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训练器及其抓握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康复训练器及其抓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及其抓握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器材主要用途是帮助用户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用户康复。康复训练时,用户常用手抓握住康复训练器的抓握装置,然后进行日常的上下肢被动活动,以达到行走、站立或活动关节等目的。然而,现有的康复训练器存在较多缺点,主要如下:(1)现有技术中的手部抓握训练装置在竖向或者横向没有设置限位结构,从而导致容易掉落。(2)现有技术中的手部抓握训练部件的截面尺寸一致,从而在用户抓握时,手心和装置的外壁之间形成空隙,从而使装置容易相对于用户手部掉落,且抓握舒适度较差。(3)现有技术中的抓握部件无法限制用户的拇指移动,即拇指易滑动,进而造成抓握不牢固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抓握时不易脱落且舒适度高的康复训练器及其抓握装置。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佩戴方便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康复训练器及其抓握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康复训练的抓握装置,包括一抓握件,所述抓握件包括:至少一抓握本体,用于供抓握;以及,至少一手心填充部,所述手心填充部设在所述抓握本体,所述手心填充部突出于所述抓握本体以填充手心与所述抓握本体之间的空隙。
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康复训练的抓握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包括一内硬质支撑部和一外软质摩擦部,所述外软质摩擦部套设在所述内硬质支撑部的外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包括至少一止脱部,所述止脱部设在所述抓握本体的端部,所述止脱部沿所述抓握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脱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止脱部间隔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手心填充部位于两个所述止脱部之间,所述手心填充部被构造成沿所述抓握本体的径向延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包括一手背贴合部,所述手部贴合部从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端部的所述止脱部的端部沿所述抓握本体轴向向靠近所述抓握本体另一个端部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形成两个所述抓握本体,每个所述抓握本体上分别形成一个所述手心填充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还包括止滑部,两个所述抓握本体间
隔设置,所述止滑部沿所述抓握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止滑部设在两个所述抓握本体之间的间隔区域且分别与所述两个抓握本体相互靠近的一端相连。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滑部内形成一承载腔,所述止滑部设有与所述承载腔连通的一重物放置口,且所述重物放置口被设置成朝向所述抓握本体的径向。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的多个分指部,相邻所述分指部之间形成手指放置槽。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握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中部的大拇指限位部,所述止脱部和所述大拇指限位部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大拇指限位槽。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用于康复训练的训练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抓握装置,所述抓握装置与所述训练本体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握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的抓握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握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中的抓握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握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5所示的抓握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5所示的抓握装置的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5中的抓握装置的一个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9是图5中的抓握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00:抓握装置;
29.1:抓握件,11:抓握本体,12:止脱部,13:手心填充部,14:手背贴合部,105:手引入口,16:分指部,17:手指放置槽,18:大拇指限位部,19:大拇指限位槽,20:止滑部,21:承载腔;
30.2: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
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4.参考图1至图9,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用于康复训练的抓握装置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
35.所述用于康复训练的所述抓握装置100包括一抓握件1。所述抓握件1包括一抓握本体11、至少一止脱部12和至少一手心填充部13。
36.具体地,所述抓握本体11被设置供用户抓握。所述止脱部12被设置在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一个端部,以防止用户在通过抓握所述抓握本体11进行康复训练时,用户的手部沿所述抓握本体11的延伸方向滑离所述抓握本体11,进而防止所述抓握件1掉落。
37.作为优选地,所述止脱部12被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止脱部12间隔设置在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两端部,且沿所述抓握本体11的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阻挡壁。这样,用户手部抓握于所述抓握本体11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如果用户手部要从所述抓握本体11滑出或脱落时,所述止脱部12的阻挡壁能够对用户的手部起到阻拦作用,防止用户的手从所述抓握本体11脱落,同时对用户的手起到保护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止脱部12可以与所述抓握本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两端部,比如,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止脱部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被对接与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两端。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所述抓握装置100便于收纳,并且还能够使用户根据自身锻炼力量的需要,调整所述止脱部12的重量,进而使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力量的训练。
38.进一步地,所述手心填充部13被设置在所述抓握本体11,且位于两个所述止脱部12之间部分的所述抓握本体11上,所述手心填充部13被构造成沿所述抓握本体11的径向延伸,进而形成突出部,以在用户康复训练时填充用户手心与所述抓握本体11之间的空隙,符合抓握时的手部工程学姿势,提高用户康复训练时的抓握舒适度且佩戴方便。同时增大所述抓握装置100与手心之间的接触面积而增大用户手部和所述抓握件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脱落。也就是说,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中部的截面直径大于两侧的截面直径。这样一来,用户的左手或右手在抓握所述抓握本体11时,都能够很好地与所述抓握本体11贴合。
39.优选地,所述止脱部12为两个,两个所述止脱部12分别设置在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两端。这样,所述抓握装置100能够在防脱落的同时给予用户最大的抓握活动空间,便于用户抓握。
