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床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床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躺卧的床,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转换型态的床椅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需要长时间躺在床上的使用者(例如:年长者或病人)通常也难以自行起身。当使用者遇到例如从病房移动到进行检验的空间的需要移动的情况时,通常是由照护人员将使用者连同病床直接推往目的地。
3.然而,由于病床长度相对较长,在移动过程中的转弯或上下楼时,除了需要确保能有相当的空间供病床转弯外,上下楼所使用的电梯也必须是深度较深的病床专用电梯,病床才能完全推入,所以目前的病床在移动上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缺点的床椅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床椅装置,适用于一使用者,并包含基座机构、滚轮机构、升降机构、床架机构,及控制模块。
6.该基座机构沿长向方向延伸。
7.该滚轮机构能在地面滚动地设置于该基座机构。
8.该升降机构能被控制升降地设置于该基座机构。
9.该床架机构包括设置于该升降机构顶侧并能被该升降机构抬升与降低的中央架体单元,及能被控制转动地连接于该中央架体单元且沿该长向方向彼此间隔的第一架体单元及第二架体单元。该床架机构能相对于该基座机构在平躺状态及坐卧状态间变换,在该平躺状态时,该床架机构用于供该使用者躺卧,在该第一架体单元相对于该中央架体单元往下转动且该第二架体单元相对于该中央架体单元往上转动时,该床架机构变换至用于该使用者坐卧的该坐卧状态。
10.该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该升降机构及该床架机构,并用于在被操作时分别控制该升降机构及该床架机构的第一架体单元及第二架体单元运作。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滚轮机构包括底侧设置于该基座机构并沿该长向方向间隔排列且能被分别控制而相对该基座机构沿该长向方向伸缩的第一伸缩单元及第二伸缩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伸缩单元底侧的第一滚轮单元,及设置于该第二伸缩单元底侧的第二滚轮单元,该控制模块还信号连接于该第一伸缩单元及该第二伸缩单元,用在被操作时分别控制该第一伸缩单元及该第二伸缩单元运作。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控制模块包括信号连接于该升降机构、该滚轮机构与该床架机构的处理单元,及信号连接于该处理单元的操作单元,该处理单元能于该操作单元被操作时分别对应控制该升降机构、该第一伸缩单元、该第二伸缩单元、该第一架体单元及该第二架体单元运作。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于该基座机构的两个
相反长侧并各自形成有底滑槽的底滑轨、固定设置于该床架机构底侧并具有两个间隔设置且沿该长向方向延伸的顶滑槽的顶设置架、能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底滑槽间的滑动横杆、设置于该基座机构与该滑动横杆间且能被该控制模块控制运作的第一动力源,及两组枢设于该基座机构与该顶设置架间的枢设组件,每一个枢设组件具有底侧枢设于该基座机构且顶侧能沿各自的顶滑槽移动的第一枢接杆件,及底侧枢设于该滑动横杆且顶侧枢接于该顶设置架的第二枢接杆件,使该第一动力源被控制运转时,带动该滑动横杆沿所述底滑槽滑移,进而带动所述枢设组件升降。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床架机构的第一架体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中央架体单元的其中一端部的第一架板件、位于该中央架体单元底侧且能被该控制模块控制运转的第二动力源,及至少一枢接于该第二动力源而能被该第二动力源带动移动且固定组装于该第一架板件底侧的第一撑抵调移件,该床架机构的第二架体单元包括枢接于该中央架体单元的反向于该第一架体单元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架板件、位于该中央架体单元底侧且能被该控制模块控制运转的第三动力源,及至少一枢接于该第三动力源而能被该第三动力源带动移动且固定组装于该第二架板件底侧的第二撑抵调移件。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床架机构还包括一对能调整角度地枢设于该第一架板件的反向于该中央架体单元的一端部的踏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滚轮机构的第一伸缩单元包括能沿该长向方向伸缩地连接于该基座机构的第一底伸缩组、能伸缩地连接于该升降机构顶侧的第一顶伸缩组、设置于该基座机构与该第一底伸缩组间并能被该控制模块控制而带动该第一底伸缩组伸缩的第四动力源,及能与该升降机构连动升降地连接于该第一底伸缩组与该第一顶伸缩组间的第一连动升降组,并用于使该第一顶伸缩组与该第一底伸缩组连动伸缩。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滚轮机构的第二伸缩单元包括能沿该长向方向伸缩地连接于该基座机构的第二底伸缩组、能伸缩地连接于该升降机构顶侧的第二顶伸缩组、设置于该基座机构与该第二底伸缩组间并能被该控制模块控制而带动该第二底伸缩组伸缩的第五动力源,及能与该升降机构连动升降地连接于该第二底伸缩组与该第二顶伸缩组间的第二连动升降组,并用于使该第二顶伸缩组与该第二底伸缩组连动伸缩。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滚轮机构的第一滚轮单元具有两个彼此间隔且设置于该第一伸缩单元底侧的第一滚轮,该第二滚轮单元具有两个彼此间隔且设置于该第二伸缩单元底侧的第二滚轮,每一个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为一麦克纳姆轮(mecanum wheel)。