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目前市面上的抗血栓仪器结构设计不合理,抗血栓仪器均为单体式结构,即气泵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储气罐,再由储气罐通过单个电磁阀控制输出管送至加压穿戴结构上,使得储气罐内部的气压压力较大,极易导致储气罐的输送气体至加压穿戴结构的效率较慢甚至气流无法进入加压穿戴结构内;且储气罐与气泵以及部件均采用分体式的连接结构,管道通常暴露在外端空气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肢体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外力的碰触极易使得储气罐连接的的管道脱落甚至断裂,从而使得气泵以及管道上的部件与储气罐脱落,影响装置整体的运行,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抗血栓仪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将电磁阀单元、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的侧端,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各部件的稳固性,通过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内设置的储气缓冲腔槽、电磁阀固定槽、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各部件的配套使用,通过将腔槽以及管道设置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内部能够使得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起到保护腔槽以及管道的作用,使得管道不会由于患者肢体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外力的碰触产生脱落甚至断裂;通过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的转接使得储气单元内输出气体能够进入至少两个出气接头并输出至加压穿戴结构内,实现了气体的输出分流,能够大大减缓储气单元内的气压压力,储气缓冲腔槽一端与进气腔槽相接通,储气缓冲腔槽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的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包括储气单元、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电磁阀单元、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固定安装于储气单元上端,所述电磁阀单元、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的侧端,所述出气接头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阀单元与出气接头呈适配设置;
5.所述集气缓冲分流单元包括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储气缓冲腔槽、电磁阀固定槽、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底端开设有至少三个储气缓冲腔槽,所述储气缓冲腔槽一端分别与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相接通,所述储气缓冲腔槽另一端与
储气单元相接通,所述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固定套接于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一端,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侧端设有电磁阀固定槽,所述电磁阀固定槽与压力输出接槽相互贯通,所述电磁阀单元固定套接于电磁阀固定槽内并向前延伸至压力输出接槽与储气缓冲腔槽之间。
6.作为优选地,所述集气缓冲分流单元还包括传感器连接槽,所述传感器连接槽设有至三个,所述传感器连接槽设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上端,所述传感器连接槽分别与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相互贯通。
7.作为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连接槽内装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向下延伸至进气腔槽或压力输出接槽内端,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上端。
8.作为优选地,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储气单元上端,所述电磁阀单元、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均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侧端。
9.作为优选地,所述进气腔槽与进气接头连接处、压力输出接槽与出气接头连接处、传感器连接槽与压力传感器接头连接处均套设有密封圈。
10.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固定安装于储气单元上端,通过将电磁阀单元、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的侧端,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各部件的稳固性,通过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内设置的储气缓冲腔槽、电磁阀固定槽、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各部件的配套使用,通过将腔槽以及管道设置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内部能够使得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起到保护腔槽以及管道的作用,使得管道不会由于患者肢体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外力的碰触产生脱落甚至断裂,保证装置整体的运行。
12.本实用新型集气缓冲分流单元包括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储气缓冲腔槽、电磁阀固定槽、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底端开设有至少三个储气缓冲腔槽,储气缓冲腔槽一端与压力输出接槽相接通,储气缓冲腔槽另一端与储气单元相接通,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固定套接于进气腔槽、压力输出接槽一端,出气接头设有至少两个,通过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的转接使得储气单元内输出气体能够进入至少两个出气接头并输出至加压穿戴结构内,实现了气体的输出分流,能够大大减缓储气单元内的气压压力,储气缓冲腔槽一端与进气腔槽相接通,储气缓冲腔槽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气泵通过进气接头的气体能够在储气缓冲腔槽缓冲,进一步减缓储气单元内的气压压力,在减缓储气单元内的气压压力的同时能够实现气体的输出分流,使得储气罐的输送气体至加压穿戴结构的效率极佳,保证结构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 为本发明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的仰视图。
15.图3为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的侧视图。
17.图5为图4b-b部分的剖面图。
18.图中1-储气单元,2-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01-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2-储气缓冲腔槽,203-电磁阀固定槽,204-进气腔槽,205-压力输出接槽,206-传感器连接槽,3-电磁阀单元,4-进气接头,5-出气接头,6-压力传感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0.实施例一:一种间歇脉冲加压抗栓分流装置,包括储气单元1、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电磁阀单元3、进气接头4和出气接头5,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固定安装于储气单元1上端,所述电磁阀单元3、进气接头4和出气接头5分别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的侧端,通过将电磁阀单元3、进气接头4和出气接头5分别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的侧端,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各部件稳固性。
21.实施例二: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包括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储气缓冲腔槽202、电磁阀固定槽203、进气腔槽204、压力输出接槽205,所述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底端开设有至少三个储气缓冲腔槽202,所述储气缓冲腔槽202一端分别与进气腔槽204、压力输出接槽205相接通,所述储气缓冲腔槽202另一端与储气单元1相接通,通过将各腔槽以及管道设置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内部能够使得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起到保护腔槽以及管道的作用,使得管道不会由于患者肢体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外力的碰触产生脱落甚至断裂,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
22.实施例三: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底端开设有至少三个储气缓冲腔槽202,出气接头5设有至少两个,进气接头4和出气接头5分别固定套接于进气腔槽204、压力输出接槽205一端,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的转接使得储气单元1内输出气体能够进入至少两个出气接头5输出至加压穿戴结构内,实现了气体的输出分流,减缓储气单元1内的气压压力,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二相同。
23.实施例四: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侧端设有电磁阀固定槽203,所述电磁阀固定槽203与压力输出接槽205相互贯通,所述电磁阀单元3与出气接头5呈适配设置,所述电磁阀单元3固定套接于电磁阀固定槽203内并向前延伸至压力输出接槽205与储气缓冲腔槽202之间,电磁阀能够有效控制储气单元1与出气接头5气体输送的开启和关闭,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三相同。
24.实施例五: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还包括传感器连接槽206,所述传感器连接槽206设有至三个,所述传感器连接槽206设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上端,所述传感器连接槽206分别与进气腔槽204、压力输出接槽205相互贯通,所述传感器连接槽206内装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头6,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6向下延伸至进气腔槽204或压力输出接槽205内端,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6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上端,压力传感器接头6能够有效检测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的进气腔槽204以及压力输出接槽205内部气压,实时检测进出气口的压力值,通过检测的气压来开启或者关闭气泵以及电磁阀单元3,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四相同。
25.实施例六: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储气单元1上端,所述电磁阀单元3、进气接头4和出气接头5均通过螺纹固定安装于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侧端,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五相同。
26.实施例七:进气腔槽204与进气接头4连接处、压力输出接槽205与出气接头5连接处、传感器连接槽206与压力传感器接头6连接处均套设有密封圈,保证整体的密封性,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至六相同。
27.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的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8.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启动气泵,气泵通过进气接头4进入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单元2的定位集气缓冲分流座201上的进气腔槽204内,再顺着一个储气缓冲腔槽202进入储气单元1内,接着打开电磁阀单元3,气体顺着另外至少两个储气缓冲腔槽202进入至少两个压力输出接槽205实现气体分流,接着由压力输出接槽205进入出气接头5,再由出气接头5进入加压穿戴结构的内,从而进行康复治疗,至少三个压力传感器接头6能够进气腔槽204以及压力输出接槽205内部气压,实时检测进出气口的压力值,通过检测的气压来医护人员从而开启或者关闭气泵以及电磁阀单元3。
29.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