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仪。
背景技术:2.按摩仪是一种可用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的按摩设备。
3.相关技术中,按摩仪通常包括中间支架和按摩头,其中,按摩头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在通过按摩仪进行按摩时,只需将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同时保证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贴合接触,即可通过按摩头对人体的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比如,当需要对人体的颈部进行按摩时,只需将按摩仪佩带至颈部、同时保证按摩头与颈部接触,即可通过按摩头对颈部进行按摩。
4.然而,由于按摩头是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的,这就导致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灵活的调节,进而导致出现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不能良好贴合的情况,使得按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摩仪,其能够解决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不能良好贴合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仪,包括:
7.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具有腔室;
8.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架上,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
9.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接,所述按摩头具有按摩面,所述按摩面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靠近人体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调节所述按摩面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靠近人体一侧的距离,以调节所述按摩面与所述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10.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靠近所述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内壳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贯穿孔;
11.其中,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贯穿孔的轴向可移动,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按摩头运动,使所述按摩头凸出所述中间支架的距离可调;或,
12.所述贯穿孔为第一条形孔,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按摩头运动,使所述按摩头凸出所述中间支架的距离可调。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支架的环绕方向平行。
14.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一端露在所述腔室的外部、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中间支架的外壳伸入至所述腔室中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
15.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6.滑钮头,所述滑钮头露出于所述腔室的外部;以及,
17.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钮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中间支架的外壳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18.其中,所述滑钮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径向尺寸。
19.可选地,所述滑钮头为球冠形滑钮头。
20.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21.滑轨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滑轨组件位于所述腔室中且与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贯穿孔为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滑轨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
22.伸缩调节组件,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滑轨组件和所述按摩头相连,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朝向所述滑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滑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23.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用于在所述滑轨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时,带动所述按摩头运动,以调节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24.可选地,所述滑轨组件包括:
25.固定滑轨,所述固定滑轨与所述中间支架固定连接;
26.可活动滑轨,所述可活动滑轨可滑动的套在所述固定滑轨上,所述调节组件穿过所述固定滑轨与所述可活动滑轨连接;
27.所述可活动滑轨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一侧滑动连接,且所述可活动滑轨相对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滑动时,所述可活动滑轨沿所述按摩头的轴向挤压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在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带动下所述按摩头沿自身的轴向运动。
28.可选地,所述固定滑轨和所述可活动滑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导向槽,另一者上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与所述导向槽相匹配,所述导向凸起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槽内,以使所述可活动滑轨可滑动的套在所述固定滑轨上。
29.可选地,所述导向槽为燕尾槽,所述导向凸起为与所述燕尾槽匹配的燕尾榫。
30.可选地,所述滑轨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上设有第一调节部,所述伸缩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二调节部,所述滑轨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一调节部在所述第二调节部上滑移以迫使所述伸缩调节组件运动。
31.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部为凸出于所述滑轨组件的凸起,所述第二调节部的与所述第一调节部接触的表面为倾斜面。
32.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33.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调节组件远离所述可活动滑轨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中间支架的内壳上。
34.可选地,所述伸缩调节组件远离所述可活动滑轨的一面上和/或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中。
35.可选地,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包括:
36.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连接,所
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37.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
38.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39.多个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设置在所述伸缩调节组件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伸缩调节组件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筒中。
40.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41.挡位限制组件,所述挡位限制组件上具有若干用于限制所述调节组件移动的限位空间,所述调节组件限制在任一所述限位空间中,所述调节组件从任一所述限位空间被扳动至另一所述限位空间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按摩头运动。
42.可选地,所述挡位限制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限位件和第二弹性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之间围合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所述多个限位空间,所述调节组件夹设在任一所述限位空间中,以将所述调节组件限制在任一所述限位空间中。