40.优选地,所述抓握装置100还包括一安装件2。所述安装件2安装于所述抓握件1,用于与所述康复训练器的训练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训练主体的方式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所述安装件2设有安装接口,训练主体对应设有安装接入件,所述安装件2也可以是磁体,所述训练主体对应设有磁体吸引件等。
41.优选地,所述抓握件1包括一内硬质支撑部和一外软质摩擦部,所述外软质摩擦部套设在所述内硬质支撑部的外侧。所述内硬质支撑部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优选地,所述外软质摩擦部由质地柔软的材料制成,抓握舒适。更优选地,所述外软质摩擦部由耐磨材料制成,以起到增大手与所述抓握装置100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防止脱落。所述内硬质支撑部由金属材料制成,外软质摩擦部由具有纹理的发泡材料组成。发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质地柔软,抓握舒适。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抓握件1形成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每个所述
抓握本体11上分别形成一个所述手心填充部13,如图3至图4所示(图4中的所述止脱部12未示出)。这样一来,所述抓握本体1被设置便于用户双手握持。
43.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握件1还包括手背贴合部14,所述手部贴合部14从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11的端部的所述止脱部12的端部沿所述抓握本体11轴向向靠近所述抓握本体11的另一个端部方向延伸。
44.由此,用户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手掌侧着且手背贴合着所述手背贴合部14从所述手引入口105进入所述手抓握腔,然后手心抓握所述抓握本体11的所述手心填充部13以实现对所述抓握装置100的抓握。这样设置可提高手抓握时的稳定性,进一步防脱落,同时对手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45.进一步地,由上述解释可知,上述手背贴合部14即可以贴合左手,又可以贴合右手,例如参考图1和图2,左手可沿顺时针方向实现对抓握本体11的抓握,右手可沿逆时针方向实现对所述抓握本体11的抓握,适用范围广。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4,所述抓握装置100被构造成可双手抓握的装置。具体地,所述抓握本体11包括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两个所述止脱部12分别设在对应设在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手心填充部13为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中间部分的截面积大于其两端部,两个所述手心填充部13形成在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中间部分且在抓握时与所述手心贴合。抓握时,双手分别对应抓握一抓握本体11进行康复训练。
47.进一步地,所述抓握装置100还包括止滑部20,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间隔设置,所述止滑部20沿所述抓握本体11的径向延伸,所述止滑部20设在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之间的间隔区域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连。所述止滑部20沿所述抓握本体11的径向延伸,以在双手分别对应抓握一所述抓握本体11时阻止双手向所述抓握本体11的中部滑动,进而使双手牢牢抓握在设有所述手心填充部13的部位,提高双手抓握牢固性。
4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止滑部20可以与所述抓握本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两个所述抓握本体11之间。
49.进一步地,所述止滑部20形成一承载腔21,所述止滑部20设有与所述承载腔21连通的一重物放置口,用于放置重物,例如砝码进入所述承载腔21以进行负重康复训练,且所述重物放置口的朝向被设置朝向所述抓握本体11的径向。这样一来,当所述承载腔21中容纳有重物时,用户只要保持所述重物放置口竖直向上或者朝向用户,便可以防止重物从所述承载腔21掉落。
5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止滑部20内的承载腔2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法形成。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抓握本体11的截面形状被实施为规则的圆形,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握本体11的截面形状被实施为不规则的形状,如图5-图9所示。
52.参考图5至图9,所述抓握装置100被构造成可分指抓握的装置。所述抓握件1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11的多个分指部16,相邻所述分指部16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手指放置槽17。
5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止脱部12和靠近所述止脱部12的所述分指部16也形成
一个所述手指放置槽17,也就是说,所述止脱部12不仅能够起到防止用户手部沿所述抓握本体1的轴向滑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分开用户手指的作用。
54.优选地,所述抓握件1包括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11中部的大拇指限位部18。所述止脱部12和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大拇指限位槽19。
5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所述分指部16可以与所述抓握本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抓握本体11。
56.由此,用户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手指伸展进入所述手指放置槽17,大拇指限位于所述大拇指限位槽19进行抓握,以避免抓握时由于手指乱动导致抓握不牢,可进一步防脱落,且这样设置符合分指抓握时的手部自然状态,符合人体工程学且佩戴方便。
57.进一步地,所述抓握本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多个所述分指部16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止脱部12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两端。
5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部的侧壁面倾斜向下设置,且由所述分指部16至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所述止脱部12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凸出高度的逐渐减小。这样设置符合人体自然的手部状态,让用户使用的时候更加舒适。
59.进一步地,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形成两个安装孔。由此,所述抓握装置100既具有所述安装件2,又具有上述安装孔,所述抓握装置100可适用于不同设备,能够安装在不同设备上。
60.进一步地,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被构造成凸出于所述抓握本体11,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若用户的抓握能力较差时,需要绑带将用户的手部固定在所述抓握装置100上,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和所述止脱部12的高度,能够防止绑带绑紧时,造成用户手部不适,给用户的手部提供了空间。
6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大拇指限位槽19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左手和右手分别抓握所述抓握装置100。也就是说,两个所述大拇指限位槽19中的一个适合左手抓握时放置并限位左手大拇指,另一个适合右手抓握时放置并限位右手大拇指。
6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拇指限位部18和所述分指部16设置于所述抓握本体11的位置和间距适于用户的手部和手指。
63.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用于进行康复训练的训练本体和如上所述抓握装置100,所述抓握装置100与所述训练本体可拆卸连接。
64.进一步地,所述抓握装置100的安装件2可分为磁吸式和夹紧式,图示中为夹紧式,夹块可以可拆卸于康复训练器的训练本体。
65.进一步地,所述抓握装置100的安装件2可以更换为磁铁,所述训练本体内部有感应元件时,能够与所述磁铁感应。
6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