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尤其涉及一种卧床人员护理床。
背景技术:2.卧床人员通常为因年龄增大或者伤病困扰等失去一定行动能力的人群,其多数需要在特定的护理床上进行疗养。疗养过程会涉及日常起居各种情况的护理,如进食、洗脚或者搬移等需坐立情况的护理,日常大小便排便的护理,以及针对肌体活动和血液流动进行侧翻活动的护理等。为方便护理人员能顺利地进行各种护理工作,降低护理工作强度,需要一款能配合上述护理工作的多功能护理床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的护理床功能都较为单一,多仅具备某一项或者两项功能,不能满足全面护理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坐立、排便、侧翻活动需求,利于降低护理工作强度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卧床人员护理床。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卧床人员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有卧床床面,所述卧床床面依次分设为与人体头背、腰臀和腿脚分别对应的床面组件,各所述床面组件分别包括中部床面、和分居各自中部床面左右两侧的侧部床面,相邻两所述中部床面之间、相邻两所述侧部床面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床面与相邻的所述侧部床面之间分别铰接连接设置;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在所述床架上左右摆动安装设置,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脚端处设有翻身支撑架,与腿脚对应的中部床面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身支撑架上,每侧所述侧部床面中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有翻身导向组件,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或者侧部床面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翻身驱动器;所述翻身支撑架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下摆驱动组件,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扶起驱动组件。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身导向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翻身支撑架的左端和右端处的翻身导向槽,与腿脚对应的两所述侧部床面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翻身导向轮,所述翻身导向轮位于对应侧所述翻身导向槽内设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头端处设有翻身支撑台,与头背对应的两所述侧部床面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滚动于所述翻身支撑台上的翻身支撑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起驱动组件包括竖向摆动安装在所述床架上的扶起传动摆杆,所述扶起传动摆杆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扶起驱动电缸,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上左右摆动安装有翻身适应杆,所述扶起传动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身适应杆之间设有扶起传动连杆。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摆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上的下摆折叠一架,所述下摆折叠一架的自由端与所述翻身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下摆折叠二架,所述扶起传动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摆折叠一架之间设有下摆联动拉杆。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起传动摆杆上设有下摆联动拉销,所述下摆联动拉