43.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和第二弹性限位件均为波浪形弹性限位件。
44.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对应一个按摩头;
45.或者,
46.所述调节组件对应多个按摩头。
47.可选地,所述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49.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调节机构设置在中间支架上、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和传动组件,按摩头与传动组件相连接,且调节组件用于通过传动组件调节按摩头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也即是,按摩头与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组件灵活的调节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在通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的按摩仪来说,可以使得按摩头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进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50.另外,由于调节组件伸出于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组件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附图说明
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分解图;
54.图3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局部剖视图(剖面线未示出);
5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按摩仪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按摩仪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是图4中的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58.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按摩仪中滑轨组件的分解图;
59.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按摩仪中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60.附图标记说明:
61.1-中间支架;2-调节机构;3-按摩头;
62.10-腔室;11-内壳;12-外壳;21-调节组件;22-传动组件;24-挡位限制组件;
63.111-安装孔;121-第一条形孔;211-滑钮头;212-连接杆;220-倾斜面;221-滑轨组件;222-伸缩调节组件;223:第一弹性元件;230-凸起;233-弹性件;240-限位空间;241-第一弹性限位件;242-第二弹性限位件;
64.221a-固定滑轨;221b-可活动滑轨;
65.2211-导向槽;2212-第一调节部;2221-导向凸起;2222-第二调节部;
66.2301-倒圆角结构;2311-第一导向筒;2331-第二弹性元件;2332-第二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6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72.在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技术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73.目前,按摩仪通常包括中间支架和按摩头,其中,按摩头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然而,由于按摩头是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的,这就导致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灵活的调节,进而导致出现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不能良好贴合的情况,使得按摩效果较差。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按摩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7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7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局部剖视图(剖面线未示出)。参见图1、图2和图3,该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1、调节机构2及按摩头3。
76.其中,中间支架1具有腔室10。调节机构2设置在中间支架1上,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组件21和传动组件22,调节组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相连接,按摩头3具有按摩面,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1靠近人体的一侧,调节组件21用于通过传动组件22调节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1靠近人体一侧的距离,以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77.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调节机构2设置在中间支架1上、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组件21和传动组件22,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相连接,且调节组件21用于通过传动组件22调节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也即是,按摩头3与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组件21灵活的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在通过调节组件21可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的按摩仪来说,可以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进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78.另外,由于调节组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组件21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79.在通过上述按摩仪进行按摩时,假设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时,那么上述待按摩部位即为人的颈部。此时,假设用户想通过颈部按摩仪按摩自己的颈部,那么首先,用户可以将颈部按摩仪佩带至自己的颈部上,此时,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假设按摩头3与颈部没有很好的贴合,具体表现为按摩头3的按摩面和颈部之间出现了缝隙,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按摩头3沿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直至按摩头3和颈部之间没有缝隙,此时,即可使得按摩头3与颈部很好的贴合,提升按摩效果。
80.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假设按摩头3与颈部没有很好的贴合,具体表现为按摩头3和颈部贴合的太紧,使得用户感到疼痛,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按摩头3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直至按摩头3和颈部之间的距离合适,使得用户不再感到疼痛,此时,即可使得按摩头3与颈部很好的贴合,提升按摩效果。
8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组件21对应一个按摩头3。当调节组件21对应一个按摩头3时,通过调节组件21可以调节单独的一个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
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事宜变得灵活。
8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组件21对应多个按摩头3。当调节组件21对应多个按摩头3时,通过调节组件21可以同时调节多个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事宜变得更加的高效。
83.其中,当按摩头3的数量为多个时,按摩头3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等(图1中按摩头的数量为2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按摩头3的数量不作限定。
