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


背景技术:

2.羽毛球为常见且盛行的球类运动,使用者通过羽毛球拍打击羽毛球作为运动方式。羽毛球拍的主要结构包括拍框、中管及握柄,通过中管连接拍框及握柄,拍框中心设置有由拍线编织而成的编织部。
3.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打羽毛球,在儿童学习打羽毛球时,由于击打动作的不规范或儿童平时拿球拍打闹,时常容易出现硬质拍框打伤他人的情况。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设计出了很多可以避免硬质拍框打伤他人的球拍用品。
5.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642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球拍拍框保护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球拍拍框保护条包括依次叠置的离型纸层、粘胶层、缓冲垫层和外饰层,其中缓冲垫层是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外饰层是具有颜色的 pu 材料,形成于缓冲垫层一侧,而粘胶层具有粘性形成于缓冲垫层的另一侧,所述离型纸层以活动移除的方式贴覆在粘胶层上。
6.上述专利中保护条为扁平化结构不能单独套设在拍框上,必须通过粘胶层才能与拍框实现连接,且保护条原先为扁平化结构,因此即使通过粘胶层与拍框连接后,若时间过长开口处仍旧会出现剥离的情况,而且多次拆卸后的话粘胶层会失效,所以不能进行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缓冲套开口容易出现剥离且不能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使用粘贴层缓冲套也能充分包裹拍框、开口不容易出现剥离且缓冲套能重复使用的儿童用羽毛球拍。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包括拍框、中管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框外包裹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为管状结构,所述缓冲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套周向设置有开口,所述缓冲套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拍框可拆卸连接。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套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拍框可拆卸连接。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缓冲套内侧的黏贴层。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缓冲套上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的刺面段及绒面段,所述刺面段穿过所述拍框的编织部与所述绒面段可拆卸连接。
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刺面段及所述绒面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编织部中两相邻拍
线间的间距。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套的两端均靠近所述拍框与所述中管的连接处设置。
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柄主杆及副杆,所述主杆与所述中管相连,所述主杆通过可拆卸装置与所述副杆可拆卸连接。
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杆上的螺孔及设置在所述副杆上的螺栓,所述螺孔与所述螺栓适配。
1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套与所述拍框的外形一致。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儿童用羽毛球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缓冲套为管状结构,并以柔性的方式通过开口扣合在拍框上,从而在不需要粘胶层的情况下,也能对拍框形成包裹,且能多次重复拆卸使用;
19.2.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套为扁平化结构,所以必须通过粘胶层才能与拍框相连,因此在粘合处会出现剥离的情况,而本技术通过管状结构的缓冲套直接扣合在拍框上,且缓冲套的外形与拍框的外形一致,从而可以保证缓冲套的开口处与拍框间不会产生向外翻卷剥离的情形,以减少缓冲套掉落的可能性;
20.3.缓冲套套设在拍框上后,为了进一步避免缓冲套与拍框间产生相对位移,因此在缓冲套与拍框间设置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21.4.其中一个连接装置为设置在缓冲套内侧的黏贴层,为了增强防移效果及防止黏贴层长时间或多次可拆卸使用出现无效的情况,因此特意增加魔术贴作为第二连接装置,从而在魔术贴及黏贴层的双重作用下增强其防移效果,且当黏贴层失效时,魔术贴作为第二连接装置也能保证其防移效果;
22.5.刺面段及绒面段的宽度均小于相邻拍线间的间距的作用是保证绒面段及刺面段能从两相邻拍线间穿过,且能以两拍线为界限进一步束缚绒面度及刺面段的移动范围,从而加深其防移效果;
23.6.缓冲套的两端均靠近拍框与中管的连接处,从而保证缓冲套对拍框实现全覆盖;
24.7.握柄包括主杆及副杆,主杆通过可拆卸装置与副杆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握柄的长度可变换设置,从而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使用。