杆上设有卡接在所述下摆联动拉销上的下摆联动卡槽。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架上固定设有与所述下摆联动卡槽对应的腿脚支撑横杆,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下摆联动拉杆的下部转动安装有脱杆转轴,所述脱杆转轴上固定设有抬杆凸起,所述下摆联动拉杆的下部固定设有与所述抬杆凸起对应的抬杆导向斜台。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与头背对应的侧部床面包括头背侧架,所述头背侧架上铰接安装有侧扶床垫,所述头背侧架上转动安装有可顶起所述侧扶床垫的侧扶顶杆;与腰臀对应的侧部床面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侧扶顶杆转动连接的侧扶联动拉杆。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与腰臀对应的所述中部床面包括腰臀中部架,所述腰臀中部架上可拆卸安装有便盆,所述腰臀中部架上转动安装有排便坐垫,所述排便坐垫的排便口处安装有遮盆垫;所述腰臀中部架上转动安装有位于所述排便坐垫下方的托臀撑杆,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托臀撑杆转动连接的托臀联动拉杆。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头端处安装有可翻转的床头板组件,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床头板组件处转动安装有吊挂杆,所述床架上设有与所述吊挂杆对应的起立保持器。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卧床人员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有卧床床面,所述卧床床面依次分设为与人体头背、腰臀和腿脚分别对应的床面组件,各所述床面组件分别包括中部床面、和分居各自中部床面左右两侧的侧部床面,相邻两所述中部床面之间、相邻两所述侧部床面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床面与相邻的所述侧部床面之间分别铰接连接设置;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在所述床架上左右摆动安装设置,所述床架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脚端处设有翻身支撑架,与腿脚对应的中部床面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身支撑架上,每侧所述侧部床面中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有翻身导向组件,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或者侧部床面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翻身驱动器;所述翻身支撑架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下摆驱动组件,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扶起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卧床床面分为九块,且九块相互之间利用铰接进行连接。铰接连接仅有的转动自由度,可使得与头背对应的床面组件单独形成扶起,这样卧床人员可实现坐立姿态。在需要进行洗脚等护理工作时,可将与腿脚对应的床面组件再摆下,使卧床人员小腿垂下;而且该姿态下,可在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处设置便盆等,实现排便护理。另外,中部三块中部床面、每侧三块侧部床面可分别形成整体,在所述中部床面左右摆动时,配合所述翻身导向组件的导向限制作用和支撑作用,可使得躺卧于中部三块中部床面上的卧床人员,实现稳定可靠的翻身活动。由此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坐立、排便、侧翻活动需求,利于降低护理工作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卧床床面为平铺状态;
17.图2是图1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转为座椅式坐立状态时的示意图;
19.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摆联动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为卧床式坐立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便坐垫处的结构原理图;
24.图9是图8在转为坐立状态过程中排便坐垫托起的原理示意图;
25.图10是图9转为坐立状态结束时的状态示意图;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向一侧翻身运动时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27.图12是图11中的a-a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图11中的b-b结构示意图;
29.图14是图11中的c-c结构示意图;