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椅装置,该基座机构包括底框架,及两个彼此间隔地设置于该底框架底侧的辅助轮。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床架机构的设计,使该床椅装置不仅能作为一护理床,还能转换为一轮椅,整体长度缩短,移动更为灵活,避免在移动及转向的过程中占用许多空间。再利用该升降机构的设计,使该床椅装置无论是在该平躺状态或该坐卧状态,都能调整至该使用者适用的高度。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22.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一软垫;
23.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4.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
25.图4是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位于一平躺状态,并省略一滚轮机构的两个第一滚轮的其中一个,及两个第二滚轮的其中一个;
26.图5是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位于一坐卧状态,并省略所述第一滚轮的其中一个及所述第二滚轮的其中一个;
27.图6是一底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及
28.图7是一底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30.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一图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年长者或病人)躺卧与坐卧。该床椅装置包含一沿长向方向d前后延伸的基座机构1、一设置于该基座机构1顶侧的升降机构2、一设置于该升降机构2上的床架机构3、一设置于该基座机构1的滚轮机构4,及一信号连接于该升降机构2、该滚轮机构4及该床架机构3的控制模块5。于本实施例中,还能选择地在该床架机构3上放置一软垫91。
31.该基座机构1包括一轮廓呈长方形的底框架11,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底框架11的左右两长侧而彼此间隔的辅助轮12。
32.参阅图1至图4,该升降机构2能被控制升降地设置于该底框架11顶侧,并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于该底框架11的两相反长侧的前端部的底滑轨21、一与该底框架11间隔地位于该底框架11上方并设置于该床架机构3底侧的顶设置架22、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滑轨21间的滑动横杆23、一安装于该底框架11顶侧并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滑动横杆23且可被控制运作的第一动力源24,及两组左右间隔且分别枢设于该底框架11与该顶设置架22间的枢设组件25。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动力源24为具有一能前后伸缩的伸缩件的汽缸。
33.每一个底滑轨21具有一横向贯穿且沿该长向方向d前后延伸的底滑槽211。该顶设置架22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顶滑槽221,且每一个顶滑槽221横向贯穿并沿该长向方向d前后延伸。该滑动横杆23穿设于所述底滑槽211间而能沿着所述底滑槽211滑移,并枢接于所述枢设组件25。每一个枢设组件25具有彼此交叉且枢接的一第一枢接杆件251,及一第二枢接杆件252。每一个第一枢接杆件251的底侧枢设于该底框架11后侧,且顶侧穿设于一枢接杆250而可沿各自的顶滑槽221前后移动。每一个第二枢接杆件252的底侧枢设于该滑动横杆23而可沿各自的底滑槽211前后移动,且顶侧枢设于该顶设置架22的后侧,使该滑动横杆23在该第一动力源24运转时能被带动前后滑移,进而使所述枢设组件25升降,所以该顶设置架22能被所述枢设组件25抬升与降低。
34.该床架机构3包括一组装于该顶设置架22顶侧而能被该升降机构2抬升与降低的中央架体单元31、可被控制转动地分别连接于该中央架体单元31的前侧与后侧而沿该长向方向d前后间隔的一第一架体单元32及一第二架体单元33,及一对枢接于该第一架体单元32的踏板34。
35.该中央架体单元31包括一中央架板件311,及两个可收合地设置于该中央架板件
311左右两侧的中央扶手312。
36.该第一架体单元32包括一利用一插杆322枢接于该中央架板件311的前端部的第一架板件321、一位于该中央架板件311底侧并安装于该顶设置架22且可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运转的第二动力源323、两个利用一枢接件326枢接于该第二动力源323而可被该第二动力源323带动的第一撑抵调移件324,及两个分别可收合地设置于该第一架板件321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扶手325。每一个第一撑抵调移件324的反向于该第二动力源323的一端部还固定组装于该第一架板件321底面并撑抵该第一架板件321。该第二动力源323为一具有一伸缩件的汽缸,该第二动力源323能在运作时相对于该顶设置架22前后伸缩,带动该第一撑抵调移件324移动,而使该第一架板件321能相对于该中央架板件311沿一第一箭头a1在一预定角度范围内往下转动及往上转动复位。
