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臭氧浓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臭氧浓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自1801年紫外线被发现以來,经过二百年的研究、发展、实验,紫外线已被广泛普遍的运用,且证实紫外线具有极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紫外线消毒灯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用,是传染性病毒消毒杀菌的最好方法。
3.一般而言,紫外线光分为长波(uv-a)、中波(uv-b)、短波(uv-c)三个波长,其波长分别为uva(340-400nm)、uvb(280-340nm)以及uvc(《280nm)三种,详细分类如下:
4.uva:波长较长,波长介于340-400nm,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uva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会使人被晒黑,其中,uva可再被细分为uva-2(340-340nm)与uva-1(340-400nm)。
5.uvb:波长居中,波长介于280-340nm,会被臭氧层所吸收,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
6.uvc:波长介于100-280nm,但由于在200纳米以下的波长为真空紫外线波长,故可被空气吸收,因此,uvc可穿越大气层的波长介于200-280nm,uvc波长越短、越危险,但又由于可被臭氧层所阻隔,只有少量会到达地球表面。
7.而上述的uvc波长又可细分为:
8.250nm至270nm内的紫外线:具有破坏单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的效用。
9.小于200nm的波长:会使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臭氧在与有机化合物接触时,会迅速的分解并使有机物氧化。
10.目前臭氧已被广泛的运用在空气洁净装置或杀菌设备之中,人工臭氧的生成可以大致分为高压放电产生以及紫外光产生。在对民生使用的方面来论,由于是使用大气作为臭氧产出的原料,因此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方式并不适用,这是因为高压放电系统除了可以让大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之外,同时亦会使空气中的氮气产生氮氧化物,对人体会产生直接性的危害。
11.因此,目前较常使用通过紫外光线来做为臭氧杀菌的产生装置,但是传统的uv灯管为在石英灯管上加上各式的uv吸收物质来控制不同波段的uv放射辆,藉此控制紫外灯管的臭氧产出率,但每一只uv灯管在生产后,其臭氧的产生能力却无法再进行变动,因此在使用uv灯管产生臭氧上亦有许多限制。
12.为此,如何制作一种可以随意调整uv灯管的臭氧产生量,且对产生时浓度的调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控制装置,其是提供盖体覆盖uv灯,通过控制结构控制盖体覆盖uv灯的面积使其调整与外界接触的范围,藉此控制臭氧的生成量。
14.针对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控制装置,其包含一uv灯管,其是固定于一灯座,一第一盖体,其是设于一uv灯管的一侧,该第一盖体的一侧设有一第一链条,以及一第一驱动装置,其具有一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啮合该第一链条,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第一齿轮,通过该第一齿轮带动该第一链条使该第一盖体于该uv灯管上进行横向移动。
15.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该第一盖体是由可以阻隔200nm以下uv波长含有二氧化硅的材料所制成。
16.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盖体设有多个贯穿孔,更进一步,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轴部,该第一轴部设置于该第一驱动装置的一侧,该第一齿轮是枢接于该第一轴部。
17.针对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臭氧浓度控制装置,其包含一uv灯管,其是固定于一灯座,一第二盖体,其是设置于该uv灯管的一侧,部分覆盖该uv灯管,该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一第一连动件,一第二驱动装置,其是用以带动该第一连动件作纵向移动来改变该第二盖体与该uv灯管之间的间距,以控制该uv灯管的臭氧产出量。
18.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二驱动装置设有一第二轴部及一第二齿轮,该第二轴部设置于该第二驱动装置的一侧,该第二齿轮枢接于该第二轴部。
19.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盖体及一第三驱动装置,该第三盖体是对应于该第二盖体设置于该uv灯管的另一侧,该第三驱动装置用以带动该第三盖体作纵向移动来改变该第三盖体与该uv灯管之间的间距。
20.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三盖体上包括有一第二连动件,该第三驱动装置带动该第二连动件使该第三盖体进行纵向移动。
21.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有一第三轴部及一第三齿轮,该第三轴部设置于该第三驱动装置的一侧,该第三齿轮枢接于该第三轴部。
22.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二盖体及该第三盖体是由可以阻隔200nm以下uv波长含有二氧化硅的材料所制成。
23.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二盖体及该第三盖体分别设有多个孔洞。
24.有关本技术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a是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27.图1b是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8.图1c是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链条及齿轮的作动示意图;