8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按摩头3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以及沿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均是在该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的情况下而言的。另外,下文中所涉及到的以待按摩部位为参考对象,关于各零部件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描述,也均是基于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的情况下而言的,下文中对此将不再赘述。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中间支架1包括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内壳11和远离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外壳12,内壳11与外壳12围合形成腔室10,外壳12上设置有贯穿孔,调节组件21设于贯穿孔中。其中,调节组件21沿贯穿孔的轴向可移动,以通过传动组件22带动按摩头3运动,使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可调。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时,首先可以使得调节组件21沿贯穿孔的轴向移动,在调节组件21沿贯穿孔的轴向移动之后,可以通过传动组件22带动按摩头3运动,这样,即可实现使得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可调。
8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贯穿孔为第一条形孔121,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通过传动组件22带动按摩头3运动,使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的距离可调。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时,首先可以使得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滑动,在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滑动之后,可以通过传动组件22带动按摩头3运动,这样,即可实现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可调。
87.也即是,在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时,既可以通过使得调节组件21沿贯穿孔的轴向移动,来实现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也可以通过使得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滑动,来实现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无论上述何种方式,均可以实现调节按摩头3凸出中间支架1的距离,进而可以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很好的贴合,提升按摩效果。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内壳11上设置有安装孔111,按摩头3位于安装孔111中。通过将按摩头3设置在安装孔111中,可以在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时,使得按摩头3沿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安装孔111可以对按摩头3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按摩头3沿靠近或者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过程中运行的更加的稳定。
89.其中,安装孔111的形状可以为与按摩头3的形状相匹配、大小可以与按摩头3的大小相适配,也即是,按摩头3刚好能够插入安装孔111中且可以沿着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好的沿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灰尘通过按摩头3与安装孔11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腔室10中的情况发生。
90.安装孔111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的形状,只需能够和按摩头3的形状相匹配,且能够使得按摩头3沿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安装孔111的形状不作限定。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上述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与中间支架1的环绕方向平行,如此,由于中间支架1的环绕方向上的空间较为充足,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设置第一条形孔121的长度,使得第一条形孔121的长度不受空间的限制,进而使得第一条形孔121的长度设置变得比较灵活。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调节组件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调节组件21的第一端露在腔室10的外部、调节组件21的第二端穿过中间支架1的外壳11伸入至腔室10中与传动组件22相连接。
93.通过使得内壳11与外壳12围合形成腔室10,且通过使得调节组件21的第一端露在腔室10的外部、调节组件21的第二端穿过中间支架1的外壳11伸入至腔室10中与传动组件22相连接,将使得调节机构2的大部分结构均被隐藏在腔室10中,因而可以使得该按摩仪从外观上看显得整洁。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和图5,调节组件21包括:滑钮头211及连接杆212。其中,滑钮头211露出于腔室10的外部,连接杆2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滑钮头211连接,连接杆212的第二端穿过中间支架1的外壳12与传动组件22连接,其中,滑钮头211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杆212的径向尺寸。
95.通过设置滑钮头211,在需要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时,用户可以手握持滑钮头211以对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得方便。
96.其中,滑钮头211为球冠形滑钮头。通过将滑钮头211设置为球冠形滑钮头,可以增大滑钮头211的外表面的面积,进而便于用户通过手持滑钮头211的方式实现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
97.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钮头211也可以为圆形滑钮头或者其他形状的滑钮头,比如椭圆形滑钮头(参见图5)、圆形滑钮头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8.其中,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滑钮头2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滑钮头211也可以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连接杆212的第二端与传动组件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传动组件22包括滑轨组件221及伸缩调节组件222,其中,调节组件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滑轨组件221位于腔室10中且与调节组件21的第二端相连接,贯穿孔为第一条形孔121,调节组件21用于带动滑轨组件221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伸缩调节组件222分别与滑轨组件221和按摩头3相连,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滑轨组件221的一侧与滑轨组件221滑动连接,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与按摩头3连接。伸缩调节组件222用于在滑轨组件221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时,带动按摩头3运动,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100.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时,首先,可以使得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在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时,可以带动滑轨组件221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进而通过伸缩调节组件222带动按摩头3运动,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
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6和图7,滑轨组件221包括:固定滑轨221a及可活动滑轨221b。其中,固定滑轨221a与中间支架1固定连接;可活动滑轨221b可滑动的套在固定滑轨221a上,调节组件21穿过固定滑轨221a与可活动滑轨221b连接;可活动滑轨221b与伸缩调节组件222的一侧滑动连接,可活动滑轨221b沿按摩头3的轴向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在伸缩调节组件222带动下按摩头3沿自身的轴向来回移动。
