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房用设备带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更高的使用需求,旧型的设备带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以及医院的使用需求,主要体现在:现有的设备带内部的分腔布局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需求灵活地改动内部结构,导致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每次都需要重新开模制造,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将强弱电线路和气体管路混合在一起不进行分隔,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设备带,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设备带不能灵活改变内部结构,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组合式设备带,包括底带和扣装在底带前侧的面带,所述底带的前侧设有多组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卡槽;
6.所述设备带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插接的插板,第一卡槽的数量大于插板的数量;所述插板将底带与面带围成的空腔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7.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之间构成凹槽;每个条状凸起的前端外侧均设有第一卡接凸起;
8.所述插板的后端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夹住其中一个条状凸起且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相卡合的第二卡接凸起。
9.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内宽从后端向前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后端截面形状为与所述凹槽截面形状相吻合的梯形。
10.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板至少包括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
11.所述第一插板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
12.所述第二插板包括后端与第一卡槽插接的第二平部、上端或下端与第二平部的前端垂直相接的第二立部以及后端与第二立部的下端或上端垂直相接的第三平部。
13.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板设置于第二插板的上方,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将底带与面带所围成的空腔分为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阀腔、弱电腔和强电腔;
14.面带上与所述阀腔对应的区域安装有插拔阀。
15.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拔阀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槽上。
16.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带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由第一平部和第一立部构成的l型的隔板,上部的隔板与底带的基板上端构成开口朝上的u型槽,下部的隔板与底带的基板下端构成开口朝下的u型槽,各u型槽处分别安装有侧带。
17.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上方的u型槽内用于布置管路;下发的u型槽内用
于安装照明灯。
18.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上部的第一立部的上端和下部的第一立部的下端分别设有u型的第二卡槽;
19.所述侧带面带的上下两端则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槽卡合。
20.作为所述设备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板至少包括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
21.所述第一插板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
22.所述第二插板包括后端与第一卡槽插接的第二平部、上端或下端与第二平部的前端垂直相接的第二立部以及后端与第二立部的下端或上端垂直相接的第三平部;
23.所述第一立部与第二立部齐平。
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设置多组第一卡槽和可拆卸的插板,只需要一次开模,就可以根据场景需求将不同的插板设置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实现设备带内部的灵活布局,满足不同的需求,节省了设计与制造的成本;(2)第一卡槽采用对称结构,可以正反安装插板,进一步增加可实现的布局数量;(3)上下两侧的隔板结构,既可以与侧带配合构成管路与照明灯的腔体,还可以用于安装面带,同时还能与第二插板的拐角处配合实现插座等部件的安装定位;(4)采用卡槽拼接结构,不需要现场焊接,方便装卸维修。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27.图3为图1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28.图4为图1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
29.图5为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31.图7为实施例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33.图9为实施例四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35.图11为实施例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实施例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和2,一种组合式设备带,包括底带1和扣装在底带1前侧的面带3。相对于传统的设备带,本装置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底带1基板部分的前侧设有多组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卡槽1-2,且所述设备带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1-2插接的插板。一般的,第一卡槽1-2的数量大于插板的数量。所述插板将底带1与面带3围成的空腔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40.本实施例中,共有7组第一卡槽1-2,插板则有2组,分别为第一插板5和第二插板6。
所述第一插板5设置于第二插板6的上方,第一插板5和第二插板6将底带1与面带3所围成的空腔分为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阀腔、弱电腔和强电腔。面带3上与所述阀腔对应的区域安装有插拔阀4,所述插拔阀4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槽1-2上。开关8、插座9、网口10以及呼叫机11则安装在面带3上与强电强对应的区域。
41.优选的,如图3,所述底带1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由第一平部1-1-1和第一立部1-1-2构成的l型的隔板1-1,上部的隔板1-1与底带1的基板上端构成开口朝上的u型槽,下部的隔板1-1与底带1的基板下端构成开口朝下的u型槽,各u型槽处分别安装有侧带2。上部的第一立部1-1-2的上端和下部的第一立部1-1-2的下端分别设有u型的第二卡槽1-1-3;所述侧带2面带3的上下两端则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槽1-1-3卡合。上方的u型槽内用于布置管路;下发的u型槽内用于安装照明灯7。
42.如图4,所述第一卡槽1-2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条状凸起1-2-1,条状凸起1-2-1之间构成凹槽1-2-2;每个条状凸起1-2-1的前端外侧均设有第一卡接凸起1-2-3。
43.优选的,所述凹槽1-2-2的内宽从后端向前端逐渐增大。
44.所述插板的后端则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插接部45-1和第二插接部45-2,所述第一插接部45-1插入所述凹槽1-2-2,所述第二插接部45-2与第一插接部45-1夹住其中一个条状凸起1-2-1且第二插接部45-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3相卡合的第二卡接凸起。
45.显然,由于条状凸起1-2-1是上下对称的,所以插板也可以翻转180度进行插入。
4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部45-1的后端截面形状为与所述凹槽1-2-2截面形状相吻合的梯形。
47.如图4,所述第一插板5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后端设有第一插接部45-1和第二插接部45-2)。第一插板5用于对内腔进行简单的划分。
48.所述第二插板6包括后端通过第一插接部45-1和第二插接部45-2来与第一卡槽1-2插接的第二平部5-1、上端或下端与第二平部5-1的前端垂直相接的第二立部5-2以及后端与第二立部5-2的下端或上端垂直相接的第三平部5-3。第二插板6为拐角状,除了可以划分内腔空间,还可以利用第二立部5-2和第二平部5-1所构成的拐角区域为面板等部件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
49.本实施例为适用面最广的安装方式,可以将管路、插拔阀4、弱电、强电、照明灯7等分开布置在不同的区域,实现了内部空间的合理化运用,消除了安全隐患。
50.实施例二
51.如图5和6,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关8和插座9采用嵌入式方式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部1-1-2与第二立部5-2齐平,二者相互配合,可以在靠近面带处为开关8与插座9提供一个安装基准面。
52.实施例三
53.如图7和8,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插板6下移,给尺寸较大的插拔阀4让出足够的空间。
54.实施例四
55.如图9和10,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呼叫机11安装在上部的情况,可以节省横向空间,布局更紧凑。
56.实施例五、六
57.如图11,实施例五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拔阀4的使用了不同安装方式,固定在两条第一卡槽1-2上。
58.如图12,实施例六相对于实施例一和五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拔阀4的使用了另一种不同安装方式,居中固定在一条第一卡槽1-2上。
59.插拔阀4后端预留安装孔,并且可以适配不同的支架垫片,实现与第一卡槽1-2的连接。
60.其它实施例
61.显而易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情况需求另行制作不同样式的插板,而不需要整个底带1重新制作。还可以只使用第一插板5或第二插板6其中之一。只要底带1带有足够多第一卡槽1-2,不同类型、数量的插板都可以自由搭配,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