29.图2a是本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30.图2b是本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2c是本技术的一第三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32.图2d是本技术的一第四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33.图2e是本技术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4.图2f是本技术的一第五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35.图2g是本技术的一第五实施例的链条及齿轮的作动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的一第六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37.符号说明
38.1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
10uv灯管
ꢀꢀꢀꢀꢀꢀꢀꢀꢀꢀꢀꢀ
2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39.20第一盖体
ꢀꢀꢀꢀꢀꢀꢀꢀꢀ
22第一链条
ꢀꢀꢀꢀꢀꢀꢀꢀꢀꢀ
24贯穿孔
40.3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
30第一驱动装置
ꢀꢀꢀꢀꢀꢀꢀ
32第一轴部
41.34第一齿轮
ꢀꢀꢀꢀꢀꢀꢀꢀꢀ
4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
40第二盖体
42.42第一连动件
ꢀꢀꢀꢀꢀꢀꢀ
5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
50第二驱动装置
43.52第二轴部
ꢀꢀꢀꢀꢀꢀꢀꢀꢀ
54第二齿轮
ꢀꢀꢀꢀꢀꢀꢀꢀꢀꢀꢀ
6臭氧浓度控制装置
44.60第三盖体
ꢀꢀꢀꢀꢀꢀꢀꢀꢀ
62第二连动件
ꢀꢀꢀꢀꢀꢀꢀꢀꢀ
70第三驱动装置
45.72第三轴部
ꢀꢀꢀꢀꢀꢀꢀꢀꢀ
74第三齿轮
ꢀꢀꢀꢀꢀꢀꢀꢀꢀꢀꢀ
80第四驱动装置
46.82第四轴部
ꢀꢀꢀꢀꢀꢀꢀꢀꢀ
84第四齿轮
ꢀꢀꢀꢀꢀꢀꢀꢀꢀꢀꢀ
90灯座
47.p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48.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左和右,若无特别指明,皆是以图式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49.现有技术的uv灯管为在石英灯管上加上各式的uv吸收物质来控制不同波段的uv放射量,因此控制紫外灯管的臭氧产出率,但每一只uv灯管在生产后,其臭氧的产生能力却无法再进行变动,因此在使用uv灯管产生臭氧上亦有许多限制。
50.本技术为一种改良传统uv灯管不能随意控制臭氧浓度的限制的臭氧浓度控制装置,本技术通过盖体覆盖uv灯管,通过控制结构控制盖体覆盖uv灯的面积使其调整与外界接触的范围,因此控制臭氧的生成量。
51.在下文中,将通过图式来说明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然而本技术的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型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
52.首先,请参阅图1a,其为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臭氧浓度控制装置1是包含一uv灯管10、一第一盖体20及一第一驱动装置30,该uv灯管10是设置于一灯座90上,该第一盖体20套设于该uv灯管10的一侧,该第一盖体20的一侧设有一第一链条22,而该第一驱动装置30具有一第一轴部32及一第一齿轮34,该第一轴部32设置于该第一驱动装置30的一侧,该第一齿轮34枢接于该第一轴部32,该第一齿轮34啮合该第一链条22,而该第一驱动装置30是驱动该第一齿轮34,通过该第一齿轮34带动该第一链条22使该第一盖体20于该uv灯管10上进行横向移动。
53.其中,该第一盖体20为由可以阻隔200nm以下uv波长含有二氧化硅的材料所制成,如:硼硅玻璃或氧化锰镀膜玻璃,本实施例中,该uv灯管10的波长为使用200nm以下的波长。
54.接着,为了更能了解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故请参考图1b,其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1c,其为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链条及齿轮的作动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装置30驱使该第一齿轮34,使该第一齿轮34进行转动,当该第一齿轮34进行转动时,该第一齿轮34会带动该第一盖体20一侧的该第一链条22,使该第一盖体20向左侧或右侧进行横向位移,因此使该第一盖体20可达到遮蔽部分该uv灯管10的作用,以控制该uv灯管10与外界气体接触的范围,使本实施例的该臭氧浓度控制装置1可通过此结构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
55.本技术的该臭氧浓度控制装置1是使用该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该第一盖体20进行向左侧或向右侧的横向位移,以控制该第一盖体20覆盖至该uv灯管10的面积,使该uv灯管10以此调整与外界接触的范围,达到控制臭氧的生成量的目的。
56.接着,请参考图2a,其为本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一臭氧浓度控制装置2是包含一uv灯管10、一第二盖体40及一第二驱动装置50,本实施例内该uv灯管10固定于一灯座90上,该第二盖体40是设置于该uv灯管10的一侧,该第二盖体40部分覆盖该uv灯管10,该第二盖体40的一侧设置一第一连动件42,而该第二驱动装置50,其是设置于该第二盖体40的一侧并连接该第一连动件42,该第二驱动装置50是用以带动该第一连动件42做纵向移动。
57.其中,该第二驱动装置50设有一第二轴部52及一第二齿轮54,该第二轴部52设置于该第二驱动装置50的一侧,该第二齿轮54枢接于该第二轴部52,进一步,该第一连动件42为皮带齿轮、炼条或齿型链条,本实施例是以链条为实施例,但不以此为限制,更进一步,该第二驱动装置50是通过驱动该第二齿轮54带动该第一连动件42位移。
