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口腔矫正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
背景技术:2.对口腔内器官如上颚、舌系带等进行矫正时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撑开,现在的撑开器在使用时体积较大,操作不方便,手术过程中前端位于病人口腔中,后端位于口腔外部,妨碍手术操作且病人较痛苦操作不方便;另外,杠杆操纵力量难以掌握,稍有不慎撑合部的容易弯曲变形;还有上撑合部与下撑合部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适应病人的个体差异,影响撑开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以改善相关技术中撑开器的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且上撑合部与下撑合部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应病人的个体差异,影响撑开的准确性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包括上撑合部和下撑合部,所述上撑合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下撑合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撑合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下撑合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上撑合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均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下撑合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在第二螺纹孔内。
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撑合部的两端胶接有橡胶套,两个所述橡胶套分别与所述下撑合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套套接在弹簧的侧壁。
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一拧盖,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二拧盖。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撑合部设置为上凸的圆弧形,下撑合部设置为下凹的圆弧形。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半圆块,所述定位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半圆块。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计的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使用时,通过弹簧可以使病人在咬合时能有弹性支撑,使病人的口腔在撑开时不会造成过度的咬合,通过上撑合部和下撑合部对患者口腔腮部进行支撑,使用时可以根据需
要而旋转转动杆,从而带动上撑合部或下撑合部移动,从而对口腔进行撑开,方便调整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提高了撑开时的准确性,且体积较小,方便患者使用,还可以通过旋转定位杆,将转动杆从中取出,方便清理,减少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杆的剖视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撑合部侧视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杆侧视示意图。
14.图中:1、上撑合部;2、下撑合部;3、弹簧;4、挡板;5、抵板;6、第一固定杆;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栓;9、转动杆;10、连接杆;11、轴承;12、定位杆;13、第二螺栓;14、第二固定杆;15、第二螺纹孔;101、橡胶套;102、通气孔;701、第一拧盖;702、第二拧盖;901、第一半圆块;902、第二半圆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17.实施例1
18.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包括上撑合部1和下撑合部2,上撑合部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两个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上撑合部1、下撑合部2的两端固定连接,上撑合部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板4,下撑合部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抵板5,上撑合部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杆6,两个第一固定杆6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两个第一螺纹孔7内均安装有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9,两个转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侧壁套接有轴承11,轴承11的内圈与连接杆10固定连接,轴承11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13,下撑合部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4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5,第二螺栓13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5内;具体使用时,通过旋转定位杆12,将第二螺栓13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5内,再旋转转动杆9将第一螺栓8安装在第一螺纹孔7内,旋转转动杆9,将上撑合部1与下撑合部2形成的圆形紧贴患者腮部的内壁,通过旋转转动杆9,使第一螺栓8从第一螺纹孔7内脱离,从而扩大上撑合部1和下撑合部2,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旋转转动杆9,从而带动上撑合部1或下撑合部2移动,从而对口腔进行撑开,方便调整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提高了撑开时的准确性,且体积较小,方便患者使用,还可以通过旋转定位杆12,将转动杆9从中取出,方便清理,减少细菌的滋生。
19.在本实施例中,上撑合部1的两端胶接有橡胶套101,两个橡胶套101分别与下撑合部2的两端固定连接,橡胶套101套接在弹簧3的侧壁,通过橡胶套101可以在病人使用时防
止病人与弹簧3直接接触,造成不适,影响患者口腔在撑开时的舒适度。
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7内安装有第一拧盖701,第二螺纹孔15内安装有第二拧盖702,通过第一拧盖701和第二拧盖702,可以在取下转动杆9时,方便对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15的保护,口腔使用时,容易产生细菌,在不使用时,通过第一拧盖701和第二拧盖702,可以减少消毒后的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内的细菌滋生。
21.在本实施例中,上撑合部1设置为上凸的圆弧形,下撑合部2设置为下凹的圆弧形,通过将上撑合部1设置为上凸的圆弧形,下撑合部2设置为下凹的圆弧形,可以增加口腔的接触面积,增大撑开力度,且可以根据口腔弧度对患者口腔进行撑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2.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半圆块901,定位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半圆块902,通过第一半圆块901,可以使人们持握转动杆9时,增大人手与转动杆9的摩擦力,方便人们旋转转动杆9,第二半圆块902用于增大人手与定位杆1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人们旋转定位杆12。
23.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套101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102,通过通气孔102,可以在弹簧3伸缩时,内部空气的流动,且通气孔102设置为向口腔外设置,使弹簧3压缩时,内部空气向外流动,防止橡胶套101膨胀,影响口腔撑开器的使用。
24.具体的,该用于口腔矫正术的撑开器结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旋转定位杆12,将第二螺栓13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5内,再旋转转动杆9将第一螺栓8安装在第一螺纹孔7内,旋转转动杆9,将上撑合部1与下撑合部2形成的圆形紧贴患者腮部的内壁,通过旋转转动杆9,使第一螺栓8从第一螺纹孔7内脱离,从而扩大上撑合部1和下撑合部2,使用完成后,再旋转定位杆12,使第二螺栓13从第二螺纹孔15孔内脱离,再旋转转动杆9,使第一螺栓8从第一螺纹孔7内脱离,从而对转动杆9和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15进行消毒清理,再旋转第一拧盖701和第二拧盖702,保护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15,减少放置时空气中灰尘的进入,避免细菌的滋生影响下次使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旋转转动杆9,旋转的转动杆9带动上撑合部1或下撑合部2移动,从而对口腔进行撑开,方便调整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提高了撑开时的准确性,且体积较小,方便患者使用,还可以通过旋转定位杆12,将转动杆9从中取出,方便清理,减少细菌的滋生。
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