37.该第二架体单元33包括一利用一插杆332枢接于该中央架板件311后侧的第二架板件331、一位于该中央架板件311底侧并安装于该顶设置架22且可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运转的第三动力源333、两个利用一枢接件336枢接于该第三动力源333而可被该第三动力源333带动的第二撑抵调移件334,及两个可收合地设置于该第二架板件331左右两侧的第二扶手335。每一个第二撑抵调移件334的反向于该第三动力源333的一端部还固定组装于该第二架板件331底面并撑抵该第二架板件331。该第三动力源333为一具有一伸缩件的汽缸,该第三动力源333能在运作时相对于该顶设置架22前后伸缩,带动该第二撑抵调移件334移动,而使该第二架板件331能相对于该中央架板件311沿一第二箭头a2在一预定角度范围内往上转动及往下转动复位。
38.参阅图4与图5,利用该第一架体单元32与该第二架体单元33的设计,使该床架机构3能相对于该基座机构1在一平躺状态及一坐卧状态间变换。在该平躺状态时(如图4所示),该中央架板件311顶面、该第一架板件321顶面,与该第二架板件331顶面共同构成一平坦态样,能供该使用者躺卧。在该第一架体单元32的第一架板件321相对于该中央架体单元31往下转动且该第二架体单元33的第二架板件331相对于该中央架体单元31往上转动时,该床架机构3变换至用于该使用者坐卧的该坐卧状态(如图5所示),且该床架机构3的整体长度也由于该第一架板件321与该第二架板件331的倾转而缩短。
39.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撑抵调移件324与所述第二撑抵调移件334的数目分别不限于两个,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也可以是一个。
40.每一个踏板34可调整角度地枢设于该第一架板件321的前端部。在该床架机构3位于该坐卧状态时,所述踏板34能供该使用者的双脚摆放。在该平躺状态时,所述踏板34能作为护栏的一部分。
41.参阅图2至图4,该滚轮机构4包括彼此沿该长向方向d间隔排列的一第一伸缩单元41及一第二伸缩单元42、一能在地面滚动地设置于该第一伸缩单元41底侧的第一滚轮单元43,及一能在地面滚动地设置于该第二伸缩单元42底侧的第二滚轮单元44。
42.该第一伸缩单元41包括一设置于该底框架11前侧且能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而相对于该基座机构1前后伸缩的第一底伸缩组411、一能被带动而前后伸缩地设置于该顶设置架22前侧的第一顶伸缩组412、一设置于该底框架11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间并能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运作而带动该第一底伸缩组411相对于该基座机构1前后伸缩的第四动力源413,及一连接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与该第一顶伸缩组412间且能与该升降机构2连动升降的第一
连动升降组414。
43.该第一底伸缩组411具有一概呈「u」型的半框架415,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半框架415的左右两侧后端部与该底框架11的两长侧间的三段式滑轨416,使该第一底伸缩组411能在该第四动力源413运作时,能沿该长向方向d被往前推长或往后拉短。该第一连动升降组414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与该第一顶伸缩组412间的三段式升降滑轨417。该第一顶伸缩组412具有一位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上方且俯视概呈「u」型的半框架418,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半框架418的左右两侧后端部与该顶设置架22的两长侧的三段式滑轨419,使该第一顶伸缩组412能通过该第一连动升降组414,而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连动前后伸缩。
44.该第二伸缩单元42包括一设置于该底框架11后侧且能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而相对于该基座机构1前后伸缩的第二底伸缩组421、一能被带动而前后伸缩地设置于该顶设置架22后侧的第二顶伸缩组422、一设置于该底框架11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间并能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运作而带动该第二底伸缩组421前后伸缩的第五动力源423,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与该第二顶伸缩组422间且能与该升降机构2连动升降的第二连动升降组424。
45.该第二底伸缩组421具有一俯视轮廓概呈「u」型的半框架425,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半框架425的左右两侧前端部与该底框架11的两长侧间的三段式滑轨426,使该第二底伸缩组421能在该第五动力源423运作时,能沿该长向方向d被往后推长或往前缩短。该第二连动升降组424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与该第二顶伸缩组422间的三段式升降滑轨427。该第二顶伸缩组422具有一位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上方且俯视概呈「u」型的半框架428,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半框架428的左右两侧前端部与该顶设置架22的两长侧间的三段式滑轨429,使该第二顶伸缩组422能通过该第二连动升降组424,而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连动前后伸缩。
46.该第一滚轮单元43包括两个左右间隔且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底伸缩组411底侧的第一滚轮431。该第二滚轮单元44包括两个左右间隔且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底伸缩组421底侧的第二滚轮441。