102.在该实施例中,当需要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时,用户可以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扳动调节组件21,以使得调节组件21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进而使得可活动滑轨221b沿着固定滑轨221a来回移动,以使得可活动滑轨221b沿按摩头3的轴向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在可活动滑轨221b沿按摩头3的轴向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之后,可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带动下按摩头3沿自身的轴向来回移动,这样,即可实现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固定滑轨221a上设置有导向槽2211,可活动滑轨221b上设置有导向凸起2221,导向凸起2221与导向槽2211相匹配,导向凸起2221可滑动的深入导向槽2211内,以使可活动滑轨221b可滑动的套在固定滑轨221a上。也即是,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固定滑轨221a上设置导向槽2211、在可活动滑轨221b上设置导向凸起2221,并将导向凸起2221可滑动的深入导向槽2211内的方式,即可实现将可活动滑轨221b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滑轨221a上的目的,结构非常的简单,可以节省制作成本。
104.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导向凸起2221设置在固定滑轨221a上,导向槽2211设置在可活动滑轨221b上,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05.导向槽2211为燕尾槽,导向凸起2221为与燕尾槽匹配的燕尾榫,通过将导向槽2211设置为燕尾槽,将导向凸起2221设置为燕尾榫,可以使得可活动滑轨221b沿固定滑轨221a滑动时运动精度更高,更稳定。
106.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将可活动滑轨221b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滑轨221a上的目的,比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滑轨221a上可以设置有卡槽,可活动滑轨221b上可以设置有滚轮,滚轮卡设在卡槽中且滚轮可沿着卡槽滚动,以带动可活动滑轨221b沿固定滑轨221a滑动,如此,同样可实现将可活动滑轨221b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滑轨221a上的目的。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滑轨组件221的至少部分结构上设有第一调节部2212,伸缩调节组件222上设有第二调节部2222,滑轨组件221的至少部分结构与伸缩调节组件222相对滑动时,第一调节部2212在第二调节部2222上滑移以迫使伸缩调节组件222运动。
108.也即是,在该实施例中,当滑轨组件221的至少部分结构与伸缩调节组件222相对滑动时,第一调节部2212与第二调节部2222之间将会发生相对的滑动,具体来说,第一调节部2212会在第二调节部2222上滑移,在第一调节部2212在第二调节部2222上滑移时,将迫使伸缩调节组件222运动,在伸缩调节组件222运动之后,即可使得按摩头3运动。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一调节部2212为凸出于滑轨组件221的凸起230,第二调节部2222的与第一调节部2212接触的表面为倾斜面220。
110.在第一调节部2212为凸出于滑轨组件221的凸起230、第二调节部2222的与第一调节部2212接触的表面为倾斜面220的情况下,当第一调节部2212在第二调节部2222上滑移
时,凸起230将可以沿着倾斜面220上下滑动,进而将迫使伸缩调节组件222运动。
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2212为倾斜面220,第二调节部2222为凸出于伸缩调节组件222的凸起230,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12.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221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比如弧面结构等,第二调节部222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只需满足第一调节部2212在第二调节部2222上滑移时,能够迫使伸缩调节组件222运动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调节部2212及第二调节部2222的形状不作限定。
113.其中,参见图4,上述凸起230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等(图4为2个),本技术实施例对凸起230的数量不作限定。相对应地,上述倾斜面22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等,只需和凸起230的数量相同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倾斜面220的数量也不作限定。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凸起230为长方体凸起,长方体凸起与倾斜面220接触的棱边上具有倒圆角结构2301。由于凸起230与倾斜面220接触且需沿倾斜面220上下滑动,因此,通过将长方体凸起230与倾斜面220接触的棱边上设置有倒圆角结构2301,可以使得凸起230沿倾斜面220上下滑动时更加的顺滑。
1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30为三角形凸起,三角形凸起的斜面与倾斜面220接触。通过将凸起230设置为三角形凸起,由于三角形具备稳定性,因此,可以使得该凸起230更加的结实。通过将三角形凸起的斜面与倾斜面220接触,通过面接触的方式可以使得该凸起230更耐磨,可以避免凸起230磨损的情况发生。
116.为了使得该倾斜面220结实,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倾斜面220由三角形的斜面构成。这样,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使得该倾斜面220更加的稳定。其中,上述倾斜面220可以为由直角三角形构成的斜面,也可以为由其他类型的三角形构成的斜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17.当然,倾斜面220也可以直接由一个板状结构的零件构成,本技术实施例对倾斜面220的构成方式不作限定。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传动组件22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23,第一弹性元件223的一端固定在伸缩调节组件222远离可活动滑轨221b的一面上,第一弹性元件223的另一端抵接在中间支架1的内壳11上。
119.在传动组件22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23的情况下,当需要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时,首先可以使得可活动滑轨221b相对固定滑轨221a进行运动,当可活动滑轨221b相对固定滑轨221a进行运动时,可以使得可活动滑轨221b沿按摩头3的轴向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由于第一弹性元件223的一端固定在伸缩调节组件222远离可活动滑轨221b的一面上、第一弹性元件223的另一端抵接在中间支架1的内壳11上,因此,当可活动滑轨221b沿按摩头3的轴向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时,按摩头3将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性元件223将被压缩。
120.当需要按摩头3朝向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时,在可活动滑轨221b不再挤压伸缩调节组件222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元件223将由压缩状态逐渐恢复,此时,按摩头3将朝向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
121.为了避免第一弹性元件223被“压歪”,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伸缩调节组件
222远离可活动滑轨221b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筒2311,第一弹性元件223位于第一导向筒2311中。这样,在第一导向筒2311的导向作用下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元件223被“压歪”的情况发生。
1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筒2311也可以为设置在内壳11上,或者,伸缩调节组件222远离可活动滑轨221b的一面上和内壳11上均设置第一导向筒2311,这样,同样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元件223被“压歪”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导向筒231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123.为了使得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使得按摩头3可以更好的与待按摩部位相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6,伸缩调节组件222包括:弹性件233,弹性件233的一端与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连接,弹性件233的另一端与按摩头3连接。如此,通过在按摩头3与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之间设置弹性件233,可以使得按摩头3“浮动”连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因而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好的与待按摩部位相贴合,进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和图6,弹性件233包括:多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及多个第二导向筒2332。其中,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一端与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另一端与按摩头3连接;第二导向筒2332设置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2331与第二导向筒2332一一对应,第二弹性元件2331位于对应的第二导向筒2332中。