25.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26.附图1是本技术儿童用羽毛球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附图2是本技术儿童用羽毛球拍的一种剖视图;
28.附图3是本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4是本技术主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0.附图5是本技术副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说明:1、拍框;2、中管;3、握柄;4、缓冲套;5、开口;6、黏贴层;7、刺面段;8、绒面段;9、主杆;10、副杆;11、螺孔;12、螺栓;13、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现有技术中存在缓冲套4的开口容易出现剥离且不能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问题。
3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包括拍框1、中管2及握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框1外包裹有缓冲套4,所述缓冲套4为管状结构,所述缓冲套4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套4周向设置有开口5,所述缓冲套4通过所述开口5与所述拍框1可拆卸连接。
35.实施例1:
36.图1至图5出示了本技术儿童用羽毛球拍的一种实施例。
37.请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出示了一种儿童用羽毛球拍,包括拍框1、中管2及握柄3,握柄3通过中管2与拍框1相连,拍框1为中空结构,拍框1的周向设置有穿线孔,拍线通过穿线孔进行编织形成编织部,编织部设置在拍框1的中空部分。
38.优选状态下,拍框1为长轴是20mm-23mm,短轴为18mm-20mm的椭圆。
39.请参考图2及图3,拍框1外包裹有缓冲套4,缓冲套4为管状结构,且缓冲套4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缓冲套4周向设置有开口5,优选状态下,缓冲套4竖直状态下开口5沿轴线设置,缓冲套4与拍框1的外形一致,且外形一致时开口5均朝内设置,缓冲套4优选状态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优选状态下,柔性材料为橡胶复合材料,缓冲套4通过开口5与拍框1可拆卸设置。
40.缓冲套4为管状结构,并成型成与拍框1外形相仿的结构,以柔性的方式通过开口5扣合在拍框1上后,在不需要粘胶层的情况下,仅通过管状结构所拥有的包裹性及柔性材料自身的张力就能对拍框1形成包裹,且由于粘胶层等易损件的消失, 缓冲套4可以多次重复拆卸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套4为扁平化结构,必须通过粘胶层才能与拍框1相连,所以在粘合出会出现剥离的情况,而本技术通过管状结构的缓冲套4直接扣合在拍框1上,且缓冲套4的外形与拍框1的外形一致,从而可以保证缓冲套4的开口5处于拍框1间不会产生向外翻卷剥离的情形,以减少缓冲套4掉落的可能性。
4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缓冲套4与拍框1间产生相对位移,因此在缓冲套4与拍框1间设置连接装置,缓冲套4通过连接装置与拍框1可拆卸连接。
42.优选状态下,连接装置为设置在缓冲套4内侧的黏贴层6,黏贴层6可间隔设置在缓冲套4内层,也可以在缓冲套4内层铺满设置,通过黏贴层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缓冲套4与拍框1间产生相对位移。
4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防移效果及防止黏贴层6长时间或多次可拆卸使用出现无效的情况,特意增加魔术贴13作为第二连接装置,魔术贴13包括分别设置在开口5两侧的刺面段7及绒面段8,刺面段7设置刺面侧朝内设置,绒面段8设置绒面处也朝内设置,从而在魔术贴13及黏贴层6的双重作用下增强其防移效果,且当黏贴层6失效时,魔术贴13也能保证其防移效果。
44.其中,刺面段7穿过拍框1编织部与绒面段8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有绒面段8穿过编织部与刺面段7可拆卸连接,刺面段7及绒面段8的宽度小于编织部中两相邻拍线间的间距,
从而保证绒面段8及刺面段7能从两相邻拍线间穿过,且能以两拍线为界限进一步束缚绒面度及刺面段7的移动范围,从而加深其防移效果。
4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缓冲套4的两端靠近拍框与中管2的连接处设置,从而保证缓冲套4对拍框1实现全覆盖,在误击的情况下,保证拍框1在各个角度均能实现缓冲作用。
46.请参考图4及图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握柄3包括主杆9及副杆10,主杆9与中管2相连,主管通过可拆卸装置与副管可拆卸连接,因为小孩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随着小孩身高的变化,其所使用的握柄3长度也应当随时出现变化,而主杆9与副杆10的可拆卸设置可以形成握柄3长度的变化,从而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使用。
47.其中,副杆10也可以继续拆分成第一副杆10及第二副杆10,第一副杆10及第二副杆10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依次类推,可进一步增加长度变化的阶段。
48.其中,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杆9上的螺孔11及设置在副杆10上的螺栓12,螺孔11与螺栓12适配。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