30.图15是图14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床头板组件翻下、吊挂杆立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32.图中:1-床架;11-行走轮;2-床面组件;21-中部床面;22-侧部床面; 3-头背侧架;31-侧扶床垫;32-侧扶顶杆;33-侧扶联动拉杆;4-腰臀中部架; 41-便盆;42-排便坐垫;43-遮盆垫;44-托臀撑杆;45-托臀联动拉杆;5-翻身支撑架;51-翻身支撑轴;52-u形支撑槽;53-翻身驱动器;54-挤压检测杆; 6-翻身导向组件;61-翻身导向槽;62-翻身导向轮;63-翻身支撑台;64-翻身支撑轮;7-扶起驱动组件;71-扶起传动摆杆;72-扶起驱动电缸;73-翻身适应杆;74-扶起传动连杆;8-下摆驱动组件;81-下摆折叠一架;82-下摆折叠二架;83-下摆联动拉杆;84-下摆联动拉销;85-下摆联动卡槽;86-腿脚支撑横杆;87-脱杆转轴;88-抬杆凸起;89-抬杆导向斜台;9-床头板组件;91-吊挂杆;92-起立保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34.如图1至图16共同所示,卧床人员护理床,包括床架1,优选地,所述床架1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锁止功能的行走轮11,以方便本实施例整体进行移动。所述床架1上设有卧床床面,所述卧床床面依次分设为与人体头背、腰臀和腿脚分别对应的床面组件2,各所述床面组件2分别包括中部床面21、和分居各自中部床面21左右两侧的侧部床面22。这样本实施例所述卧床床面由九块组成。其中,本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与头背、腰臀和腿脚对应,或者头背处,腰臀处、腿脚处,应理解为人体躺卧在所述卧床床面上后,相关结构主要承载人体某块部位或者处于承载部位相应的长度范围附近。
35.相邻两所述中部床面21之间、相邻两所述侧部床面22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床面21与相邻的所述侧部床面22之间分别铰接连接设置。铰接为公知常用手段,在此不再赘述。铰接连接仅有的转动自由度,可使得成排的三块床面能形成整体,形成的三个整体又可以进行折叠和平铺,且当进行折叠时,未起到转动作用的铰接结构起到将成排的三块床面锁持
为整体的作用。
36.参见图2、以及图12至图14,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21在所述床架1上左右摆动安装设置,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脚端处设有翻身支撑架 5,与腿脚对应的中部床面21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身支撑架5上。当然腿脚中部床面21与所述翻身支撑架5的连接转轴,应当与腰臀中部床面21的摆动转轴同轴。此外,本实施例在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21上固定设置翻身支撑轴51,所述床架1上设有与翻身支撑轴51对应的u形支撑槽52,以此配合上述摆动和转动连接,实现三块中部床面21的共同摆动。且u形支撑槽52的开放式槽口,不影响头背处床面组件2的扶起。
37.参见图11至图15,每侧所述侧部床面22中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有翻身导向组件6,所述翻身导向组件6对所述侧部床面22进行导向限制和翻身支撑,当三块中部床面21进行摆动时,所述翻身导向组件6可使得每侧三块侧部床面 22共同实现摆动,并在摆动过程中配合中部床面21对人体进行翻身时的有效支撑。
38.所述翻身导向组件6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翻身支撑架5的左端和右端处的翻身导向槽61,本实施例所述翻身导向槽61为横向设置。与腿脚对应的两所述侧部床面22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翻身导向轮62,所述翻身导向轮62位于对应侧所述翻身导向槽61内设置,轮槽配合可显著降低导向的阻力。本实施例示意所述翻身导向槽61设置在所述翻身支撑架5的某一中空的型钢横梁上,且该翻身导向槽61为该型钢横梁壁上的长孔结构,所述翻身导向轮62的轮轴贯穿该长孔结构,且所述翻身导向轮62位于中空的型钢横梁内,以此形成本实施例所述翻身导向轮62位于对应侧所述翻身导向槽61内。
39.参见图4、图5和图12,本实施例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头端处设有翻身支撑台63,与头背对应的两所述侧部床面22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滚动于所述翻身支撑台63上的翻身支撑轮64。所述卧床床面的头端处也通过轮台结构进行有效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翻身时所述卧床床面对人体的支撑能力。
40.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13,与腰臀对应的中部床面21或者侧部床面22 与所述床架1之间设有翻身驱动器53,本实施例示意翻身驱动器53在中部床面21与所述床架1之间设置。优选地,所述翻身驱动器53采用电缸实现,其伸收驱动,可实现卧床床面的双向翻身动作,当然其在伸收行程的中间位置时,可实现卧床床面的平整。
41.参见图1至图6,所述翻身支撑架5与所述床架1之间设有下摆驱动组件 8,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21与所述床架1之间设有扶起驱动组件7。所述扶起驱动组件7驱动所述翻身支撑架5上摆,借助头背处床面组件2将人体上半身扶起;所述下摆驱动组件8驱动所述翻身支撑架5下摆,所述翻身支撑架5 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中部床面21、和通过轮槽连接的两个侧部床面22同步下摆,人体小腿和脚部可实现自然下垂。通过上述动作,本实施例实现了所述卧床床面沿长度方向的折叠,在该折叠状态下,人体可实现坐立姿态。