47.参阅图1与图4,该控制模块5包括一信号连接于该第一动力源24、该第二动力源323、该第三动力源333、该第四动力源413,及该第五动力源423而能控制该第一动力源24、该第二动力源323、该第三动力源333、该第四动力源413,及该第五动力源423运作的处理单元51,及一信号连接于该处理单元51并供该处理单元51设置的操作单元52。该操作单元52包括多个分别信号连接于该处理单元51的按钮521。该处理单元51能于任一所述按钮521被操作时,对应控制该第一动力源24、该第二动力源323、该第三动力源333、该第四动力源413,及该第五动力源423运作,使该升降机构2能被控制升降、该第一伸缩单元41与该第二伸缩单元42能被控制伸长及缩短,及该第一架体单元32与该第二架体单元33能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单元52是以有线方式信号连接于所述动力源,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该操作单元52也可以无线方式信号连接于所述动力源。
48.参阅图4与图5,使用时,先操作该操作单元52的其中一个按钮521,将该第二架体单元33往上转动而作为一椅背。接着,再操作该操作单元52的按钮521,将该第二伸缩单元42往该基座机构1内缩,再将该第一伸缩单元41也内缩,直到该第一伸缩单元41与该第二伸缩单元42的整体长度缩短至一预定长度t,并使该第一伸缩单元41的俯视不与该第一架体
单元32重叠。而后,再操作该操作单元52的按钮521,将该第一架体单元32往下转动而作为一轮椅的脚靠。最后,再将所述踏板34转动至适合该使用者摆放双脚的角度。而将该床椅装置自如图4所示的该平躺状态转换至如图5所示的该坐卧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还能操作该操作单元52的按钮521,用于调整该升降机构2的升降,使该床架机构3被连带移动至一预定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是调降该升降机构2)。
49.在需要转换回复该平躺状态时,可先操作该操作单元52,先将该第一架体单元32的第一架板件321转动回与该中央架体单元31齐平;再操作该操作单元52,将该第一伸缩单元41与该第二伸缩单元42前后伸长;最后,再操作该操作单元52,将该第二架体单元33的第二架板件331也转动回与该中央架体单元31齐平,即可使该床椅装置转换回复至一照护床的平躺状态。
50.需说明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操作该操作单元52,使该第一架体单元32往下转动的过程不会受限于该第一伸缩单元41而无法往下转动。该升降机构2、该第二架体单元33,及该第二伸缩单元42间的调整顺序,并未受限。
51.参阅图6,本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例相似,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一滚轮单元43与该第二滚轮单元44,以下详细说明差异处。
52.该第一滚轮单元43还包括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431且信号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的第一马达432,用以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滚轮431转动。该第二滚轮单元44还包括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滚轮441且信号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的第二马达442,用以被该控制模块5控制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二滚轮441转动。
53.需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所述第一马达432的数量也能为一个,用以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滚轮431,所述第二马达442的数量也能为一个,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滚轮441。或可选择地,也能省略所述第一马达432,而为后轮驱动形式;或省略所述第二马达442,而为前轮驱动形式。由于马达的种类,及与滚轮间组装的方式众多,且非本案重点,在此不再多加赘述。
54.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相似,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三实施例的每一个第一滚轮431与第二滚轮441为一麦克纳姆轮(mecanum wheel)。利用所述第一滚轮431与所述第二滚轮441能被所述第一马达432与第二马达442带动的万向转动特性,使该床椅装置除了能前行与后退外,还横移、斜行,及以小转动半径地绕圈转动,能在狭窄空间往多个方向移动,移动更加灵活。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床椅装置,利用该床架机构3与该滚轮机构4的设计,使该第一架体单元32与该第二架体单元33能在作为照护床的平躺状态与作为轮椅的坐卧状态间转换,且该滚轮机构4能伸缩,而能有效缩短装置的整体长度,进而能灵活地移动,且无论是在该平躺状态或该坐卧状态,都能调整该升降机构2的高度。其次,利用该控制模块5的操作单元52能在操作时控制每一个动力源运作,取代人工操作,提升该装置在该平躺状态与该坐卧状态间的转换速率,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5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