125.当弹性件233包括多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时,每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一端均可以与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连接,每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另一端均可以与按摩头3连接,也即是,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是通过多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来实现的,当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第二弹性元件2331分别连接在按摩头3的多个不同位置上,使得按摩头3在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轴向方向上的受力较为均匀,进而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稳定的实现“浮动”连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
126.其中,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数量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数量不作限定。另外,第二弹性元件2331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任意能够使得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伸缩调节组件222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的元器件,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弹性元件2331的数量不作限定。
127.通过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设置第二导向筒2332,并将对应的第二弹性元件2331设置在其中,可以避免第二弹性元件2331被“压歪”的情况发生。
128.当然,参见图8,第二导向筒2332还可以设置在按摩头3朝向伸缩调节组件222的内表面上,或者,在伸缩调节组件222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和按摩头3朝向伸缩调节组件222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导向筒2332,只需能够避免第二弹性元件2331被“压歪”的情况发生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导向筒2332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129.通过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扳动调节组件21,可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假设用户通过沿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来回扳动调节组件21,将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调整为第一距离之后,用户认为该第一距离为能够使得自己的待按摩部位感到舒服的距离,想将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
离保持为该第一距离。也即是,用户有想让调节组件21固定在指定位置,进而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保持在指定距离。
130.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调节机构2还包括:挡位限制组件24,挡位限制组件24上具有若干用于限制调节组件21移动的限位空间240,调节组件21限制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调节组件21从任一限位空间240被扳动至另一限位空间240时,调节组件21带动按摩头3运动。
131.如此,在用户沿着第一条形孔121的延伸方向扳动调节组件21,使得
132.调节组件21从任一限位空间240被扳动至另一限位空间240时,具体的,假设有3个限位空间240,分别为第一限位空间、第二限位空间和第三限位空间,假设用户将调节组件21从第一限位空间扳动至第二限位空间时,发现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刚好合适,此时,可以不再扳动调节组件21,使得调节组件21被限制在第二限位空间,进而使得调节组件21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从而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该刚好合适的距离上,也即是,通过使调节组件21固定在指定位置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保持在指定距离。在用户继续扳动调节组件21时,将带动按摩头3运动。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挡位限制组件2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在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之间围合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限位空间240,调节组件21夹设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以将调节组件21限制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也即是,通过将调节组件21限制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来实现将调节组件21限制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的目的。
134.当上述多个限位空间240是由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之间围合形成时,在调节组件21从任一限位空间240被扳动至另一限位空间240的过程中,比如,调节组件21从第一限位空间240被扳动至第二限位空间240的过程中,首先,调节组件21将脱离第一限位空间240,并在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第二限位空间240,进入第二限位空间240之后,调节组件21将被夹设在第二限位空间240中,进而实现将调节组件21限制在第二限位空间240中的目的。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均为波浪形弹性限位件。通过将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均设置为波浪形弹性限位件,显然,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之间将形成上述多个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限位空间240,实现方式非常的简单。
136.当然,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也均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弹性限位件,只需能够形成多个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限位空间240,并能够将调节组件21限制在任一限位空间240中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弹性限位件241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42的形状均不作限定。
1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摩仪可以为颈部按摩仪,当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按摩仪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成腿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或肩部按摩仪等,并使中间支架1的形状适配于用户待按摩部位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13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按摩头3与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组件21灵活的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在通过调节组件21可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按摩头与待
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的按摩仪来说,可以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进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139.另外,由于调节组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组件21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组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1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