42.本实施例所述扶起驱动组件7包括竖向摆动安装在所述床架1上的扶起传动摆杆71,所述扶起传动摆杆71与所述床架1之间设有扶起驱动电缸72,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21上左右摆动安装有翻身适应杆73,所述扶起传动摆杆 71的一端与所述翻身适应杆73之间设有扶起传动连杆74。所述翻身适应杆73 仅有的摆动自由度,可适应翻身时中部床面21的左右摆动,且不影响人体上半身的正常扶起。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21、所述扶起传动连杆74、所述翻身适应杆73共同构成四连杆机构,在所述扶起驱动电缸72的驱动下,可实现人体
上半身稳定的扶起。
43.所述下摆驱动组件8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1上的下摆折叠一架81,所述下摆折叠一架81的自由端与所述翻身支撑架5之间转动连接有下摆折叠二架82,所述扶起传动摆杆71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摆折叠一架81之间设有下摆联动拉杆83。通过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与所述扶起传动摆杆71的连接,所述扶起驱动电缸72一个驱动动力源,就可实现人体上半身扶起和腿脚自然下垂的同步驱动,这可简化自动控制程序,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44.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所述扶起传动摆杆71上设有下摆联动拉销84,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上设有卡接在所述下摆联动拉销84上的下摆联动卡槽85,即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通过卡持在所述下摆联动拉销84上,实现联动拉动。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床架1上固定设有与所述下摆联动卡槽85 对应的腿脚支撑横杆86;当不需要腿脚垂下,如仅将上半身扶起用于进食或者擦洗时,可将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卡持在所述腿脚支撑横杆86上,一来解除腿脚下垂的联动,二来可通过刚性支撑,实现腿脚平放的稳定。此处,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与所述下摆折叠一架81的连接处,优选采用可拆卸转轴,如台阶销、b形销等,以方便所述下摆联动卡槽85在所述下摆联动拉销84和所述腿脚支撑横杆86之间进行切换。
45.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的下部转动安装有脱杆转轴87,所述脱杆转轴87上固定设有抬杆凸起88,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的下部固定设有与所述抬杆凸起88对应的抬杆导向斜台89。当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卡持在所述腿脚支撑横杆86上,而在人体上半身扶起后,又因一些情况需要将腿脚垂下时,可手动对所述下摆折叠一架81和所述下摆折叠二架82进行折叠。折叠的初始,所述抬杆凸起88依靠所述脱杆转轴87的转动性,以及所述抬杆导向斜台89的斜向导向,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可被迫形成向上摆动,深居于所述床架1中部的所述下摆联动卡槽85,可利用上摆从所述腿脚支撑横杆86上脱开,人工可正常实现下摆折叠。其中,所述抬杆凸起88能承托所述抬杆导向斜台89的位置,可利用在所述床架1上设置相应的限位销来实现。
46.参见图3至图5,与头背对应的侧部床面22包括头背侧架3,所述头背侧架3上铰接安装有侧扶床垫31,所述头背侧架3上转动安装有可顶起所述侧扶床垫31的侧扶顶杆32;与腰臀对应的侧部床面22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侧扶顶杆32转动连接的侧扶联动拉杆33。在人体头背被扶起的过程中,所述侧扶联动拉杆33可拉动所述侧扶顶杆32,使所述侧扶顶杆32将对应侧的所述侧扶床垫31顶起,顶起的所述侧扶床垫31可对中部的人体头背部位形成侧扶,避免歪斜等情况发生。优选地,所述侧扶顶杆32的顶靠端安装有侧扶顶轮,用以降低侧扶顶起时的阻力。
47.参见图1、图4、以及图8至图10,与腰臀对应的所述中部床面21包括腰臀中部架4,所述腰臀中部架4上可拆卸安装有便盆41,所述腰臀中部架4上转动安装有排便坐垫42,所述排便坐垫42的排便口处安装有遮盆垫43;所述腰臀中部架4上转动安装有位于所述排便坐垫42下方的托臀撑杆44,与头背对应的中部床面21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托臀撑杆44转动连接的托臀联动拉杆 45。当需要进行排便护理时,人体头背同样需要扶起,扶起的过程会因床面倾斜度的逐渐增大,出现卧床人员身体的下滑的情况。下滑的身体会出现跌落等安全问题,即便不跌落,在卧床人员坐立后,护理人员也不容易再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卧床人员,扶靠到起立的中部床面21处进行倚靠。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述托臀联动拉杆45在人体头背扶起的过程中,拉动所述托臀撑杆44 转动,转动的所述托臀撑杆44的自由端会向