58.其中,该第二盖体40是为由可以阻隔200nm以下uv波长含有二氧化硅的材料所制成,如:硼硅玻璃或氧化锰镀膜玻璃,本实施例中,该uv灯管10的波长为使用200nm以下的波长。
59.为了更能了解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请参考图2b,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二驱动装置50驱使该第一连动件42位移,使该第二盖体40距离该uv灯管10一间距p,本技术的该臭氧浓度控制装置2是通过控制该间距p调整该uv灯管10接触该气体,以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
60.另外,请参考图2c,其为本技术的一第三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第三盖体60,该第三盖体60亦是由可以阻隔200nm以下uv波长含有二氧化硅的材料所制成,如:为硼硅玻璃或氧化锰镀膜玻璃,其是对应于该第二盖体40设置于该uv灯管10的另一侧,该第三盖体60为固定不移动的方式,此一实施方式可将该uv灯管10的另一侧设置为封闭状态,仅通过控制该第二盖体40与该uv灯管10之间的该间距p(作动方式可参考图2b),以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本实施例中,该uv灯管10的波长为使用200nm以下的波长。
61.接着,请参考图2d,其为本技术的一第四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可以于该第三盖体60的一侧设置一第二连动件62,一第三驱动装置70带动该第二连动件62进行纵向移动,该第三驱动装置70设有一第三轴部72及一第三齿轮74,且该第三轴部72设置于该第三驱动装置70的一侧,该第三齿轮74枢接于该第三轴部72,进一步,该第二连动件62为皮带齿轮、炼条或齿型链条,本实施例是以链条为实施例,但不以此为限制,更进一步,该第三驱动装置70是通过驱动该第三齿轮74带动该第二连动件62位移。
62.接续上述,请参考图2e,其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第二连动件62是通过该第三驱动装置70带动使该第二连动件62进行纵向移动,其作动方式是同于该第二驱动装置50与该第一连动件42的方式(可参考图1c的作动方式),通过上述的作动方式,可使该第二盖体40、该第三盖体60与该uv灯管10之间分别产生该间距p,进而调整该uv灯管10与环境内该气体接触的面积,达到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
63.而除了上述分别控制该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进行位移的实施例,亦可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同时控制该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进行位移,请参考图2f,其为本技术的一第五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以及图2g,其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链条及齿轮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一第四驱动装置80同时驱动该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位移,该第四驱动装置80包含一第四轴部82及一第四齿轮84,该第四轴部82设置于该第四驱动装置80的一侧,该第四齿轮84枢接于该第四轴部82,且该第四齿轮84啮合该第一连动件42及该第二连动件62,如图2g所示,当该第四齿轮84转动时,由于该第一连动件42及该第二连动件62与其啮合,故使该第一连动件42及该第二连动件62移动,分别带动该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进行纵向移动,同时远离或靠近该uv灯管10,进而调整该uv灯管10与环境内该气体接触的面积,达到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
64.上述的实施例中,该第三盖体60可为固定或移动的方式,依据用户需求可进行装置结构的调整,若该第三盖体60为固定方式,即为本技术的图2c的装置结构,亦可通过该第二驱动装置50及该第三驱动装置70使该第三盖体60可移动,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远离或靠近该uv灯管10,来控制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
65.接着,请参考图3,其为本技术的一第六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一臭氧浓度控制装置3的该第一盖体20更设有多个贯穿孔24,通过具有该些个贯穿孔24的该第一盖体20及该第一驱动装置30,可以调整该uv灯管10的臭氧产出量,其中,具有该些个贯穿孔24的该第一盖体20上更设有一氧化锰膜(未图示),该氧化锰膜可将该uv灯管10产出的臭氧,分解为氧自由基及氧气,其中氧自由基可以再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反应以形成氢氧自由基,提高空气净化能力;本实施例内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于此进行赘述。
6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第二盖体40及该第三盖体60亦可设置该些个贯穿孔24,以控制该uv灯管10产出臭氧量。
67.另外,本技术的臭氧浓度控制装置亦可设置于空气洁净系统内,可依据空气洁净系统的出风量大小,对应设置本技术的臭氧浓度控制装置的遮蔽该uv灯管10的比例,让出气的臭氧浓度在不同风速时维持定值。
6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本技术为一种臭氧浓度控制装置,其是利用盖体覆盖uv灯管,通过控制结构控制盖体覆盖uv灯的面积使其调整与外界接触的范围,以此控制臭氧的生成量。
6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技术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技术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