热机构可以对加湿后的氧气进行加热以达到适合患者的最佳温度,当需要控制氧气加热后的温度高低时只需要控制导热套的位置即可,较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需要对整体氧气进行导致加热成本较高,不便于改变氧气温度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除湿机构可以对加湿后的氧气去除一些湿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加湿器对氧气的加湿浓度太大会导致患者吸氧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运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爆炸分离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机构的爆炸分离图。
19.图中:1、加湿器本体;2、吸氧机;3、出氧口;4、运氧管;5、加热机构;501、导热套;502、加热器;503、卡孔;504、卡块;6、除湿机构;601、下弧管;602、上弧管;603、除湿棉;604、除湿口;7、进氧管;8、锁紧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中心”、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一”、
“ꢀ
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
第一”、
“ꢀ
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
“ꢀ
相连”、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一种呼吸科护理吸氧管的加湿器结构,包括加湿器本体1、吸氧机2、出氧口3、运氧管4、加热机构5、导热套501、加热器502、卡孔503、卡块504、除湿机构6、下弧管601、上弧管602、除湿棉603、除湿口604、进氧管7和锁紧卡座8,加湿器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氧口连接有吸氧机2的出氧管,加湿器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出氧口3,且出氧口3插入连接有运氧管4,运氧管4的外壁设置有可以对氧气加热的可活动的加热机构5,运氧管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除湿机构6。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4,加热机构5包括有活动套接在运氧管4外壁的导热套501,且导热套501的外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热器502,且导热套501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卡孔503,
且卡孔503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块504,通过加湿器加湿后的氧气进入运氧管4后,在启动加热器502对导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对导热管覆盖的运氧管4进行加热,氧气经过加热后的运氧管4后升高温度,然后在传输加热后的氧气,运氧管4的末端连接有带有双鼻孔的进氧管7,在运氧管4内对氧气进行处理后通过进氧管7对病人供氧,卡块504靠向运氧管4的一侧设置有凸块与运氧管4摩擦固定,当需要控制氧气加热后的温度高低时,将导热套501卡合的卡块504抽出,然后在运氧管4外壁活动导热套501,越靠近加湿器一侧则最终的氧气在运氧管4内部的降温时间越长导致温度越低,确定导热套501的位置后在插入卡块504通过设置的凸块与运氧管4摩擦固定。
26.实施例2
27.请参阅图1-4,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除湿机构6包括有固定套接在运氧管4外壁的下弧管601,且下弧管601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弧管602,上弧管602的内壁紧贴有除湿棉603,且运氧管4被除湿棉603覆盖的一端开设有除湿口604,上弧管602与下弧管601的内部均设置有冷水对运氧管4进行冷凝,加热加湿后的氧气继续在运氧管4内部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但是其湿度依旧较大,此时氧气通过上弧管602与下弧管601覆盖的运氧管4后会对加热加湿后的氧气进行较短时间的冷凝使得一些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上弧管602与下弧管601的另一侧连接有锁紧卡座8进行固定,且除湿棉603通过锁紧卡座8与上弧管602构成可更换结构,冷凝成水滴后会通过除湿口604被除湿棉603进行吸收,此时氧气的温度湿度均适合吸收,使用结束后可通过更换除湿棉603便可以二次使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加湿器加湿后的氧气进入运氧管4后,在启动加热器502对导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对导热管覆盖的运氧管4进行加热,氧气经过加热后的运氧管4后升高温度,然后在传输加热后的氧气,当需要控制氧气加热后的温度高低时,将导热套501卡合的卡块504抽出,然后在运氧管4外壁活动导热套501,越靠近加湿器一侧则最终的氧气在运氧管4内部的降温时间越长导致温度越低,确定导热套501的位置后在插入卡块504通过设置的凸块与运氧管4摩擦固定,加热加湿后的氧气继续在运氧管4内部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但是其湿度依旧较大,此时氧气通过上弧管602与下弧管601覆盖的运氧管4后会对加热加湿后的氧气进行较短时间的冷凝使得一些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冷凝成水滴后会通过除湿口604被除湿棉603进行吸收,此时氧气的温度湿度均适合吸收,使用结束后可通过更换除湿棉603便可以二次使用。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