上顶起所述排便坐垫42,减小其与逐渐扶起的中部床面21的夹角,有效避免卧床人员身体下滑的情况发生。且在后续扶起的过程中,所述托臀撑杆44越过最高顶靠点,所述排便坐垫42 在人体重力压迫下逐渐回落,此时所述排便坐垫42与扶起人体的中部床面21 的夹角仍不大,人体可始终稳坐于所述排便坐垫42处。
48.当然在实际使用时,所述便盆41可采用椭圆形或者鸡蛋形开口的盆体,所述排便坐垫42的排便口设置成与便盆41(或者说常规马桶坐垫)相似的形状,以提高卧床人员排便的适同感。所述遮盆垫43可自由坐靠在所述排便坐垫42的排便口处,在排便护理前,先将其拿出即可。本实施例排便坐垫42的转动设置,一方面可配合所述托臀撑杆44,避免卧床人员身体的下滑,降低坐立的风险和坐立后再挪动身体的繁琐,另一方面可方便护理人员将其抬起后,换洗便盆41。
49.参见图1至图5、以及图11、图16,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卧床床面的头端处安装有可翻转的床头板组件9,本实施例所述床头板组件9在立起时,可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而在所述床头板组件9翻下后,空旷的床头处可方便进行洗头等护理作业。所述床架1上位于所述床头板组件9处转动安装有吊挂杆91,所述床架1上设有与所述吊挂杆91对应的起立保持器92。当所述床头板组件 9翻转放下后,所述吊挂杆91可立起,用以吊挂输液吊挂药瓶等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起立保持器92包括在所述吊挂杆91的转动端竖向固定设置的立起固定管,所述立起固定管上设有方便所述吊挂杆91横倒的横倒避让口,所述立起固定管上位于所述横倒避让口处转动安装有立起限位锁片;当所述吊挂杆91 立起后,所述立起限位锁片封堵所述横倒避让口,使所述吊挂杆91保持稳定的立起。所述起立保持器92的结构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描述和附图示意很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50.本实施例将所述卧床床面分为相互铰接连接的九块,铰接连接仅有的转动自由度,可使得成排的三块床面能形成运动的整体,而形成的三个整体可进行折叠或者平铺。当卧床人员需要坐立时,所述扶起驱动电缸72伸出,顶起头背处中部床面21,头背处两侧的侧部床面22在与中部床面21的铰接连接作用下,同步进行扶起运动。与上述动作同时的还有三个动作,一是腰臀处床面组件2的不动,使得所述侧扶联动拉杆33带动所述侧扶顶杆32,将两侧的侧扶床垫31逐渐撑起,对扶起的人体头背部位进行有效的侧扶;二是所述扶起传动摆杆71的摆动,使得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拉动所述下摆折叠一架81,将腿脚处的床面组件2下摆收起,方便小腿和脚部自然垂下;三是所述托臀联动拉杆45拉动所述托臀撑杆44转动,使得所述排便坐垫42抬高,对逐渐扶起的人体进行反向承托,避免身体自行下滑,并在人体头背被持续扶起的后半段,所述排便坐垫42再逐渐落回,并在最终回到初始平铺状态。卧床人员最终实现了座椅式的坐立姿态,方便卧床人员进行排便、以及护理人员进行洗脚、搬移等护理工作。而且上述一整套联动动作,本实施例仅采用了一个电缸动力源,这可大幅简化控制程序,使用更为可靠。其中,本实施例可在所述翻身支撑架 5的下端滑动挂装挤压检测杆54,并设置接近开关对其进行感应;当所述翻身支撑架5及腿脚处的床面组件2向下摆动时,如果出现挤压到异物(如孩童、宠物)的情况,挤压检测杆54被迫向上滑动,并利用接近开关触发信号,卧床人员坐立控制强行停止,以此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51.当所述下摆联动拉杆83卡持在所述腿脚支撑横杆86上时,可接触腿脚处床面组件2的下摆联动,最终卧床人员可实现卧床式的坐姿姿态,这可方便卧床人员进行进食、以及护理人员进行擦洗等护理工作。
52.当九块床面为平铺,而所述翻身驱动器53伸出时,其顶靠腰臀处中部床面21的一侧,使其发生摆动。同理,头背处和腿脚处的中部床面21在铰接连接的限制下同步发生摆动。摆动的中部床面21,会拉动两侧的侧部床面22同步摆动,所述翻身导向组件6的轮槽配合可形成对应侧侧部床面22摆动的转动点,且其导向作用可适应摆动过程中同时出现的横向位移。最终所述卧床床面形成n形,位于三块中部床面21上的卧床人员实现了一侧的侧翻。而所述翻身支撑台63处的轮台配合,可与所述翻身导向组件6的轮槽配合,共同形成两端支撑,两侧侧部床面22由此形成对中部床面21反向的限制,整个卧床床面对人体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当所述翻身驱动器53收回时,卧床人员可实现向另一侧的侧翻。如此反复,可实现卧床人员良好的翻身活动。
53.通过结构原理,本实施例分为九块的卧床床面,并通过多种联动动作配合,可满足坐立、排便、侧翻活动需求,并通过坐立过程的侧扶、排便坐垫42的承托等,在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对动力需求和精准度要求都较低,成本较低,利于在家庭及各种疗养机构推广应用。
5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